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胡育兒日記
家長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寶寶吃太多的糖,不僅會傷及到寶貝的牙齒,現在零食中的各種糖果也會有很多的添加劑,對寶寶的身體發育是十分的不利的,但是很多寶寶在糖果面前都沒有抵抗力,在索取的時候要會做出可憐的狀態,家長不忍心不給買。
媽媽專業坑娃:讓寶寶水洗「棉花糖」,網友:辜負了孩子的信任
最近在網上這樣的一個視頻火了,在新疆哈密一名寶媽迫於無奈給寶寶買了蓬鬆的棉花糖,很大的棉花糖寶媽害怕寶寶都吃掉會不利於健康,所以在寶寶吃了一部分之後就帶著寶寶來到了水龍頭的附近。
讓後對著寶寶說:「你手裡的棉花糖髒了,你自己拿水洗一下。」單純地寶寶信以為真,將自己手裡面剩餘的棉花糖拿到水龍頭面前,開始用手搓洗,但是沒有想到棉花糖碰見水之後馬上就化為烏有。
這樣的場景給寶寶來個措不及防,眼看著自己手裡面的棉花糖從有到無,號啕大哭起來,雖然是個悲傷的場面,但是不少網友都表示:
原諒我不厚道地笑了。
其實這名寶寶「坑娃」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很多的寶寶都會認為只要糖是甜的,吃到糖就會感覺到十分的滿足,寶媽害怕棉花糖裡面有很多的色素,所以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在吃到一半的時候想到了這個方法。
雖然知道糖對寶寶的身體不利,但是也不能硬奪,只能夠「智取」。也有很多網友說不願意給孩子吃糖,為什麼還要給孩子買?其實在面對孩子的要求的時候,身份家長在能力範圍之內的都會滿足孩子,糖雖說不是有利於寶寶健康發育的東西,但是長期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也會造成寶寶的自卑心理,適當的滿足寶寶要求才是正確的。
家長面對孩子的要求該如何滿足?
孩子的合理要求要及時滿足: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要求,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家長可以給予滿足,面對孩子非分的要求,家長就要及時的制止,例如一些沒有必要的攀比,或者逾越年紀的消費都是不合理的要求。
養成孩子控制欲望:
家長除了要控制孩子理性的消費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控制孩子的欲望,不少讓孩子沒有欲望,而是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可以購買,哪些東西不應該購買,欲望每個孩子都會有,但是如何合理的控制就要靠家長的教育。
養成孩子的良好性格:
在孩子對於某種產品表示需求的時候,家長應該會判斷哪些東西是必備的,而哪些東西是次要的,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急迫要求的時候,家長可以在判斷之後,來決定要不要滿足孩子的需求與欲望。
父母可以讓孩子感受非物質的快樂
可以帶孩子體驗精神上的快樂: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讓孩子感受到除了物質意外的精神滿足,平時父母也可以與孩子一起進行互動或者親子之間的遊戲,都會適當的增長孩子的見識,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也算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多多的進行陪伴:
有很多家長由於工作上的繁忙,所以盡力的想著在物質上彌補孩子,所以不管孩子提出什麼樣的要求,家長都會給予滿足,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反而會害了孩子的,最好的關懷就是陪伴,最好的教育也是陪伴。
帶娃出門走走:
可以在有空閒的時間裡帶著孩子去外面的世界走走,外面的世界對孩子的見識也會有很大的好處,增進孩子的眼界,也會讓孩子感受除了物質之外的精神世界。
每個家長都會愛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甘願付出全部,但是良性的付出會換來好的回報,如果是無底線的付出只會讓孩子的人生越來越物質。
今日話題:你認為「慣子如殺子」這句話正確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