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神仙對皇帝說:一會有奸臣上奏,一大臣進來,幾天後他就餓死了

2020-12-05 指點江山

嚴嵩,中國明代著名奸臣,早年清貧無為,靠著自身聰慧混跡官場,直至晚年,得到嘉靖皇帝賞識,仕途平步青雲。《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歷史典籍,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間。

嚴嵩入閣二十一年,擔任首輔則有十五年,他極為擅長君臣相處之道。其平日深得明世宗信賴,身居高位期間,他利用手中權力大肆斂財,結黨營私,在朝內權傾一時。嚴嵩靠著搜刮斂財崛起時,嘉靖帝並非一無所知,然而,卻選擇視而不見,在這種無形縱容下,嚴嵩貪贓枉法更加明目,勢力逐步坐大,為禍朝野。

與歷史上其他貪官不同,嚴嵩起家較晚,因其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實為他人代筆),最終,將近六十出頭方才進入內閣。正因如此,他貪汙腐敗的速度比常人要快上許多,加上,嚴嵩尚有悟性,動作快、心思活,懂得先討好皇帝,後來,搜刮錢財時猶如探囊取物。

在任內閣期間,為了防止別人影響自己的利益,嚴嵩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擊政敵。他先後利用各種手段,將朝內多個同僚排擠出局,其中,較為剛正不阿的大臣,如:楊繼盛、沈鏈,皆被殘忍殺害。嚴嵩為禍朝廷的這段時間,正是嘉靖帝拒絕理政時期,皇帝選擇罷工,自然需要一個人代為處理政事,於是,皇帝便選擇了嚴嵩。

平日間,大臣們有事啟奏,需要先通過嚴嵩傳達,由此,使得嚴嵩猶如皇權在握,貪汙起來更加如饑似渴。嚴嵩有一子,名為嚴世蕃,生性同樣貪婪,甚至,比之嚴嵩有過之而無不及。父子倆利用手中的權利沆瀣一氣,在朝廷中為非作歹、濫殺重量,貪汙斂財,敲詐勒索,可謂是無惡不作,眾多大臣皆為敢怒不敢言。

嚴嵩命運迎來衰敗,還是起於推舉歐陽必進一事。

嘉靖四十年,嚴嵩推舉親戚歐陽必進,他卻不知嘉靖皇帝向來討厭此人,看到名單龍顏大怒,扔到地上。嚴嵩遂上奏:「謂必進實臣至親,欲見其柄國,以慰老境」嘉靖帝看在嚴嵩的面子上,遂選擇了同意。

此事傳出後,朝內眾多大臣甚為驚奇,人們覺得嚴嵩膽大包天,這是要「與人主爭強,王介甫(安石)不足道也」。數月之後,嘉靖帝命歐陽必進強行退休,表面看是對外界猜疑的一種回應。但是,在嘉靖帝心中,卻是對嚴嵩的警告。

按照常理,嚴嵩深諳政治,且深知嘉靖帝為人,不應說出如此荒唐之話。明知歐陽必進不得皇帝歡心,他卻還要上奏推舉,這顯然違反其行事風格。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便能理解,當時嚴嵩已經八十二歲高齡,思考並不如當年那般敏捷,對許多事情缺少是非判斷能力,或者說容易犯下糊塗事,犯下錯誤自然無可避免。

除了此次,還有永壽宮火災之事。

當時,一場大火將皇帝居住之地付之一炬,嚴嵩建議嘉靖暫住南城,然而南城何許之地?那裡可是曾經軟禁明英宗的地方,嚴嵩此言,自然引發嘉靖帝心生不滿。由此看出,嚴嵩年愈高齡,行動及思考相對滯後,每次接到皇帝詔令時,往往不知如何行事。嘉靖帝對嚴嵩失望之極,日漸疏遠,徐階趁此上位,處處逢迎,深得嘉靖歡心。

嚴嵩勢力的覆滅始於一次道教活動,準確來說,是倒於徐階之手。

當時,徐階向嘉靖推薦一位方士,名為藍道行,能夠預言未知之事,徐階此舉別有目的,主要是為了扳倒嚴嵩。一日,嚴嵩進宮有事啟奏,徐階得知後,事先通知藍道行,藍道行在即將進行的道教活動中,降神仙語:「今日有奸臣奏事。」

