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小說發展史:為何明清小說能在眾多小說中拔得頭籌?

2021-01-12 當梨花開遍天涯

前言

小說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的小說隨著時間被孕育澆灌著。

如果說從先秦漢末以來延綿不絕的筆記小說是小說的孕育期,那麼魏晉南北朝的志怪故事則是小說的雛形期,此後唐代傳奇小說的出現,更是將短篇小說推向成熟。

宋時話本小說以及元末的章回小說更是把白話文小說推向發展之道,為古代小說的發展開闢新天地。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明清時期,隨著市民經濟的不斷增長,小說得到了空前繁榮。

因此小說的種類也逐漸變多,也推動著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書寫出極為濃重的一筆,使我國小說的發展達到了高潮。

而明清小說能夠得此如此成就的原因除了社會條件外,更加重要的原因在於它自身的獨特之處。

一、以史為筆,描繪傳奇畫卷。

中國的史官文化異常發達,而史傳性更是中國傳統小說的特徵中最重要的。「以史為鑑」、「為後世法」,在我們品讀古典小說的過程中,我們便不難發現每個角色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都是有跡可循的。

當我們在品讀明清小說的時候,都會發現明清小說的市民文化色彩十分濃重,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可以從故事發展的形式,角色的人生軌跡,故事發生的動機看出,史傳文化對於明清小說的深刻影響。

以大家都熟知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為說明。

《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它是基於西晉史學家陳壽所撰的《三國志》的再創作。而《三國志》一文是陳壽收集歷史編撰而成。

以《三國演義》中著名的「三顧茅廬」「赤壁之戰」兩個片段為例。

在正史《三國志》諸葛亮傳便記載道:「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雖然這裡的「三」也許不單單指三次,可能是為多次之意,但是無論是三次亦或是多次,劉備三顧茅廬這件事情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而《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片段也是出自於此。另一個片段「赤壁之戰」更是在諸多歷史文獻上有所記載。《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蜀書·先主傳》等。

《資治通鑑》中對於「赤壁之戰」記載有:「進,與操遇於赤壁。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而《蜀書·先主傳》同樣有「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當我們在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便會發現這倆個故事與史書所記載的相差無幾。

我們在看明清小說中歷史類小說的時候,便不難發現它是如史書般逐代展開描寫敘述。在選取一段歷史時期的事件和人物後,以此人經歷事跡或此事為線索,對於故事情節進行展開。

二、受儒釋道思想的影響,現實主義與教化並存。

無論古今儒家思想都被認為是正統思想。

在古代,儒家思想更是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取向、為人處世之道、價值觀、對事的選擇與判斷,而明清小說便深刻的體現出儒家對於社會批判這一理念。在《水滸傳》與《紅樓夢》皆有所表現。

(一)現實主義批判

《水滸傳》講述了因為灰暗的社會,腐敗的朝廷,官府的壓迫,民不得不反的故事。它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敗與尖銳的社會矛盾。

在文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對於社會政治的不滿,對於自身命運的無奈與反思,以及在愛人與兄弟之間的選擇等,其中也包含著一個儒家的一個傳統思想——忠君。

108條好漢匯聚於梁山,卻不知宋江對朝廷的投降,而這也在宣告著這場農民起義走向失敗,梁山好漢無一不落得個悲劇結局。

《水滸傳》塑造了108條好漢,卻敵不過「忠君」二字,他們不僅僅是代表他們之間,更多的是代表著當時社會背景下的千千萬萬個有這種遭遇的人,充滿著現實主義色彩。

除了現實主義、批判之外,明清小說亦有教化功能。

(二)教化功能

當我們翻開《紅樓夢》,撲面而來的便是「大家族氣息」,裡面的女性角色盡顯大家閨秀風範,每個人更是恪守禮儀。如「元妃省親」中的君臣之禮。「何處更衣,何處燕坐,何處受禮,何處開宴,何處退息」皆有規範。

