近日,江蘇牧羊集團「飼料機械產研基地」項目建成投產,成為國內首個世界級的飼料機械產研基地。據悉,該項目按照國際一流標準規劃,總投資超過10億元。投產後,在全球飼料機械工業率先實現了「流水線」作業,並具備了世界領先的飼料機械研發及檢試驗條件。
業內專家表示,這一基地的建成,標誌著中國飼料機械工業成為繼汽車工業、家電製造業之後,又一實現「智能製造」的行業。
飼料機械「智能製造」零的突破
牧羊集團生產負責人表示:「以前,很多先進的設備引進以後,因為場地緊張,無法投入使用。基地建成後,不僅使已有設備得到充分利用,還添置了更多的大型核心設備,如數控龍門加工中心、車銑複合加工中心、臥式鏜銑加工中心、數控立式車床、數控立式加工中心、焊接機器人等。」
不僅如此,在塗裝、油漆、裝備等製作環節,新的基地徹底淘汰了行業內慣用的「地攤式」作業,通過引入電子信息化,採用「流水線」方式進行生產,從而實現了飼料機械行業「智能製造」零的突破。
「要建就要瞄準世界領先水平,而不是簡單的複製放大。我們當初設想是爭取十到二十年不落後。」牧羊集團總裁範天銘表示。
「三年翻兩番」目標的承載者
當前,由於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的肉類需求增加,養殖業對於飼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按照目前態勢,未來15~20年,飼料產量仍將持續增長。」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馮定遠表示。
2012年底,牧羊集團審時度勢,規劃了一個宏偉的戰略目標,其核心內容是:到2015年,集團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飼料機械銷售躍居全球第一。
「要實現全球第一,既要緊抓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飼料機械產研基地』項目的建成,將給牧羊的全球化發展帶來巨大推動。」範天銘表示。
據了解,在飼料機械行業,牧羊集團是第一家成功『走出去』的企業。去年,牧羊集團在國際經濟持續低迷、中國外貿出口不景氣的形勢下,逆勢而上實現50%以上的增長,國際出口額達到18.5億元,在全部銷售額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無論是增速,還是規模,均遠遠超過其他同行。「在國際市場上,拼的是實力,世界級飼料機械產研基地的建成,將讓牧羊集團如虎添翼。」一位業內專家表示。
新型工業化助推農業現代化
2012年,中國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飼料生產大國,飼料年產量已接近2億噸。
「飼料工業一頭牽著種植業,一頭連著養殖業,已經成為促進農業現代化、農民增收並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產業。」馮定遠表示。
目前,中國有多達1萬餘家飼料生產企業,但行業集中度正在不斷提升,大型飼料企業依靠配方技術和產業鏈優勢,逐步淘汰研發力量薄弱、產品結構單一的小型飼料企業。「這意味著飼料工業對高端智能化飼料加工設備的需求潛力十分巨大。」業內專家指出。
牧羊集團世界級飼料機械產研基地的建成,將更好地滿足飼料工業對先進生產裝備的需求,提升飼料工業的整體裝備水平。 「
牧羊集團率先實現『智能製造』,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首先,它作為飼料機械行業『新型工業化』的標誌性事件,對整個行業的示範價值不可估量;此外,飼料機械是工業與農業之間的關鍵聯結點之一,它在製造水平方面的升級,將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業內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