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炎黃春秋》2000年第11期,原標題為「周恩來『文革』中是怎樣批『極左』的」
批判「政治上的」極左思潮,著手解決「文革」中遭受錯誤打擊的一批老幹部問題。
林彪、陳伯達垮臺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毛澤東、周恩來、康生三個人了。周恩來仍主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
在一段時間裡,毛澤東對自己過去的一些「左」的做法也似有悔悟之意。他在一次談話中宣布,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毛澤東會見斯裡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時說,我們的所謂「左派」,其實就是反革命。這年年底,毛澤東對鐵道部副部長劉建章的妻子的來信作了批示:應一律廢除「法西斯式的審查方式」。
「九一三」事件後,中共中央下達了林彪叛國出逃的通知。在揭批林彪一夥的反革命罪行的同時,「文革」中一直想方設法保護幹部的周恩來,便有了較多機會和可能,批判極左思潮,著手解決「文革」中遭受錯誤打擊的一批老幹部問題。不久,李富春受中央委託,連續主持在京老同志座談會,揭發林彪歷史上的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為老同志在「文革」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錯誤打擊作了平反。9月底,周恩來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提議成立由葉劍英負責的中央軍委辦公會議。10月初,報經毛澤東同意後,中共中央正式發出了通知。同時,軍委三總部機關也分別由李德生、張才千、金秋裡主持工作。10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接見新成立的軍委辦公會議成員。毛澤東在接見時說:「文化大革命中整幾位老帥,是林彪、陳伯達他們搞的。又說:要好好整頓我們的軍隊,軍委「凡討論重大問題,要請總理參加。」
周恩來十分關心仍被監管的許多老幹部的情況。11月12日,他在公安部檢查監獄情況的報告上,一連寫下十幾條批語:報告中反映監管人員中存在寧「左」勿右的思想、常以威嚇和懲罰代替教育的內容旁,周恩來批道:「不合毛主席的思想和政策!」在反映炊事人員認為「給『犯人』做飯不光榮、工作好了是立場不穩」旁批道:「錯誤認識。」在反映有的醫務人員覺得「反正是『犯人』、病治不好死了也沒啥」,旁批:「極其有害的思想!」他要求提高在押人員的夥食標準,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和醫療條件,以防止發生意外事故。此時關在監獄裡的伍修權後來回憶說:
「『九一三』事件以來,我們的待遇和處境都有了明顯的改善。我們營養不良、體質下降的問題,看來引起了注意。1972年初,衛戍區指定了兩名戰士專門給我們這批特別『犯人』做飯,夥食標準也提高到每天六角錢。雖然比原來只多了一角五分,可是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無異是一個福音。同前幾年的粗劣夥食相比,飯菜開始好一點了。醫療條件也同時有了改善,專門派來醫生給我們看病,也肯開藥給我們,晚上睡不著覺還給一點安眠藥吃。這不僅診治了我們身體上的病,更給了我們精神上很大的安慰。」
周恩來對各地被打倒的幹部,同樣十分關心。作為第一步,就是採取一切措施,先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為他們治病,檢查身體,改善住宿條件等。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先後得到周恩來關照的有江華、王恩茂、譚啟龍、馮白駒、賀誠、廖漢生、林楓、朱穆之、張化東、劉建章等,還有一些愛國民主人士和文藝界的人士。
最讓周恩來牽掛的是那些被林彪一夥迫害致死的老幹部。他想方設法,查明有關情況,準備為死者恢復名譽或解決其他遺留問題。解決賀龍同志問題便是其中一例。據賀龍元帥的夫人薛明回憶:自從賀龍1969年6月被迫害致死後,她本人也被押往貴州一個山溝裡監管勞動。1971年10月,周恩來派人到處尋找她的下落,終於在貴陽磊莊空軍某部幹校找到她。來人對她說:「周總理要你把賀龍同志遭受林彪一夥迫害的情況,原原本本地寫出來,報告中央。」薛明回到北京後,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寫明了有關情況。1974年底,中共中央發出了為賀龍同志恢復名譽的通知,推倒了林彪一夥強加在賀龍同志身上的一切誣衊不實之詞。1975年6月9日,在賀龍逝世6周年之際,中央舉行了賀龍同志骨灰安放儀式,周恩來也抱病去參加了。當薛明的女兒說「周伯伯你也要保重身體」時,周恩來抬起頭,緩緩地說:「我的時間也不長了!」。
