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生前籍籍無名,死後聲名鵲起」

2021-01-16 趙趙的期待

有人說,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只保留第一個字,作為書名會更合適一些,再看看這本書的封皮,堪稱完美匹配!

或許也因為此,香港的一家出版社把書名改成了《王小二風流史》,果然銷量喜人。

那麼,王小波的這本《黃金時代》或者說《王小二風流史》,到底寫了些什麼內容呢?它真的是一部「黃」書嗎?

《黃金時代》開篇便寫下放女醫生陳清揚,找21歲的知青王二,證明她不是破鞋:

「我在山下14隊,她在山上15隊。有一天她從山上下來,和我討論她不是破鞋的問題。」

但王二偏要說陳清揚是破鞋,「所謂破鞋,乃是一個指稱,大家說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沒什麼道理可講。大家說你偷了漢,你就是偷了漢,這也沒什麼道理可講」。

然後,王二解釋陳清揚被稱為破鞋的原因:「大家都認為,結了婚的女人不偷漢,就該面色黝黑,乳房下垂;而你臉不黑而且白,乳房不下垂而且高聳,所以你是破鞋。假如你不想當破鞋,就要把臉弄黑,把乳房弄下垂,以後別人就不說你是破鞋。

當然,這樣很吃虧,假如你不想吃虧,就該去偷漢子來。這樣你自己也認為自己是個破鞋。別人沒有義務先弄明白你是否偷漢再決定是否管你叫破鞋。

所以,後來王二以「偉大的友誼」之名和陳清揚搞起了「破鞋」,然後出逃,離開了農場……

《黃金時代》這部書中,鋪天蓋地都是對性和愛的描寫,且沒有任何掩飾與文學修飾,這也導致當年出版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挫折。

王小波自己也承認:這本書本身就有媚俗嫌疑,容易招致非議。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這樣寫出來了。

眾所周知,六七十年代,處於一個非性的年代。在非性的年代裡,性才會成為生活的主題。

《黃金時代》這部小說讓讀者了解非性年代帶給人們束縛的同時,也用稀鬆平常的口吻展現了人們對性的真誠渴望,竭力規勸和引導著大眾對性的健康認知,這對節制原欲時期的人來講是寫實快感的還原,對現代人而言,也是—種酣暢淋漓的快感表達。

但是,王小波本人似乎不太有這樣豐富的親身經歷,他很醜,這是妻子李銀河第一次見他下的評語。

1980年28歲的王小波才和李銀河結婚。

此前,除了在雲南當知青,還做過教師、工人,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

婚後的王小波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習和寫作上,《黃金時代》就是在這個時期寫的。

那麼王小波又是怎麼把性和愛寫的那麼露骨卻生動形象,直入人心的呢?全憑想像嗎?

我不得而知,但是《黃金時代》在出版時面臨了巨大的壓力和阻礙。

1991年,小說《黃金時代》榮獲臺《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並在該報副刊連載;

1992年,有港商願意出版包括《黃金時代》在內的時代三部曲合集,但把名字改成了《王小二風流史》;

1993年,國內開始有編輯看好《黃金時代》,但接連兩家出版社都審核不通過;

1994年,在一位叫趙潔平的女編輯的努力下,《黃金時代》國內版終於問世。

可是,事後趙女士受到嚴厲指責,心力交瘁之下大病了一場。

而《黃金時代》的作者王小波,也在1997年4月10日深夜11點半左右,疼痛難忍以頭撞牆而死,據說牆皮都被他用牙齒啃落了一地。

王小波生前沒有單位,也沒有加入作協,他說過一句話:

「聽說有一個文學圈,我不知道它在哪裡。」

所以,1997年4月26日,王小波的葬禮上,文壇沒有一人前來,因為他身前太落魄,太沒有名氣。

所以他去世後,過了好幾天,當時在《南方都市報》工作的張曉舟才知道消息,寫了個豆腐塊《著名作家王小波逝世》見報。

上版前,版面編輯問張曉舟:「他真的著名嗎?」

直到他去世,3年時間,6000冊《黃金時代》都沒有賣完。

諷刺的是,他死後,以《黃金時代》為代表的「時代三部曲」洛陽紙貴,變得異常火爆。

2001年,「時代三部曲」居然加印了約10多次,印數約20萬冊。

你是否也想走進王小波的精神世界,體會他的「肉慾」和幽默,詼諧與光彩?