除此之外,還有「夫為妻綱」的夫妻之禮,《紅樓夢》中賈赦的正妻邢夫人,正是這一原則的最真誠的貫徹者。

最後還有,「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禮儀。看過《紅樓夢》我們便知道,在裡面地位最高的便是賈母,無論是誰對於賈母都是畢恭畢敬,猶如王熙鳳與李紈,縱使王熙鳳握有家中大權,但是李紈是長嫂,聲音李紈卻可管教她,她卻不能因此記恨。

當讀者們在閱讀此類情節的時候,便會潛移默化接受這些禮儀規矩,從而起到教化的作用。於《水滸傳》的忠君思想而言,也是如此。這便是明清小說對於大眾的教化特點。

(三)儒釋道三重影響

明清小說除了受到儒家思想之外,同樣也被道教和佛教影響著。

在《西遊記》中佛教思想更是貫穿全文。師徒三人所遇到的各種牛鬼蛇神,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得以到達西天求取真經。

一路上師徒三人,經歷了女色的誘惑,金錢的誘惑,妖怪們的危險,團隊內部的紛爭,從心胸狹隘到心胸豁達,一步步達到佛教中超然脫俗的境界。

除了《西遊記》外,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湯顯祖的《牡丹亭》等無一不受佛教的影響。

而《三國演義》中,道教的影子甚明。在《三國演義》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主人公們運用「道法」來化解對抗危機,例如諸葛亮登壇祁風、奇門遁術等等。

這也便是明清小說的魅力,明清小說把儒釋道思想在文本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更能引起讀者們的思考,使小說本身更具有哲理性、現實性,而儒釋道三者的有機融合,也使明清小說到達一個新的高度,是故事本身更具神秘色彩以及朦朧美。

三、語言通俗,受眾隨之擴大

在小說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對於語言的運用,大致要經歷文言文小說逐漸通俗化,白話文小說逐漸文學化的過程。

而明清之際,市民經濟逐漸發展繁榮,而普通民眾對於文化的追求情緒也日益高漲,這便推動著小說的發展逐漸通俗化,明清小說便是如此。

(一)通俗與雅致並存

明清小說中有詩詞韻文的雅致,也有淺顯易懂的通俗語言。

在《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片段裡,描寫了劉姥姥進園後,眼中的蘅蕪院,而這段描寫是以劉姥姥的話語敘述出來以此使文章的代入感更強,也加深了讀者對於文本的理解。

而《紅樓夢》語言的特別更是在於有雅亦有俗,在《紅樓夢》中作者對於環境場景的描寫都極富雅致,詩詞韻文更是多見,讓讀者在能讀懂的基礎上,充分感受到詩詞畫意。

明清小說的語言不似唐詩宋詞般含蓄隱晦,它卻又很好地吸收了唐詩宋詞的雅致,並使它們白話相融合,創造出別樣韻味。

(二)、方言的獨特應用

對於方言的運用也是使得明清小說語言通俗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紅樓夢》第三十五回一篇中,便寫道林黛玉的心理活動「如何他不來瞧寶玉?

便是有事纏住了,他必定也是要來打個花胡哨,討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兒才是。」而這句中的「打花胡哨」便有敷衍搪塞之意,做出虛假動作以此來討好他人之意,而這時豐潤地區的方言。

再者,《水滸傳》第十五章「 渭州城府尹緝兇 延安府三娘尋師」一章中,房東子所上的「卻才拕了些包裹,提了短棒出去了。小人只道奉著差使,又不敢問他。」中的「拕」一字便是浦江話中最常見的,而「拕」有:拿、帶之意。

四、結語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明清小說特點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領悟與看法。

但對於明清小說,我們不可否認的就是明清小說最大程度的包含了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並是它們與現實緊密結合,從而使它們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千家萬戶。

明清小說包含了過去、現世、未來,以豐富的敘事手法,跌宕起伏的發展情節,奇幻怪誕的故事片段,無論是從文學理念、文學的表現方法還是文學的題材來說,都成就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巔峰。

