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二首詠物詩託物言志,情景交融,細思起來其味無窮

2021-01-09 品詩賞詞

詩詞中作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都是常見的方法,所以詠物詩也是詩詞作品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詠物詩通過詠嘆和抒發詩人們的情感,同時又闡述一定的道理,讓我們既欣賞到詩詞的韻味之美,又懂得了很多發人深省的道理。

比如白居易的小詩《草》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讀者從詩文中不僅可以想像到小草在美麗的大自然茁壯地生長的情景,還悟到了只要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甦,以旺盛的生命力重新席捲大地。

再如杜荀鶴的小詩《小松》,「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詩人歌頌了寒冬裡的勇士,樹木中的英雄,為我們展現了它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下面精選十二首詠物詩,歡迎收藏。

1、蟬 唐代: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2、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早梅 唐代: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4、詠鵝 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5、曲池荷 唐代: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6、花影 宋代: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7、白蓮 唐代:陸龜蒙

素蘤多蒙別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8、詠荔枝 明代:丘浚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

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9、詠芭蕉 清代:鄭板橋

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

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

10、櫻桃花 唐代:元稹

櫻桃花,一枝兩枝千萬朵。

花磚曾立摘花人,窣破羅裙紅似火。

11、滿江紅·詠竹 明代:陸容

不種閒花,池亭畔、幾竿修竹。相映帶、一泓流水,森寒潔綠。風動仙人鳴佩遂,雨餘淨女添膏沐。未成林,難望鳳來栖,聊醫俗。

問華胄,名淇澳。尋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嬌金屋。坐蔭從容煩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觸。歷冰霜、不變好風姿,溫如玉。

