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趣話: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賞析唐代詠燕子的詩

2021-01-14 劉老師的大語文

前言

燕子是一種益鳥,所以自古以來就很受人們的歡迎。更重要的是,燕子寄居在屋梁之上,與人類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成為人類天然的鄰居和朋友。

記得小時候家在鄉下,每到春天,成群的燕子或落在路邊的電線上嘰嘰喳喳的談論著什麼,或在剛剛泛青的田野上翻飛追逐。覺得那是春天最靈動的畫面。這些年住在城裡,幾乎沒有見過燕子,偶爾聽到孩子們唱起「小燕子,穿花衣」,心裡就會有些莫名的惆悵。「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絕美的畫面只能到古人的詩篇中去尋找了。

春寒煙暝渡瀟湘

唐代著名詩人鄭谷有詠燕詩:

【燕】

年去年來來去忙,

春寒煙暝渡瀟湘。

低飛綠岸和梅雨,

亂入紅樓揀杏梁。

閒幾硯中窺水淺,

落花徑裡銜泥香。

千言萬語無人會,

又逐流鶯過短牆。

燕子每年都這樣來來去去的奔波忙碌,料峭春寒中就開始度過煙霧迷濛的瀟湘北飛,等到梅雨季節來臨,燕子就已經在綠色的岸邊低飛。並且開始進入屋宇到處尋找可以築巢的杏粱。偶爾飛落到閒置的案幾之上偷窺硯臺中淺淺的一汪水,也會飛到落滿花瓣的小徑上去銜來沾染著花香的泥土。雖然很想和人說說話,可是嘰嘰喳喳的半天也沒有人理會,只好追趕著路過的黃鶯飛過矮牆。

這首詩清新通俗,輕巧流麗。沒有難解的詞句。只是「渡瀟湘」一語稍作解釋,古人認為燕子是從南海而來,所以必須經過瀟湘。關於燕子渡瀟湘,還有一則愛情故事。

說的是唐代天寶年間,長安有一位名叫任宗的富商,到湘中一代做生意,一去好幾年沒有音信。他的妻子紹蘭滿腹愁緒和思念無人訴說,有一天,紹蘭見一隻燕子停落在房梁之上,就對燕子說:「我聽說你們從海的東邊飛來,往來途中必須經過湘中,我丈夫離家好幾年了,音訊全無,想請你幫我帶首詩給我的丈夫可以嗎?」,燕子聽聞此言,竟似聽懂了,從房梁上飛落到紹蘭的膝上,紹蘭寫詩一首:

我婿去重湖,

臨窗泣血書,

殷懃憑燕翼,

寄與薄情夫。

寫完之後,將詩封好,系在燕足上。燕子鳴叫一聲,高飛而去。

有一天,正在荊州做生意的任宗,忽然有一隻燕子繞著他飛了好幾圈,然後停在他的肩頭,任宗扭頭一看,見燕子足上繫著一個小信封,知道燕子是為送信而來。任宗解下信封,果然是妻子寫給他的信,讀過之後,任宗被妻子的深情感動得淚流滿面。第二年,就返回了長安。

海燕雙飛意若何

唐代王轂也有一首詠燕詩

【燕】

海燕雙飛意若何,

曲梁嘔嘎語聲多。

茅簷不必嫌卑陋,

猶勝吳宮爇爾窠。

燕子啊,你們出雙入對的究竟想幹什麼呢?在這房梁之上嘰嘰喳喳的爭論不休。是不是在討論去什麼地方築巢啊?我告訴你們,你們不要嫌棄我這茅簷鄙陋,但這裡至少是安全的,吳王的宮殿到是富麗堂皇,但是你們的鳥巢隨時有被焚燒的危險。

古人認為燕子是從海上來,所以稱燕子為海燕。關於燕子還有一則傳說,唐代金陵人王榭,以航海為業。有一次出海遇到風暴,船沉了,他緊緊抱著一塊木板,得以逃生,在海上漂浮了幾天,終於漂浮到一個島上,被島民所救。這裡人的自稱是烏衣國,島民將王榭帶到國王那裡,國王竟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王榭沒想到竟有如此天降美事,公主美麗賢惠,溫柔動人,婚後二人如魚水情深。悠悠幾年過去,儘管錦衣玉食,溫柔鄉裡,王榭難免會產生思鄉之情。有一次國王宴飲,王榭在坐,國王命王榭作首詩,王榭因為思念家鄉,所以在詩的結尾有「恨不此身生羽翼」之句。國王聽了,有些不高興。於是派人取來飛雲軒,讓王榭坐到裡面,閉上眼睛。等到王榭睜開眼睛,發現自己已經在金陵家中了。一抬頭見房梁上的一雙燕子呢喃著落到樹上。這時王榭才明白所謂烏衣國就是燕子國。

春去秋來,到了燕子南飛之時,這一雙燕子在王榭的家裡,繞庭悲鳴。王榭心有所感,於是給公主寫了一首詩,系在燕尾上,詩曰:

誤到華胥夢裡來,

玉人終日苦憐才,

雲軒飄去無消息,

淚灑春風幾百回。

沒有想到我們的緣分竟然如同一場夢幻,我明白你對我一番愛意和苦心。可是自從乘坐雲軒回來之後,再也沒有你的消息,我思念你的淚水在春風之中飄灑了幾百回。

燕子帶著詩飛走了,第二年春天,燕子又回來了,燕尾上也有一個小小的書簡,上面寫著一首詩,正是烏衣國的公主所寫。詩曰:

昔日相逢冥數合,

如今暌逺是生違,

來春縱有相思字,

三月天南雁不飛。

我們的這一場相遇上天的安排。如今分類相隔萬水千山是違背了命運的安排。來年春天縱然還會有相思的詩句,但是那時不會再有燕子來傳遞這份情意。這是詩是明白的告訴王榭他們之間的緣分已經結束了。

宋代王安石「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著名的詩篇裡,是否用了這個唐代的這個傳說呢?烏衣巷是否因為燕子而命名呢?

