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紅中社

2021-01-08 中國軍網

提 要:紅中社,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最早通過無線電臺對外播發新聞的通訊社。它的誕生與紅軍無線電事業的最初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作為當時紅一方面軍的最高領導人,對紅軍無線電事業的創立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關注。在他的領導、幫助和關懷下,紅中社才得以創建與發展。

關鍵詞:毛澤東;紅中社;根據地

毛澤東曾被譽為新華社的「首席記者」,他一生為新華社撰寫、修改了大量的評論和消息,在駁斥敵人陰謀、剖析國內外時局發展趨勢、指揮作戰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體現了高超的宣傳藝術和策略。他對新華社事業的關心和支持,最早可追溯至其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簡稱紅中社)時期。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江西瑞金舉行,選舉產生了同國民黨政權性質根本不同的工農民主專政的新型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11月7日,在大會開幕的當天,一個呼號為CSR的通訊社,開始通過無線電臺,向全世界播發來自蘇維埃中國紅色政權的新聞。這個通訊社,就是人們常說的紅中社,1937年初在延安更名為新華社。CSR,是中華蘇維埃無線電臺的英文縮寫,這個呼號一直被新華社沿用20多年,直到1956年改用漢字模寫廣播為止。紅中社與之後不久創刊的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是一個組織機構,同時承擔播發新聞和編輯出版報紙、參考刊物等職責。

紅中社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最早通過無線電臺對外播發新聞的通訊社。它的誕生與紅軍無線電事業的最初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作為紅一方面軍的最高領導人,對紅軍無線電事業的創立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關注。

1930年12月30日,紅軍在第一次反「圍剿」鬥爭的龍崗戰役中殲滅了國民黨張輝瓚部。幾天後,剛剛從國民黨部隊加入紅軍的原電臺人員王諍、劉寅等,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紅軍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劉寅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回憶了這次見面的情景:「1931年1月3日下午,我們在一個祠堂裡見到了毛總政委和朱總司令。這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家祠,除了門衛之外,一點也看不出這就是紅軍的總司令部。我們進到祠堂裡面時,毛總政委、朱總司令、朱雲卿參謀長和其他同志正在一張擺著地圖的方桌周圍談問題。他們看過介紹信之後,都含笑向我們表示歡迎。毛澤東同志和藹而熱情地說:『好,歡迎你們,歡迎你們當紅軍。』在簡單地詢問了一下我們的經歷後,又接著說,『無線電還是個新技術,你們學了這一門很有用,也很難得。現在你們參加了紅軍,就要把你們這些技術用來為工人、農民服務。希望你們好好地為紅軍建立無線電通信努力工作。』」

毛澤東、朱德當時如此重視這批無線電技術人員,正是考慮到在紅軍部隊中創建無線電通信事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也是在此次龍崗戰役中,紅軍繳獲了第一部無線電臺,但由於紅軍戰士不懂它的用途,而把這部電臺的發報機部分砸壞了,只剩下收報機部分還可以用,從一部電臺變成了「半部」電臺。這件事情反映到毛澤東那裡,他覺得非常可惜,當即指示:各部隊打掃戰場時必須十分重視裝備和器材,對於不懂的東西不得自行拆毀,必須妥送總部。

不久,在追殲國民黨譚道源部的戰鬥中,紅軍又繳獲了一部15瓦的電臺和部分無線電器材。通過這兩次繳獲所得和技術人員的努力,紅軍有了「一部半電臺」的器材裝備,即一部發報機、兩部收訊機和兩套電源。雖然還不能建立起無線電通信,但可以抄收電訊供紅軍領導同志參考。毛澤東曾高興地對王諍說:「你們送來的材料太好了,讓我們開了眼界,這是沒有報紙的報紙啊!」

1931年5月,紅軍在第二次反「圍剿」戰鬥中繳獲了國民黨軍第二十八師師長公秉藩的指揮電臺,功率為100瓦。通過這部電臺,中央蘇區與上海黨中央建立了無線電聯繫。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期間,紅中社成立並開始對外播發新聞,當時使用的也正是這部電臺。