原價143元的 王小波「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現在促銷期間,現價只要89元,也就是一頓飯的錢,就可以擁有。

相關焦點

  • 王小波:生前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死後卻成了「教父」
    而對於王小波來說,生前的他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他討厭權威,反對權威,但是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死後的他卻被別人捧成新的「權威」,被冠為青年「教父」,不知道這件事如果王小波泉下有知,又將如何?但無論怎樣,生前無名的王小波,卻在逝世後,名聲大噪。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45歲突然離世,生前無人問津,死後萬人敬仰
    "人們活在世上,要麼想設置別人,要麼對別人的設置安之若素,無視設置的豬兄,令王小波佩服且懷念。"這是收錄在王小波散文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中的一個片段。王小波親切地稱這隻豬為"豬兄"。這位"豬兄"敢於打破一切人類所設置的不合理的規則和制度。
  • 王小波,生前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死後卻成了教父
    王小波生前並沒能因為他的才華而聲名大噪,就像梵谷的作品在他死後才被推崇到一個極高的境界,海子生前籍籍無名死後成為浪漫詩人的代表,王小波也是在去世幾十年之後才突然被世人發掘,即使現在也依然只是少數人的偶像,獨特又另類。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45歲時離世,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受人「追捧」
    世界上有很多名人都是這樣,活著的時候沒有人關注和認識,可是死後卻受人敬仰,而中國的文壇之中更是不少這樣的人物存在,其中王小波就算一個這樣的人物。實際上,王小波確實也飽受爭議,當代的文壇,誰都想將他劃分進某一個新潮的學派裡;可誰都不能,或者說,不敢完完全全地給王小波一句確切的蓋棺定論,正如他自己所描述一般,他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 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45歲撞頭離世,葬禮無人死後追捧!
    "——王小波他就是王小波。他的妻子正是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專家,研究同性戀的性學家——李銀河。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出生於北京。1968~1970年 雲南農場知青。1971~1972年 山東牟平插隊;後擔任民辦教師。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工人。
  • 45歲王小波痛苦離世,葬禮無一同行送行,死後2年被無數人追捧
    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45歲撞頭離世,葬禮無人死後文壇封神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個人,會大膽直白的把"性愛"與"人性"在你面前露骨的展現,毫不掩飾的剖析?然而,卻有一個男人,用他的小說告訴我們:這是一門藝術,不骯髒,無需避諱。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諱的東西。 "——王小波他就是王小波。
  • 中國歷史上的八聖:七聖家喻戶曉,為何劍聖卻籍籍無名?他是誰?
    八聖是在不同方面的至聖,但奇怪的是其中七聖都是比較有名的,偏偏劍聖籍籍無名,這是為什麼?  醫聖張仲景,生前被譽為神醫,身後留下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茶聖指的是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寫就了世界上第一步茶葉著作《茶經》。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45歲離世,生前靠妻子供養,死後受萬人敬仰
    生前事業上屢屢受挫,死後海子的詩歌被編選為教材,得到官方鑑定與普及,而王小波的作品卻總是排斥在教材收錄和官方首肯之外。王小波仿佛有自知之明,在作品中自嘲為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高曉松高評王小波】有一個人對王小波的作品尤為看重,他就是高曉松。
  • 鬥一史萊克籍籍無名,為何還會有這麼多天才加入,只是劇情需要?
    還有寧榮榮,作為七寶琉璃宗的宗主,天鬥皇家學院都可以隨便去,如果不是劇情需要,很難解釋為什麼會自己一個人跑到籍籍無名的史萊克學院當中去。你們覺得鬥一中的史萊克學院籍籍無名,為何還會有這麼多天才加入?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補充分享哦,如果能給小編來個點讚加關注就更好啦。好了小編的「胡扯」到此結束了,最後感謝各位耐心看完小編的分享,謝謝大家。
