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2020|這一年的藝術展館:用心策展,守望經典與人文

2021-01-08 澎湃新聞
2020年,註定是難忘的一年。

回顧一年來的藝術展覽與特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藝術場館史無前例地開開關關、展覽史無前例地斷斷續續。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編輯部盤點的2020年這十處藝術場館只是中國國內博物館、美術館群裡的部分代表。其中,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以其大手筆與高質量的策展,一直保持著口碑,並無意外;而北京畫院、浙江美術館,一以對齊白石研究「上下左右」的呈現影響極大,一則以發掘展覽的文脈與人文底蘊而受到關注,包括齊白石黃賓虹對展、汪曾祺首次書畫大展等都可以見出策展的用心;山西博物院憑藉山西深厚的歷史底蘊策展,一些展覽持續成為話題;不可忽視的還在一家新開館的縣區屬博物館——吳中博物館,展館雖小,然而特展與公共教育等的視野、格局等都不容小視,甚至可以驚豔名之。

事實上,所有的中國藝術場館在過去的這一不平凡之年的努力都值得抱以巨大的敬意,他們突破疫情的阻礙,用見證人文的經典,用見證人心的藝術,撫慰了人心。期待他們在2021年的新發力!

故宮博物院

故宮紫禁城600年系列特展及活動

故宮博物院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年,「600年」可謂今年藝術、文博界最熱門的話題。

經歷了因疫情的閉館,其間故宮在文物數位化、故宮直播等方面動足腦筋,觀眾關注度有增無減。

5月,故宮恢復有序開放。隨後,為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共推出三場精品展覽,將慶典推向高潮,期間共接待現場觀眾126.1萬人次,線上惠及用戶約6.5億人次,為觀眾提供了優質的文化體驗。

這其中,以8月在文華殿的,「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接待觀眾32萬人次)為開端,開啟了期待已久的慶祝模式。8月底開幕的「蘇軾主題特展」 以東坡為名,呈現了78件套文物精品,藏品的時代跨度從北宋至近現代,類別涵蓋書畫、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展廳除展出蘇軾真跡《歸院帖》《春中帖》等外,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米芾、蔡襄真跡、宋元明清與蘇軾相關的書畫也同時進行呈現。展覽現場還投映了蘇軾諸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輔以《赤壁圖》等故宮院藏宋畫,以讓觀眾立體地走近這位平常而偉大的東坡先生。這也是故宮歷史上首次舉辦的蘇軾書畫特展,是那一時期國內最受關注的展覽。

端方舊藏清拓《東坡像團扇頁》,故宮展品.

宋人《赤壁圖》

9月, 「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接待觀眾74萬人次)展在午門開幕,以600年時間軸線中的18個關鍵年份為基點,通過紫禁城的營繕、改造和保護等關鍵性事件,介紹600年來的城中變化。其中,包括展出《徐顯卿宦跡圖冊》中的兩頁,觀眾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的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門及太和殿廣場的真實情景。而紫禁城裡的著名「小獸」也從屋脊上「搬到」了展廳裡。同月,「

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

」在景仁宮開幕,觀眾們就能從破碎中領略到美感。

《明宮城圖》中可以見出明代的紫禁城結構

此外,在12月,故宮舉辦了「

蔡國強藝術展

」和「

絕域蒼茫萬裡行——絲綢之路(烏茲別克斯坦段)考古成果展

」,前者是現代藝術,展現了故宮的開放,後者則因疫情文物無法到中國,展陳被打造成了以圖片展示的「二次元」展,更是將文博展示的話題推到了另一維度,成為了微博熱搜,不少觀眾感嘆展陳的有趣與包容。

「二次元」展,「文博號」製作的動圖

此外,故宮還舉辦了「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座談會」及表彰會等一系列活動。

2020年的故宮,雖經歷閉館開館,但毫無疑問,風光一直無限。

中國國家博物館

2020年高質量特展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著基本陳列、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三大系列的立體化展覽體系。

