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背的9首詠物詩「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沒事背一下

2021-01-08 天天一首古詩詞

古詩詞裡的《詠物詩》是借用一些植物、動物的特點,來抒發詩人的情感、對生活的追求。這一類的詩因為結合了動植物的特性,所以非常形象,也便於理解。

今天和大家分享9首小學生必背的詠物詩,大人們也可以一起溫習一下。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詠鵝》唐.駱賓王

駱賓王的這首《詠鵝》恐怕是大家接觸的最早的詠物詩。相傳是駱賓王7歲時候寫的詩。抓住了鵝的特點,嗓音洪亮,白毛紅掌。讀這首詩的時候,仿佛一群大鵝搖搖擺擺地浮現在眼前。這群鵝,彎著脖子在對天發出清亮的叫聲。它們白色的羽毛浮在碧波之上,紅色的腳掌在水下划動著清波。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風》唐.李嶠

風,有大有小,有春風,有秋風。李嶠這首《風》當中描述:深秋的風,會吹落樹上的黃葉。春天的風,會催開早春的花朵。大風吹過江面會掀起千尺巨浪,吹入竹林當中,千萬棵竹子都會隨風搖晃。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唐代:賀知章

賀知章的《詠柳》是早春時最常見的景色。新發芽的柳樹像是被碧綠色的玉片裝扮的,千萬枝柳條像是綠色的絲帶在隨風搖擺。不知道那柳樹上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是二月的春風啊,它像是一把靈巧的剪刀裁剪出片片綠葉。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唐代:李白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月亮叫白玉盤。又懷疑月亮其實是神仙放在瑤臺上的鏡子,飛掛在雲端上。彎彎的月亮只能看到月亮中居住的仙人的一雙腳,月亮上的桂樹為什麼是一團一團的?玉兔天天在搗藥,它搗好了藥,是要給誰吃呢?

蟾蜍在啃食圓圓的月亮,月亮已經變得殘缺不全。后羿曾經射去了九個太陽,使得天上和人間都得以安寧。月亮漸漸地沉落下去,走吧,沒什麼可看的了。可我又擔心它將來會怎樣,只覺得心裡十分悽慘和悲傷。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春天的雨總是在對的時間來到,到了春天到來的時候,一場春雨會催生萬物。這場春雨隨著風悄悄地下在夜裡,滋潤萬物,卻悄無聲息。

田間的小路上空烏雲密布,只有江上的一艘船,點亮著燈火。早上看,那被雨水滋潤的花朵,成都所有的花朵,都因為昨夜的一場春雨,變得飽滿沉重。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元代:王冕

我們家洗硯池邊上的那棵梅花樹,每朵梅花開的時候都仿佛有淡淡的墨痕在上面。不用別人誇它開的豔麗,色彩鮮豔。它只管開放,把花朵的清香散滿人間。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明代:于謙

經過斧鑿刀砍,千錘百鍊的開採出了深山,還要經歷熊熊烈火的燃燒。但這些都不算什麼。它甘願如此,要把自己一身正氣,清白的留在這世間。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清代:鄭燮

鄭板橋把這首《竹石》題在他自己所畫的一幅《竹石圖》上。他描述他所見到的這顆竹子,穩穩地紮根在青山上,而它生長的環境僅僅是一塊破的巖石。雖然經歷了惡劣的環境,但它堅韌剛勁。任憑狂風肆虐,它卻依舊姿態從容。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蜂》唐代:羅隱

不管是平地還是山頂,所有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會有蜜蜂去採蜜。它採了百花釀成了蜂蜜之後,卻自己不去享用。蜜蜂啊,你是為誰辛苦,這蜜又是為誰釀得如此香甜?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9首詠物詩,是小學生必背的75首詩詞中的一部分。我們將會推出一個系列,儘可能的詳細解釋、介紹這75首古詩詞,不要急,慢慢來。

本篇所用圖片均來自於網絡,感謝您創作的精美圖片。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謝謝品讀,留言和評論對我很重要。