  • 王小波45歲猝死,生前不受同行待見,死後作品卻火了
    王小波45歲猝死,生前不受同行待見,死後作品卻火了,他是幸運的「看到白灰牆上,留下了他牙咬過的痕跡,牙縫裡還留有白灰。為什麼?為什麼他獨自掙扎,而聽到他慘叫的人,卻沒有幫忙送他去醫院?哪怕聽見的人去報警也好啊!」
  • 籍籍無名的世界第二高峰,危險遠勝珠峰,30年前遇難率達四成
    而這個籍籍無名的世界第二高峰,在登山人口中也被稱為K2,在歷史上曾經有無數的探險者去攀登挑戰這座危險的高峰。攀登K2的危險,可以說得誇張一些,危險遠勝於攀登珠峰。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其實原因並不複雜。珠峰作為實至名歸的世界第一高峰,總有無數的後浪、小資、土豪、企業家想要挑戰一下自己,花再多的錢也要登一次珠峰。所以在珠峰上甚至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登山產業鏈,用來給人「刷成就」。
  • 王小波有多厲害?真是神一般的存在?高曉松:他可以和卡夫卡媲美
    對當今文藝青年而言,王小波先生是神一樣的存在,拜讀過他作品的人,無不為他飛揚的文採而深深地折服。高曉松曾評價王小波:「我有千言萬語,但是真到了要講他的時候,又不知從何說起。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我個人熱愛寫作,熱愛做音樂,也熱愛拍電影。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45歲時離世,生前靠妻子供養,死後受萬人敬仰
    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在活著的時候沒有什麼人關注認識,可是死後卻引來了不少的矚目還有關注。而中國的文壇之中更是不少這樣的人物存在,其中王小波就算一個這樣的人物。也是因為如此,他死後被不少人所喜愛。著名的才子作家高曉松都在各地多次稱讚,認為他是神人。但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作者卻在45歲猝然離世。王小波的成長王小波出生時,本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當時的中國社會發展基本停滯,本應該作為官二代的他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波及。
  • 王小波:寫了29年「黃色小說」!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追捧」
    今天說這個人是王小波一個沒有嘴角開始向下的男人,用他的的這本書:《黃金髮展時代》,說盡中國人性的肉慾、人性的追求,看過後讓人「欲罷不能」。王小波以他獨特的黑色幽默,希望可以讓你在讀這本書是真實的,實際的荒誕。
  • 王小波死後被「封神」,「黃色小說」沉寂10000多天後終成爆款
    2018年5月,莫迪裡阿尼的名字享譽全球,他生前所創作的多幅畫作,在拍賣會拍出天價,其中《向左側臥的裸女》拍出1.527億美元,約人民幣9.9億元,《斜躺的裸女》更是拍出1.7億美元,約人民幣10.73億元。1917年,莫迪裡阿尼在巴黎開畫展,由於他的前衛思想得不到當時社會的認可,畫展還沒有開多久,就被當地警察以「有傷風雅」之名撤展。
  • 死後方生:為什麼很多作家生前默默無聞,死後才名聲大噪?
    有的人只活了短短一瞬,卻給人類留下了無數寶藏;有的人活著的時候縱有萬丈光芒,最終也會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無人問津;有的人生前默默無聞,寂寞潦倒,卻在死後的百年,乃至千年後名聲大噪。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死後方生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之前給大家寫過的王小波以及尼採。今天我們更多地來聊聊那些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名聲大噪的作家。
  • 格魯曼AF「守護者」艦載反潛機,雖然始終籍籍無名,但地位無可否認
    一 AF「守護者」(Guardian)艦載反潛機雖然出自大名鼎鼎的格魯曼公司門下,卻始終籍籍無名,既趕不上前輩
  • 贏得生前身後名,值得羨慕;生前無名而身後流芳的,應該致敬
    有些英雄就是超越時代的存在,他們往往生前無名,卻往往死後揚名天下。或許,不容於當時的局;或是,不為時下所理解;還有,就是總要在塵埃落定之時才能彰顯他們的神奇。01.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屈原,容不進楚國的局屈原,要能力有能力、要忠誠有忠誠、要才華有才華。
  • 23年前王小波病逝,生前作品無人問津,死後被「奉上神壇」
    杜甫給李白寫這句詩,贈給王小波興許也是適用的。王小波有著放縱恣蕩的超凡魅力。只是這股魅力在王小波身後才逐步吸引更多人,沒能帶來任何利益性的盛名,一如曾經的卡夫卡、梵谷、海子等。王小波去世後,只有少許讀者參加了葬禮,他們如誠懇的信徒,而沒有任何一個同行,作家或者文藝工作者來為他送行。事後,許多文化類名人視他為超級偶像。
  • 在德新疆籍僑胞共慶諾魯孜節
    在德新疆籍僑胞共慶諾魯孜節 2018-03-29 19:06: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