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所謂的「左派」其實就是反革命

2020-12-04 騰訊網

本文原載於《炎黃春秋》2000年第11期,原標題為「周恩來『文革』中是怎樣批『極左』的」

批判「政治上的」極左思潮,著手解決「文革」中遭受錯誤打擊的一批老幹部問題。

林彪、陳伯達垮臺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毛澤東、周恩來、康生三個人了。周恩來仍主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

在一段時間裡,毛澤東對自己過去的一些「左」的做法也似有悔悟之意。他在一次談話中宣布,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毛澤東會見斯裡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時說,我們的所謂「左派」,其實就是反革命。這年年底,毛澤東對鐵道部副部長劉建章的妻子的來信作了批示:應一律廢除「法西斯式的審查方式」。

「九一三」事件後,中共中央下達了林彪叛國出逃的通知。在揭批林彪一夥的反革命罪行的同時,「文革」中一直想方設法保護幹部的周恩來,便有了較多機會和可能,批判極左思潮,著手解決「文革」中遭受錯誤打擊的一批老幹部問題。不久,李富春受中央委託,連續主持在京老同志座談會,揭發林彪歷史上的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為老同志在「文革」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錯誤打擊作了平反。9月底,周恩來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提議成立由葉劍英負責的中央軍委辦公會議。10月初,報經毛澤東同意後,中共中央正式發出了通知。同時,軍委三總部機關也分別由李德生、張才千、金秋裡主持工作。10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接見新成立的軍委辦公會議成員。毛澤東在接見時說:「文化大革命中整幾位老帥,是林彪、陳伯達他們搞的。又說:要好好整頓我們的軍隊,軍委「凡討論重大問題,要請總理參加。」

周恩來十分關心仍被監管的許多老幹部的情況。11月12日,他在公安部檢查監獄情況的報告上,一連寫下十幾條批語:報告中反映監管人員中存在寧「左」勿右的思想、常以威嚇和懲罰代替教育的內容旁,周恩來批道:「不合毛主席的思想和政策!」在反映炊事人員認為「給『犯人』做飯不光榮、工作好了是立場不穩」旁批道:「錯誤認識。」在反映有的醫務人員覺得「反正是『犯人』、病治不好死了也沒啥」,旁批:「極其有害的思想!」他要求提高在押人員的夥食標準,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和醫療條件,以防止發生意外事故。此時關在監獄裡的伍修權後來回憶說:

「『九一三』事件以來,我們的待遇和處境都有了明顯的改善。我們營養不良、體質下降的問題,看來引起了注意。1972年初,衛戍區指定了兩名戰士專門給我們這批特別『犯人』做飯,夥食標準也提高到每天六角錢。雖然比原來只多了一角五分,可是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無異是一個福音。同前幾年的粗劣夥食相比,飯菜開始好一點了。醫療條件也同時有了改善,專門派來醫生給我們看病,也肯開藥給我們,晚上睡不著覺還給一點安眠藥吃。這不僅診治了我們身體上的病,更給了我們精神上很大的安慰。」

周恩來對各地被打倒的幹部,同樣十分關心。作為第一步,就是採取一切措施,先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為他們治病,檢查身體,改善住宿條件等。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先後得到周恩來關照的有江華、王恩茂、譚啟龍、馮白駒、賀誠、廖漢生、林楓、朱穆之、張化東、劉建章等,還有一些愛國民主人士和文藝界的人士。

最讓周恩來牽掛的是那些被林彪一夥迫害致死的老幹部。他想方設法,查明有關情況,準備為死者恢復名譽或解決其他遺留問題。解決賀龍同志問題便是其中一例。據賀龍元帥的夫人薛明回憶:自從賀龍1969年6月被迫害致死後,她本人也被押往貴州一個山溝裡監管勞動。1971年10月,周恩來派人到處尋找她的下落,終於在貴陽磊莊空軍某部幹校找到她。來人對她說:「周總理要你把賀龍同志遭受林彪一夥迫害的情況,原原本本地寫出來,報告中央。」薛明回到北京後,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寫明了有關情況。1974年底,中共中央發出了為賀龍同志恢復名譽的通知,推倒了林彪一夥強加在賀龍同志身上的一切誣衊不實之詞。1975年6月9日,在賀龍逝世6周年之際,中央舉行了賀龍同志骨灰安放儀式,周恩來也抱病去參加了。當薛明的女兒說「周伯伯你也要保重身體」時,周恩來抬起頭,緩緩地說:「我的時間也不長了!」。