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後,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紅色中華社首任主筆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內務人民委員周以慄兼任。他與毛澤東相識很早,曾協助毛澤東創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紅中社初創時期負責日常編輯工作的王觀瀾曾回憶:「毛澤東同志從開始就很關心紅色中華社的工作,他很信任周以慄同志,通過周以慄來領導報社工作。」當時紅軍電臺抄收到的中外通訊社新聞電訊每天一大卷都送到紅中社來,編印成「參考消息」供有關部門和領導參閱。毛澤東十分關心國內外時局發展情況,他常到紅中社查看新收到的無線電電訊稿,並指導工作。曾任紅中社編輯的李伯釗回憶,毛澤東對紅中社工作常親自過問,他每天都到編輯部來看消息,對工作要求很嚴格。「一天清晨,我打掃完《紅色中華》編輯室,毛主席身著灰布棉軍大衣,滿面笑容地走了進來,向我要國民黨統治區的明碼電報看。」

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多次刊登以毛澤東等名義發表的聲明、宣言、通電等。由毛澤東起草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對日作戰宣言》,刊於1932年4月21日出版的《紅色中華》報,發表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紅色中華》報也曾刊載過毛澤東撰寫的一些署名文章,如1933年7月29日刊登的《新的形勢與新的任務》等。此外,《紅色中華》還曾先後於1934年4月28日、1934年8月1日和1935年11月25日刊載過毛澤東就關乎時局發展的重要事件對紅中社記者發表的談話。這是毛澤東利用黨報和通訊社發表談話的較早史料,對於進一步研究毛澤東新聞思想和實踐具有相當珍貴的價值。

1934年4月17日,日本外務省情報部部長天羽英二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談話,拒絕國際社會對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的譴責,公開宣布中國為日本的勢力範圍,反對各國對中國的援助。這一聲明發表後,立即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應。4月28日,《紅色中華》以約半個版的篇幅刊登了紅色中華社記者採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就此事發表的談話,標題為《毛澤東同志論日本帝國主義的陰謀》。毛澤東在這篇談話中分別剖析了日本發表聲明書的企圖和用心,揭露了國際帝國主義列強、國民黨發言人對日本聲明書的回應及其本質,並清楚表明了蘇維埃中央政府對於此事件的態度,指出「蘇維埃中央政府代表全國人民與工農紅軍,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獨佔中國的企圖。」毛澤東的這篇談話還曾經通過無線電臺對外播發,並在海外刊載。據查,1935年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蘇維埃中國》第二集上,曾以《毛澤東同志關於日本聲明書的談話》為題刊載了此稿,其中有一處缺少兩句,編者在括號中插注說:「此地缺少兩句,因無線電播音不清。」文末註明來源為「紅中社」。

1934年7月,蘇維埃中央政府與革命軍事委員會派遣了一支抗日先遣隊,準備經東部各省北上抗日。8月1日,《紅色中華》以大半個版的篇幅刊登了題為《毛澤東同志談目前時局與紅軍抗日先遣隊》的文章。這是毛澤東7月31日接受紅色中華社記者訪問時發表的談話。這篇談話揭露了國民黨不顧民族危亡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大舉進攻蘇區,阻撓紅軍北上抗日的事實,表達了紅軍將士徹底粉碎國民黨「圍剿」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1935年11月25日,紅中社在陝北瓦窯堡恢復因長徵而中斷的新聞文字廣播,《紅色中華》亦於同日復刊。在《紅色中華》復刊號第二版上用整整一個版的篇幅刊登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對紅中社記者發表的談話,題為《毛澤東同志斥蔣介石荒唐無恥的賣國辯》。毛澤東的這篇談話主要內容,是駁斥蔣介石在1935年11月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的關於對外方針的演說,分別從「蔣介石全力為日本帝國主義辯護」「蔣介石以為亡國滅種是中國人民自己不好」「蔣介石要全中國人民做日本帝國主義的恭順奴隸」與「蔣介石要賣國到底」4個方面揭露蔣介石是在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政策做辯護。

《紅色中華》上刊載的這3篇毛澤東對紅中社記者的談話,主要是以抗日反蔣為主題的,體現了毛澤東這一時期的基本戰略思想。這3篇文章已先後被選入《毛澤東軍事文集》和《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等書。

據目前掌握的史料,毛澤東對紅中社記者發表的關於時局的談話還不僅止於以上講到的3篇。1936年1月29日在法國巴黎出版的中文報紙《救國時報》上,曾刊登《中國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和人民外交委員會委員長王稼穡最近談話》,編者按語中指明是經由廣播無線電發表的與紅色中華社記者談話。另據《毛澤東年譜》記載,1936年6月8日,毛澤東對紅中社記者發表了關於西南「兩廣」事變的談話。但後面這兩篇談話都未見刊於《紅色中華》。

