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郊有情
老話說,人生在世,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從這句話就能看出,人的心情有多麼重要。曾經在一部電影中,看到有一人說了句這樣的臺詞:「人活著,開心快樂是一副模樣,痛苦憂愁又是另一種模樣。」
沒錯,一個人心情的好壞,決定了他的生活質量、面貌、精神狀態等。
所以,能有一個好心態,對人類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生活中的人們就是,生氣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辦不成事,這種就是在跟自己賭氣;另一個就是跟別人生氣,也就相當於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生活中的我們不要做愚者,做就做一個智者、強者。人都是慢慢成長起來的,誰都難免會犯錯誤,而你要接受自己犯錯,因為這也是一種成長。
但重要的是犯了錯,不要自責,要去發現其中的問題所在,以便更好地學習到一些東西,根本不必生氣。
自己犯錯,不能生氣,別人犯錯,更不必生氣了。如果是朋友或同事之間,還可以彼此糾正,彼此監督,何必要生氣呢。
記住:任何事情,你若想不通,這就是大事;若想通了,就是小事一樁。
當你在想生氣的時候,多想想這幾個問題。
01生氣,你解決了什麼?
金庸先生就說過直接的答案:「不生氣,你就贏了。遇事誰能穩到最後,不露聲色,誰就是最後的贏家;誰大發雷霆,失去理智,誰就會未戰而輸。」
所以說,生氣無論是氣自己還是氣別人,都於事無補,毫無意義,生氣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就像在生活中一樣,當遇到了難題或糟心的事,第一時間不去想辦法應對,而是先心生煩惱發脾氣,可這樣的結果無非就是氣了自己,事也沒辦成,難題還在。
人要先學會讓自己有一個大度、平穩的心態與胸懷,遇到任何事情,先要想方設法的去解決,而不是暴躁。人與人之間也是這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彼此多寬容、多包容、多指正,心中只要想開、想通,任何事情都不是事。
有句話說得好:「情緒不是人生的全部,卻能左右你的人生。你只有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才能走好這一生。」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有些人在面對一些問題時,不會變通,不會轉換思維,凡事多從好的方面去想,心中才會豁然開朗,眼前才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學會忍讓,學會化幹戈為玉帛,只有這樣,心中才能知足常樂,才不會經常為一些小事而氣。
02與其生氣,為什麼不讓自己爭點氣呢?
人活著,不管面臨什麼樣的事情,都不要表現的那麼脾氣暴躁,這一點用都沒有。多在心中想想:我與其生氣,讓自己煩惱不堪,為什麼不跳出來,去努力、去突破自己,去爭一口氣呢?
愛生氣的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氣度太小,內心也不夠強大。所以說,人必須要學會為自己爭口氣,在你很弱小的時候,別人即使說你,也不必動怒,因為別人的說得對,你有什麼資格生氣,不如把外界的一些流言蜚語變成前進的動力,狠狠地努力一把。
記住:你只有優秀了、強大了,才不會被人瞧不起。所以,靜下心來,努力學習,暗自成長,讓自己變好了,這比什麼都重要。
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烏鴉站在煤球上,總能看到別人黑,卻看不到自己的黑。」
現實生活中的人不就像這隻烏鴉一樣嗎?不管出了什麼問題,為了所謂的「面子、虛榮心」,都在向外推卸責任,從不找自身的問題,還在那一味地抱怨別人、怪別人,自己卻生悶氣。
這也是人身上的一個陋習,每個人都應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學會多從自身找原因。
人生在世,自己強大了,優秀了,這比什麼都實在。所以,不要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做出一些改變,多爭點氣,比什麼都好。
03生氣,不就是在白白浪費時間嗎?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享受生活來的,不是為了跟別人置氣來了。
一個聰明的人,他從來不會生氣,因為生氣除了浪費大好時光外,還讓自己痛苦不堪,這非常不值得。
比如說,在工作之中遇到了問題,可以向朋友多多請教;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可以向家人多溝通溝通,任何問題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了問題,自己解決不了,在心中憋著。
久而久之,人自認心生煩惱,想大發雷霆。
生活在這個世間,有太多不如意的事,也會遇到太多不如意的人,若是有什麼問題就像生氣,只會白白浪費時間,不如利用這個世間去努力。
一個人如若總是帶著負面的情緒,對生活抱怨,對他人也抱怨,最終的結果就是一事無成,成為情緒的奴隸,不可自拔。
若是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利用多餘的時間去學習一些東西,做一些有用的事,當你真正改變的時候,這就是一種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