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最後一首最為霸氣

2021-01-09 文博天下

詩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詩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1、《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是「詩狂」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詠物詩了,相信不少詩詞愛好者的啟蒙詩詞中就有這首。這首詩在結構和構思上,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理清晰,同時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給人以美感。

2、《賞牡丹》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作為中國的國花,是富貴的象徵,自古便有不少文人墨客對其青睞有加,在讚美牡丹的詩中,這首詩無疑是最著名的。因這首詩,後人稱牡丹為「國色天香」。

3、《牡丹花》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同樣是吟詠牡丹,這首詩同樣是與牡丹有關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唯一能與劉禹錫的《賞牡丹》一爭高下的詩作,另外,羅隱雖然不如劉禹錫著名,但羅隱的狀物詩在唐代也是一絕,一生留下了眾多經典的狀物詩,如《蜂》(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鸚鵡》(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詩歌。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是中秋節所作,作者知名度雖遠不及李白、杜甫等人,但這首詩是其代表作,通過此詩,不難看出詩人的才氣,在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誕生前,這首詩是與中秋有關的最著名的詩詞了。

5、《馬詩·其五》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這首詩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看起來是寫馬,其實是借馬來抒情,抒發詩人懷才不遇,不被統治者賞識,但又熱切期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為國建立功業的強烈渴望。

6、《不第後賦菊》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也許這是史上寫景狀物詩中最霸氣的一首詩,全詩想像奇特,意境瑰麗,氣魄雄偉。詩人把菊花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徵,以百花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熱情地歌頌了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現了作者等待時機改天換地的英雄氣魄。

