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母愛都是無私的,全程記錄陽臺上白頭翁小鳥孵化全過程

2020-09-17 堰味車城Vlog

大約在5月初,陽臺的月季花樹上有白頭翁小鳥來做窩,接著便生下4枚蛋。

5月10號左右,鳥媽媽就開始孵化小鳥了。鳥爸爸每天找來好吃的慰勞自己的妻子。

5月15號小鳥要出殼了,鳥媽媽獨自站在窩邊,整整一天一動也不動,自己不吃也不喝望著窩內的寶貝們 。直到第二天寶貝們一個一個的出殼。

為了孵化小鳥,十幾天過去鳥媽媽腹部的羽毛都磨掉光了。

小鳥出世後,鳥爸爸、鳥媽媽兩人交替出去找來吃的,鳥爸爸出去.鳥媽媽就留在窩內,鳥媽媽出去,鳥爸爸就留在窩內。總之鳥爸爸、鳥媽媽時刻守護著孩子們。

5月30號孩子們長大了,離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離開了自己溫暖的小窩.獨立生活了。

這是下的鳥蛋

5月10號左右鳥媽媽開始坐月子了,每天窩在巢內。鳥爸爸每天精心來呵護自己的妻子。

小鳥快要出殼了,整整一天鳥媽媽站在巢邊一動也不動的望著自己的孩子們。

第一隻小鳥出殼了。

第二隻小鳥出殼了。

第三隻小鳥出殼了。

第四隻小鳥也出殼了但他們的眼睛還睜不開,只是張開嘴巴等待媽媽來哺育他們。

待哺。

媽媽的呼喚。

媽媽時時的守護在孩子們身邊。


媽媽為了我們肚子上的毛髮都掉光了。


媽媽總是能找來最好的美味。

母愛是無私的。

14天過去了,我們睜開了眼睛高唱著世間真美好!

近20天了我們身上的羽毛長出來了,今天要離開媽媽了。

但是我們真捨不得媽媽、爸爸。

鳥去巢空。

這次白頭翁小鳥到陽臺上安家,是上天恩賜。

是我的一次機遇,近距離的感受鳥爸爸、鳥媽媽那樣精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

買來的鳥食小蟲,鳥媽媽總要在自己的口裡試試溫度,再餵給孩子……

還有一個重大發現,就是鳥媽媽每天把寶貝們肚子裡的髒東西銜出來飛出去吐掉,小鳥們好神奇呀!

