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眼鳥在洗澡。
林舒菡 攝
浙江在線05月20日訊 本月15日,在市區松臺廣場上,舉辦了溫州首屆鳴鳥鳴唱全國邀請賽,來自全國的33隻繡眼鳥進行了角逐,吸引了數百名市民觀看。經過激烈的比賽,瑞安鄭先生一隻「叫得好又長得美」的繡眼鳥獲得了冠軍。昨天,記者走近包括鄭先生在內的繡眼鳥愛好者,探訪了極品繡眼鳥是如何練成的。
裁判:冠軍的綜合素質排第一
綠繡眼俗名粉眼兒、粉燕兒、竹葉青等,體長11釐米左右,羽毛呈灰、褐或黃綠色,尾巴和翅膀短小,壽命最高長達20年。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毛環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所以得名繡眼。繡眼鳥常見有暗綠繡眼鳥及紅脅繡眼鳥,而江浙一帶愛鳥人養的主要是暗綠繡眼鳥。
本次參加比賽的繡眼鳥,有半數以上來自南京、江蘇、上海等地,其餘的是溫州本地的。本次比賽主要是根據繡眼鳥的聲音和體型進行打分,這意味著,「選手」要想打動評委,要跟「超女」、「快男」比賽一樣,不但要有好的唱腔,還得外形出眾、儀態優美。看看比賽決出的前三名就能發現,本次鳴唱比賽拼的絕對是綜合實力!
比賽當天,有兩個裁判長、8個裁判,蔡榮偉是裁判之一。蔡榮偉告訴記者,本次瑞安鄭先生的繡眼鳥之所以能奪冠,不僅在於這隻鳥唱得多,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唱腔優美,音高而洪亮,別有一番韻味。此外,它的颱風也非常好,「演唱」時昂首挺胸,姿態優美。
原來,本次比賽,首先要比誰的口多(一次鳴叫的時間長短,一口氣能叫上50下就是一隻「好鳥」)、口勤(唱一陣,停頓一下還可以繼續唱);兩隻鳥在「口多」、「口勤」上難分上下時,就要比誰的外貌長得更俊美。評判外貌有兩個標準,一為體型,二為毛色,體型好,毛色漂亮者勝出;在比了外貌還難分上下時,就要比「站相」和「坐相」,站的時候不能有「鑽籠底」、「愛仰頭」等壞毛病,否則是要被扣分的。
溫州市鳥類研究會副會長陳國華告訴記者,繡眼鳥的唱和叫有根本性的區別。常規的叫聲,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呼喚,這種聲音單而直,而「唱」則是鳥的情緒進入高潮並處於有表現欲望的條件下所發出的一種聲音,這聲音比常規的叫聲要更高一些。鳥在唱時,可以看到它的頂毛有時豎起,眼球熠熠生輝。發音時,嘴張得特別大,發出的唱聲高亮,明快,有共鳴聲。發音的高度一般都要比常規叫聲高出五度至八度。如果能基本上達到上述的要求,就可以說這隻繡眼鳥已經能「唱」了。陳國華有一隻養了13年的繡眼鳥,他跟這隻鳥的感情很深,他的手機屏幕、電腦屏幕都是這隻繡眼鳥的「尊容」,手機鈴聲也是這隻繡眼鳥的叫聲。
選手:伺候好這嬌貴的鳥可不容易
這幾天,本次冠軍繡眼鳥的主人鄭國平,一直沉浸在喜悅中,說起自己的愛鳥,他滔滔不絕。「我養了20多年鳥,很多人都知道我畫眉養得好,對於繡眼鳥,其實我養的時間也不長,但這隻繡眼鳥,真是太爭氣了。」
今年50歲的鄭國平創辦了一家企業,平時工作很忙。在本次比賽前,他養的畫眉鳥多次奪冠,給他帶來了很多榮譽。鄭國平告訴記者,這隻繡眼鳥3歲多,是他今年年初花1000多元從南京買回來的,他給它取的名字很普通,就叫「小鳥」。剛買來時,他就發現「小鳥」特別愛叫,家裡平時只要有一點聲響,它馬上就會大叫特叫,比如他的老婆在洗菜、家裡的小掛件隨風響動一下,「小鳥」就會叫得特別響,直到叫累才罷休。