2020年,即使是在疫情的影響下,國博以擁有為數眾多的臨展廳而得以同時舉辦多個特展。

來看看今年國博的成績單(部分):

2019年末,展覽「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開幕,一直展至今年10月,展出240套、700餘件文物、古籍、藝術品,系統展示孔子思想形成、發展以及傳承的歷史。同一時期,展覽「

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

」也對外開放,展出精美的史前彩陶195件(套)。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展廳現場

7月,特展「妙合神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則為觀眾呈現展示明清肖像畫的概貌。這一展覽以期策展的用心與富於匠心的展陳吸引了不少觀眾。

「妙合神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展品

8月,展覽「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展

」開幕。而「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則系統反映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脈絡。此外,「眾志成城——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以極短時間而匯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創作的美術作品近200件(套)。既有八十多歲的藝術名家作品,也有從小學生到大學生筆下的抗疫作品。

「眾志成城——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

9月,展覽「浮槎萬裡:中國古代陶瓷海上貿易展」開幕,展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沉船和貿易瓷器及相關文物。10月則是一個特展高峰期,國博舉辦了「疏影暗香——紀念張書旂誕辰120周年藝術展」、「

河東之光: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

」、「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

」和「

相由心生:山東博興佛造像展

」。這其中,更是以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為最。作為晚商時期的重要遺存,山西酒務頭遺址2017年8月開始考古發掘、2018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不僅為了解商代政治格局、商王朝與周邊地區其他勢力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而且對於探究早期文明社會形成關鍵時期的歷史進程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堪稱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11月,國博舉辦了「

中國素描:現當代美術家作品邀請展

」,系統回溯中國素描藝術百餘年的發展歷程。之後,則是梳理銅鏡歷史的特展「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12月,「

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

」開幕,回顧了戲曲學院的教育成果。

可以說,國博是今年舉辦高質量特展最多的藝術場館之一。

上海博物館

率先暫停,率先恢復開放;「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段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話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的策展一直以其用心與展陳的精妙受到關注,今年疫情之中,上博亮點更多。尤其是,疫情初發時,上博在國內文博界第一時間關閉場館,疫情控制後,又最早打開大門迎接觀眾。

年初,疫情爆發後,日本援華物資上都顯目地貼著源出於中國的古詩句,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其中「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這句話曾繡於日本長屋親王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鑑真大師被此偈打動,決心東渡弘法,因此被視為中日交流的象徵。記載這首古詩並圖文並茂描繪鑑真事跡的日本重要文化財產《東徵傳繪卷》(卷五)(「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詩句載於卷一)也於上半年陳列於上海博物館「

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

」的展廳中。10月,因疫情滯留上海博物館逾半年的日本唐招提寺珍藏的「金龜舍利塔」等5組8件文物,

搭乘了「新鑑真」輪返回日本

。一來一回,無疑成為了一段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話。

「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現場

東徵傳繪卷·第二卷(1298年 日本鎌倉時代)

奈良國立博物館研究員野尻忠先生與上博員工進行唐招提寺文物點交現場

作為疫情期間國內率先恢復開放的大型博物館。4月,上博展出了「

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

」,呈現文房供石的意趣;5月,展出了「

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

」和「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

」,分別呈現了趙樸初各個時期的珍貴手跡和江南的獨特魅力。其中,江南展是以「江南」為專題的綜合性特展而備受關注,展出囊括骨角器、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刻本藏書等眾多品類共197件(組)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品,包括王羲之《行草書秋月帖頁》(拓本)、任薰的《愙齋集古圖卷》、董源的《夏山圖》卷、文徵明《江南春詞意圖卷》等。同時,上博也圍繞「江南展」,從文創產品開發、「江南」講座等方面延伸開來。

9月,則舉辦了「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

」,該展也是疫情恢復開放之後,上博推出的第一個國際合作展覽,展示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圍繞此次展覽,上博推出了「