相關焦點

  • 白頭翁「賴」窗下孵雛 市民三十天拍下全過程
    白頭翁「賴」窗下孵雛 市民三十天拍下全過程近日,南京鼓樓區煤炭港一大院裡,飛來了兩個特殊的「客人」,白頭翁夫婦飛到大院裡武先生家窗臺上,每天享受著武先生給它們準備的小碗豐富的食物吃。
  • 白頭翁家門口繁育後代 市民用鏡頭記錄全過程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記者 王成兵)一對白頭翁鳥在家門口一棵松樹上織窩繁殖後代,市民武先生通過一個月的觀察拍攝,記錄了白頭翁鳥織窩、產卵、孵化、養育雛鳥的全過程。
  • 白頭翁母親鐵窗內育兒感動網友
    ,但拍著拍著越來越感動,於是有了把這個過程忠實記錄下來的想法。」對於自己為什麼要把一組名為「小白頭翁成長記——鐵窗哺育,盡顯母愛」的照片發到網上,老葉坦承是感慨於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導演母親辛勤育鳥純屬意外  據老葉介紹,在其居住的院子裡有幾棵冬青樹,常年有白頭翁在枝頭做窩,由於從小就喜歡找鳥、找鳥窩,對於白頭翁的生活習性,老葉說自己十分了解。
  • 白頭翁「媽媽」院子裡築巢產蛋孵卵 有愛市民記錄全過程
    最近,家住奉化區西塢街道白杜村的市民陳先生特別高興,從6月中旬開始,家中增添了新成員——一隻白頭翁「媽媽」和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白頭翁,這讓他每天多了不少牽掛。白頭翁在陳先生家院子裡的李子樹上築巢、產蛋、孵仔,從築巢第一天開始,陳先生就在微信上曬出鳥兒一家的照片和視頻,呼籲大家愛護環境,保護鳥類。
  • 白頭翁家門口松樹上繁育後代 市民用鏡頭記錄下全過程
    右上:孵化出的雛鳥。左下:外出捕食。右下:給小傢伙餵食。武家敏攝 一對白頭翁鳥在家門口一棵松樹上織窩繁殖後代,市民武先生通過一個月的觀察拍攝,記錄了白頭翁鳥織窩、產卵、孵化、養育雛鳥的全過程。  武先生家住鼓樓區寶塔橋街道金陵小區,他家樓下有一棵松樹。今年5月1日飛來一對白頭翁,在這棵松樹離地面3米左右的枝杈上搭建小窩。經過10天的努力鳥窩終於搭好。
  • 白頭翁孵雛 市民30天拍下全過程(圖)
    原標題:白頭翁孵雛 市民30天拍下全過程(圖)   本報訊(通訊員 武家敏 記者 王茸 實習生 席瑩瑩) 一個多月前,一對白頭翁夫婦飛進鼓樓區煤炭港一居民小區,並在一市民家窗臺下的樹枝上「安營紮寨」,還生養了第二代。這位市民用DV和相機拍下了白頭翁築窩、產蛋、孵化、養育小白頭翁的全過程。
  • 白頭翁窗下孵雛 市民30天記錄全程(圖)
    白頭翁窗下孵雛 市民30天記錄全程(圖) 武家敏 攝  一個月前,在南京鼓樓區煤炭港一大院裡,飛來了兩個特殊的「客人」——一對白頭翁夫婦,並落腳在市民武先生家的窗臺上,每天享受著武先生給它們準備的豐富的食物。隨後,白頭翁夫婦又「賴」在窗前下的冬青樹上,做窩、繁殖自己的後代,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武先生拍下了白頭翁做窩、產卵、孵雛、養育小白頭翁的全過程。
  • 長安:「白頭翁」在市民家中築巢,孵出四隻小鳥
    今年5月底,一名「不速之客」來到他的家中,在陽臺的桂花樹上築巢、產蛋、孵化、離巢,廖先生用相機記錄了全過程。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鳥兒在長安市民家中築巢並非個例,鹹西社區的麥先生、上沙社區的孫先生同樣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這是長安環境越來越好帶來的「福利」。鳥兒陽臺築巢 產蛋孵化「那天,我在沙發上往陽臺瞥了一眼,看到有隻小鳥叼著枯葉。
  • 跌落在陽臺上的白頭翁
    端午節早上,老伴聽見陽臺上有撲拉撲拉的聲響,走去一看,原來是一隻腿部受傷的鳥跌落在陽臺上,見它體羽灰綠、頭頂黑色,眉和枕羽白色
  • 母親節,看看這個「鳥媽媽」的母愛
    2020-05-11 10:55圖文來源: 揚子晚報 南京市民用一個月時間拍攝烏鶇夫婦築巢、下蛋、孵雛、覓食、養育全過程
  • 市民影像記錄斑鳩成長過程
