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最著名的3首唐詩,驚豔了千年,值得一品

2021-01-12 古典文化和詩詞

駱賓王(640——?)婺州義烏人,一生只做過主簿級別的小官,曾經參加過徐敬業的討伐武則天的行動,並親自起草了《討武氏檄》,為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最著名的3首唐詩,驚豔了千年,值得一品。

1、《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大白鵝,大白鵝,彎著脖子朝著天空歌唱。披著潔白的羽毛浮遊在碧綠的水面上,紅紅的腳掌在清水中划動,激起圈圈波紋。這兩句詩從用詞和句式上看,一方面動詞和色彩詞的使用非常恰當到位。

另一方面句式極其工整對仗,「白毛」對「綠水」,「紅掌」對「清波」,在給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時,生動傳神地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白鵝戲水圖」。場景自然活潑且靈動歡快,貼合了兒童觀察世界的眼光和思維。

2、《於易水送人》

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這是一首送別詩,借用太子丹送別勇士的歷史故事,借古慨今,以抒發心中的鬱憤。在易水河邊,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去刺殺秦王。他知道此行的兇險,唱出的歌曲悲壯得好像頭髮根根上豎,要把帽子都頂起來了。今天古代的勇士早已死去,但易河水卻還是和當年一樣地寒冷。

3、《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秋天的蟬在樹上哀哀地鳴叫,作為囚徒的我,看著它心裡有些悲傷。我不到壯年就已滿頭白髮,哪裡還經得住蟬聲的哀鳴呢。秋露打溼了蟬的翅膀,蟬縱使展開雙翼也難以高飛,它振動著雙翼,聲音淹沒在寒風裡。