唐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

,共有43位國內外學者以線上及線下的方式做了學術報告,主要議題涉及「『黑石號』出水文物及相關研究」「唐宋時期貿易瓷」「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相關考古發現與研究」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還包括上博的書畫常設展,今年更新的書畫名跡不少是首次亮相,或許並不亞於一些博物館的特展。

2020年的上博,從展覽到學術研討,再到公共教育、文創產品等,穩定保持著高質量水準,可謂是行業內當之無愧的標杆。

設計互聯(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與英國V&A博物館合作,關注設計的發展、當下與未來

設計互聯(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年初,設計互聯與英國V&A博物館合作出品的展覽「設計的價值在中國」是一場給觀眾啟發與思考的設計之旅。展覽通過138件涵蓋產品、研究實驗、解決方案、圖像與影片的展品,呈現百年來的種種變化,關係到日常生活、產業發展甚至未來的走向。

帽子,盧浮時尚屋,巴黎,1885年前後 ©英國V&A博物館

年末,設計互聯則為觀眾帶來了展覽「

源於自然的時尚

」,通過英國V&A博物館與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紡織與服飾藏品,完成了一場跨越2300年歷史的東西方時尚對話,探究不同文化中的時尚如何從自然汲取靈感,又對自然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從1600年的一副繡有小麥捆、鳥雀與花卉的手套,到2017年黛安娜·舍勒( Diana Scherer)種植而成的植物根系裙,再到一件仿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的龍鳳刺繡衾,到2020年以樹葉跟泥染的帆布鞋,在這些古今中外的服飾中,自然的印記無所不在。

阿爾瓦·阿爾託設計的帕伊米奧療養院

在線上,設計互聯關注的依舊是設計,「設計的價值」系列論壇邀請了來自全球的28位頂尖設計人物開講,圍繞社交疏離下的設計、面向未來的博物館、設計之城、為不可見之物賦形、流水線觀察員五大主題展開。

在第一場論壇「

社交疏離下的設計

」中,《紐約時報》設計專欄作家愛麗絲·勞斯瑟恩分享了她所徵集的疫情設計案例;國際設計事務所「設計何為」的聯合創始人理察·范·德·拉肯提出了平面設計在回應社會議題時的力量,他引用平面設計師布魯斯·茅的話總結道,「設計把我們帶入這場危機,也將帶著我們走出它。」

設計的價值為何?這是設計互聯一直在關注的。

山西博物院

大展不斷:從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到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再到「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及「傅山的生平」……

山西博物院

2019年年末開幕的「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

」於今年6月閉幕。展覽選取了婁睿墓、九原崗墓、水泉梁墓等三個北朝墓葬的壁畫精品展示,使今人得以一窺1500年前的北朝繪畫藝術,這也是今年上半年最受矚目的展覽之一。2月,隨著雲觀展的概念推出,山西博物院的線上講解北朝墓葬壁畫也成為了一大焦點。

下半年,9月,「

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

」講述了黃河文明演進史。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山西陶寺遺址,被認為可能是堯都;而距今約4000年左右的陝西石峁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最大規模的城址,有觀點認為或是黃帝居邑。石峁與陶寺遺址二者所存在的年代相差不多,且都處於黃河流域,很多考古發現均表明,兩者之間表現出交流互鑑、水乳交融乃至血脈相同的聯繫。這一展覽將這兩大考古遺址的文物並列展出,對於中國古文明的考察與研究則是多角度的。

黃河文明的標識 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

彩繪雙耳罐 陶寺遺址出土

11月,「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展出了歷代曾侯墓出土的百餘件精美青銅器,讓觀眾領略青銅的魅力。這兩個大展也使文博愛好者直呼過癮。

當然,壯舉不止於此,年末,山西博物院又開了大展——「

傅山的生平、思想與學術

」。展覽聯合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國內文博單位,從生平、文學、思想、史學、醫學等不同維度解讀和展示傅山,力圖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傅山形象,還原一位真實的大師、一座真正的文化高峰。

浙江美術館

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錢瘦鐵與橋本關雪大展、汪曾祺首次書畫展等,力圖發掘藝術展覽中的文脈與人文底蘊