沒多久,嚴嵩入宮奏事,這令信奉神佛的嘉靖帝震驚不已,他難以相信跟隨自己多年的親信嚴嵩竟然是神仙所說的奸臣。正在內侍避雨的御史鄒應龍趁此出面,歷數嚴嵩父子罪狀,最終,使得嘉靖帝下令將其嚴懲。最終,嚴嵩被貶歸鄉,而後無家可歸,流落世間行乞,最終餓死在了荒地。他死的時候,寄食於墓舍,既無棺木下葬,更沒有前去弔唁的人。

其子,嚴世蕃先是被罰戍邊,而後又以通倭罪殺掉。

那麼,嚴嵩到底貪汙了多少錢?

根據當時抄家後上報的數目來看,黃金三萬,白銀兩百萬兩,這與《明史》中的記載相差甚大,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結果呢?

後世認為,這是嘉靖帝故意為之,嚴嵩作為橫行朝野數十載奸臣,其貪汙數額必然十分巨大,而嚴嵩之所以能為禍朝野,自然與嘉靖帝的縱容有關。嘉靖帝深知自己難辭其咎,但他又不願背上「昏君」的名頭,自然而然會減少嚴嵩貪汙金額,降低影響程度。儘管當時進行了歷史粉飾,但是,在清朝編修明史時,還是如實寫出貪汙數額。

據《天水冰山錄》所載,僅嚴嵩北京、江西的兩處府邸,便查出數目驚人的財物,其中包括:一,純金器皿3185件,重量11000餘兩;二,玉器857件;三,耳環 耳墜267雙;四,布緞綾羅紗絨14300餘段;扇柄27300餘把;五,南昌和分宜的第宅房店3300餘間,總值約合人民幣3億至4億元左右... ...

現今的嚴嵩故裡——介橋村,是嚴嵩出生和生活了幾十年的故鄉,她座落於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城郊東南角,背倚袁嶺,面臨省道清萍公路。嚴嵩故裡數十棟明清古祠群,嚴嵩真假墓址,嚴嵩洞,嚴嵩家廟—石門庵。

參考資料:

