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入關後,服飾制度逐漸成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官服制度和後宮妃嬪的服飾制度。關於清代的官服筆者已經介紹過很多次,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以往的相關文章。本節來重點講一講后妃們最具特色的服飾樣式——花盆鞋和護指。
滿族人入關以前他們是一個奴隸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狀況和咱們的中原漢族有很大很大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在外面抓獵物,女人在家裡邊幹手工活,當時咱們的女子有一種裹小腳習俗。滿足的女子不裹腳。然而當滿族的女子們對漢族的女子們的小腳很羨慕於是就開始都效仿裹起了小腳,但是乾隆皇帝下令不讓滿族女子裹腳。
在當時的社會,漢女若是天足是要被人取笑的,同樣滿洲女子也覺得一雙大腳不符合流行美學,也不夠美觀。為了掩飾一雙大腳,那麼只能穿上高高的花盆鞋,以此來遮掩自己的大腳。花盆鞋有花盆底和元寶底之分,其鞋跟也有高低之分。當然,之所以將鞋底做的這麼高,最原始的目的還是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的。清朝後宮流行穿花盆鞋,除了美觀之外,這個作用很多人都不知道!
據說,滿族多羅甘珠女罕的父王被一個名叫哈斯古罕的奸詐的部落首領害死,他們的王城阿克敦城也被奪走了。多羅甘珠決心奪回城池,並為父王報仇。但是阿克敦城三面圍著「紅眼哈塘」,紅鏽水有三尺多深,人馬無法過去。多羅甘珠想啊想,受到了長腿白鶴的啟發,她帶領眾人,製作了「人造木鶴腿」,順利地走過了紅眼哈塘,奪回了阿克敦城,也為父親報了仇。
當然,除了防止水溼了鞋襪之外,花盆底鞋能夠抵禦寒氣,滿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寒冷的地方,為了抵禦寒冷這種寒冷這種厚底的鞋子就成為滿族女子的首選,既可以阻隔寒氣又有保暖之效,不過這個用處現在很少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