而這些也就是明清小說能在眾多小說中拔得頭籌的原因所在。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緣何能在眾多明清小說中脫穎而出,它有什麼優點?
    明清小說數量眾多,而其中執牛耳者莫過於四大名著。除此之外,又有《金瓶梅》、《儒林外史》等憑藉其文學性在名著中佔有一席之地,《說唐》、《說嶽》等靠著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而在筆者看來,若論綜合影響力,排在四大名著之後第一名的當屬《封神演義》。
  • 唐代小說一直被忽視,為何卻在明清大放異彩
    一提到小說,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明清小說,因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名著就是明清時期出現的四大名著。而在此之前,特定的時期都會有特定的文化,如先秦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等,這些都在各自所屬的時代中享有重要地位,佔據文化主導。其實某個特定的時期,除了主流文化之外,還有一些別的文化,而且各個時期的文化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也吸收借鑑了前人的優秀成果。
  • 闡明古代三朝《元曲》、《明清小說》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屢屢碰壁,理想歸於幻滅,因而嘆世歸隱就成了他們創作的主旋律,作品語言更具文採。馬致遠被譽為「 曲狀元」,他的散曲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與關漢卿散曲濃厚的世俗情趣相比,馬致遠的散曲則帶有更多的傳統文人氣息。他的套數擅長把透闢的哲理、深沉的意境、奔放的情感、曠達的胸懷熔於一爐,語言放逸宏麗而不離本色,對仗則工穩妥貼。他的小令如《天淨沙秋思》寫得俊逸疏宕,別具情致。
  • 品味明清小說,走進字裡行間的大千世界
    本套郵票由「畫中有故事」的工筆畫大師蕭玉田先生繼續擔任設計。 2018-8M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三)小型張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至明清時期,眾體兼備,精彩紛呈,空前繁榮。
  • 鄭秀琴:論成兆才評劇對明清小說的改編
    從六朝的志人志怪到唐宋傳奇再到明清的文言白話小說,很多優秀的劇作家把眾多的古小說改編成戲曲劇本,為小說提供了進一步傳播的空間,也拓寬、豐富了中國古代戲曲的題材領域,同時使小說和戲曲之間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繫。《離魂記》之於《倩女離魂》;《枕中記》之於《黃粱夢》;《鶯鶯傳》之於《西廂記》;《霍小玉傳》之於《紫釵記》,等等,都是明證。
  • 說說明清那些被列為禁書的小說
    明清時期,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個巔峰時期。這一時期,不僅出現了我們所熟知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四大名著,還誕生了《聊齋志異》、《儒林外史》以及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等文學精品。但這並非明清小說的全貌。事實上,在這個小說文學大爆發的時代,也有很多小說被列為讀書人的禁忌。甚至連這些名著也一度遭到禁毀。
  • 明清小說發展到頂峰,背後的推動原因有哪些?
    明清以後,文壇出現了一批通俗小說,非常有趣。這些作品代表了當時許多普通人心中的「想像世界」。在中國小說史上最繁榮的時期,明清小說在思想內容和題材表現上都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華。經過通俗的圖畫解讀,小說中的人物帶著形象感和感人的故事走進了各戶老百姓家。然而,這種類型的小說其實已經創作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為什麼進入明清才真正達到鼎盛呢?
  • 明清小說中常出現的「員外」指的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
    明清小說中常出現的「員外」指的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 ?相信看過西遊和水滸傳的都知道,裡面員外這個詞彙較多,特別是西遊記中就是如此,是經常遇到員外級別的人物。那麼這些明清小說中常出現的「員外」指的是什麼?
  • 西遊記:小說中妖怪眾多,老虎精、獅子精都有,為何卻沒有貓妖?