鄭國平告訴記者,「小鳥」特別有靈性,「競爭意識」很強,越是人多叫得越響。平時,他總是開車帶上「小鳥」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山上去遛鳥,籠子剛一掛定,「小鳥」看到同伴就開始叫,每次都要把別的鳥比下去才罷休。有時,鄭先生帶著它和一幫養鳥愛好者交流的時候,「小鳥」叫起來總是特別響,以至於嚇著一些繡眼鳥,被嚇著的鳥好幾天都不願意叫,害得鄭先生不好意思把「小鳥」帶到養鳥愛好者那裡去。
鄭先生對這隻繡眼鳥特別精心呵護。他一般一兩天要給它洗個澡,洗鳥籠、梳理、練嗓、遛養等,一個環節都不能少。他都是自己動手給「小鳥」準備「飯菜」。他把熟蛋黃、黃豆粉、玉米粉等,揉成一團再搓成像麵條一樣的長條,最後將其切成小小的顆粒狀,放在鳥盆中由「小鳥」自行啄食。平時,「小鳥」還要吃蟲、吃蘋果和黃瓜等。據了解,繡眼鳥吃的蟲子必須是煮熟的,他前不久剛剛花了900元買了一斤蟲子,煮熟、晾涼再用保鮮袋裝好放在冰箱裡,每天拿出兩隻給小傢伙吃。
鄭國平的繡眼鳥得了冠軍後,有人出價2萬元要買下這隻鳥,甚至叫鄭國平自己出價,還是被鄭國平拒絕了,他說多少錢都不賣。
有人說,繡眼鳥也有個從「生鳥」養到「熟鳥」的過程,剛買來或剛從野外捉來的繡眼鳥,在不熟悉環境時,是不願意叫的,如果受到驚嚇,那更是幾個月都不願意叫一聲的,需要重新和它培養感情,它才會恢復對主人的信任,重新鳴叫。
為了繡眼鳥能儘快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主人一般都會通過多到戶外遛鳥的辦法,讓它多接觸大自然,多呼吸新鮮空氣,以穩定它的情緒,讓它逐漸適應籠中的生活。繡眼鳥養成「熟鳥」後,就願意跟著主人到處走走。所以,一些養繡眼鳥的人,會將它捧在手上,在鬧市和公園中遛來遛去。所以,繡眼鳥可以跟著主人遛彎。捧著玩的繡眼鳥,因其經常與人接觸,所以不懼怕生人。
估計:溫州養繡眼鳥的有上千人
繡眼鳥是候鳥,秋天將要過去,冬天即將來臨時,繡眼鳥開始向南方的亞熱帶地區遷徙。在一些城郊結合的山丘林地,經常可以看到成雙成對的繡眼鳥在銜草築巢,或在覓食餵幼鳥。
一位養了四十多年鳥的養鳥愛好者告訴記者,在所有的觀賞鳥中,除了那些在外形上有明顯差異的可以立即分辨出性別的鳥外,基本上都是用「清口」的辦法來甄別雌雄,但對於繡眼鳥,僅有這招還不夠,因為雌性繡眼鳥,除了不能敘鳴(串口叫)不能「唱」之外,仍然能和雄鳥發出同樣的差異甚微的叫聲。但有經驗的人,聽得出雄鳥的叫聲為「淇切——淇切——」,而雌鳥自始至終也只有「淇——淇——」的叫聲。家養繡眼鳥的話,主要是為了聽叫聲,所以養鳥愛好者選擇繡眼鳥時,一般都選養雄性鳥,如果抓到雌性鳥,也會馬上放飛。
據了解,養繡眼鳥的愛鳥者,一般都會有觀賞籠、飼養籠、浴籠等必備鳥籠。愛屋及烏的情結又讓人們對鳥籠選擇檔次攀升。記者了解到,在我市,少到幾百元,多到上萬元的鳥籠琳琅滿目,楠木的、紫檀木的,還有紅木的,價格從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
溫州市鳥類研究會負責人透露,保守估計,現在我市養繡眼鳥的已有1000人左右。每到早晨,這些養鳥愛好者就聚集在市區景山、楊府山、中山公園、繡山公園等各大公園一起遛鳥、聊鳥,已成為城市一道風景線,同時也向社會宣傳普及鳥類知識及愛鳥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