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燕子是一種益鳥,所以自古以來就很受人們的歡迎。更重要的是,燕子寄居在屋梁之上,與人類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成為人類天然的鄰居和朋友。
記得小時候家在鄉下,每到春天,成群的燕子或落在路邊的電線上嘰嘰喳喳的談論著什麼,或在剛剛泛青的田野上翻飛追逐。覺得那是春天最靈動的畫面。這些年住在城裡,幾乎沒有見過燕子,偶爾聽到孩子們唱起「小燕子,穿花衣」,心裡就會有些莫名的惆悵。「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絕美的畫面只能到古人的詩篇中去尋找了。
春寒煙暝渡瀟湘
唐代著名詩人鄭谷有詠燕詩:
【燕】
年去年來來去忙,
春寒煙暝渡瀟湘。
低飛綠岸和梅雨,
亂入紅樓揀杏梁。
閒幾硯中窺水淺,
落花徑裡銜泥香。
千言萬語無人會,
又逐流鶯過短牆。
燕子每年都這樣來來去去的奔波忙碌,料峭春寒中就開始度過煙霧迷濛的瀟湘北飛,等到梅雨季節來臨,燕子就已經在綠色的岸邊低飛。並且開始進入屋宇到處尋找可以築巢的杏粱。偶爾飛落到閒置的案幾之上偷窺硯臺中淺淺的一汪水,也會飛到落滿花瓣的小徑上去銜來沾染著花香的泥土。雖然很想和人說說話,可是嘰嘰喳喳的半天也沒有人理會,只好追趕著路過的黃鶯飛過矮牆。
這首詩清新通俗,輕巧流麗。沒有難解的詞句。只是「渡瀟湘」一語稍作解釋,古人認為燕子是從南海而來,所以必須經過瀟湘。關於燕子渡瀟湘,還有一則愛情故事。
說的是唐代天寶年間,長安有一位名叫任宗的富商,到湘中一代做生意,一去好幾年沒有音信。他的妻子紹蘭滿腹愁緒和思念無人訴說,有一天,紹蘭見一隻燕子停落在房梁之上,就對燕子說:「我聽說你們從海的東邊飛來,往來途中必須經過湘中,我丈夫離家好幾年了,音訊全無,想請你幫我帶首詩給我的丈夫可以嗎?」,燕子聽聞此言,竟似聽懂了,從房梁上飛落到紹蘭的膝上,紹蘭寫詩一首:
我婿去重湖,
臨窗泣血書,
殷懃憑燕翼,
寄與薄情夫。
寫完之後,將詩封好,系在燕足上。燕子鳴叫一聲,高飛而去。
有一天,正在荊州做生意的任宗,忽然有一隻燕子繞著他飛了好幾圈,然後停在他的肩頭,任宗扭頭一看,見燕子足上繫著一個小信封,知道燕子是為送信而來。任宗解下信封,果然是妻子寫給他的信,讀過之後,任宗被妻子的深情感動得淚流滿面。第二年,就返回了長安。
海燕雙飛意若何
唐代王轂也有一首詠燕詩
【燕】
海燕雙飛意若何,
曲梁嘔嘎語聲多。
茅簷不必嫌卑陋,
猶勝吳宮爇爾窠。
燕子啊,你們出雙入對的究竟想幹什麼呢?在這房梁之上嘰嘰喳喳的爭論不休。是不是在討論去什麼地方築巢啊?我告訴你們,你們不要嫌棄我這茅簷鄙陋,但這裡至少是安全的,吳王的宮殿到是富麗堂皇,但是你們的鳥巢隨時有被焚燒的危險。
古人認為燕子是從海上來,所以稱燕子為海燕。關於燕子還有一則傳說,唐代金陵人王榭,以航海為業。有一次出海遇到風暴,船沉了,他緊緊抱著一塊木板,得以逃生,在海上漂浮了幾天,終於漂浮到一個島上,被島民所救。這裡人的自稱是烏衣國,島民將王榭帶到國王那裡,國王竟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王榭沒想到竟有如此天降美事,公主美麗賢惠,溫柔動人,婚後二人如魚水情深。悠悠幾年過去,儘管錦衣玉食,溫柔鄉裡,王榭難免會產生思鄉之情。有一次國王宴飲,王榭在坐,國王命王榭作首詩,王榭因為思念家鄉,所以在詩的結尾有「恨不此身生羽翼」之句。國王聽了,有些不高興。於是派人取來飛雲軒,讓王榭坐到裡面,閉上眼睛。等到王榭睜開眼睛,發現自己已經在金陵家中了。一抬頭見房梁上的一雙燕子呢喃著落到樹上。這時王榭才明白所謂烏衣國就是燕子國。
春去秋來,到了燕子南飛之時,這一雙燕子在王榭的家裡,繞庭悲鳴。王榭心有所感,於是給公主寫了一首詩,系在燕尾上,詩曰:
誤到華胥夢裡來,
玉人終日苦憐才,
雲軒飄去無消息,
淚灑春風幾百回。
沒有想到我們的緣分竟然如同一場夢幻,我明白你對我一番愛意和苦心。可是自從乘坐雲軒回來之後,再也沒有你的消息,我思念你的淚水在春風之中飄灑了幾百回。
燕子帶著詩飛走了,第二年春天,燕子又回來了,燕尾上也有一個小小的書簡,上面寫著一首詩,正是烏衣國的公主所寫。詩曰:
昔日相逢冥數合,
如今暌逺是生違,
來春縱有相思字,
三月天南雁不飛。
我們的這一場相遇上天的安排。如今分類相隔萬水千山是違背了命運的安排。來年春天縱然還會有相思的詩句,但是那時不會再有燕子來傳遞這份情意。這是詩是明白的告訴王榭他們之間的緣分已經結束了。
宋代王安石「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著名的詩篇裡,是否用了這個唐代的這個傳說呢?烏衣巷是否因為燕子而命名呢?
旅食驚雙燕
詩聖杜甫寫過三首詠燕子的詩,其中最悲涼的一首就是這首《雙燕》
【雙燕】
杜甫
旅食驚雙燕,
銜泥入此堂。
應同避燥溼,
且復過炎涼。
養子風塵際,
來時道路長。
今秋天地在,
吾亦離殊方。
客居他鄉,驚喜的發現一雙燕子竟然銜著春泥來到這裡築巢。好吧,燕子,我們就一起在這茅簷之下同避燥熱和潮溼,並且一起度過炎夏與秋涼。你養育子女在這戰亂紛仍之際,為了來到這裡你經過了漫長的跋涉。今年秋天你就會帶著一家人離開這裡,天高地遠我們也許不會再見,因為到那時我也要帶著家人再次踏上漂泊之路。
在戰亂的年代裡,為躲避戰亂,杜甫帶著一家人到處流浪漂泊。稍微安定下來,竟然有燕子前來築巢。大家都是暫住,而秋天來臨之際,又會各奔西東。這種情境下,杜甫所詠的燕子,又何嘗不是詠嘆自己的命運呢!
結語: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兩句詩的原創作者翁宏,並不著名。所以詩也沒有引起關注。直到宋代的著名詞人晏幾道在他的《臨江仙.夢後樓臺緊鎖》中引用之後,才引起人們的注意和稱賞。著名詞人譚獻評論晏幾道詞,認為「『落花』兩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豈不知原創者是唐代的翁宏。原詩如下:
【春殘】
翁宏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