在「文革」中,周恩來對陳毅的保護是人所共知的。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一樣,陳毅在「文化大革命」中備受打擊,歷經磨難。1967年2月,陳毅和譚震林、聶榮臻等幾位老同志「大鬧懷仁堂」,在會上激烈抨擊「文化大革命」中的種種錯誤做法,向中央文革的幾位主要成員提出質問。在1968年中共擴大的八屆十二中全會上,陳毅和其他幾位老同志被指責為搞「二月逆流」的成員再次受到批判,並被剝奪繼續工作的權利。林彪垮臺不久,陳毅於1972年1月初不幸因患癌症去世。1972年1月6日,毛澤東在同周恩來、葉劍英談話時表示:現已證明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今後不要再講「二月逆流」了。葉劍英立刻趕到醫院向已病危的陳毅傳達了毛澤東的意見。幾小時後,陳毅便與世長辭了。1月8日晚,周恩來趕到醫院,向陳毅的遺體深深鞠躬,又輕輕掀起覆蓋的白布單的一角,撫摸陳毅的手背,向他作最後告別。1月10日下午,陳毅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按事前中央政治局批准的方案,追悼會由中央軍委出面組織,只請內賓,不請外賓。但追悼會開始前一刻,毛澤東決定出席。工作人員馬上把這個情況告訴周恩來。周恩來立即作出決斷:提高陳毅追悼會的規格,通知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員、國家副主席宋慶齡和全國人大、政協的負責人參加追悼會;並邀請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出席。追悼儀式前,毛澤東接見陳毅夫人張茜及其子女,對他們說:陳毅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好同志。

毛澤東穿著睡衣急忙趕到八寶山,參加了陳毅的追悼會,周恩來在會上致悼詞,這種最高規格的追悼儀式,暗示著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錯誤批判的老幹部是應該平反的。無疑,這對「文革」中遭受錯誤打擊的老幹部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慰藉和鼓舞。半年後,周恩來還感慨地說:「毛主席參加陳毅同志追悼會,使我們這些老幹部、使我們忠於主席的人,都很感動。」

周恩來並沒有停留在感動上,他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在各種場合擴大其影響,抓緊解決幹部問題。1月下旬,他在一次會上提到劉伯承和鄧小平的歷史功績,說:這是毛主席對我們講的。林彪一夥就是要把鄧小平搞成敵我矛盾。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不能混淆嘛!又說:聽說有的地方還在講「二月逆流」,現在葉副主席已經主持軍委工作,為什麼不批駁?1不久,周恩來得知因「楊、餘、傅事件」受到株連的楊成武大女兒楊毅在河南關押處突然身亡,他立刻採取措施,派出兩支小部隊分赴河南開封和滑縣,悄悄地將楊成武全家人實行保護性轉移。

同年4月,陳正人、曾山、李德全等一批老幹部相繼病逝。周恩來不失時機地指示有關部門,要對疏散到各地的副部長以上的領導幹部普遍進行身體檢查,改善他們的醫療條件。同時指示政協機關也應對上層愛國人士的醫療、生活狀況進行調查,掌握情況,改進工作。

為了推動全國的落實幹部政策工作,4月2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經周恩來審定的《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社論。社論指出,經過長期革命鬥爭鍛鍊的老幹部是黨的寶貴財富,「要嚴格區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除了極少數混進革命隊伍的階級敵人和屢教不改、不可救藥的分子外,對一切犯錯誤的同志,不論老幹部、新幹部,黨內的同志、黨外的同志,都要按照『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採取以教育為主的方針。」「正如得過傷寒病可以產生免疫力一樣,犯過錯誤的人,只要認真改正錯誤,善於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有了免疫力,就有可能工作得更好。」3這以後,全國各地報刊相繼發表論述落實黨的幹部政策問題的文章,有力地推動了幹部工作的進展。

70歲高齡的周恩來一樁樁一件件地落實著黨的幹部政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關心和保護著每一個在「文革」中受到錯誤打擊和迫害的老幹部,而他自己,卻在1972年5月,確診為患有膀胱癌。醫生建議他注意休息,增加睡眠,減輕工作負擔。毛澤東在醫生的檢查報告上批示:「應當休息、節勞,不可大意。」然而,周恩來並沒有顧及這些,依然擔負著連健康的人都難以承受的極端繁重的工作,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託,全身心地繼續工作著。

