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真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它包含了大多數地球上其他地區沒有的生物,並且這些生物都具有非常獨特的特性,如哺乳動物中唯一有毒的鴨嘴獸,實際上毒性最大的內陸太攀蛇,外表可愛的考拉等。還有一類生物,大多數也生活在澳洲,那就是有袋類動物。
這些有袋類動物包括樹袋熊、袋鼬、袋鼠、袋狸、袋貂、袋鼴、樹袋熊等,而其中就有一種在澳洲大陸已經滅絕了三千年的動物,號稱「塔斯馬尼亞惡魔」的袋獾,現如今因為科學家的人為幹預,它們又榮歸故裡,重新踏足澳洲大陸。
其實科學家經過以往的科學考察就已經確定袋獾這種動物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生活在澳洲大陸架上,屬於澳洲的特有生物,但是經歷過物種大滅絕導致生活在澳洲的袋獾又神秘消失了。但是不幸中的萬幸,袋獾在附近的塔斯馬亞島上還生活著袋獾。
在這個月的5號,澳大利亞公益動物保護組織」澳洲方舟「的工作人員們,在澳洲大陸雪梨附近400萬平方米保護區內放歸了26隻袋獾,這也是「塔斯馬尼亞惡魔」在澳洲大陸滅絕後,首次榮歸故裡。
千萬別被它的萌系外表所蒙蔽,它是人類已知現存的相對咬合力量最強的哺乳動物。憑藉12斤的體重可以殺死體型超過它9倍的綿羊、60斤的袋熊,再加上它渾身長滿了肌肉,和極其恐怖的嚎叫聲,所以它才被人們稱之為「塔斯馬尼亞惡魔」。
它和普通的中型家犬差不多大,身長在70cm左右,雌性的體重要大於雄性,身上的毛色為黑色偏棕色,長著粉紅色的小耳朵,胸前長著和亞洲黑熊類似的白色條紋毛髮,腹部長有育兒袋,嘴部開合的角度非常大,裡面布滿尖銳的牙齒,所以又有人稱它們為大嘴食肉怪。
普通的動物在它的面前毫無招架之力,主要得益於它的絕對力量和其恐怖的撕咬能力,它除了攻擊野生動物之外還會攻擊家禽家畜,所以塔斯馬尼亞當地的居民一致認為袋獾是一種害獸,而人類驅逐它們的同時,袋獾會全力反擊進行撕咬,所以在一段時間內不可避免的,人類要開始清除袋獾。
袋獾有攻擊動物面部的習慣,又因其傷害家畜,所以在19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這種生物招致了人類大規模的捕殺,直至袋狼完全滅絕,人類才認識到袋獾的重要性。因此,在20世紀40年代,袋獾被正式列為保育類保護動物,並在2008年,入選了瀕危物種名錄。它們的數量才有所增加。
袋獾其實命運不濟,最近科學家發現許多的袋獾的面部腫脹,最後它們無一例外地被確診為惡性腫瘤,並且這類腫瘤是高致死性的,一旦患病的袋獾都會在數天之後死亡,並且科學家們還確定這類腫瘤是通過它們的撕咬來傳播的。和美洲的犰狳攜帶麻風病毒一樣,袋獾的腫瘤成因也一直成謎。
所以,袋獾的種群發展還是讓人類非常擔憂,如果放任其自由發展,那麼個體袋獾傳染癌症的機率是非常大的,在以後的幾年幾十年中,人類如果不做幹預,袋獾還是很有可能滅絕的。
現如今,生物學家也在加急開展對袋獾癌變的研究,確認是其基因突變還是外界感染進行深入探討,這類研究可能也為人類與癌症的鬥爭中起到非常大的幫助。關於袋獾,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