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駱賓王出獄之後寫下的這首唐詩,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2021-01-10 老張侃詩詞

在初唐四傑之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駱賓王了。他7歲時創作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可謂普及程度最高的唐詩了,牙牙學語的兒童都會背。

除了詩歌之名之外,駱賓王在歷史上的經歷很豐富,也很複雜。畢竟這個詩人曾經一度反對武則天,一次因為上書觸怒了武則天被下了大獄,後來直接寫出了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起兵反唐,最後兵敗被殺。

679年,駱賓王出了大獄。雖然之前仗義執言得罪武則天被迫入獄,但是他一片報國之心並未受到影響。出獄之後他就趕赴幽燕一帶,進入到邊塞軍隊之中,渴望用熱血報效國家。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駱賓王寫下了一首五絕唐詩,情感深厚,頗有力道,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於易水送別》,是一首送別詩。從題目當中我們自然而然的就能想起當年荊軻之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充滿悲壯。

駱賓王的這首古詩顯然也是仰慕古代英雄荊軻的風度,也渴望自己能夠像他一樣,滿懷報國熱情,立下不世之功。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開篇就呼應題目,說明這裡也曾是荊軻和燕國太子丹分別的地方,「壯士發衝冠」,說當年荊軻在分別之時怒髮衝冠,引劍高歌,然後義無反顧的踏上不歸路。荊軻刺秦王是一個悲壯的歷史事件,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體現了當時底層人對於殘暴統治的不屈抗爭。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當年的荊軻已經過去幾百年,如今的易水依然寒冷。荊軻刺秦王被殺,卻留給詩人無盡的感慨。尤其是「今日水猶寒」的「寒」寫出了作者多層次的感受。或為寒冬來臨,河水是寒冷的;或為尊崇荊軻的視死如歸,「寒」更多了幾分悲壯;又或為詩人自己的命運多舛,熱心報國卻遭遇不平,更覺人生寒意。