相關焦點

  • 文革荒唐事:因說殺鵝拔毛被打為反革命
    因而此人被扣上「反革命」帽子而入獄。「先殺鵝,後拔毛」「大躍進」辦食堂時期,某人抓了一隻大肥鵝,皺眉說:「這怎麼弄呀?」另一個說:「這還不容易,先殺鵝,後拔毛嘛。」因而此人被扣上「含沙射影、惡毒攻擊」的「反革命」帽子而入獄。取名惹的禍一中學教師,按時間的先後次序,為三個孩子分別取名為:「建國」、「建民」、「建黨」。「文革」中,有人檢舉說他想「建立國民黨」。因為其三個孩子名字最後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國民黨」,所以,這位教師被冠以「反對共產黨,妄想變天」的罪名,被打成「歷史反革命」而判刑八年。
  • 建國初期:空前絕後的「鎮壓反革命」運動
    無論是國內的影視作品還是學術文章,我們很少看到對於建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並稱「三大運動」的「鎮壓反革命運動本文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依據,記敘和分析了這場轟轟烈烈,以鞏固新政權為中心任務的「鎮壓反革命運動」。 1950年代初,由於新政權受到舊勢力的嚴重挑戰,新中國曾發動了大規模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一時間全國大小城鎮群情激昂,形成了強大的鎮壓聲勢。
  • 毛澤東英語水平如何? 詞彙功底紮實對話中英夾雜
    根據韓愛晶的記錄, 毛澤東在談話中提到《孫子兵法》,然後出人意料地自問自答:「什麼叫兵法,誰學英語,阿特密爾就是兵法,阿特密爾孫子就是《孫子兵法》。還是學英語好,我半路出家外文吃了虧,學外文要趕快,年輕時學好。」  實際上,《孫子兵法》的英文是Art of War,譯音應該是「阿特奧夫沃爾」,而不會是「阿特密爾」,不是韓愛晶紀錄有誤,就是毛澤東發音不準。
  • 毛澤東的英語水平 究竟達到什麼程度?
    毛澤東早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   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是在晚年開始學英語,但是,毛澤東接觸英文實際上是很早的。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寫的《毛澤東傳》中提到,1910年毛澤東離開韶山老家,進入湘鄉縣城新式學堂——東山小學堂讀書,那裡有一個從日本留學回來的老師,教英語和音樂。所以,毛澤東最早是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的。
  • 組圖:毛澤東與他的衛士們
    四警惕,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當。五調查,生產、徵購、合作社、生活,對工作人員的意見。  本網特整理一批毛主席與身邊衛士們資料照片,與網友共享。  資料圖:1996年9月9日,李銀橋坐輪椅到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澤東遺容。
  • 美國左派帶來的制度、道德和文化思考
    這次美國大選的亂象和暴露的種種問題就是最好的證明。 伊萬卡替父親站臺競選時說父親:「華盛頓沒有改變他,但他改變了華盛頓。」這句話堪稱對川普(川普)最好的讚美。但是,這句話說早了。到目前為止,川普並沒有改變華盛頓,或者說,川普對華盛頓的改變只是表層性的,無傷「深層政府」之根基。
  • 毛澤東倡導黨員幹部「做老實人」
    當然,毛澤東反對空頭政治家,反對無所作為的老實,他一再強調幹部要做到德才兼備、又紅又專:「我們各行各業的幹部都要努力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又紅又專。所謂先專後紅就是先白後紅,是錯誤的。因為那種人實在想白下去,後紅不過是一句空話。」「但是單有紅還不行,還要懂得業務,懂得技術。」(《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309頁。)
  • 毛澤東:不可沽名學霸王
    ——摘自毛澤東1948年10月31日為新華社寫的述評《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見《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第261—262頁)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在毛澤東看來,「沽名」就是項羽主觀上的一個明顯弱點,也是他失敗的一個原因。對此,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也說項羽有「婦人之仁」,《史記·項羽本紀》多有記敘。我們還是以前一個條目中涉及他不肯納諫的幾個事例來說明。  項羽率部經過苦戰,擊敗秦軍主力,比劉邦後入關,兩軍發生衝突。
  • 毛澤東秘書陳伯達 :三十餘年政治生涯 路線鬥爭出風頭