浙江美術館

8月,位於西子湖畔的浙江美術館首先展出的是「

解衣磅礴——錢瘦鐵、橋本關雪交流回顧展

」,這也是首度在中國將這兩位中日書畫史的大家與摯友進行合展呈現,無論是作品的呈現,文獻的鉤沉,抑或展廳的布置,都極具匠心,也見證了中日藝術交流史上的一段曠世傳奇。而「仙華雙甲——紀念吳茀之、張書旂誕辰120周年特展」也頗有看點。

「解衣磅礴——錢瘦鐵、橋本關雪交流回顧展」

9月,浙江美術館則推出了「

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

」,以「不似之似」「神逸並美」「畫之真訣」三個版塊,展出齊白石、黃賓虹晚年花鳥畫作品及畫稿170件左右,配以藝術年表,齊白石、黃賓虹畫語錄,各家談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的文字,老照片等文獻資料。

齊白石、黃賓虹是近現代中國畫壇的兩位巨匠,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具有卓越的貢獻和地位,是近百年中國畫創作和發展的巔峰代表。生前分別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和「中國人民優秀畫家」稱號,素以「北齊南黃」並稱。這也是兩位大師的花鳥畫作品首次對比展出,可謂一次花鳥畫的齊黃「面談」。

「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

汪曾祺畫作

尤為難得的是,浙江美術館還策劃了文學大家汪曾祺第一次真正的書畫展「

嶺上多白雲

」,向觀眾展現了其逸筆草草,滿紙文氣。同時,澎湃新聞藝術評論部等參與組織了汪曾祺書畫座談會。汪曾祺書畫展因與齊白石、黃賓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對比展同在浙江美術館展出,且有大段的展期重疊,樓上樓下對比讀之,汪與二翁之間有傳承,也有不同,一種淡然曠遠與無意之妙,更能見出中國文人畫百年來的一些變遷。

北京畫院

多館聯動,從不同視角策劃齊白石主題展覽,可謂對齊白石再定位之年

北京畫院展覽現場

在近幾年近現代書畫展覽的藝術展館中,北京畫院一直有著鮮明的思路與獨到的匠心。

一代藝術大師齊白石與北京畫院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今年起,雖有疫情的羈絆,但北京畫院一直在謀劃如何連結齊白石的「上下左右」,其中包括9月江合辦的「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與八大山人紀念館攜手舉辦的「

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

」,11月,則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新舉辦的「

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

」展。

在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看來,齊白石是他們的研究對象,如何更準確地認清齊白石、定位齊白石呢? 15年來,北京畫院通過數十個齊白石展覽,從不同側面挖掘、推動了齊白石的整體研究,「在研究達到現有規模和水平之際,如何開拓新的方向是近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而『定位』的理念,給了我們啟發。」

「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展

此外,2020年北京畫院的亮點還有不少,這既包括2020年年會繼續組織開展研究、出版和研討會的工作,參與主題展覽的策劃推動齊白石研究,出版了《齊白石研究》(第八輯)和《齊白石師友六記》,也包括12月中旬的「流水高山寫新圖——何香凝與新中國時期的北京畫壇」。 何香凝是中國近現代偉大的女性藝術家,她晚年定居北京,與北京畫壇多位藝術家的合作畫可視為近代中國美術史的一個特別的案例,其視覺意義已經超越一般意義詩書畫的「雅集」。展覽除了呈現了她的革命人生及其藝術外,還展現其與北京畫壇的互動。

吳中博物館

作為的一家區縣屬博物館,2020年新亮相的吳中博物館以其策展的格局與思路讓人驚豔,無論是開館大展,還是「三國志」特展、「吳門吾景」等,還是講座,公共教育,都讓人眼前一亮。

吳中博物館

吳中博物館是一座新的博物館,於今年7月正式開放。該館坐落於澹臺湖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寶帶橋遺產點西南側,佔地面積8500.7平方米,建築面積18652.03平方米,由建築師程泰寧院士擔任總設計師,建築從高處俯瞰呈現一個「吳」字。

