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只保留第一個字,作為書名會更合適一些,再看看這本書的封皮,堪稱完美匹配!
或許也因為此,香港的一家出版社把書名改成了《王小二風流史》,果然銷量喜人。
那麼,王小波的這本《黃金時代》或者說《王小二風流史》,到底寫了些什麼內容呢?它真的是一部「黃」書嗎?
《黃金時代》開篇便寫下放女醫生陳清揚,找21歲的知青王二,證明她不是破鞋:
「我在山下14隊,她在山上15隊。有一天她從山上下來,和我討論她不是破鞋的問題。」
但王二偏要說陳清揚是破鞋,「所謂破鞋,乃是一個指稱,大家說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沒什麼道理可講。大家說你偷了漢,你就是偷了漢,這也沒什麼道理可講」。
然後,王二解釋陳清揚被稱為破鞋的原因:「大家都認為,結了婚的女人不偷漢,就該面色黝黑,乳房下垂;而你臉不黑而且白,乳房不下垂而且高聳,所以你是破鞋。假如你不想當破鞋,就要把臉弄黑,把乳房弄下垂,以後別人就不說你是破鞋。
當然,這樣很吃虧,假如你不想吃虧,就該去偷漢子來。這樣你自己也認為自己是個破鞋。別人沒有義務先弄明白你是否偷漢再決定是否管你叫破鞋。
所以,後來王二以「偉大的友誼」之名和陳清揚搞起了「破鞋」,然後出逃,離開了農場……
《黃金時代》這部書中,鋪天蓋地都是對性和愛的描寫,且沒有任何掩飾與文學修飾,這也導致當年出版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挫折。
王小波自己也承認:這本書本身就有媚俗嫌疑,容易招致非議。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這樣寫出來了。
眾所周知,六七十年代,處於一個非性的年代。在非性的年代裡,性才會成為生活的主題。
《黃金時代》這部小說讓讀者了解非性年代帶給人們束縛的同時,也用稀鬆平常的口吻展現了人們對性的真誠渴望,竭力規勸和引導著大眾對性的健康認知,這對節制原欲時期的人來講是寫實快感的還原,對現代人而言,也是—種酣暢淋漓的快感表達。
但是,王小波本人似乎不太有這樣豐富的親身經歷,他很醜,這是妻子李銀河第一次見他下的評語。
1980年28歲的王小波才和李銀河結婚。
此前,除了在雲南當知青,還做過教師、工人,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
婚後的王小波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習和寫作上,《黃金時代》就是在這個時期寫的。
那麼王小波又是怎麼把性和愛寫的那麼露骨卻生動形象,直入人心的呢?全憑想像嗎?
我不得而知,但是《黃金時代》在出版時面臨了巨大的壓力和阻礙。
1991年,小說《黃金時代》榮獲臺《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並在該報副刊連載;
1992年,有港商願意出版包括《黃金時代》在內的時代三部曲合集,但把名字改成了《王小二風流史》;
1993年,國內開始有編輯看好《黃金時代》,但接連兩家出版社都審核不通過;
1994年,在一位叫趙潔平的女編輯的努力下,《黃金時代》國內版終於問世。
可是,事後趙女士受到嚴厲指責,心力交瘁之下大病了一場。
而《黃金時代》的作者王小波,也在1997年4月10日深夜11點半左右,疼痛難忍以頭撞牆而死,據說牆皮都被他用牙齒啃落了一地。
王小波生前沒有單位,也沒有加入作協,他說過一句話:
「聽說有一個文學圈,我不知道它在哪裡。」
所以,1997年4月26日,王小波的葬禮上,文壇沒有一人前來,因為他身前太落魄,太沒有名氣。
所以他去世後,過了好幾天,當時在《南方都市報》工作的張曉舟才知道消息,寫了個豆腐塊《著名作家王小波逝世》見報。
上版前,版面編輯問張曉舟:「他真的著名嗎?」
直到他去世,3年時間,6000冊《黃金時代》都沒有賣完。
諷刺的是,他死後,以《黃金時代》為代表的「時代三部曲」洛陽紙貴,變得異常火爆。
2001年,「時代三部曲」居然加印了約10多次,印數約20萬冊。
你是否也想走進王小波的精神世界,體會他的「肉慾」和幽默,詼諧與光彩?
原價143元的 王小波「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現在促銷期間,現價只要89元,也就是一頓飯的錢,就可以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