    這些文章著述大體可分為三類:其一是關於中國古代哲學,先秦諸子中如《老子的哲學思想》《孔子的哲學思想》等,用清晰、狹隘、偏激的所謂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給古人在唯物與唯心的陣營裡排隊,漫畫式定位定格,六經注我,強詞奪理,把學術與歷史直接拖進現實鬥爭。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毛澤東幫他修改之後,說:「詩要改,不但要請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放了一個時期,看了想了,再改,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這就是所謂『推敲』的好處。」1963年11月24日,他在會見外賓時說:「有些詩不能用,要經過修改,寫文章和寫詩,不經過修改是很少的。」
  • 毛澤東動情掉淚的故事
    我這個人就是這樣,騎過的馬老了,死了,用過的鋼筆舊了,我捨不得換掉。三是在貴州,聽說你負了傷,要不行了,我掉了淚。」 在烏江南岸揮淚送衣給衣不蔽體、骨瘦如柴的「幹人」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戰後,中央紅軍主力損失過半。在危急時刻,毛澤東力挽狂瀾,指揮主力紅軍避實擊虛,向敵人兵力空虛的貴州開進。
  • 評'毛東東與曾祖父毛澤東同生日'圖
    評'毛東東與曾祖父毛澤東同生日'圖 點擊進入>>>   毛澤東的曾孫毛東東和祖母、母親一起回韶山省了一次親,沒想到被某報於這次省親惟一「曲折」之處,是毛東東在毛澤東故居突發疾病,在專家的緊急會診和治療下康復出院。可是,這次再普通不過的省親,卻被記者挖掘出了非同一般的新聞價值———「毛主席曾孫回韶山省親,出生日是主席誕辰日」。  說實話,看了這則報導,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毛澤東的曾孫恰好在毛澤東110周年誕辰來到人世,這究竟有什麼新聞價值?
  • 毛澤東詩詞中的帝王將相
    毛澤東讀史書,總是以歷史人物的傳記為中心,對歷史進行見解獨到的品評。他評價歷史人物,不因襲舊說,而是獨具慧眼,抓住歷史人物最本質、最突出的特徵,發人之所未發,言人之所未言。毛澤東詩詞思接千載,視通萬裡,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多年,從三皇五帝到歷代將相,毛澤東每有所感,就有評說。這些評點,雖只區區三言兩語,卻折射了他的歷史觀,反映了他的是非觀,也表現出「掌上千秋史」的豪情壯志。
  • 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毛澤東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湖湘文化在塑造毛澤東思想與人格的同時,也造就了精美絕倫、獨領風騷的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繼承了湖湘文化的優秀傳統,毛澤東詩詞中所表現的心憂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操、激情澎湃的浪漫主義格調以及經世致用的現實主義情懷,都從不同角度折射出湖湘文化的精神風貌與價值追求。
  • 毛澤東與紅中社
    這個通訊社,就是人們常說的紅中社,1937年初在延安更名為新華社。CSR,是中華蘇維埃無線電臺的英文縮寫,這個呼號一直被新華社沿用20多年,直到1956年改用漢字模寫廣播為止。紅中社與之後不久創刊的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是一個組織機構,同時承擔播發新聞和編輯出版報紙、參考刊物等職責。紅中社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最早通過無線電臺對外播發新聞的通訊社。
  • 新舊版百元大鈔毛澤東頭像紐扣縫法不同
    新舊版百元大鈔毛澤東頭像紐扣縫法不同  央行:所謂「紐扣縫線交叉」為假幣說法是誤解  晶報訊據人民網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對此前社會上流傳關於1999年版和2005年版百元人民幣上存在毛澤東頭像紐扣縫法有差異的說法作出了解釋:兩種版別百元人民幣上毛澤東頭像紐扣縫法確有不同,
  • 歷史解密:毛澤東長徵在川南痛失愛女始末
    毛澤東長徵來到川南古藺縣白沙場,妻子賀子珍生了一個女兒。毛澤東來不及與孩子見上一面,賀子珍就把孩子寄養一貧苦孤寡老人家裡。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大業,毛澤東和賀子珍夫婦隨中央紅軍踏上了徵途……中央主力紅軍長徵經過川南已整整78年了,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之際,特以此文緬懷在長徵途中痛失愛女的毛澤東。
  • 毛澤東曾想學自然科學:最好有兩三年時間專門讀
    毛澤東在中南海的住處菊香書屋,是名副其實的書房。外出視察,毛澤東總要帶上一批他想讀或常讀的書籍。1959年10月23日外出前,他列出要帶走一大批書目,當時為毛澤東管理圖書的逄先知,把這批書目記在登記本上。這份書單仿佛是一張「精神地圖」,布滿毛澤東想要去探尋的地方。他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博覽群書之狀和基本閱讀範圍,從中可看出大概。
  • 毛澤東與王觀瀾--黨史頻道-人民網
    1932年夏,王明「左」傾路線在江西中央蘇區加緊推行,一場所謂「肅託」鬥爭開始了。八、九月間,一些人以《紅色中華》發表的一則《有關農村問題的調查》的消息為藉口,向王觀瀾發難。後來又提出他在莫斯科反對王明為首的支部局的「問題」,說他有「託派嫌疑」。中央局有人主張開除他的黨籍,並把他關進中央政治保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