從兩大常設展

「考古探吳中」和「風雅頌吳中」

的設立,到特展「

吳門吾景——明清吳中山水勝景

」及受人追捧的「

三國志

」特展開幕,吳中博物館在展覽題材的選取上很有針對性(很有地方特色),同時,在展陳上,也在有限的展示空間內很好的以文物進行了故事演繹。

吳門吾景——明清吳中山水勝景」展廳現場,沈周《東莊圖》

其中,「吳門吾景——明清吳中山水勝景」展出包括沈周《東莊圖》、文徵明《行草遊天平山詩》等吳門四家作品以及受其影響的其他畫派作品,呈現文人墨客的筆下的吳地風景。值得一提的是,該展覽還將火爆的遊戲「江南百景圖」元素納入到導覽圖中,吸引到不少年輕人的關注。「三國志」特展則是一次引進的巡展,首展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圈粉無數。吳中博物館的「三國志」展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借展自蘇州考古研究所、蘇州博物館的與孫吳相關文物,構建了屬於蘇州的展覽單元。

「三國志」特展

此外,教育活動與講座培訓也是該館的一大特色。截至12月,該館累計提供線下服務10.78萬人次,微信、微博、網站等提供線上服務1398.3萬次。半年內,吳中博物館已舉辦了「想像和真實的姑蘇繁華」、「吳文化的誕生與發展」、「蘇州樣·廣州匠——蘇作時尚400年」等「文哉」系列講座22場,該系列講座直播觀看量單場可達40萬人次。同時,館內推出的博物館教育核心課程體系,呈現25場教育活動,現場參與觀眾2052人次,都得到了藝術愛好者的追捧。

不得不說,作為的一家區縣屬博物館,新亮相的吳中博物館在半年內的成果,在展覽與教育活動的策劃格局與思路上讓人驚嘆。

河南博物院

闊別5年的主展館全方位提升,呈現新的基本陳列「泱泱華夏,擇中建都」、以及「明清河南」專題陳列和「國寶特展」

河南博物院主展館

今年的另一座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館」是河南博物院。

2015年河南博物院啟動了主展館建築維修工程,在歷經外部石材及玻璃幕牆更換、防水層及保溫層更新、抗震加固工程等工程後,於2020年9月24日重新開放。

全新的河南博物院開館後

,展覽的策展與展陳都大氣而具新意。新的基本陳列展覽主題定為「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並精心挑選的5000餘件套精品文物,包括鎮院之寶蓮鶴方壺、四神雲氣圖、唐朝武則天金簡等珍貴文物以及近幾年的考古新發現。該基本陳列「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以河南本地出土文物為依託,按照歷史順序布展,特別強調「中」「都」二字——「中」即為「天地之中」,「都」主要講述夏朝以來在河南建都的20多個王朝。

「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展廳陳列現場

與「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基本陳列展同期亮相的還有「明清河南」專題陳列和「國寶特展」,「明清河南」通過文物展示明清時期中原文化的特色;「國寶特展」則實行國寶輪流做莊制,每期一件國寶。第一個與觀眾見面的是賈湖骨笛,特展利用實物、圖文展示及多媒體手段向公眾全方位翔實地介紹賈湖骨笛的挖掘出土、測音、材料工藝等情況。

賈湖骨笛 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為配合主展館的重新開放,河南博物院專門在東配樓開設了博物館綜合實踐體驗中心,加大社會教育的體驗功能。東配樓一樓將開放含研學活動教室、文物保護觀摩體驗、田野考古體驗、古代天文科技展示及自主學習五大功能區為一體的1400平方米的全新綜合實踐體驗中心。在對未成年觀眾的教育上,河南博物院著重打造「特約講解」等教育項目,開發專題學程,優化九大鎮院之寶系列學程、考古知多少、國寶守護人、成語典故等熱門教育課程,豐富教育體系、共享教育項目。

中央美術學院(央美美術館及廊坊新館)

