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出現新物種,體型比袋熊大4倍,背後的原型是什麼?

2020-12-04 訴說科技

澳大利亞出現新物種,體型比袋熊大4倍,背後的原型是什麼?

地球擁有天道獨厚的地理位置,周圍存在無數的保護星,很多災難都被這些保護星擋了下去,因此地球上的環境越來越優渥,起初也沒有生命的存在,一片荒涼。經過漫長的歲月,終於孕育出獨特形式的生命,這些新物種的出現,給地球點綴了一絲色彩,地球變得更加生機勃勃。

澳大利亞地區就是代表之一,據大陸漂移學說表示,澳大利亞是因陸地板塊發生漂移時,被直接分離出去的,導致這片陸地上的動物與原來大陸上的動物出現地理隔離,誕生許許多多的新物種。這些新物種幾乎很少有人見過,就比如袋鼠,它擁有令人難忘的口袋,小袋鼠經常在此活動。此外,袋熊也是科學家重點研究的對象,它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澳大利亞出現新物種,體型比袋熊大4倍,背後的原型是什麼?

澳大利亞地區出現動物化石

前段時間有相關的報導稱,專家在澳大利亞地區發現一塊動物的化石,這一動物化石與普通的袋類動物完全不同,它的體型最起碼比袋熊大個3~4倍。經過細緻的觀測,科學家猜測它有很大可能性與袋熊存在近親關係,那它到底是怎樣辨別的呢?專家發現頭骨上的牙齒與食草動物的牙齒高度相似,從而判定它屬於食草動物中的一種,增進與袋熊之間的聯繫。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它的體型比袋熊大多了,將其還原後肯定是一隻龐然大物,那麼科學家是通過怎樣的機遇尋找到這個頭骨化石的呢?據說用到了地下探測儀,可以檢測到地下埋藏已久的堅硬物體,這一頭骨化石就是通過這一方式發現的,之後研究人員對幹鹽湖進行地毯式的搜索,終於感應到這一堅硬物質,只要地下探測儀有感應,就會發出信號。

找到的神秘化石究竟是什麼生物?

它的外表看似是粘土,將其清洗乾淨後,便暴露了出來,目前它的身份還無法確認,只能處於猜測中,有很大可能性是袋熊的祖先,要想了解更多的情況,只能發現更多的化石從中判定。如果它屬於一種巨型袋熊,那麼它距今至少有了250萬年的歷史,體型與大象可以相媲美了,屬於一種史前巨獸。