相關焦點

  • 《風》: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千尺浪:形容波濤洶湧,浪高千尺。 斜:為了押韻,此處可以按古音讀作xi á。 【名句】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 沒有一個「風」字,用心去感知風的力量: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導語:《風》是唐代詩人李嶠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了「風」之種種形力、魅力與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易錯題專訓)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門開拓思維的課程,亙古不變的滲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願君如星她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邀好友來這裡共享數學的盛宴。【一言解眾愁】北宋文學家王禹偁七八歲時,已能屬文。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詠物詩:託物言志,借物抒情
    或託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在「體物肖形,傳神寫意」的同時,追求「不沾不脫,不即不離」的境界,詠之「物」往往是詠之「人」,正如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言:「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歷朝歷代詠物詩都數量眾多,佳作頻出,尤以唐為甚,名篇數不勝數。在詠物詩的煙海裡,我們可以了解作者對各種物類的不同態度和認識,也可以從作者的感受中領略當時的社會形態,為作者的欣喜而欣喜,悲傷而悲傷。
  • 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6首「詠物詩」欣賞
    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百度百科。直白一些可以理解為:我寫的不僅是「物」,更是我的靈魂。本文整理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6首「詠物詩」。標題前的數字為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的排序。
  • 李嶠一首描寫風的詩,把風的動態描寫的活靈活現,寫得非常的唯美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一首李嶠的小詩,只有一個名字,那便是《風》,這首詩中,詩人把風的動態描寫的活靈活現,寫得無比的唯美,很是值得我們一品。《風》唐代: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 秋日讀詩:歷代詩中令人驚豔的三秋樹,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唐朝李嶠《風》「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朝杜牧《山行》「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清朝鄭板橋楹聯初衣解詩:在百年一遇的中秋節的秋老虎之後,終於本地的溫度從39度,下降到今天涼風襲人的26度。這真是一個奇妙的事情。仿佛一夜之間,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終於被老天眷顧,進入了空調時代。
  • 一百句寫竹的詩詞,收錄古今近百位詩人名句,絕對值得收藏
    竹,青翠,挺拔,有節,中通、虛心,嚴寒不改本色,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歲寒三友之人。歷代關於竹的詩詞作品很多,在《詩經 衛風 淇奧》中有「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們欣賞竹的氣節,竹的特質,竹自身的修持,如人們所嚮往的美好品格,竹被賦予生命,賦予情感,賦予思想,竹還入詩入畫,還可以食用,還可以加工成日用品、使用工具。
  • 11首成就最高的詠物詩,皆是託物言志的巔峰之作,平時收不齊
    顧名思義詠物詩就是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詩人人文思想的詩歌。詠物詩一般採用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詩歌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託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下面精選11首託物言志的詩歌,供大家品讀。
  • 門外千竿竹短命
    一年新春,解縉以此景寫了一副春聯:    門外千竿竹;屋內萬卷書。    這幅春聯引來大財主的不滿和嫉妒,因而派人將竹子砍了,想讓解縉難看。解縉看到竹樁心中有數,便將上下聯各添上一個字,變成: 門外千竿竹短;屋內萬卷書長。
  • 李商隱的兩首詠物詩,意境優美,言外之意不盡,耐人尋味
    古詩詞不僅有很多表現手法,也有很多題材,比如邊塞詩、懷古詩、山水田園詩以及詠物詩等等。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題材,作者通過吟嘆事物去體現人文思想,而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字是讀xié還是讀xiá?網友:不能總聽專家的!
    正因為如此,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中的一首詩「躺槍」: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是指騎馬送荔枝的人(一人一馬的合稱),讀作「ji」才能表達詩句的真實含義。但是,改讀為「qí」後,就顯得很不協調。它改的不僅僅是讀音,還有詞意,難怪網友對此大為吐糟了。
  • 陸遊的一首詠物詩,構思精巧,令人遐思
    古詩詞中有很多詠物詩,作者或託物寓意,抒發內心的情感;或描摹情態,表達自己對大自然中景物的喜愛之情。比如杜甫就描寫過桃花,也寫過菊花。可是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少陵野老存詩千首,詠物詩也不在少數,卻唯獨不見描寫海棠花的詩作。原來杜甫的母親名叫崔海棠,詩人為了避諱,所以才別有用心。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最後一首最為霸氣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10首經典詠竹詩詞,修竹成林,濃陰如洗,涼你一夏
    這首七律作於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初夏,詩人50歲,在蜀州通判任上。詩人在偷閒時分,尋訪竹林,閒中賦竹,借竹寄情,寫下了這首詩。2、《新竹》——清代:鄭燮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鄭燮的《新竹》是首題畫詩,是祝賀其兄孏石生男孩的題畫詩。語言簡單、富含哲理,表達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辨證思想。
  • 鐵騎(qí)、斜斜(xié)……這些字的拼音改變了,讀古詩詞的時候...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鄧京經歷過《現代漢語詞典》的幾次改版,對於詞典中一些多音字的改變有著自己的體察:「我看到好多把多音字給改了,雖然現在高考全國卷取消了字音字形的直接考察,但是字音字形的辨析,已經蘊涵在大量閱讀中,兩個形近字寫法不同,理解就不同。讀音亦然。」「漢字的不同讀音是有不同含義的,尤其是古詩。古詩本來字就少,寫得就含蓄,很多時候我們鍊字,推敲,就是為了一個更好地傳情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