蟬棲居高枝,飲著露水,可是無人相信那高潔冰清;而又有誰相信我的清白,為我表述內心的冤屈呢!詩人借蟬的高潔寄寓自己的品格,表達了對遭受讒陷的憤慨。

相關焦點

  • 60歲駱賓王出獄之後寫下的這首唐詩,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在初唐四傑之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駱賓王了。他7歲時創作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可謂普及程度最高的唐詩了,牙牙學語的兒童都會背。除了詩歌之名之外,駱賓王在歷史上的經歷很豐富,也很複雜。679年,駱賓王出了大獄。雖然之前仗義執言得罪武則天被迫入獄,但是他一片報國之心並未受到影響。出獄之後他就趕赴幽燕一帶,進入到邊塞軍隊之中,渴望用熱血報效國家。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駱賓王寫下了一首五絕唐詩,情感深厚,頗有力道,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詠蟬最著名的三首詩,託物言志,篇篇經典又各有千秋,為詩中傑作
    詩人也愛蟬,在唐朝,有三首著名的詠蟬詩,被譽為「詠蟬三絕」,一首是初唐虞世南的《蟬》;一首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還有一首是晚唐李商隱的《蟬》,三首詩都是託物言志,卻立意不同,各有千秋,但都堪稱詠物詩的傑作,歷來為後世好評。清代文人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道:「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
  • 一首非常撩人的冷門唐詩,把女追男寫地別具風情,足以驚豔千年!
    唐代詩壇,可謂是熠熠生輝,隨便拉出一個詩人,都能找出一兩首驚豔千年的名篇佳作。而那些文壇大家,其流傳千年的優秀詩作就更加數不勝數了。僅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隱等人的詩作就足以讓大唐文壇的夜空閃耀千載而不衰。
  • 老農模仿駱賓王的《詠鵝》寫了首《詠雞》,僅18字,卻拿下大獎!
    大家小時候一定都學過《詠鵝》這首詩吧,應該是我們學古詩最先接觸到的一首。眾所周知,此作由駱賓王所著,給人展現了一幅和諧的場景,也透過文字看到了白鵝的活潑可愛,是一篇趣味之作。當時寫下這首詩的駱賓王年僅八歲,看得出來是有一定才氣的。不過,這首詩可不是駱賓王突發奇想之作,而是被逼出來的作品。
  • 七旬老人獲文學獎,《詠雞》堪比駱賓王《詠鵝》?反對聲不絕於耳
    當我再次翻開那已經泛了黃的小學課本的時候,轉眼之間已經差不多過去十年了,但是在我腦海當中初唐詩人駱賓王的《詠鵝》和中唐詩人孟浩然的《春曉》卻依舊深刻的烙印在了我的腦海當中,每每提及到這兩首古詩,絕大多數國人幾乎都能夠朗朗上口。唐詩宋詞的時代已經過去,那段「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唐宋風月的美好時光已經不在。
  • 7歲駱賓王寫的詠鵝毫無情感 為何能流傳千年?鵝鵝鵝三字堪稱一絕
    說起《詠鵝》這首詩,我想大家都會背,這是一首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詩詞。從內容上看,也許很多人不會把它看成一首詩,只會看成一首童謠。那大家是否好奇,這首詩一沒金句、二沒鍊句、三沒情感、四沒思想格局,為何還能流傳千年,登上教科書呢?
  • 李商隱最傷感的一首詠物唐詩,句句寫一事無成,字字寫高潔之志
    李商隱的唐詩,託物言志者甚多。那句著名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頗有所指,而他的那些晦澀難懂的無題唐詩,其實也多有託物言志的傾向。今天我們所賞析的這一首唐詩就是如此,可以說是他最傷感的一首詠物唐詩,句句寫一事無成,字字寫高潔之志。
  • 描寫喝酒的3首唐詩,酒與詩相得益彰,千年來讓人們拍案叫絕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欣賞表達酒文化的3副對聯,酒香與文採齊飛,真是韻味十足,千年來讓人們拍案叫絕。第1首,《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酒這樣東西,堪稱百搭。人們失意的時候喝酒,得意的時候喝酒,聚會的時候喝酒,離別的時候也喝酒。這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寫的就是離別情,詩人喝的就是離別酒。
  •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的2首五言絕句,一首肅殺孤冷,一首盪氣迴腸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從小便聰慧異常,素有「神童」之稱,駱賓王七歲時曾經作過一首詩,其流傳程度之廣,幾乎人人會背,這便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在唐朝為官,後來因為反對武則天,幫助徐敬業起兵,曾寫下了一篇十分著名的檄文——《為徐敬業討武曌(zhào)檄》,這篇檄文對武則天極盡謾罵之能事,但是當武則天讀完之後,卻極其震驚,連問宰相為什麼這樣有才的人不能早點重用,以至於跑到了對手陣營中。由此可見駱賓王之詩文才能!
  • 一首小蟬詩,人生大智慧,值得你一讀再讀,一品再品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唐代文化,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極為光輝燦爛的一部分,而唐詩又是唐代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歷史的黃金時代。
  • 《全唐詩》四萬多首,論懟人只服杜甫這首,讓人見識高級的發脾氣
    杜甫一生存詩1500餘首,在這些詩中他發了兩次火,寫出了兩首千古名作。一次是公元761年前後,看不慣大將花敬定賞樂時用天子的禮制,他寫了首《贈花卿》。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諷刺人能到這個程度,讓人以為是誇人,當真是高明!另一次,則是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戲為六絕句.其二》。《全唐詩》一共四萬多首,論懟人小美只服杜甫這首,讓人見識什麼是高級的發脾氣。
  • 《全唐詩》裡的六首經典送別詩詞,道盡人生離愁別恨!
    《全唐詩》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餘位詩人的48900多首詩歌。唐詩的作家上有帝王將相、下有漁夫樵人、僧道伶工。其最顯著的特點在於並非就「送別」二字做文章,而著墨於送別後的行動與思緒,並表達了詩中人期盼來年春草再綠時能與友人團聚的情懷。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摯,耐人尋味,令人神遠。《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想讀《唐詩三百首》,要讀哪個版本好?
    一、陳婉俊《唐詩三百首補註》與章燮《唐詩三百首註疏》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流行以來,不斷有人為之作注,清代最有名的是陳婉俊的《唐詩三百首補註》和章燮[xiè]的《唐詩三百首註疏》。陳婉俊,字伯英,自稱上元女史,她是桐城派大師姚瑩的外孫李世芬的妻子。
  • 用唐詩三百首解讀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錦官城的 重 到底什麼意思
    老街前邊寫了幾篇關於《唐詩三百首》的文章,主要是從詩體上談了一下自己的淺薄認識,學習詩詞格律的朋友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下篇律詩與絕句》、《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上篇樂府與古體詩》、《學習詩詞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詩三百首》裡的12種奇怪的律詩》等。
  • 駱賓王送友人出徵,此詩豪邁無比,立意高遠,讀來熱血沸騰
    在幼年時,駱賓王很快就嶄露頭角,成為當地有名的神童,七歲時所作的《詠鵝》,就傳誦千古。中國神童詩不少,但偽作也很多,駱賓王的這首被認為是最沒有水分的。在盛年時,他跟隨徐敬業起兵,並寫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檄文之一《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文章極為華美,句句精彩,讓武則天也稱讚不已。晚年他遁入空門,化作一老僧,偶遇宋之問,共同寫下《靈隱寺》,其中「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又是全詩精華。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最後一首最為霸氣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一首唐詩入選課本,作者人品卻極差,但這首詩卻是流傳千年的經典
    可當我們倦了的時候,回過頭,卻發現故鄉才成了去不了的最遠的遠方。為此從古至今,關於鄉愁的話題熱度從未衰減過,尤其每逢春節臨近時,漂泊在外的遊子們格外思鄉心切。樹高千尺,落葉歸根,今人如此,古人亦是如此。在古代,文人騷客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等,久而久之常引發他們的思鄉懷人之情。
  • 雞蛋好吃不一定下蛋的雞就漂亮:3首流傳千古的唐詩,作者很不堪
    我的@最愛宋詞,專注的是詩詞的學習。其實,在詩詞世界中,更是不乏才情和人品不匹配的情況。有一些頂級詩人就如同吳秀波一樣,雖然有著至高的才情卻掩蓋不了不堪的人品,留下了流傳千古的詩篇卻改變不了人生的荒唐。今天,就分享3首流傳千古的著名唐詩,聊聊它們背後的作者不堪的人生。第一首《憫農》其二作者: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唐詩三百首》,是最美的唐詩啟蒙,它的作者卻默默無聞
    自唐朝以來,歷代的唐詩選集就不下百餘種,其中不乏王安石這樣的大文豪編纂的版本,但要論流傳度和影響力,自《唐詩三百首》問世之後,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其編選者蘅塘居士,許多人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就這樣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他編選的《唐詩三百首》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