『《明史》、《天水冰山錄》、《嚴嵩故裡》』

相關焦點

  • 古代被餓死的六位名人:一皇二王三大臣
    餓死似乎自古以來只在老百姓身上上演,其實不然,歷史上有這麼六位,要麼是九五之尊,要麼是割據一方,要麼是位極人臣。但是沒想到他們也會被餓死。梁武帝蕭衍蕭衍自稱是西漢三傑蕭何的後人,沒當上皇帝以前憑藉努力當上了一洲刺史,後又創立南梁,成為南梁的開國皇帝,在南北朝那個混沌不堪的時代也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但是這位皇帝我們都知道晚年極度的信佛,有句詩說得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充分說明了,這位皇帝多喜愛佛。他還曾多次剃度出家,惹得大臣多次花錢贖他,也算是千古奇聞。
  • 兩位大臣聯名上奏,乾隆看到署名後當即大怒:你怎麼能稱奴才?
    我們在劇中經常會看到,同樣是朝廷中的官員,有一些人在皇帝面前總是以奴才自稱,而另一些人則只稱自己為臣。許多觀眾想當然地就會認為,前者故意貶低自己的身份,以取悅皇帝;後者錚錚鐵骨,不屑於幹這些溜須拍馬的事情。不過事實上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按照清朝祖制規定,旗人官員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而漢人官員在皇帝面前要自稱臣。
  • 崇禎皇帝夢到了一個字,大臣一看痛哭不已,說:大明朝這是要亡呀
    之後,他決定把這個夢的內容告訴臣民,看看這個夢的意義是什麼。第二天,在朝廷,忠貞皇帝單獨召集大臣們講述了這個夢的內容。聽了忠貞皇帝的描述,大部分人也為了讓被霧籠罩而皺眉的忠貞帝微笑,向他表示了蜂擁的祝賀。大臣們說這個夢是吉祥的。預告今後海盜將全部掃蕩,大命題國將達到千秋萬代。
  • 作為順治皇帝遺詔選定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鰲拜,真的沒有造反嗎?
    電視劇大篇幅的描寫了鰲拜的專權霸道,甚至欺負康熙,反正是將其說的很壞。而真實的鰲拜並不像電視劇中說的那樣除了霸道,其他的一無是處。實際上鰲拜還是有些本事的,不然,順治皇帝也不會選他做輔政大臣。鰲拜靠軍功起家,在鰲拜成為輔政大臣後,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就連後來的「康乾盛世」業也應該有他的不少功勞。
  • 解密:脾氣最好的皇帝,被大臣的唾沫噴一臉,還求大臣給他點面子
    畢竟很多時候那些有用的建議都不怎麼中聽。歷史上有一個皇帝,他的脾氣非常好,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宋仁宗。宋仁宗的性格溫和敦厚。他在位期間,一直都很善待百姓,對於大臣們提出的一些有利的建議,他也很高興地採納了。這讓他很受百姓的愛戴。在皇帝的廟號裡面,「仁」是非常高的評價。
  • 皇帝早朝時間太長,一大臣上演「活人能被尿憋死」為啥皇帝卻沒事
    憋尿可以說是非常難受的體驗了,我們經常會用"活人能被尿憋死"來諷刺一個人死腦筋,但是對於古代上朝的大臣來說,如果不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尿意,真的很可能被憋死在大殿上。上朝不就那麼一會的時間嗎,哪有那麼誇張?
  • 大臣將皇帝倆愛妃丟出宮,皇帝得知一邊哭一邊誇:愛卿做的對極了
    宋仁宗是一個好皇帝,除了好色之外,基本沒有什麼大毛病。不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好色是男人的通病。宋仁宗坐擁天下,雖然有色心但是卻沒有什麼色膽。犯起病來也不過只是調戲調戲宮女而已,算不得什麼大錯。 宋仁宗之所以被稱讚為仁君,是因為他跟唐太宗一樣,懂得納諫。
  • 隋朝有一著名奸臣,殺了皇帝還睡了皇后,最後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但是,要想治理好整個國家,單靠皇帝一個人是不行的,需要有各種各樣的人幫助,而這些人一般都稱之為臣子。臣子雖然地位沒有那麼高,但是都能夠清正廉潔,國家肯定會是一片繁榮景象,反之,如果臣子都個個心懷鬼胎,昏庸腐敗,那國家就沒有好。就拿宇文化及來說,他就是一位奸臣,如果細緻一點說,他就是隋朝第一奸臣。
  • 這位皇帝若能夠改革成功,明朝至少還能再活五百年,是誰害了他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賠償,文官有骨氣」,這是很多失去最基本理性明粉嘴裡常說的一句話,作者是覺得很無聊。 秦始皇、武則天、正德皇帝那個不是如此,而今天作者想談的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在皇帝中,能用「武」這個字的有幾個呢?漢武帝算一個,而被正史裡寫成汙濁不堪的正德為什麼要用武呢?
  • 深挖歷史,還原真實的鰲拜,康熙整他究竟有沒有錯?
