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時候,沒有任何辨別是非的能力,做什麼事情全憑一時的興致與喜好,因此,孩子會有各種各樣「不合理」的要求,讓家長難以招架。
如果總是滿足孩子的要求,不僅對孩子不利,而且還容易讓孩子得寸進尺,下一次提出更「不合理」的要求;如果直接拒絕孩子,又會讓孩子傷心哭鬧。怎樣才能巧妙的拒絕孩子呢,還真是一個很有點費腦筋的難題。
案例:
前幾日,新疆一位媽媽拒絕女兒的方法就很有特點。帶著三歲的女兒出來吃飯,吃完飯之後,女兒想要吃棉花糖,就給她買了一個,這個棉花糖很別致,不僅有兩隻粉色的兔子耳朵,還有一些藍色的裝飾,女兒很喜歡,就吃了很多。
之後媽媽表示,這個棉花糖色素含量比較多,而且這個糖也比其他糖要甜很多,吃起來有點齁嗓子,所以就不想讓女兒再吃了,但又要不過來,就借著去洗手間洗手的時候,想到了一個辦法。
這位媽媽告訴女兒,棉花糖髒了,咱把它洗乾淨了再吃,天真的孩子就照著媽媽的話做了,把棉花糖放在水龍頭下面開始洗,結果可想而知,棉花糖瞬間化掉了,孩子也心疼的哭了起來。
為此,很多網友都表示:這位媽媽真的很智慧啊!
要知道,孩子雖小,但欲望可不小啊,而且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孩子的欲望也會越來越多,做家長的就一定要學會恰當的處理孩子提出的各種「不合理」要求。我認為,選擇性的滿足,有效而又恰當的拒絕,不僅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也能保持一種融洽的親子關係。
第一、讓孩子有所選擇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一味的拒絕或者打壓都不可取,會讓孩子的小心靈受到傷害,會讓孩子感覺很委屈,甚至哭著說「媽媽壞」之類的話。
這個時候,如果能提出另外一個更具誘惑但又不失合理的條件,讓孩子自主選擇,就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有了主動權,也容易接受。
比如孩子想吃巧克力,那就告訴孩子,如果能乖乖地把這碗飯吃完,就可以吃。孩子往往會接受這個建議,好好吃飯,也許等吃完飯了,就把巧克力的事忘了也未可知。
第二、讓孩子提前明白父母的底線
也許孩子太小,並不明白什麼是底線,那就明白的告訴他。比如孩子都很喜歡吃糖,吃完一塊,還想吃第二塊,第三第四塊.....這個時候,就告訴孩子,每次或者每天只能吃幾塊,超過了這個數目就不能再吃糖之類的話,孩子一般情況下,都能明白,這樣一來,孩子都能保持一定的節制,而不會糾纏哭鬧。
當然,既然是底線,就一定要明確並能夠堅決執行,不是今天一個底線,過幾天又有一個底線,讓孩子感覺底線的不堪一擊,從而打破底線。
第三、延遲滿足
孩子有了某些要求,想要父母幫助達成這個願望,最好不要立刻滿足,最好是讓孩子在等待一段時間之後再滿足,一方面讓孩子在等待中學會忍耐,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明白立時達成某種願望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父母不要立馬滿足孩子的要求,把電視打開,而要給孩子講,是不是先吃完飯或者寫完作業之後,就能好好的看了。這時候,孩子為了能夠及早看到喜歡的電視內容,就會乖乖的順從。
孩子在耐心的等待中獲得的滿足感,比輕而易舉得到的滿足更加讓他感到愉快,而且,孩子也在這種滿足中,能夠理性主動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作為家長,能夠合理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巧妙的拒絕孩子,還真是一門藝術,它不僅需要家長有明確的立場,還需要一定的智慧,掌握一定的方法,既能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路有你,一路相伴。我是誠誠媽,喜歡分享,熱愛生活。希望我的分享能為你帶來一些幫助和啟示。(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