    小說《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所著的神魔小說,被後世人們奉為經典。這部小說的文學性暫且不說,本篇文章主要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西遊記》裡的妖怪眾多,有老虎精和獅子精,甚至有老鼠精和大象精,為何卻沒有看到貓妖呢?
  • 天人合一:明清小說裡的數字文化!
    明代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和清代的《紅樓夢》被公認為明清時期五大經典小說,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從不同角度對《金瓶梅》中的倚數現象,特別是作品中倚「偶」結撰的現象進行了論析,那麼其他四部作品中是否也存在著倚數現象?
  • 文學鑑賞:從明清女作家彈詞小說表現出的女權思想,看完長見識了
    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有如此眾多的女作家連續地參與,並在內容上存在某種程度上的接續。這不僅使明清女作家彈詞小說成為文學史上至關重要的一環,並且成為研究這一歷史時期女性思想的重要資料。這些作品對女性的政治權益、經濟權益和家庭地位進行了期望式的描述,表達了她們對古代禮教的不認同。
  • 十大懸疑小說,沒看過的別說你喜歡懸疑小說,不服留言
    他的作品大多氣氛詭異、懸念迭起、場面大氣、結尾多令人發省,在國內懸疑小說界獨樹一幟,受到眾多讀者追捧。TOP5 《心理罪》《心理罪》由「中國心理犯罪小說第一人」雷米所著,書中既有國內外真實案例的再現,又不乏大膽詭異的想像,極具感染力和深度,是國內最為優秀的心理犯罪懸疑小說。
  • 淺談網絡小說流派之魔幻小說
    魔幻小說,是魔法幻想類小說的簡稱,定義於非嚴謹的歐美奇幻小說框架下,以歐式奇幻世界參照創作,以魔法世界為特色的幻想風格小說,多以魔法,精靈,矮人,異世界大陸和穿越為題材。魔幻小說是中國國內網文界的領頭者,在94年至2008年前後興盛,早期的網文多為魔幻題材。
  • 古玩小說丨十大古玩小說排行榜
    在一次車禍中嘎巴拉融入了方逸的身體,自此他便有了改變物件歲月的超能力,他憑藉這種超能力在古玩世界風生水起,2黃金瞳 《黃金瞳》一直穩坐古玩小說排行榜前十名前列,小說講述了典當行工作的小職員莊睿,在一次意外中眼睛發生異變,從此他的生活也隨之產生了天翻地覆變化的故事,美輪美奐的陶瓷,古拙大方的青銅器,驚心動魄的賭石,鑑寶文愛好者絕不能錯過,2017年7月12日《
  • 《番茄小說》查看下載小說方法
    時間:2020-08-17 番茄小說中的書籍內容是支持下載的,並且都是免費的,用戶只需要觀看視頻就可以下載書籍了,這樣即使沒有網絡也可以看自己下載的小說哦!
  • 《詭秘之主》入選小說學會2020年度小說排行榜,還有哪些小說上榜
    網上的小說千篇一律,精典的作品萬裡挑一,對於眾多的網絡小說讀者來說發現一本適合自己的網絡小說是非常開心的,尤其是在經歷了《雪中悍刀行》、《贅婿》、《慶餘年》、《詭秘之主》之類經典作品的洗禮之後,小白文及無腦文很難再入讀者的眼中了,而如今關於年度網絡小說的爭議也越來越大,今天咱們就來看看中國小說學會
  • 北大畢業的小說作者,才華橫溢,老書蟲都看過他們的小說
    在眾多小說作者中,北大畢業的作者顯得非常亮眼。他們不但擁有高學歷,寫小說水平也是很強,讓讀者津津樂道。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書16年的老書蟲。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北大畢業的小說作者,才華橫溢,流行一時,老書蟲都看過他們的小說的。第1名,江南,代表作《龍族》。
  • 站籠(小說)
    飛鳥的《站籠》中,縣令聞顯的離奇死亡既源於權力話語誘惑之下理性的暫時暈眩,又是彼時暴力話語體制內人性進行自我規訓的極致表現。——摘自《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想像性經驗與隱喻式書寫——兼談飛鳥的微型小說創作》劉臻教授,研究方向為文學批評與文化。
  • 香網魏晴雯:從小說IP影視化改編看女性小說的創作
    在現如今優質影視內容稀缺的的市場環境下,網絡小說改編成影視已成為製作方和觀眾熱捧的香餑餑。   小說IP改編為何如此受到製作方的青睞?IP改編又為何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功?帶著這些問題,小編對國內女性原創閱讀第一品牌香網總編魏晴雯進行了採訪。
  • 顧城小說卷《英兒及其他》開售 收錄全部創作小說
    1988年,他們以工作移民方式,定居紐西蘭,生養兒子,在激流島上買房、養雞、畫畫,用顧城的話講,經過了從「採擷業」、「農業」、「畜牧業」、「商業」,又回歸「文藝事業」的人類社會發展史,一門心思要「靠自己雙手勞動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