搭建虛擬美術館呈現畢業季;廊坊新館開館,展夏加爾的夢幻的詩性

央美「3D虛擬畢業展」界面

本應於5月迎來畢業作品展示,由於疫情,中央美術學院以學院6000平米的美術館為藍本,在線上建立了一座「

虛擬美術館

」。展覽以4大虛擬展廳呈現了406名研究生的畢業創作及學術論文,同時上線的還有近百萬字的創作體會。畢業季的特殊打開方式,呈現了「線上展覽」的多種可能性,以及美術學院的教學成果和基於疫情下「危機狀態」的思考。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在展覽前言中寫道:「同學們的作品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寬敞的空間,觀眾可以身臨其境、移步換景,打開層層連接,還可以進入每一位作者思維與創造的小千世界。」據統計,畢業作品展上線僅一小時瀏覽量達到35萬,上線當晚瀏覽量突破130萬。兩天後,累計瀏覽量246萬,訪問來源遍及全球115個國家與地區。

夏加爾 《黃色背景上的戀人》

10月,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在河北廊坊開館,揭幕大展是

「馬克·夏加爾」中國首展

。「超現實派」畫家馬克·夏加爾的繪畫作品中充滿了夢幻與神秘:總是在半空中飛翔的或者倒立的人;頻繁出現的擁吻的年輕情侶;取材於猶太文化中的屋頂、綠色面孔的人以及驢子;童年經驗中的馬戲團、婚禮場景與念茲在茲的抽象化故鄉……展覽也試圖向觀眾徐徐鋪開夏加爾關於生命、關於夢幻的詩性迷夢。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是2018年在河北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揭牌成立的,也是中央美院在院外設立的第一家美術館。而在8月,中央美術學院