毛澤東對紅中社工作的關心還體現在其他一些具體的方面。據史料記載,1936年底至1937年1月中旬,《紅色中華》報曾經使用毛澤東題寫的報頭。另據廖承志、向仲華等同志的回憶,紅中社在陝北和改名新華社後的一段時間,毛澤東經常在夜裡過來查看新收到的國內外消息。

(作者系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新聞理論與新聞史研究室副主任)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毛澤東對這本詩集十分審慎,他給發表過的27首作品署明了寫作日期;補上了一些詞的題目,如將《浣溪沙》改成《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改動了少數題目,如將《遊仙〈贈李淑一〉》改為《蝶戀花·答李淑一》;對部分詩詞正文和附註作了訂正;為一些和詞附上了原作。「六三年版」是毛澤東親自參與審訂、編輯的毛澤東詩詞版本。
  • 青年毛澤東的「小家大國」
    這裡是毛澤東、楊開慧夫婦的第一個家,也是長沙市唯一一處保存下來的革命歷史建築物,如今已成為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暨毛澤東楊開慧故居,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卓  時間回溯至上世紀20年代初,清水塘22號的這棟房子裡,一襲長衫的青年毛澤東在打理好自己小家的同時,不忘兼濟天下的責任。清水塘22號,見證著一個「小家大國」的故事。
  • 毛澤東是如何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
    毛澤東是如何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汪 勇舊中國主權淪喪,統治腐朽,民不聊生,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險。為了救亡圖存,青年毛澤東上下求索,尋求救國真理。在讀書求知與鬥爭實踐中,毛澤東最終選擇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 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毛澤東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湖湘文化在塑造毛澤東思想與人格的同時,也造就了精美絕倫、獨領風騷的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繼承了湖湘文化的優秀傳統,毛澤東詩詞中所表現的心憂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操、激情澎湃的浪漫主義格調以及經世致用的現實主義情懷,都從不同角度折射出湖湘文化的精神風貌與價值追求。
  • 毛澤東為什麼偏愛梅花
    百忙之中,毛澤東總會抽空賞梅,他尤其喜歡在雪天賞梅。他曾說雪中賞梅能從中領略到梅花傲霜鬥雪、勁節挺立的風姿,還寫出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的詩句。 除了中南海,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武漢東湖,東湖梅嶺一號是毛澤東在武漢的住所。毛澤東對這座以「梅」命名的客舍情有獨鍾。每次要去湖北的時候,他總要對身邊人說:到武漢去,還住梅嶺。
  • 看毛澤東的血肉性格
    毛澤東坐在一張藤椅上伏案閱讀。燈光炫目,他全身閃耀出麥芒一樣長短不齊的光,我不知是淚水折射的緣故,以為毛澤東真是全身放光芒。  「主席,他來了。」衛士長小聲報告。  「唔,你叫什麼名字啊?」毛澤東仍在看書。連問兩遍沒聽見回答,便緩緩扭回頭。  我痴痴僵立,無聲無息。淚水像小河一樣淌。  毛澤東起身來到我身邊。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毛澤東一生戎馬倥傯,為中國革命,運籌帷幄,迎硝煙,戰烽火,走江跨河,臨湖赴海,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毛澤東第一次見識到的江水是長沙的湘江,江水寬闊、清澈、寧靜,緩緩地流向前方。成就他遠離故鄉的是他的表兄王季範。那時13歲的毛澤東停止了在私塾的學業,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熱愛讀書的毛澤東非常想繼續求學。
  • 毛澤東動情掉淚的故事
    毛澤東的關心勝過任何良藥,痴情的賀子珍聽了毛澤東的話,身體很快就得以好轉。 之後,李敏就成為了家庭的「特命全權大使」,來往於北京、上海之間,充當起父母情感交流的「星空鵲橋」。對女兒的每一次探母之行,毛澤東都要親自為她打點行裝,備好各種北京的土特產。同樣,每次回京,賀子珍也總是讓女兒大包小包地捎上毛澤東當年愛吃的時鮮蔬菜。
  • 毛澤東詩詞中的帝王將相
    毛澤東讀史書,總是以歷史人物的傳記為中心,對歷史進行見解獨到的品評。他評價歷史人物,不因襲舊說,而是獨具慧眼,抓住歷史人物最本質、最突出的特徵,發人之所未發,言人之所未言。毛澤東詩詞思接千載,視通萬裡,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多年,從三皇五帝到歷代將相,毛澤東每有所感,就有評說。這些評點,雖只區區三言兩語,卻折射了他的歷史觀,反映了他的是非觀,也表現出「掌上千秋史」的豪情壯志。