    人鳥和諧相處16天市民影像記錄斑鳩成長過程網友大呼:這家人真有愛□見習記者 倪迎娟 文/圖小斑鳩在等待「媽媽」。本報訊 一隻斑鳩在市民張愛武家的陽臺上築巢、產蛋,並孵化出一隻雛鳥。充滿愛心的張愛武開始關注這個「小鄰居」,每天用相機記錄鳥兒的成長過程,並發到微信朋友圈。10月16日,人與斑鳩和諧相處16天後,雛鳥跟著媽媽開始練習飛翔。10月16日上午,記者在張愛武家的陽臺上看到,一隻毛絨絨的小鳥正歪著頭、睜著小眼睛好奇地往上看。「這個小傢伙才出生十幾天,每天都『咕咕』叫,很可愛。」
  • 母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她的愛不僅包圍我,她也愛著天下的兒女,她更愛了天下的母親。朋友們!告訴你一句小孩子以為是極淺顯,而大人們以為是極高深的話,「世界便是這樣建造起來的」。世界上沒有兩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頭上的兩根絲髮,也不能一般長短。
  • 圖片故事丨白頭翁
    作品介紹:白頭翁屬於鵯科,小型鳥類,大多生活長江以南,喜歡在灌木和小樹上活動,食雜。5月產蛋,每日一枚,連產4枚,孵化11天,雛鳥出殼,餵養10天小鳥出窩·····。拍攝過程:這組【白頭翁】作品歷時四年拍成(為了不破壞白頭翁的生存環境,使用手機拍攝)。
  • 為防小貓偷蛋鳥爸爸操碎了心 市民鏡頭實錄白頭翁孵雛過程 (視頻)
    近日,南京鼓樓區寶塔橋一小區中飛來了一對特殊的客人,白頭翁夫婦飛到院中的伍先生家窗前的一棵小松樹上編織窩,準備繁殖自己的後代,伍先生從5月1日至今來,把白頭翁編織窩、產卵、孵雛、養育小白頭翁的全過程用長鏡頭隱蔽拍攝下來
  • 市民用鏡頭記錄斑鳩「小愛侶」40天孵蛋育雛全過程
    新的房客斑鳩在陽臺上搭窩成家,孵蛋  徐建新用鏡頭近距離地記錄下斑鳩的生活  就這樣,經過兩隻斑鳩18天的輪流孵化,9月1日,兩隻小斑鳩破殼而出。另外一枚蛋,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未能孵化出來。更為可惜的是,其中一隻小斑鳩破殼後不久,在挪動時不小心從窩裡掉到地上,夭折了。  雖然僅有一隻小斑鳩存活,但對斑鳩夫婦來說,意義重大。有了愛情的結晶後,這對斑鳩變得更為勤勞。  徐建新說,之前斑鳩會輪流守護它們的小寶寶,另一隻則去覓食。
  • 窗前搭窩 記者記錄烏鶇孵化到離巢全過程
    記者通過半個多月的拍攝,記錄下烏鶇幼崽從孵化到離巢的全過程。 據了解,烏鶇鳥是瑞典的國鳥,也是鳥中的"口技專家",叫聲婉轉動聽,變化多端。 2020年6月17日,五隻烏鶇幼崽陸續出殼,鳥媽媽會將破殼銜走,保持鳥巢清潔。 小鳥長得比想像中快,僅僅3天,粉紅色的幼崽已經長出黑色的羽毛。
  • 白頭翁(白頭鵯)的家庭生活,你知道多少
    有一家小鳥安居在了樓下的大櫻桃樹上,櫻桃樹很高,他們的家就坐落在我家的窗戶外面。一窩小鳥,看起來有四隻白頭翁,學名叫白頭鵯(bēi),在長江南部是非常常見的 一種鳥,平常食用大量農林業害蟲,是個值得被保護的益鳥呢。
  • 烏鶇鳥花盆築巢孵「寶寶」 女主手機記錄成長全過程
    都說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最近,在鎮江句容哈佛星城小區的劉女士家,一對烏鶇鳥"夫婦"在陽臺的花盆裡築起了"愛巢",並撫育起了6 只可愛的"鳥寶寶",有愛心的劉女士用手機記錄了烏鶇鳥從孵蛋、出殼到長出羽毛的成長全過程,因為怕打擾到這超級有愛的"一家人",這些照片和手機視頻都是劉女士偷偷拍下來的
  • 恩愛白頭翁 成都鬧市孵育雛鳥
    今年,甘女士在新居樓上利用屋面平臺種植了數十種蔬菜、水果和花草苗木,每天都引來數群鳥兒前來覓食。今年5月底,甘女士發現平臺花園裡,飛來一對頭頂白髮,身披綠衣的"客人",它倆來回在花園裡觀察幾天後,便在一株2米多高的茂密盆栽桂花樹上築巢。
  • 母情節動人禮物-瑞典國鳥安家育雛,母愛情令人動容
    今天母親節,鳥兒母愛情也令人動容。近日,南京市鼓樓區金域中央小區中飛來了一對特殊的客人瑞典國鳥,烏鶇夫婦飛到院中的一棵樟樹上用泥草築巢,準備繁殖自己的後代。護鳥志願者陳先生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把烏鶇築巢、產卵、孵雛、覓食、養育小築巢的全過程用鏡頭隱蔽窗臺上拍攝下來,真是妙趣橫生,供大家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