山東藝術教育中心

正式落成山東濟南,這也將繼續擴大中央美術學院「為中國造型」、「為中國設計」的社會影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難忘2020|這一年的藝術人物,那些真趣、寬闊與反思
    2020年的最後一天,當回眸這一年來的重要藝術事件與藝術人物時,拂開那些虛浮的一切,仍可以看得到一種清晰的文脈,真趣,視野,一種寬闊的格局,以及擔當與責任,一種對人性的真正思考。這一年,雖然疫情的影響一直持續,但就藝術界與文物界而言,卻一直看得到那些展覽與活動裡傳達的感動與溫度,而這些感動,是因為背後的那些人。
  • 亞寵系列展2020北京寵物用品展即將開幕 展館升級規模翻倍
    北方區域首選採購平臺由上海萬耀企龍主辦的亞寵系列展2020年「第二屆北京寵物用品展覽會」將於2月21-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近鳥巢、奧運村)舉辦,預登記正在進行中。2020年2月21-23日,亞寵系列展「第二屆北京寵物用品展覽會」作為2020開年首個寵物展,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盛大亮相。
  • 難忘2020|最遺憾的那些展覽,藝術之光卻從未被掩蓋
    如果時光倒回到2019年末,打開新一年全球展覽計劃,感覺無疑都是充滿希望與期盼的一年:當人們開始期待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500年大展;當故宮宣布紫禁城六百周年的一系列特展時,當「鑑真號」搭載奈良唐招提寺文物在上海北外灘靠岸;當「達文西逝世500年特展」在法國羅浮宮拉開帷幕,當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宣布籌備十年的仇英特展時,在東京,當人們在憧憬上野公園櫻花盛開之時
  • 「用藝術讚美人生」世界插畫大展——國際安徒生獎50周年展
    橫跨百年的傳世經典,丹麥女王與IBBY官方首度授權雲集全球插畫界「諾貝爾獎」大師代表畫作匠心集成《世界插畫大展·安徒生終身成就獎50周年展》5月重磅登陸上海!錯過,就等於錯過半個世紀的藝術之美26位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得主經典畫作不言而喻的珍貴與稀缺328幅作品帶你領略藝術大師恢弘的美學世界趣味展館設計融入炫酷科技與豐富互動體驗打造前所未有的藝術觀展體驗安東尼布朗、莫裡斯桑達克、羅伯特英潘、安野光雅……盡在2010.5.30—8.31,上海虹橋南豐城
  • 2020亞洲寵物展如期而至,17大展館一天逛不夠
    亞寵展預登記進行中,8.19~23日上海新國際見  亞太地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寵物行業旗艦展 -- 2020年第23屆亞洲寵物展覽會將如期於8月19-23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專業觀眾預登記進行中,誠邀各位參展觀眾的到來。
  • 送別先生、2020卡塞爾文獻展策展方案、藝術遭破壞性修復、天上多...
    【展覽推薦】「最後一封信」 厲檳源展覽機構:觀察社展覽時間:2020.06.28-2020.07.12展覽看點:1999年3月30日,遠在東莞工廠打工做保安的父親寄出了他最後一封家信;過了幾天他意外去世了,這一年他36歲。
  • 2020上海亞寵展逛展攻略(公眾日)
    17大展館,225,000平展出面積,24,000+品牌,2,000+展商眾多專業觀眾和寵物愛好者。一站式全球採購,買遍全球寵物用品。  開展在即,奉上一份2020亞寵逛展攻略,導覽圖+全館圖+現場活動。
  • 深業鷺棲府三大城市展點開放
    每座城市,都有一些經典,傳承著土地的氣質,當千億深業幸會洋湖,深業鷺棲府應運而生,一席人文府邸,書盡東方風骨。展廳實拍「大地予我萬裡錦繡,我以一府禮定三生」,古色古香的展點,宛如人文風骨流轉至今,當賓客們踏入展點的那一刻,身著雅韻古裝的禮儀迎賓俯身致謝,各類具有中式藝術元素的精品競相呈現,浮光掠影間恍然不知古今。 在鷺棲府案名公布之後,鷺棲府三大外展點正式盛放。本次展點開放主題為「大地予我」古禮展,是深業集團致敬大地的一場還禮巡展,也是鷺棲府的首次對外發聲。
  • 一周藝術人物|舞美設計大師李名覺辭世,泰特策展人因言停職
    李名覺的舞臺設計藝術被稱為「標示出美國舞臺設計史上的轉折點」。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高級策展人馬克·戈弗雷因在社交帳號發表言論置評一場展覽而遭停職,展覽一波三折引起關注。在北京,畫家黃騰輝的畫冊《繽紛詩境——黃騰輝的藝術世界》出版。在上海,廣東省書協主席張桂光在上海朵雲軒藝術中心舉辦了個人回顧展,收藏愛好者嚴秀方則展示其珍藏的各朝代「花式」花錢。