目前它的真實身份還處於待定中,一切都是專家們對其的猜測,無論從體型還是牙齒結構,都刷新人類以往的認知,澳大利亞地區生存著很多的袋類動物,或許這一頭骨化石的原型生物就是袋熊的祖先,因環境的變化,體型越變越小,才形成如今的袋熊。科學家正在努力的檢測中,希望能夠確認它的真實身份,你們覺得它是袋熊的近親嗎?可以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東南部特有的物種:袋熊
    它們身長40英寸,體重通常超過70磅,是第二大有袋類動物,只有體型較大的袋鼠才能達到成年體型。袋熊的大腦在所有有袋動物中也是最大的,當傳統的陷阱放在洞口時,袋熊會聰明地挖出通往洞穴的備用出口。袋熊不像它們的近親考拉那樣爬樹。它們完全是陸生的,構造良好,適合地下的洞穴生活方式。它們用有力的、有良好爪的爪子和肌肉發達的前臂挖出可以長達150英尺的大洞穴。
  • 澳大利亞再現神秘頭骨,其體型極為龐大,古生物學家紛紛前往調查
    該小組在研究論文中提出了他們在澳大利亞南部的一個幹鹽湖中發現了一塊不完整動物的頭骨,經過研究和分析它的體型是現代袋熊的4倍甚至更大,同時也可能是現代袋熊的祖先。古生物學家根據頭骨化石的比例推算出其體型的大小,結果發現其體型是現代袋熊的4倍之多,因此它不太可能像現代袋熊那樣「經營」著穴居生活。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神秘新動物:大小為現代袋熊四倍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袋熊有很多值得喜愛的地方。它們是強壯的動物,以其體型來說,它們跑得算是非常快。但這並不是它們唯一有趣的地方--它們還有著悠久的歷史。一個由國際古生物學家組成的小組在周四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詳細介紹了其發現的一個不完整動物頭骨,它的體型是目前現存袋熊的四倍多。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神秘新動物:大小為現代袋熊四倍
    據外媒報導,袋熊有很多值得喜愛的地方。它們是強壯的動物,以其體型來說,它們跑得算是非常快。但這並不是它們唯一有趣的地方--它們還有著悠久的歷史。
  • 世上唯一因孤獨抑鬱的袋熊,即便體型不小,卻超愛被抱抱!
    自澳大利亞的稀有動物——袋熊怎麼樣?大不大,萌不萌?這是一隻來自澳大利亞的稀有動物——袋熊。它體型像熊一樣粗壯,卻長了一張鼠臉,生活習性也更接近嚙齒類動物。簡直就一大號倉鼠!正常來說,澳洲野生袋熊一般都過著獨居生活,別看它們身量短小,確實挖洞的一把好手!它們挖的洞穴,最長可達20m。這也不算不上什麼太稀奇的事,但是它們聞名世界的最大特點就是拉的翔,形狀跟別的動物都不一樣!
  • 科學家發現澳大利亞袋熊新習性:通過咬屁屁來求偶
    袋熊是一種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地區的珍稀動物,它被一些人知道可能是因為憨態可掬的外形,也可能是獨特的四方形粑粑。據Mashable報導,昆士蘭大學研究發現(紅外攝像頭晚間記錄),南澳毛吻袋熊有一種非常獨特的習性,雌性物種野外求歡時的表現是,會嘗試追著去咬伴侶的屁屁。
  • 科學網—研究揭示袋熊掘洞行為演化
    2500萬年前的新物種圖片來源:Peter Schouten   本報訊 近日,《科學報告》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了一種古代有袋類動物新種,它代表了迄今為止已知最古老澳大利亞有袋類動物,其解剖特徵有助於人們進一步理解現代袋熊演化及其典型的掘洞行為。
  • 聽說澳大利亞人都在家裡養袋熊了?
    袋熊,聽名字有點陌生,這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有袋動物。剛出生的袋熊只有1.3釐米長,這種哺乳動物在出生後都會躲在母親腹部的一個育兒袋中五個月左右,即便在那之後它們也會經常躲回去。小袋熊至少要到7個月後才能完全離開育兒袋,獨立照顧自己。
  • 科學家發現袋熊交配時互咬有助於繁殖生存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袋熊交配時互咬有助於繁殖生存 你如何知道袋熊想要交配呢?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表示,它可能會去咬對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5月10日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對袋熊的性行為進行了研究,希望能提高人工飼養的袋熊繁殖率,並幫助促進瀕危物種的繁殖,結果發現在生育能力最強時,母袋熊會去咬公袋熊的底部。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追蹤了南部毛鼻袋熊的行為,但是科學家旨在將該研究結果應用到北部毛鼻袋熊的身上,因為北部毛鼻袋熊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種之一。
  • 科學家發現古代有袋類動物新種 揭示袋熊掘洞行為演化 (2/2)
    科學家發現古代有袋類動物新種 袋熊亞目曾是多樣性最豐富的有袋類動物演化組之一,目前只剩袋熊科中的3個物種和考拉仍然存活。
