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巾幗不讓鬚眉,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在各個領域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更是有許多女性在國家政治上都掌握著重要的話語權。
不久前,紐西蘭方面公布了新一屆國會的部長名單,其中,毛利籍女議員納納亞·馬胡塔將擔任外交部部長一職。這是紐西蘭史上第一位女外交部部長。
這倒也不算是什麼爆炸性的新聞,只說明紐西蘭社會也同樣越來越重視女性的地位,但你能否想到,這位新上任的外長,臉上帶著較為瘮人的刺青。
這難免有些惹人爭議,但我們總歸不應該以外表去評判一個人,如果細細了解紐西蘭和文化和納納亞·馬胡塔的出身經歷,以及她的作風,就可以發現,她絕對是足以擔任外長這個職務的,或許日後,她也可以在紐西蘭政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面帶文身的「毛利公主」
毛利人是紐西蘭的原住民,居住在紐西蘭的大概有62萬,在那裡是一個除白人以外龐大的族群,毛利語也是紐西蘭的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官方語言是英語。毛利族本身沒有文字,但毛利文化是紐西蘭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儘管社會不斷變遷,許多毛利人也融入了現代社會,基本趨於同化,但還是有不少毛利人保持著原始的生活習俗。在紐西蘭社會,毛利王室也有著一定的政治權力,其王室成員有許多都擔任著政治體系中的重要職務。
納納亞·馬胡塔是地地道道的毛利人。她是已故毛利女王提·阿泰的侄女,父親是極具影響力、備受尊敬的毛利政治家。
納納亞·馬胡塔算是一個毛利公主,因其不凡的出身和出色的能力,她在毛利部落乃至紐西蘭社會中,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1996年,尚且年輕的納納亞·馬胡塔就進入了國會,因其做事風格乾淨利落,政治判斷力敏銳,為人又開朗健談,在國會中深受器重。她曾當選議會議員,2017年,被任命為毛利發展部長和地方政府部長。
在家庭中,馬胡塔兒女雙全,還是另外四個孩子的後媽——丈夫前一段婚姻留下的孩子,她將自己的家庭經營得不錯,對待四個繼子繼女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讓整個家庭都和睦美滿。
對比起納納亞·馬胡塔的人生經歷,人們還是較多地關注於她臉上的文身。馬胡塔臉上的文身在下巴,是取於雕刻的靈感,彰顯著廣闊的山水風貌。為了和下巴貼合,馬胡塔還常常塗著藍紫色的唇膏。
刺青象徵著毛利族的文化,是非常神聖的行為,常伴隨著非同一般的寓意。在毛利族群中,文身也有著嚴格的規定,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文身,什麼時候文、在哪個部位文,也都有一定的講究。一般來說,地位低的人是不可以在面部文身的。
男女的面部文身也有區別,男性的面部文身一般是從額頭到下巴都有,而女性只在下巴、嘴唇、鼻孔這幾個部位刺青。對於毛利人來說,文身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臉上的文身越多,象徵著地位越高。
納納亞·馬胡塔身上有四個文身,第一個是在背上,用以宣誓部落歸屬,圖案象徵著家族來源。第二個是在父親去世之際,馬胡塔在胸口上紋了身,以表達逝去至親的悲痛之情。第三個則是為了紀念逝世的姑姑提·阿泰,以女王的標誌鷹來紀念她。
2016年,是馬胡塔父親去世1周年、現任毛利王加冕10周年、馬胡塔自己成為國會議員20周年,意義重大。
於是,馬胡塔和其他13位毛利女性一起在臉上文身,成為第一位臉上有毛利刺青的女性國會議員。馬胡塔說,面部刺青是對毛利文化的一種繼承。
備受爭議
在人們得知紐西蘭外交部部長是面帶刺青的納納亞·馬胡塔時,發出了許多質疑的聲音。畢竟,外長代表得是國家形象,以帶著刺青的形象去公開示人,總有些不妥。
紐西蘭的白人作家皮爾森則公開在推特上表明其不滿,直面抨擊馬胡塔。她說:「這是紐西蘭新任外交部部長的臉?臉部文身不是21世紀一個外交官員的文明體現……」她還補充:「我要再明確地說一下——臉部文身,尤其是女性外交家臉上,是醜陋、未開化的表現。」
面對這樣尖銳的抨擊,馬胡塔本人並不懈回應,人狠話不多,還未發聲就已先發制人。皮爾森在發完推特不久後,她的書就被下架了,馬胡塔的毛利支持者還向她發出了死亡威脅。
可以說,馬胡塔在用下巴的文身,教像皮爾森這樣的人「做人」。
像皮爾森這樣的聲音不在少數,大多數不免體現了對一個民族文化的不尊重,而這也是紐西蘭主流白人階層對文面者的偏見。
社會進步到這個層次,我們本不該再用狹隘的眼光去評判一個人。人們只著眼於納納亞·馬胡塔臉上的文身,卻很容易忽略了她從政以來對紐西蘭社會的貢獻。
她一向著眼於為弱勢群體發聲,為其辦實事。而毛利族群雖然表面上在政壇有一定的地位,可主流白人階層仍不願從內心接受這個由來已久,以驍勇善戰著稱的族群。
因此,馬胡塔也一直為毛利群體發聲。她在面部文身的行為,除了紀念一定的意義之外,也是在向本民族傳統致敬,讓紐西蘭社會能理解和尊重毛利文化。
除此之外,馬胡塔也始終關注年輕媽媽、受虐受害者等弱勢群體,致力於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她也是個會辦實事的好官員,她加大對教育、醫療、公共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所做一切皆為民眾著想。
這對比起那些只會說空話而沒有一點實際行動的政客,要高尚得多。她對下層群體的平視目光,也是難能可貴的。
畢竟,雖然我們提倡平等社會,但真正能做到平視所有人的領導者,少之又少。一些更具意義的問題無人關注,而不該被評頭論足的東西卻被擺上檯面,這不免是人們還未完全消除的劣根性所在。
就像曾因為文身而被辱罵的紐西蘭主持人莫雅所說的:「你有時間指責我的莫克,不如討論一些實際的問題:紐西蘭還有很多孩子上學沒飯吃,青少年自殺率節節攀……」
開放社會
說起來,紐西蘭今年內閣的改組趨於多元化,其中不乏從前少見的女性議員和毛利等少數民族人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紐西蘭政治民族主義的走向。
而紐西蘭新任副總理格蘭特·羅伯遜是該國第一位公開同性戀的副總理,這反映了紐西蘭社會更加包容開放的傾向。任命面帶刺青的納納亞·馬胡塔為國家歷史上第一位女外長,體現了社會有意提高女性的地位這樣的趨勢。
紐西蘭總理阿德恩表示,內閣裡的人都是根據他們的貢獻和能力來任命的,他們的能力絕對足以擔當這樣重要的職位,這也反映了選出他們的紐西蘭,作為一個國家,應當為此感到自豪。
當一個社會在進步,就預示著評斷一個人,性別、種族、年齡、外貌、性取向等這些都不是重要的標準,人本身的才華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時至今日,都會因為「她是女性」、「她有刺青」、「他是異族人」等這樣的原因而不去認可一個人,那這個社會才真的無可救藥。
電影《哪吒》裡有這樣一句臺詞:「人心中的成見是座大山。」當成見覆蓋在人們的心上,當這座大山遮蔽了人們的雙眼,人們就往往很難去判斷真正的是非對錯。社會要不斷進步,要不斷向平等、開放、包容邁進,就一定要摒除成見這種東西。而這條路,漫長且艱難。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