    他就是輔佐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的開國五大臣之一。鰲拜因為叔叔的關係家庭出身相對比較顯赫,家族的基因也是驍勇善戰的武將出身,所以早年鰲拜一出道就受到了皇太極的關注和重用。此時此刻的鰲拜心知肚明,自己已經是大清王朝最有實權的大臣了,沒有之一!天子年幼、鰲拜自己又有實權,這就很容易造成獨攬朝政。果不其然,久經沙場的鰲拜不僅本身性格就驕橫跋扈,而且還養成了獨斷專行的性格,朝中各個重要部門都被他安插了黨羽,自此鰲拜個人的野心就開始膨脹了。《清史稿》有一段記載,說是鰲拜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非法圈佔了已經耕作幾十年的一大片旗人土地,這一事情影響非常不好。
  • 皇帝賜大臣自盡,遭到拒絕,於是皇帝讓朝中大臣去他家奔喪
    在劉邦去世之後,呂雉就掌握了朝政;即使當時是有皇帝的,但那基本就只是一個傀儡而已,權利依舊掌握在呂雉的手中。這時,宮廷中的皇帝和鎮壓呂氏家族叛亂的大臣們擔心小皇帝長大後會算帳,這對他們來說不是好事,於是他們決定從漢高祖的後代中重新選拔賢惠的後代成為新的君主。此時,代王成為他們心中的熱門人選。因為這位代王的政治表現非常突出,大臣們覺得他能夠擔負起重大的責任,於是就派人到代國來。當劉恆成為皇帝時,他就懷疑是不是有人要害他。擔心這是別人設下的陷阱。
  • 皇帝問大臣:愛卿酒量如何?大臣:從不曾喝醉,皇帝大喜:就你了
    李白平生嗜酒,他每天在長安都會和喜歡喝酒的人在一起把酒言歡,直到大醉。有一次,唐玄宗邀請他填寫樂曲,但是此時的李白已經是醉臥在客棧裡。但你聽說過喝酒也能成才嗎?沒錯,今天要說的這位比李白更是厲害,他因喝酒而被皇帝稱為酒狀元,臨死之前還把酒痛飲,他就是曾棨。曾棨江西人,他不僅學問淵博,而且才思敏捷,被譽為「江西才子」。
  • 此人被稱為奸臣,深得皇帝重用,更是幫助武則天上位
    那麼另一派就是與之相對立的奸臣,他們每天的事情都是在皇帝面前說一些忠臣的壞話。想盡辦法的扳倒一些自己看不順眼的人,然後踩著這些人為自己謀取更大的權力。他們為了能夠得到皇帝的喜歡,常做一些人們所看不慣的事情。這樣的人在人們的心目中都是非常痛惡的形象,因為他們不僅經常的去陷害忠臣,而且還經常做一些危害國家利益的事。我國歷史上有很多朝代,這些朝代之所以會滅亡,就是因為有這些奸臣的存在。
  • 皇帝:朕聽說愛卿要造反?大臣脫下衣服,皇帝哭了,當場原諒了他
    皇帝:朕聽說愛卿要造反?大臣脫下衣服,皇帝哭了,當場原諒了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複雜的,古時候的君臣關係就更是這樣了。打天下的時候,皇帝需要能帶兵打仗的人,為了籠絡這樣的人,皇帝會給他們官職、財富、美人,對他們禮遇有加、恩寵不斷。
  • 皇帝:你的酒量怎麼樣?大臣只說了三個字,立馬受到重用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世人皆是肉體凡胎,不論是有酒仙稱號的李白,還是30碗酒下肚依舊吊打蔣門神的武松,亦或者是放蕩不羈的唐伯虎,都不可能達到千杯不倒的境界。然而,在明朝永樂年間,有一位酒量驚人的大才子,連喝三天都面不改色,酒量甩武松好幾條街,就連皇帝都對他表示佩服。
  • 能「上打昏君,下斬奸臣」的4大兵器,你知道幾件?
    一、尚方寶劍  尚方劍指的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御用寶劍,也是身份的象徵。在漢代,被稱為「尚方斬馬劍」。在明代,它被稱為尚方劍,是皇帝所使用的劍,以及持有尚方寶劍的人,都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力。  二、九龍監國錫杖  這種武器是天波府佘老太君的武器,提到《楊家將》大家應該都並不陌生。
  • 皇帝和寵妃秀恩愛,大臣看到後直罵昏君,為何皇帝不怒反喜?
    古人可以說都有一個皇帝夢,因為皇帝可以專制,專制很厲害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任何的事情,可以說這個世上就沒有人能管得了他的人。 還有種可能是,兒子若是當了皇帝。老爹很有可能還要給兒子磕頭的,你說這是不是很尷尬的一件事情呢?
  • 為北宋開疆擴土的名相,卻被列入《奸臣傳》中,梁啓超為其正名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每個人的評價都有其局限性,即便是史書的記載,都必定摻雜了人物以外的各種複雜的東西。《宋史·奸臣傳》中,記載了宋朝15位奸臣,以及他們的7位家人的歷史。這22人,被宋朝人認為是大奸大惡之輩,被無數人唾棄。然而,歷史真的完全如同史書中記載的那樣嗎?其實不然。如《奸臣傳》中,就有一人沒有「資格」位列其中,他就是章惇。
  • 我國這三大著名奸臣,竟是這三個成語的「創始人」,有點意外!
    那就是,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有忠臣和姦臣。說到歷史上的忠臣,可能許多人都會想到嶽飛,因為他是「精忠報國」的代表。但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奸臣的故事。歷史上的奸臣數量也不少,我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其中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今天不說這三大奸臣的陰謀手段,而是講他們與著名成語的故事。首先就是著名奸臣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