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廷劇中時常看到嬪妃們穿著一雙「高跟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這種鞋叫做高底鞋,俗稱「花盆底」。看著女孩子們踩著高高的鞋子還能夠健步如飛地跑來跑去,的確不能不佩服她們腳下的「功夫」。
順治元年(1644)滿清入關,定都北京,這個崇尚婦女「天足」的騎射民族,看見了一個滿是「小腳女人」的世界,男人娶妻,非小腳不可的天下。清統治者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竭力推行滿族髮飾與服飾,並禁止滿族婦女纏足。
所以滿族妃嬪都穿花盆底鞋。花盆底鞋又稱「旗鞋」、「高底鞋」。木底高跟一般高5到10釐米左右,最高的可達25釐米左右。通常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
據說滿族的祖先有一個叫做多羅甘珠女罕的公主,其父王被另一個部落首領害死,他們的王城阿克敦城也被奪走了。多羅甘珠決心奪回城池為父王報仇。但是阿克敦城三面圍著紅鏽水,有三尺多深,人馬無法過去。多羅甘珠想啊想,受到了長腿白鶴的啟發,她帶領眾人,製作了「人造木鶴腿」,順利地走過了紅眼哈塘,奪回了阿克敦城。
再後來,清軍入關之後,後宮妃嬪就逐漸繼承這樣的鞋子並越來越精緻,最後成了如今的花盆底鞋。
再說,漢族女人都在裹腳,個個都是小腳,試想,當宮中妃嬪看到漢族女子都是小腳時,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很容易想到如何讓自己的大腳不讓他人看到,這時候花盆底鞋就是最好的選擇。
請點擊輸入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