這首唐詩是駱賓王最精彩的作品之一,在他的詩歌創作歷程中也佔據很重要的地位。在初唐四傑之前,詩歌多纖柔之風,詩風萎靡,格調不高。但是陳子昂和駱賓王等人致力於唐詩的風格革新,為唐詩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尤其是駱賓王的這首五絕唐詩,情感深厚,頗有力道,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10年後,駱賓王寫出了討伐武則天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兵敗被殺。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宋詞和唐詩的區別 宋詞和唐詩的不同地方
    我們經常說唐詩宋詞,二者都是非常優秀的古詩詞,我們學習的詩詞中也有很多優秀的唐詩宋詞,那麼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叫唐詩  唐詩指的是唐朝詩人所作的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唐代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詩人與作品,對許多民族和國家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什麼叫宋詞  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在宋代最為流行。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從公元七世紀末也就是初唐時期開始,賀知章的弟子孫季良就開始編纂唐詩選本,此後陸續有人整理唐詩,一直到清朝,至少超過六百本唐詩選集問世,其中以《全唐詩》收集最全,而《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怎樣形成的?絕句有哪幾種分類?
    絕句,又叫截句、斷句、短句、絕詩等。清人施樸華《峴傭說詩》中說:「絕句,蓋截律詩之半:或截首尾兩聯,或截前半首,或截中二聯而成。」這大概就是絕句常被叫成截句的原因。不過,施樸華的說法並不正確,按照他的說法,絕句應是誕生於律詩之後,但是,絕句之名,唐以前已經有了,後面會詳細分析。絕句在形式上有以下特點:1、定言。五絕每句五個字,七絕每句七個字。
  • 《全唐詩》四萬多首,論懟人只服杜甫這首,讓人見識高級的發脾氣
    杜甫一生存詩1500餘首,在這些詩中他發了兩次火,寫出了兩首千古名作。一次是公元761年前後,看不慣大將花敬定賞樂時用天子的禮制,他寫了首《贈花卿》。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諷刺人能到這個程度,讓人以為是誇人,當真是高明!另一次,則是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戲為六絕句.其二》。《全唐詩》一共四萬多首,論懟人小美只服杜甫這首,讓人見識什麼是高級的發脾氣。
  • 對現代人來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是善意的謊言
    這三首是我自己寫的絕句,有的詩不符合舊體詩最基本的規則。對於學過詩的人來說非常簡單,但是對於沒有學過舊體詩創作的人就有點難度。您看看上面哪一首是對的?答案在後面公布。二、不會作詩也會吟 這句話的來歷《唐詩三百首》的作者蘅塘退士(孫洙)是乾隆十六年進士,他在《唐詩三百首》的序言裡寫到: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70歲老人挑戰《詠鵝》,寫下一首《詠雞》,短短18個字獲萬元大獎
    中國的詩詞文化,像是一座百花爭豔的神秘花園,一邊是唐詩的高山仰止,一邊是宋詞的涓涓細流,我們徜徉其中,總能感覺到它獨有的魅力和醉人的芬芳。詩詞文化悠悠千載,早已經融入到了中華兒女的血液之中,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的時候吟唱出某幾個經典詩句,來表達此時此刻的心境和情感。
  • 駱賓王最著名的3首唐詩,驚豔了千年,值得一品
    駱賓王(640——?)婺州義烏人,一生只做過主簿級別的小官,曾經參加過徐敬業的討伐武則天的行動,並親自起草了《討武氏檄》,為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最著名的3首唐詩,驚豔了千年,值得一品。1、《詠鵝》唐·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 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一首唐詩寫盡人生落魄
    在唐代詩壇上,李白李商隱都是分量很重的人物。除了他們兩個人之外,唐代詩壇上還有一位姓李的詩人,且能夠和他們兩人並稱為唐代三李,這個詩人就是李賀。可惜的是,這個唐代詩人只活了27歲,一生當中都是在失望當中度過。尤其是在他以滿腹才華希望參加科舉求功名的時候,卻因為他人的故意找茬被剝奪了考試資格,內心極為憤懣。由此寫下了這首反映人生落魄的唐詩,也堪稱李賀生命最後階段人生失意的直觀表現:(《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 用唐詩三百首解讀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錦官城的 重 到底什麼意思
