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裡的《詠物詩》是借用一些植物、動物的特點,來抒發詩人的情感、對生活的追求。這一類的詩因為結合了動植物的特性,所以非常形象,也便於理解。
今天和大家分享9首小學生必背的詠物詩,大人們也可以一起溫習一下。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詠鵝》唐.駱賓王
駱賓王的這首《詠鵝》恐怕是大家接觸的最早的詠物詩。相傳是駱賓王7歲時候寫的詩。抓住了鵝的特點,嗓音洪亮,白毛紅掌。讀這首詩的時候,仿佛一群大鵝搖搖擺擺地浮現在眼前。這群鵝,彎著脖子在對天發出清亮的叫聲。它們白色的羽毛浮在碧波之上,紅色的腳掌在水下划動著清波。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風》唐.李嶠
風,有大有小,有春風,有秋風。李嶠這首《風》當中描述:深秋的風,會吹落樹上的黃葉。春天的風,會催開早春的花朵。大風吹過江面會掀起千尺巨浪,吹入竹林當中,千萬棵竹子都會隨風搖晃。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唐代:賀知章
賀知章的《詠柳》是早春時最常見的景色。新發芽的柳樹像是被碧綠色的玉片裝扮的,千萬枝柳條像是綠色的絲帶在隨風搖擺。不知道那柳樹上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是二月的春風啊,它像是一把靈巧的剪刀裁剪出片片綠葉。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唐代:李白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月亮叫白玉盤。又懷疑月亮其實是神仙放在瑤臺上的鏡子,飛掛在雲端上。彎彎的月亮只能看到月亮中居住的仙人的一雙腳,月亮上的桂樹為什麼是一團一團的?玉兔天天在搗藥,它搗好了藥,是要給誰吃呢?
蟾蜍在啃食圓圓的月亮,月亮已經變得殘缺不全。后羿曾經射去了九個太陽,使得天上和人間都得以安寧。月亮漸漸地沉落下去,走吧,沒什麼可看的了。可我又擔心它將來會怎樣,只覺得心裡十分悽慘和悲傷。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春天的雨總是在對的時間來到,到了春天到來的時候,一場春雨會催生萬物。這場春雨隨著風悄悄地下在夜裡,滋潤萬物,卻悄無聲息。
田間的小路上空烏雲密布,只有江上的一艘船,點亮著燈火。早上看,那被雨水滋潤的花朵,成都所有的花朵,都因為昨夜的一場春雨,變得飽滿沉重。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元代:王冕
我們家洗硯池邊上的那棵梅花樹,每朵梅花開的時候都仿佛有淡淡的墨痕在上面。不用別人誇它開的豔麗,色彩鮮豔。它只管開放,把花朵的清香散滿人間。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明代:于謙
經過斧鑿刀砍,千錘百鍊的開採出了深山,還要經歷熊熊烈火的燃燒。但這些都不算什麼。它甘願如此,要把自己一身正氣,清白的留在這世間。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清代:鄭燮
鄭板橋把這首《竹石》題在他自己所畫的一幅《竹石圖》上。他描述他所見到的這顆竹子,穩穩地紮根在青山上,而它生長的環境僅僅是一塊破的巖石。雖然經歷了惡劣的環境,但它堅韌剛勁。任憑狂風肆虐,它卻依舊姿態從容。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蜂》唐代:羅隱
不管是平地還是山頂,所有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會有蜜蜂去採蜜。它採了百花釀成了蜂蜜之後,卻自己不去享用。蜜蜂啊,你是為誰辛苦,這蜜又是為誰釀得如此香甜?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9首詠物詩,是小學生必背的75首詩詞中的一部分。我們將會推出一個系列,儘可能的詳細解釋、介紹這75首古詩詞,不要急,慢慢來。
本篇所用圖片均來自於網絡,感謝您創作的精美圖片。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謝謝品讀,留言和評論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