旅食驚雙燕

詩聖杜甫寫過三首詠燕子的詩,其中最悲涼的一首就是這首《雙燕》

【雙燕】

杜甫

旅食驚雙燕,

銜泥入此堂。

應同避燥溼,

且復過炎涼。

養子風塵際,

來時道路長。

今秋天地在,

吾亦離殊方。

客居他鄉,驚喜的發現一雙燕子竟然銜著春泥來到這裡築巢。好吧,燕子,我們就一起在這茅簷之下同避燥熱和潮溼,並且一起度過炎夏與秋涼。你養育子女在這戰亂紛仍之際,為了來到這裡你經過了漫長的跋涉。今年秋天你就會帶著一家人離開這裡,天高地遠我們也許不會再見,因為到那時我也要帶著家人再次踏上漂泊之路。

在戰亂的年代裡,為躲避戰亂,杜甫帶著一家人到處流浪漂泊。稍微安定下來,竟然有燕子前來築巢。大家都是暫住,而秋天來臨之際,又會各奔西東。這種情境下,杜甫所詠的燕子,又何嘗不是詠嘆自己的命運呢!

結語: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兩句詩的原創作者翁宏,並不著名。所以詩也沒有引起關注。直到宋代的著名詞人晏幾道在他的《臨江仙.夢後樓臺緊鎖》中引用之後,才引起人們的注意和稱賞。著名詞人譚獻評論晏幾道詞,認為「『落花』兩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豈不知原創者是唐代的翁宏。原詩如下:

【春殘】

翁宏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相關焦點

  • 曾讓我一見鍾情的詩: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漢語的萬種風情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蘋 通:蘋)【譯文及注釋】譯文夢醒只見高高樓臺閣門緊鎖,酒意消退但見帷簾重重低垂。去年冬天惹起的恨恚來惱我,恰是落花紛墜斯人孤獨佇立,細雨霏霏之中燕兒翩翩雙飛。依然清晰記得初次見到小蘋,穿著繡有兩重心字的小衣衫。
  • 春天,一起來讀詩,雙語的!
    當然了,小編專門給配上了翻譯大家許淵衝先生的英譯版本,這樣,就能讀詩學習兩不誤了!【賞析】《蝶戀花》是一首深閨佳人的傷春詞。作者以含蘊的筆法描寫了幽居深院的少婦傷春及懷人的複雜思緒和怨情。這首詞以生動的形象、清淺的語言,含蓄委婉、深沉細膩地表現了閨中思婦複雜的內心感受,是閨怨詞中傳誦千古的名作。
  • 唐人的興象與宋人的理趣
    唐詩重興象,宋人重理,後來兼重理趣。拿太白的《望廬山瀑布》與東坡的《題西林壁》作比,前者玩味景觀,後者體悟自我。不過,唐人的興象,是以象起意,指情為歸;宋人的理趣,是以趣飾理,理中求趣。這在藝術追求上有明顯差異。所以形式上,唐人錘鍊詩意,想的是景物「宛在眼前」,感性成分多。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最後一首最為霸氣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詩必盛唐|那些被稱為「絕響」的唐詩
    都說詩必盛唐,文必秦漢。詩歌在唐代已經被寫盡,只餘背影,於是宋朝人開始寫詞。但是在唐代,詩歌也是有許多劃分的。比如按照年份,將唐朝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那麼詩人們及他們的詩歌也會被劃入不同時間段。比如按照詩歌風格,有山水詩、邊塞詩,前者代表詩人王維,後者比如王昌齡。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古詩賞析:清明節相關的絕美唐代古詩
    《漫談品詩賞析》清明第1回詩文化生動地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詩文既是語言的藝術,是民族的精神與心靈史,是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文學之一,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最璀璨的部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賞析關於清明節的絕美古詩。
  • 想讀《唐詩三百首》,要讀哪個版本好?
    《唐詩三百首》成書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共選詩三百一十篇,選了唐代七十七位詩人(包括西鄙人和無名氏)的作品。四藤吟社刊刻此書時,覺得孫洙只選了杜甫《詠懷古蹟》五首中兩首還不夠,就將其餘三首也補入其中,所以現在通行的《唐詩三百首》共有三百一十三首詩。
  • 對現代人來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是善意的謊言
    問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真的嗎?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說得不太準確,真正的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蘅塘退士說這是一句諺語,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是指的」作詩「,所以我們常常說「不會作詩也會吟」並沒有曲解原意。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談起「山水田園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種寄情於山水的詩歌描寫方法,是由東晉時期的「隱士」陶淵明首創。經過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這個詩歌派別中除了陶淵明之外,還有被譽為「二謝」的謝靈運和謝朓。「山水田園詩」多以描寫,山水田園風光以及隱逸生活為主題。這類詩歌的主要風格就是閒適自然。
  • 60歲駱賓王出獄之後寫下的這首唐詩,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他7歲時創作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可謂普及程度最高的唐詩了,牙牙學語的兒童都會背。除了詩歌之名之外,駱賓王在歷史上的經歷很豐富,也很複雜。畢竟這個詩人曾經一度反對武則天,一次因為上書觸怒了武則天被下了大獄,後來直接寫出了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起兵反唐,最後兵敗被殺。679年,駱賓王出了大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