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哈爾濱又在網絡上火了一把,同樣,是負面的輿情。部分哈爾濱人給整體哈爾濱人丟臉了,談不上故意抹黑哈爾濱,只是會讓更多人的對哈爾濱留下不好的印象。
前幾天,哈爾濱的一位老人出門遛狗,結果被高空墜下來的貓給砸中,導致被砸昏迷,後來回到家中康復治療。
這本來是一件意外事件,可是由於這隻肇事的貓,被老人飼養的金毛抓住了,而在網上引發網友關注。
本來,大家都覺得這是一件趣聞,無論是貓是怎麼墜下樓的,都不是故意砸中老人的,而且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抓貓的金毛身上。
可是,總有人給自己加戲。就在大家覺得熱鬧看完了,貓主人正常在警方協調下,與被砸老人達成一個賠償協議,就完事的情況下。
在事發第二天,把墜貓砸中老人視頻提供給警方的理髮店,窗戶玻璃竟然被人給砸壞了。
一時間,輿情再次起來了,儘管警方沒說是貓主人幹的,但是所有網友都把矛頭指向的貓主人,因為這件事只有貓主人需要賠償。
砸理髮店玻璃的人,很有可能是貓主人。
儘管,從警方口中得知,調取監控錄像發現,砸理髮店玻璃的似乎並非貓主人所為。
不過,這件事的輿情一直在發酵。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情況,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就是一個人可以無意間辦錯事了,但是如果故意幹壞事,就必須得到嚴懲。
貓從樓上掉下來,不管是不是貓主人故意的,都是意外事件,如果貓主人因為有人提供了監控,就報復理髮店,砸人家玻璃,那麼這件事性質就變了。
如果幫助警方的群眾遭到打擊報復,而當事人卻得不到嚴懲,肯定會傷了群眾的心,那麼誰會見義勇為。
中國人講究以德報怨,似乎總是在找各種理由和藉口,為做壞事的人開脫,當然如果這件事確實是偶然或者意外,是可以開脫或者弱化處理的。
可是,如果犯事的人就是故意的,要麼是故意報復,要麼是屢教不改,這明顯是知法犯法,或者說跟法律對著幹,那麼對於這樣的人,只有重罰。
都說處罰人不是目的,目的是讓犯事的人知道錯了,能夠知錯就改,可是如果處罰達不到目的,那麼這種處罰就是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