  • 這裡被稱為物種的諾亞方舟,而我只想安靜地擼袋熊
    而這種孤立,恰恰讓它成為了物種的諾亞方舟。這裡是動物學家和地質學家最想造訪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瑪麗亞島的野性,就是塔斯馬尼亞、甚至整個澳大利亞的野性。,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土著人消失了;但這座島和整個澳大利亞的命運又不完全一樣,這裡的物種得到了保護和繁衍。
  • 袋熊寶寶遭遇意外變孤兒,被警察叔叔收留,要在警察局裡住一年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昆比恩警察局,現在成了一隻孤兒小袋熊的暫住地。01袋熊失去母親,卻意外獲得一個新家這只可愛的小傢伙是一隻袋熊,袋熊是澳大利亞獨有的一種動物,它現在剛8個月,還是個寶寶雖然野生動物出現在警察局裡有點「不合時宜」,但這隻袋熊寶寶很乖,從來沒有給大家添過麻煩,它最喜歡的活動項目是在桌子下面睡覺。當然了,警察局幫忙照顧袋熊寶寶,主要還是為了宣傳,希望大家能更多地保護野生動物,尤其是開車時,儘量注意,不要撞到這些野生動物。
  • 大型有袋類動物揭示袋熊掘洞行為的演化 |《科學報告》論文
    from the latest Oligocene of Australia and the evolution of wombats, koalas, and their relatives (Vombatiformes) 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作者:Robin M.
  • 澳大利亞10大特有動物 你們都見過嗎?
    導語:你們知道澳大利亞動物有哪些嗎?有不少人說澳大利亞動物很可怕?那是因為有人說澳大利亞動物入侵民宅。之前小編為大家講解過澳大利亞十大有趣的事情,下面就為大家揭秘澳大利亞10大特有動物,感興趣的趕緊一起往下看吧!
  • 擼貓不如擼袋熊
    據當地袋熊護理員John Creighton說:「太陽升起時,什麼都沒有了,目之所及除了一片漆黑。原以為,早晨會看到幾百隻受傷動物爬出,但只有一片死寂,沒有鳥,沒有考拉,沒有袋鼠——但,還有袋熊。它們是唯一挺過火災的動物。」
  • 擼貓不如擼袋熊
    據當地袋熊護理員John Creighton說:「太陽升起時,什麼都沒有了,目之所及除了一片漆黑。原以為,早晨會看到幾百隻受傷動物爬出,但只有一片死寂,沒有鳥,沒有考拉,沒有袋鼠—— 但,還有袋熊。 它們是唯一挺過火災的動物。」
  • 塔斯馬尼亞惡魔榮歸故裡,外表可愛性格兇殘,捕食體型大9倍的羊
    澳大利亞真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它包含了大多數地球上其他地區沒有的生物,並且這些生物都具有非常獨特的特性,如哺乳動物中唯一有毒的鴨嘴獸,實際上毒性最大的內陸太攀蛇,外表可愛的考拉等。還有一類生物,大多數也生活在澳洲,那就是有袋類動物。
  • 塔斯馬尼亞惡魔榮歸故裡,外表可愛性格兇殘,捕食體型大9倍的羊
    其實科學家經過以往的科學考察就已經確定袋獾這種動物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生活在澳洲大陸架上,屬於澳洲的特有生物,但是經歷過物種大滅絕導致生活在澳洲的袋獾又神秘消失了在這個月的5號,澳大利亞公益動物保護組織」澳洲方舟「的工作人員們,在澳洲大陸雪梨附近400萬平方米保護區內放歸了26隻袋獾,這也是「塔斯馬尼亞惡魔」在澳洲大陸滅絕後,首次榮歸故裡。
  • 毛鼻袋熊:它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善於挖掘深而長的洞居住!
    毛鼻袋熊:它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善於挖掘深而長的洞居住!毛鼻袋熊屬於有袋目、袋熊科,又名昆士蘭毛吻袋熊,是一種袋熊。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體重約25~28千克,體長95~105釐米,尾長可達5.5釐米,體型矮胖,四肢粗短,前肢的趾頭長,趾甲堅硬,常用以在地面挖洞築巢,頭有咖啡色毛絨被覆,體毛較長,呈捲毛狀,外耳也較長,耳尖有白色毛。分布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部地區約15.5平方千米的森林地帶。毛鼻袋熊善挖掘深而長的洞(有時達30米長)居住,洞末端鋪上乾草做巢。
  • 慢性子、糞便形狀四方體的袋熊正面臨滅絕的危險,蟎蟲是罪魁禍首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6日報導,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的袋熊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一種可怕的「疥蟎」會導致受感染的動物在失明或失聰時抓傷自己而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的袋熊目前當地的動物保護團體「袋熊戰士」警告說,一種可怕的疾病正威脅著塔斯馬尼亞的袋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