  • 毛澤東轉戰陝北的日子
    但是,這是送給毛澤東啊!全黨全軍全國不是只有一個毛澤東嗎?這真是一匹好馬,千裡挑一!渾身鐵青,一塵不染,錦緞一樣泛出亮光。兩耳尖挺,兩眼炯炯,露出機警和野氣。胸闊蹄圓,鼻孔寬敞;長鬃飄飄欲舞,尾毛瀟灑俊秀。賀龍珍愛這匹馬,所以牽來送給毛澤東。他卻不知道毛澤東感情深處始終有一種戀舊的傾向。凡使用慣了的東西,無論衣帽被褥筆墨菸具,除非不得已,輕易不肯換。
  • 毛澤東的24個驚人預言
    而早在80多年前,毛澤東就開始憑藉自己超凡的洞察力,淵博的知識,縝密的分析判斷,準確預言中外歷史上的大事。學習、借鑑毛澤東的預言能力、預測方法、決策藝術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正確的領導,對未來應有科學的預見。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結論中說過:"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麼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
  • 毛澤東:不可沽名學霸王
    ——摘自毛澤東1948年10月31日為新華社寫的述評《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見《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第261—262頁)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摘自毛澤東1949年4月《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精講]  在楚漢戰爭中,項羽和劉邦逐鹿中原,項羽的軍事力量大部分時間是處於優勢狀態,可最後終歸失敗。其失敗原因,特別是毛澤東對其失敗原因的看法,我們在上一個條目著重敘述了不肯納諫、不善用人這個方面。那麼,項羽為什麼不能納諫和用人呢?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家風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6周年,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領悟毛澤東的家風家教思想在我們黨內具有的重要典型示範意義,從毛澤東和家風有關的詩詞作品中,感悟和解讀他的偉人家風。 嚴父慈母恩難忘 毛澤東深受母親文七妹的影響。他曾說:母親對我的影響很大,她待人忠厚、和善、賢良、勤勞節儉。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數字原本枯燥單調乏味,可詩人的生花妙筆使其情趣陡增,韻味無窮。巧用數字的古詩佳作俯拾皆是,如邵雍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因巧妙嵌入數字而膾炙人口。毛澤東心中有「數」,在數字王國「勝似閒庭信步」,將數字魅力揮灑自如,虛實有度,文採飛揚,氣象萬千。
  • 王鶴濱眼中毛澤東的平凡生活
    這時,毛澤東抬高了點聲調,笑言道: 「王醫生,在我這裡工作不要拘束,有話就說有屁就放——啊?」 王鶴濱一直記得,當時毛澤東將最後的「啊」字音發成「ǎ」音:這句話說出後,他還大笑起來。王鶴濱曾回憶說,在此之前,毛澤東給自己的印象是莊重嚴肅,每句話都一字千金、擲地有聲的,這次眼前的毛澤東卻說出這樣的粗話,立刻衝淡了自己的拘謹,調節了交流的氣氛。
  • 毛澤東對「個人崇拜」的態度演變
    毛澤東改變中國,影響世界,中國各族人民由衷地擁護和愛戴他。由於中國濃厚的封建主義舊思想、舊意識的浸染,這種情感很快便轉化成個人崇拜。面對撲面而來的個人崇拜,毛澤東經歷了反對——欣賞——討嫌的過程。 毛澤東在成為黨的主要領袖後的很長時間裡,一直保持著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反對過分地頌揚個人。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 毛澤東: 官氣是一種低級趣味
    毛澤東和周恩來在金水橋席地而坐與群眾共觀焰火  在1958年1月28日召開的最高國務會議上,毛澤東在談做官問題時指出,我們是做官,官是得做,但是官風或者是官氣要慢慢地打掉一些,最好是把它根絕,就像消滅「四害」一樣。
  • 毛澤東詩詞中的炮火硝煙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炮火硝煙 一代偉人毛澤東「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念奴嬌·井岡山》中的「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是對槍林彈雨的無限感慨,也是對南徵北戰的深情眷戀。毛澤東戎馬倥傯,身經百戰,越是戰事緊急,越是驚心動魄,越能激發毛澤東的勃勃詩興。
  • 毛澤東的15種名字與稱呼
    專題:奧·秘   毛澤東資料圖    【毛澤東】 1951年11月,毛澤東巡視古都安陽,當知道陪同的地區專員叫程耀吾時,他開玩笑地說:「你這個名字不如我的名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