  • 曹金華藝術作品欣賞 北京工筆重彩畫會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2008年《衡嶽高韻》入選湖南展覽館「藝術湖南」 湖南美術精品展,展館:湖南省展覽館。(湖南省政府、湖南文聯、湖南美協主辦)◆2008年《幽谷清音》、《水清雲閒》參加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作品展,展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清華大學主辦)◆2008年《九峰尋幽》獲首屆永樂宮國際藝術節作品展優秀獎,作品被組委會收藏。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得益於上海近幾年藝術展館的蓬勃興起,一些展覽持續成為熱點,甚至有「美術館成為視覺遊樂場」以及一些展覽成為「網紅展」的觀點,「打卡」真的比看作品更重要嗎?事實上,澎湃新聞在採訪中發現,無論是藝術界,抑或觀眾群,對此均有清醒的認知和自身的價值判斷,淺顯的打卡式「網紅化」藝術展確實存在,但說到底,仍只是局部現象。浮躁雖有,終只有是暫時的,真正的藝術仍然是沉澱且可以直面人心的。
  • 2020高定展舉辦新聞發布會,展會12月盛大開幕
    高定展將於2020年12月4-6日在廣交會展館C區舉辦,並在羅浮宮家居廣州藝術中心設立分會場。中貿展是中國展覽行業的「國家隊」,擁有中國家博會、中國建博會兩大展,而中居聯連續11年舉辦微洽展,在大家居建裝行業積累了廣泛的產業資源。為進一步滿足行業與企業的參展及觀展的需求、響應行業人士的呼聲,兩個主辦單位強強聯手,打造2020高定展。今年7月,第22屆廣州建博會和第45屆廣州家博會在疫情的影響下仍在廣交會展館順利舉辦,為促進行業和企業後疫情時代重啟發展積極賦能。
  • 想要穩坐朋友圈「觀展」達人?深圳這些展覽不容錯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鵬城深圳,ID:pcsz36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平凡生活有了藝術的點綴才會顯得萬分珍貴忙碌一年的你不妨也靜下來在深圳這些展覽中去找尋心靈的寧靜和愉悅無論你的2020過得怎麼樣從現在開始用一場有趣的藝術展
  • 「具象研究經典寫實」油畫作品邀請展
    、中國光大銀行無錫分行協辦,江蘇鳳凰藝都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經典寫實」油畫作品邀請展將於2014年1月11日上午10:00在鳳凰藝都美術館隆重開幕。具有廣泛國際聲譽的北京大學美學教授、國際策展人彭鋒作為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和策展人,以「具象研究、經典寫實」為理論線索,精心梳理當代中國在寫實油畫創作中卓有成就的中青年藝術家,楊飛雲、王沂東、劉孔喜、忻東旺、冷軍等知名藝術家的精彩作品將悉數亮相。經典藝術是精神內容與物質形式的完美結合。寫實油畫則在照相技術成熟之後,真正成為純粹的藝術表達。
  • 「歸來——孟昌明藝術2020 」個人藝術大展在朗空美術館盛大開幕
    2020年8月29日,由著名策展人葛玉君博士精心策劃、大明藝術基金鼎力支持的「歸來——孟昌明藝術2020 」個人藝術大展在北京798藝術區朗空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是朗空美術館的特別邀請展,是藝術家孟昌明的第108個大型個展,展覽主要展出了孟昌明近五年創作的《北非》系列、《公牛》系列、《蓮語》系列、《哦,北魏》系列、《窯變》系列等諸多重要的作品。
  • 原版經典音樂劇《貓》石家莊盛譽歸來 2020再譜難忘「回憶」
    2018年8月,世界經典原版音樂劇《貓》CATS在石家莊大劇院演出五場,三天裡和近六千名觀眾共同譜寫月光下難忘的「回憶」!世界經典原版音樂劇《貓》石家莊站1月17日10:18首輪開票,特惠8.5折!
  • 2020開年首個寵展「北京寵物用品展」
    立足京津冀,輻射北方全域 匯聚國內外品牌企業和優勢產品 覆蓋寵物行業食品、用品、醫療和服務 全產業鏈綜合精品展示平臺 2020年開年第一展
  • 「潮流五金店」藝術群展深圳上線:一次將潮流藝術盡收眼底
    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深圳南山區華僑城創意文化園F106空體新媒體實驗室內,由八組先鋒、個性的潮流藝術家組成的「潮流五金店」藝術群展,將會帶你體驗了解這些未曾謀面的潮流藝術創造。「潮流」是個舶來品,而「潮流藝術」卻是一個中國製造的概念。
  • 全國藝術高校山水畫教學研討會暨師生作品展...
    展覽現場12月30日上午,「巴山蜀水」2020年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山水畫教學研討會暨師生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開幕,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二十餘所國內知名院校師生的優秀山水畫作品齊齊亮相
  • 「2020藝術北京·發現」展覽開幕
    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表示,2020年本應是藝術北京的十五周年,對這個博覽會來說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然而由於疫情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但藝術北京依然希望在年底通過一個展覽讓大家一起聚一聚。 此次展出面積1300多平方米,展出以當代藝術、經典藝術、設計藝術為主的100多件藝術作品,由「元PLUS」畫廊邀請展、「藝術家發現展」、專題展三部分組成,並安排了系列藏家鑑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