12、鷓鴣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相關焦點

  • 詠物詩:託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為我國傳統詩歌領域的一個重要類型,詠物詩素來為詩人所喜愛。無論是山川河流,還是梅蘭竹菊,世間萬象,皆能納入詩心,吐於筆下。或託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在「體物肖形,傳神寫意」的同時,追求「不沾不脫,不即不離」的境界,詠之「物」往往是詠之「人」,正如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言:「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歷朝歷代詠物詩都數量眾多,佳作頻出,尤以唐為甚,名篇數不勝數。在詠物詩的煙海裡,我們可以了解作者對各種物類的不同態度和認識,也可以從作者的感受中領略當時的社會形態,為作者的欣喜而欣喜,悲傷而悲傷。
  • 11首成就最高的詠物詩,皆是託物言志的巔峰之作,平時收不齊
    顧名思義詠物詩就是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詩人人文思想的詩歌。詠物詩一般採用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詩歌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託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下面精選11首託物言志的詩歌,供大家品讀。
  • 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6首「詠物詩」欣賞
    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百度百科。直白一些可以理解為:我寫的不僅是「物」,更是我的靈魂。本文整理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6首「詠物詩」。標題前的數字為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的排序。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最後一首最為霸氣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李商隱的兩首詠物詩,意境優美,言外之意不盡,耐人尋味
    古詩詞不僅有很多表現手法,也有很多題材,比如邊塞詩、懷古詩、山水田園詩以及詠物詩等等。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題材,作者通過吟嘆事物去體現人文思想,而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 詠蟬最著名的三首詩,託物言志,篇篇經典又各有千秋,為詩中傑作
    詩人也愛蟬,在唐朝,有三首著名的詠蟬詩,被譽為「詠蟬三絕」,一首是初唐虞世南的《蟬》;一首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還有一首是晚唐李商隱的《蟬》,三首詩都是託物言志,卻立意不同,各有千秋,但都堪稱詠物詩的傑作,歷來為後世好評。清代文人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道:「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
  • 似花還似非花:這18首詠物詞堪稱寫物之神筆,值得一看
    宋初,詠物題材尚沿襲唐五代餘風,沒有出現大的進展。王國維《人同詞話》稱林逋《點絳唇》「金谷年年」、梅堯臣《蘇幕遮》「露堤平」和歐陽修的《少年遊》「欄杆十二獨憑春」為「詠春草三絕調」,而事實上,這三首詞並非以春草為吟詠對象,而是借著與春草相關聯的詩句來點染離別情緒,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詠物詞。仁宗朝後,詠物詞數量漸多,染指詠物詞的詞人也漸多,出現了不少佳作。
  • 唐詩三百首:李商隱最知名的詠物詩,我們終於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
    不過在唐詩300首當中,有一首李商隱非常著名的詠物詩。這首古詩是一首五言律詩,篇幅很短,但是所要表達的意思卻比較清楚。且看: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蟬》,是李商隱託物言志的代表作品。雖然題目寫的是蟬,但是暗中寫的卻是詩人自己。
  • 韓偓詩《觀鬥雞偶作》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詠物詩
    韓偓童年即能寫詩,一生詩作頗豐,但多宮廷生活和豔情之作;一些憶舊、感傷的作品頗能動人,詠物小詩也時見新意《觀鬥雞偶作》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詠物詩。題目的意思說,這是作者觀看「鬥雞」」偶有所感而寫下的作品。鬥雞,是我國古代一種古老的娛樂方式。它的主要內容是觀看經過訓練和武裝的雄雞互相搏鬥以分勝負,從而得到愉悅。
  • 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詠物詩,詼諧中不乏哲理,尾句對我們影響深刻!
    而李商隱的詠物詩更是別具一格。說到詠物詩,通常而言就是將個人的態度、感悟寄托在某件事物之上,通過描寫讚美這個物品的品格精神來達到抒發個人情感的目的,一般在最後都會相對總結出一個比較令人信服的道理,讓我們在讀完之後有所收穫與啟發。昨天的那首袁枚的詠雪詩就是其中一類,還有比較常見的詠梅詩均屬於詠物詩。
  • 王勃一首詠物詩,如果不看題目,很難猜出詠何物
    王勃曾經寫過一首詠物詩,不看題目,或許很多人難猜出王勃詠的是何物: 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 李商隱最傷感的一首詠物唐詩,句句寫一事無成,字字寫高潔之志
    李商隱的唐詩,託物言志者甚多。那句著名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頗有所指,而他的那些晦澀難懂的無題唐詩,其實也多有託物言志的傾向。今天我們所賞析的這一首唐詩就是如此,可以說是他最傷感的一首詠物唐詩,句句寫一事無成,字字寫高潔之志。
  • 陸遊的一首詠物詩,構思精巧,令人遐思
    古詩詞中有很多詠物詩,作者或託物寓意,抒發內心的情感;或描摹情態,表達自己對大自然中景物的喜愛之情。比如杜甫就描寫過桃花,也寫過菊花。可是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少陵野老存詩千首,詠物詩也不在少數,卻唯獨不見描寫海棠花的詩作。原來杜甫的母親名叫崔海棠,詩人為了避諱,所以才別有用心。
  • 詠物詩句_描寫詠物的50首古詩
    感遇十二首 - 唐代·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飛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誠?魚遊樂深池,鳥棲欲高枝。嗟爾蜉蝣羽,薨薨亦何為。有生豈不化,所感奚若斯。神理日微滅,吾心安得知。浩嘆楊朱子,徒然泣路岐。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 李煜避難山林,將鳥兒當成知音,這首詩詠物抒懷,詞帝果然有才
    這世間很多事情細加揣摩,卻總是無法理解,於是很多人就覺得非常奇怪。好比古人一直擔心天會塌下來,如今看來不僅是笑話,而且寓意深刻。再比如,封建社會的很多士大夫一直擔心世風日下,於是整天愁悶,其實歷史的車輪從來都是滾滾向前。
  • 小學生必背的9首詠物詩「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沒事背一下
    古詩詞裡的《詠物詩》是借用一些植物、動物的特點,來抒發詩人的情感、對生活的追求。這一類的詩因為結合了動植物的特性,所以非常形象,也便於理解。今天和大家分享9首小學生必背的詠物詩,大人們也可以一起溫習一下。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詠鵝》唐.駱賓王駱賓王的這首《詠鵝》恐怕是大家接觸的最早的詠物詩。相傳是駱賓王7歲時候寫的詩。
  • 史達祖的三首經典詠物詞,全篇不見該字,皆與春天相關
    南宋詞人史達祖是著名的詠物詞人,我們所熟知的詠燕子的名作《雙雙燕》即出自他之手:雙雙燕·詠燕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併。還相雕梁藻井。清朝大詩人王士禛由衷地贊曰:「僕每讀史邦卿詠燕詞……以為詠物至此人,巧極天工矣。」(《花草拾蒙》全篇詠燕而不見一個燕字,是史達祖的厲害之處。而這麼深的套路,是作者作詠物詞的看家本領。綺羅香·詠春雨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裡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裡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
  • 老農模仿駱賓王的《詠鵝》寫了首《詠雞》,僅18字,卻拿下大獎!
    大家小時候一定都學過《詠鵝》這首詩吧,應該是我們學古詩最先接觸到的一首。眾所周知,此作由駱賓王所著,給人展現了一幅和諧的場景,也透過文字看到了白鵝的活潑可愛,是一篇趣味之作。當時寫下這首詩的駱賓王年僅八歲,看得出來是有一定才氣的。不過,這首詩可不是駱賓王突發奇想之作,而是被逼出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