    老街前邊寫了幾篇關於《唐詩三百首》的文章,主要是從詩體上談了一下自己的淺薄認識,學習詩詞格律的朋友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下篇律詩與絕句》、《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上篇樂府與古體詩》、《學習詩詞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詩三百首》裡的12種奇怪的律詩》等。
  • 唐詩裡的刀光劍影:就那麼幾句,讀來比金庸幾十萬字的小說都帶勁
    事實上,那些藏在唐詩裡的刀光劍影,正是唐詩中的珍寶。有些唐詩,就那麼幾句,讀來卻比金庸小說幾十萬字的小說都痛快、都帶勁。本期小美就和大家分享3首刀光劍影的千古名作,它們加起來共60個字,高級的酷和帥,我們一起品一品: 第一首:賈島的五言絕句《劍客》 《劍客》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的2首五言絕句,一首肅殺孤冷,一首盪氣迴腸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從小便聰慧異常,素有「神童」之稱,駱賓王七歲時曾經作過一首詩,其流傳程度之廣,幾乎人人會背,這便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在唐朝為官,後來因為反對武則天,幫助徐敬業起兵,曾寫下了一篇十分著名的檄文——《為徐敬業討武曌(zhào)檄》,這篇檄文對武則天極盡謾罵之能事,但是當武則天讀完之後,卻極其震驚,連問宰相為什麼這樣有才的人不能早點重用,以至於跑到了對手陣營中。由此可見駱賓王之詩文才能!
  • 老農模仿駱賓王的《詠鵝》寫了首《詠雞》,僅18字,卻拿下大獎!
    大家小時候一定都學過《詠鵝》這首詩吧,應該是我們學古詩最先接觸到的一首。眾所周知,此作由駱賓王所著,給人展現了一幅和諧的場景,也透過文字看到了白鵝的活潑可愛,是一篇趣味之作。當時寫下這首詩的駱賓王年僅八歲,看得出來是有一定才氣的。不過,這首詩可不是駱賓王突發奇想之作,而是被逼出來的作品。
  • 兩個黃鸝還是兩隻黃鸝,這首千古絕句您小時候是否總會背錯呢
    開篇先來溫習一下我們小時候都背誦過的一首詩,詩聖杜甫的七言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近日,一部名為《蝸牛與黃鸝鳥》的熱播劇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並且再次勾起了小學時代背誦這首絕句時的有趣回憶。
  • 七旬老人獲文學獎,《詠雞》堪比駱賓王《詠鵝》?反對聲不絕於耳
    當我再次翻開那已經泛了黃的小學課本的時候,轉眼之間已經差不多過去十年了,但是在我腦海當中初唐詩人駱賓王的《詠鵝》和中唐詩人孟浩然的《春曉》卻依舊深刻的烙印在了我的腦海當中,每每提及到這兩首古詩,絕大多數國人幾乎都能夠朗朗上口。唐詩宋詞的時代已經過去,那段「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唐宋風月的美好時光已經不在。
  • 王維精彩的五言送別唐詩,全文只有6句30字,看似平淡卻意境悠遠
    尤其是王維官運向來不錯,在四十歲以後都能過上半官半隱的生活,他的朋友必定是少不了的。朋友多,送別機會也多,送別詩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今日我們賞讀的這首古詩,是王維最精彩的五言送別唐詩,全文只有6句30字,看似平淡卻意境悠遠。且看: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 詩必盛唐|那些被稱為「絕響」的唐詩
    詩歌在唐代已經被寫盡,只餘背影,於是宋朝人開始寫詞。但是在唐代,詩歌也是有許多劃分的。比如按照年份,將唐朝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那麼詩人們及他們的詩歌也會被劃入不同時間段。比如按照詩歌風格,有山水詩、邊塞詩,前者代表詩人王維,後者比如王昌齡。但不論按照各種分法,優秀的詩歌總不會被遺漏。此詩語言乾淨洗鍊,不過多華麗的贅述,詩人對農夫對人民的關懷躍然紙上。
  • 那些被選入教材杜甫的詩,看看你還會幾首,回味一下童年!
    他善於運用古體詩許多體制,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藝術水平最高的是七言律詩。杜甫有35首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可見,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他的很多詩,通俗易懂,被選入小學課本。我們大家小學都學過,你是不是忘記了,我們來重溫一下那舊時光!《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駱賓王7歲寫《詠鵝》,豐子愷48歲寫《白鵝》兩者差的不止年齡
    駱賓王的《詠鵝》是很多人小時候會背的第一首詩。 駱賓王寫這首鵝的時候據傳只有7歲,整首詩讀來朗朗上口,沒有讓人晦澀不懂的詞。他用最平實的大白話寫出眼前所見之物,動靜結合,讓我們仿佛置身於楊柳依依,清風拂面的河邊,三五好友追逐打鬧,嬉戲打鬧,「鵝,鵝,鵝」此起彼伏,成了我們的嬉鬧歡快的背景音樂。
  • 韓愈寫下一首怪詩,滿眼生僻字,就連記憶高手也難以背誦這首詩
    大家都知道,唐代文人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過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所謂的「唐宋八大家」是指這八個人在寫文章上的才華,而並不包括詩詞。當然了,韓愈在詩的造詣上也是頂尖水平,留下了諸多傳世名篇。而韓愈曾經寫下了一首怪詩,奇奇怪怪,滿眼生僻字,讓人很難理解意思,更讓人無法順利通讀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