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2021-01-12 12:34 來源:澎湃新聞
看過《櫻桃小丸子》嗎?這部風靡世界的動畫,以日本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為時代背景,也被稱為日本的「昭和年代」。昭和與平成年代是日本近現代史上最跌宕起伏的一段歷史,又與中國關係錯綜複雜、影響深刻。
《櫻桃小丸子》
1月9日,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研究中心副主任沙青青攜新書《昭和風,平成雨》與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來到幸福集薈現場對談。
沙青青提到,之所以將新書命名為「昭和風,平成雨」,是因為由風及雨,平成時代日本社會種種變化正是對此前昭和時代種種現象的映射與反饋。「本書並非通史,而是著眼於從昭和到平成的歷史細節,希望透過這些歷史細節的描寫,去折射出更生動的大的時代變化。」
作者: 沙青青
出版社: 灕江出版社
若去日本旅行,經常能在各地看到各類以「昭和館」為名、或大或小的博物館。其中,多半以「昭和三四十年」為主題, 搜集、展示那些富有時代感的物件。例如在東京都最西面的小鎮青梅,當地居民更是乾脆將昭和風情作為當地旅遊的特色, 街頭巷尾都貼著「昭和風」的海報、招牌。
「昭和三四十年」大概是從1955年至1975年,沙青青說,如今的日本人即便根本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 看到當時的照片、影像又或是聽到那個年代音樂,也常會發出一聲「真讓人懷念啊!」的感慨。
為何日本人會如此懷念「昭和」年代?在沙青青看來,那個年代正是「現代日本的起點」:若置身1945年日本戰敗之時,幾乎很難想像僅10年時間,這個國家就能慢慢走出戰敗的陰霾,甚至過上櫻桃小丸子故事裡看似平淡卻又安穩溫馨的日子。彼時,日本的經濟發展進入黃金期,一切似乎都在變好。通過電影《早安》和漫畫《櫻桃小丸子》,日本家用電器的快速普及和文娛生活的增多,反映了日本個人生活的改善。
但隨著泡沫經濟達到頂點後破裂,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物價長期保持平穩,進入通貨緊縮時代。《小偷家族》《冰菓》這樣一些作品則或多或少地透露出日本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平等社會崩潰、地方社會凋敝等問題。例如《小偷家族》中的一家人依靠養老保險謀生,在破爛的平房中艱難度日,這也是對當時普通日本人民生活的映射。對日本人來說,昭和到平成的九十多年令人五味雜陳,昭和的開端是不幸的,昭和的中段是繁榮的,昭和的末年又是幻滅的,而這幻滅感籠罩了之後平成的三十年。
《小偷家族》
結合展示十多幅歷史資料、影視作品、報紙新聞的圖片,沙青青從多個側面向現場讀者描繪了昭和至平成近百年日本時代的變遷。一張昭和天皇和麥克阿瑟形象、身材形成鮮明對比的照片,映射出了1945年以後的美日關係。此後日本經歷了戰後的快速復興、日美安保條約的籤訂和民眾的反對安保條約的鬥爭。
《每日新聞》關於昭和天皇去世及平成天皇即位的號外
麥克阿瑟與昭和天皇的合影
「平成不況」進入平成時代後,1991年之後的十年常被稱為「平成不況」。從巔峰跌落的日本人,又受到1995年阪神大地震衝擊,進一步加劇了社會「蕭條」氛圍。
在王健看來,《昭和風,平成雨》把日本社會的變化以及所引發的民眾心態的變化描繪得非常深刻。「日本是我們最值得研究的國家,中國一步步走到今天,需要有效地吸取日本的經驗教訓。」
他還特別提到日本在1964年、1970年相繼舉辦東京奧運會、大阪世博會,和中國於2008年、2010年相繼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存在有趣的對應,都是迎來了一個高速增長期並實現趕超成為第二經濟大國。中國對日本經濟上的趕超這一轉折對中日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中日關係在心態層面發生了變化。
《朝日新聞》對大阪世博會開幕情況的報導
「這幾年中日關係的起起伏伏,也和日本對中國的心態調整有關。」沙青青表示,「日本平成雖然不景氣,但日本社會總體來說十分平穩。日本經濟停滯幾十年而未產生大的動蕩是一種另類的現象,這值得我們探究學習。」
王健認為,當代日本人和祖父輩對於歷史的認識已經不同,老一輩人會對日本產生負罪感,而年輕人認為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實際上,代際差異對人的思想影響產生很大的影響,如今的青年人,一開始接觸的就是快速崛起的中國和逐漸衰落的日本和美國,時代的差異對人的烙印是難以逾越的。」另一方面,中日關係也體現「強者照顧弱者」的心態,曾經日本是「強者」一方,如今局勢正在慢慢發生變化。「學習日本歷史,對中國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中國要進一步發展,不能脫離世界。在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制度性開放的背景下,中日機會很大,合作空間很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昭和風,平成雨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