在「文革」中,周恩來對陳毅的保護是人所共知的。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一樣,陳毅在「文化大革命」中備受打擊,歷經磨難。1967年2月,陳毅和譚震林、聶榮臻等幾位老同志「大鬧懷仁堂」,在會上激烈抨擊「文化大革命」中的種種錯誤做法,向中央文革的幾位主要成員提出質問。在1968年中共擴大的八屆十二中全會上,陳毅和其他幾位老同志被指責為搞「二月逆流」的成員再次受到批判,並被剝奪繼續工作的權利。林彪垮臺不久,陳毅於1972年1月初不幸因患癌症去世。1972年1月6日,毛澤東在同周恩來、葉劍英談話時表示:現已證明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今後不要再講「二月逆流」了。葉劍英立刻趕到醫院向已病危的陳毅傳達了毛澤東的意見。幾小時後,陳毅便與世長辭了。1月8日晚,周恩來趕到醫院,向陳毅的遺體深深鞠躬,又輕輕掀起覆蓋的白布單的一角,撫摸陳毅的手背,向他作最後告別。1月10日下午,陳毅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按事前中央政治局批准的方案,追悼會由中央軍委出面組織,只請內賓,不請外賓。但追悼會開始前一刻,毛澤東決定出席。工作人員馬上把這個情況告訴周恩來。周恩來立即作出決斷:提高陳毅追悼會的規格,通知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員、國家副主席宋慶齡和全國人大、政協的負責人參加追悼會;並邀請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出席。追悼儀式前,毛澤東接見陳毅夫人張茜及其子女,對他們說:陳毅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好同志。
毛澤東穿著睡衣急忙趕到八寶山,參加了陳毅的追悼會,周恩來在會上致悼詞,這種最高規格的追悼儀式,暗示著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錯誤批判的老幹部是應該平反的。無疑,這對「文革」中遭受錯誤打擊的老幹部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慰藉和鼓舞。半年後,周恩來還感慨地說:「毛主席參加陳毅同志追悼會,使我們這些老幹部、使我們忠於主席的人,都很感動。」
周恩來並沒有停留在感動上,他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在各種場合擴大其影響,抓緊解決幹部問題。1月下旬,他在一次會上提到劉伯承和鄧小平的歷史功績,說:這是毛主席對我們講的。林彪一夥就是要把鄧小平搞成敵我矛盾。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不能混淆嘛!又說:聽說有的地方還在講「二月逆流」,現在葉副主席已經主持軍委工作,為什麼不批駁?1不久,周恩來得知因「楊、餘、傅事件」受到株連的楊成武大女兒楊毅在河南關押處突然身亡,他立刻採取措施,派出兩支小部隊分赴河南開封和滑縣,悄悄地將楊成武全家人實行保護性轉移。
同年4月,陳正人、曾山、李德全等一批老幹部相繼病逝。周恩來不失時機地指示有關部門,要對疏散到各地的副部長以上的領導幹部普遍進行身體檢查,改善他們的醫療條件。同時指示政協機關也應對上層愛國人士的醫療、生活狀況進行調查,掌握情況,改進工作。
為了推動全國的落實幹部政策工作,4月2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經周恩來審定的《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社論。社論指出,經過長期革命鬥爭鍛鍊的老幹部是黨的寶貴財富,「要嚴格區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除了極少數混進革命隊伍的階級敵人和屢教不改、不可救藥的分子外,對一切犯錯誤的同志,不論老幹部、新幹部,黨內的同志、黨外的同志,都要按照『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採取以教育為主的方針。」「正如得過傷寒病可以產生免疫力一樣,犯過錯誤的人,只要認真改正錯誤,善於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有了免疫力,就有可能工作得更好。」3這以後,全國各地報刊相繼發表論述落實黨的幹部政策問題的文章,有力地推動了幹部工作的進展。
70歲高齡的周恩來一樁樁一件件地落實著黨的幹部政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關心和保護著每一個在「文革」中受到錯誤打擊和迫害的老幹部,而他自己,卻在1972年5月,確診為患有膀胱癌。醫生建議他注意休息,增加睡眠,減輕工作負擔。毛澤東在醫生的檢查報告上批示:「應當休息、節勞,不可大意。」然而,周恩來並沒有顧及這些,依然擔負著連健康的人都難以承受的極端繁重的工作,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託,全身心地繼續工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