相關焦點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陸遊的一首詠物詩,構思精巧,令人遐思
    古詩詞中有很多詠物詩,作者或託物寓意,抒發內心的情感;或描摹情態,表達自己對大自然中景物的喜愛之情。比如杜甫就描寫過桃花,也寫過菊花。可是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少陵野老存詩千首,詠物詩也不在少數,卻唯獨不見描寫海棠花的詩作。原來杜甫的母親名叫崔海棠,詩人為了避諱,所以才別有用心。
  • 詠物詩:託物言志,借物抒情
    或託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在「體物肖形,傳神寫意」的同時,追求「不沾不脫,不即不離」的境界,詠之「物」往往是詠之「人」,正如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言:「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歷朝歷代詠物詩都數量眾多,佳作頻出,尤以唐為甚,名篇數不勝數。在詠物詩的煙海裡,我們可以了解作者對各種物類的不同態度和認識,也可以從作者的感受中領略當時的社會形態,為作者的欣喜而欣喜,悲傷而悲傷。
  • 11首成就最高的詠物詩,皆是託物言志的巔峰之作,平時收不齊
    顧名思義詠物詩就是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詩人人文思想的詩歌。詠物詩一般採用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詩歌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託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下面精選11首託物言志的詩歌,供大家品讀。
  • 詠蟬最著名的三首詩,託物言志,篇篇經典又各有千秋,為詩中傑作
    詩人也愛蟬,在唐朝,有三首著名的詠蟬詩,被譽為「詠蟬三絕」,一首是初唐虞世南的《蟬》;一首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還有一首是晚唐李商隱的《蟬》,三首詩都是託物言志,卻立意不同,各有千秋,但都堪稱詠物詩的傑作,歷來為後世好評。清代文人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道:「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
  • 韓偓詩《觀鬥雞偶作》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詠物詩
    韓偓童年即能寫詩,一生詩作頗豐,但多宮廷生活和豔情之作;一些憶舊、感傷的作品頗能動人,詠物小詩也時見新意《觀鬥雞偶作》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詠物詩。題目的意思說,這是作者觀看「鬥雞」」偶有所感而寫下的作品。鬥雞,是我國古代一種古老的娛樂方式。它的主要內容是觀看經過訓練和武裝的雄雞互相搏鬥以分勝負,從而得到愉悅。
  • 唐詩三百首:李商隱最知名的詠物詩,我們終於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
    作為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李商隱詩作的最大特點就是看不懂。尤其是他的一些「無題」的古詩,往往可以闡發出多重的意蘊,但是李商隱究竟講的是什麼,眾說紛紜。不過在唐詩300首當中,有一首李商隱非常著名的詠物詩。這首古詩是一首五言律詩,篇幅很短,但是所要表達的意思卻比較清楚。
  • 李商隱的兩首詠物詩,意境優美,言外之意不盡,耐人尋味
    古詩詞不僅有很多表現手法,也有很多題材,比如邊塞詩、懷古詩、山水田園詩以及詠物詩等等。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題材,作者通過吟嘆事物去體現人文思想,而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 唐代高僧5歲時寫的一首詠花詩,短短20字無一生僻字,卻充滿禪機
    陸遊一生寫了9000多首詩,可謂文壇勞模了,最後也不得不在《文章》一詞中承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70歲老人挑戰《詠鵝》,寫下一首《詠雞》,短短18個字獲萬元大獎
    有這樣一首詩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詩名字叫《詠鵝》,詩中開頭用了三個「鵝」字可謂是童趣十足,白鵝有的伸著脖子在唱歌,它們的羽毛潔白如雪,在碧綠的水面漂浮,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水泛起波紋。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駱賓王15歲的時候所作,此詩寫成之後,迅速火遍了全縣。
  • 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詠物詩,詼諧中不乏哲理,尾句對我們影響深刻!
    在以往的詩詞品鑑中,我們不止一次地介紹過李商隱的詩:李商隱的一首愛情詩,感人至極,每一句都充滿了濃濃愛意!他的詩往往用簡單的語言、詼諧的筆觸將深刻的道理暗含其中,傳遞給我們,從個人喜好而言,小編還是比較中意李商隱的作品的。而李商隱的詠物詩更是別具一格。
  • 這十二首詠物詩託物言志,情景交融,細思起來其味無窮
    詩詞中作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都是常見的方法,所以詠物詩也是詩詞作品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詠物詩通過詠嘆和抒發詩人們的情感,同時又闡述一定的道理,讓我們既欣賞到詩詞的韻味之美,又懂得了很多發人深省的道理。比如白居易的小詩《草》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王勃一首詠物詩,如果不看題目,很難猜出詠何物
    另外,王勃也有許多詩作傳世,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唐詩五律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對盛唐之詩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王勃十六歲就進士及第,不到二十就入仕,只是王勃在27歲左右,就英年早逝。
  • 唐朝宰相郭震看到浮雲,寫了一首最虛無縹緲的詩,笑煞淺薄之人
    然而他卻寫了一首題目為《雲》的七言絕句詩,這首詩寫的自然不是作者自己,而是暗喻他人,暗喻那些如浮雲之人,這首詩至今依然有現實意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首由唐代宰相郭震創作的七言絕句詩《雲》,這首詩錄入《全唐詩》,但未被錄入《唐詩三百首》。
  • 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6首「詠物詩」欣賞
    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百度百科。直白一些可以理解為:我寫的不僅是「物」,更是我的靈魂。本文整理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6首「詠物詩」。標題前的數字為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的排序。
  • 小學生必背的9首詠物詩「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沒事背一下
    古詩詞裡的《詠物詩》是借用一些植物、動物的特點,來抒發詩人的情感、對生活的追求。這一類的詩因為結合了動植物的特性,所以非常形象,也便於理解。今天和大家分享9首小學生必背的詠物詩,大人們也可以一起溫習一下。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詠鵝》唐.駱賓王駱賓王的這首《詠鵝》恐怕是大家接觸的最早的詠物詩。相傳是駱賓王7歲時候寫的詩。
  •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做為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千古第一才女之名可不是蓋的。曾經有人排了個宋代詞人排行榜,做為唯一上榜的女性,她力壓秦觀和晏殊,排名第五。前五分別是蘇軾,辛棄疾,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的詞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卻總是能於平淡中見濃烈,於細微處見真情,與男性詞人相比,別有一番味道。
  • 一首小蟬詩,人生大智慧,值得你一讀再讀,一品再品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唐代文化,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極為光輝燦爛的一部分,而唐詩又是唐代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歷史的黃金時代。
  • 唐詩趣話: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賞析唐代詠燕子的詩
    覺得那是春天最靈動的畫面。這些年住在城裡,幾乎沒有見過燕子,偶爾聽到孩子們唱起「小燕子,穿花衣」,心裡就會有些莫名的惆悵。「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絕美的畫面只能到古人的詩篇中去尋找了。春寒煙暝渡瀟湘唐代著名詩人鄭谷有詠燕詩:【燕】年去年來來去忙,春寒煙暝渡瀟湘。低飛綠岸和梅雨,亂入紅樓揀杏梁。
  • 唐代詩人以小松自比寫下一首詩,只有28字,短小精悍,氣概豪邁
    中國的詠物詩,自古就有託物言志的傳統,從屈原的《橘頌》開始,天地孕育的橘樹,「受命不遷,生南國兮」不僅開花結果,而且堅定了志向。唐代也有一位詩人,他將目光鎖定了草叢邊的小松,將一棵小松的成長作為託物言志的對象,寫了一首短小精悍,氣概豪邁的詩。《小松》杜荀鶴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