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皇帝若能夠改革成功,明朝至少還能再活五百年,是誰害了他

2021-01-16 騰訊網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賠償,文官有骨氣」,這是很多失去最基本理性明粉嘴裡常說的一句話,作者是覺得很無聊。遷都北平是因為朱棣在南京根基不穩,「土木堡事變」後皇帝朱祁鎮也沒有自殺,明朝從朱棣時代1000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到最後的「漢人十八省」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土地,「朝貢體系」和「俺答之變」中哪個不是給人送錢?至於有骨氣,這才最氣人的一個。

如果不是因為文官的阻撓,如果此人改革能夠成功,明朝的壽命遠不止276年的歷史,而是會像奧斯曼帝國一樣,擁有800年歷史。這個改革者是誰,明朝的文官為何要阻礙此人的改革?明朝文官那不叫有骨氣,那叫霸氣!

·一個震鑠古今的改革者

歷史是不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丫頭作者不知道,但作者知道誰得罪了文人誰在歷史上絕對是沒有好下場的。

秦始皇、武則天、正德皇帝那個不是如此,而今天作者想談的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在皇帝中,能用「武」這個字的有幾個呢?漢武帝算一個,而被正史裡寫成汙濁不堪的正德為什麼要用武呢?

這不是因為他在「豹房」裡玩老虎豹子的壯舉,而是因為他為明朝做出的不可磨滅的功勳。

朱厚照一生最討厭的就是虛偽,而他身邊卻都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而所謂的「豹房」是他的行政中心,而非野史裡敘述的骯髒之地。

如果說行男女之事也算骯髒的話,那還要三千佳麗和後宮幹什麼呢?

在「土木堡事變」這場驚天陰謀之後,想通過戰爭獲得主動權的朱祁鎮卻被身後更加毒辣的文官集團給算計了。

在這場大臣和皇帝之間你死我活的鬥爭中,原本想藉助戰爭剷除異己的朱祁鎮卻做了俘虜。

文官集團勝利的代價就是賠上了明朝最精髓的幾十萬軍隊和幾百名帝國的精英。

在權力的遊戲中,這算什麼呢?

即便是帝國最為危機的時刻,文官集團為了賺錢不照樣將糧食賣給李自成,將武器賣給努爾哈赤,不照樣走私逃稅嗎?

而將這些人看得一清二楚的朱厚照則想通過改革扭轉這一切,重塑先祖朱元璋和朱棣時期的皇家輝煌。

為此,朱厚照一直韜光養晦,一直隱忍,一直裝瘋賣傻,一直躲在豹房裡積蓄自己的力量。

·千古一帝的雄偉計劃

明朝後期的文官為什麼反對並污衊朱棣時期的「鄭和下西洋」是勞民傷財的傻瓜行為?因為他們自己想獨吞這門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

從14-18世紀,世界上50%的白銀都流入到了中國,靠的全是海運,而明朝最後卻是窮死的,賺的錢都跑誰口袋了去了?

明朝是海禁最厲害的帝國,整整禁了上百年。在此期間,民間是不許出海的,而皇家就獨佔了這一貿易。

在火車沒興起之前,在陸地上用騾馬運輸60公裡糧食所花費的費用比這些糧食還貴,而海運,是最節約成本的物流方式,也是大宗貿易的載體。

看看鄭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隻,一點也不比今天的航空母艦小,雖然古代沒有集中箱,但一樣可以在這些船上裝上滿滿的貨物。

看看朱棣的一生:四年內戰,五徵漠北,平反西南,遠徵安南,大修國書,將帝國版圖擴張到了明朝的極限。

而戰爭是最燒錢的機器,朱棣哪來的那麼多的錢?

如果說戰爭,編寫《永樂大典》和「鄭和下西洋」都是賠錢的話,那朱棣的後宮肯定有無數個聚寶盆,很明顯朱棣沒有。

朱棣花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掙的,而朱棣的職業經理人和乾隆的和珅一樣,那就是鄭和。

鄭和通過皇家專營的貿易優勢,加上在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護航艦隊的保護下橫掃亞洲,將明朝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鄭和在為帝國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還起到了揚我大明國威,闡述朱棣即位合法性的作用。

但在後世無恥之人的筆下,朱棣居然狹隘到花巨資去找一個被自己打敗了的建文帝。

而正德皇帝同樣看中了「鄭和下西洋」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他也想通過這種壯舉來達到收歸皇權,並讓四方來賀的目的。

但已經膨脹到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的文官集團,居然公然叫囂他們燒了用明朝無數先人的智慧和鮮血編纂成的「鄭和下西洋情報檔案」。

更加無恥的是,口口聲聲說為國為民的劉大夏,最後其家族成了沿海最大的走私集團之一。請問,如果劉大夏當初真的燒了那些寶貴中華財富,他家的航海資料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正德皇帝的航海計劃若能啟動,憑他的個性,他一定會乘風破浪,以勢不可擋之勢稱霸亞洲,進而橫掃世界。

以當時明朝的海上力量和火器裝備,加上鄭和下西洋積累下來的航海情報,若正德的計劃能夠得以實施,憑朱厚照那種敢與猛虎相鬥,敢持劍親上戰場的性格定能打造一個屬於明朝的「日不落帝國」。但就是這樣的一位皇帝,為何早早就命喪黃泉了呢?

·揭開明朝最具雄心之皇帝的死亡之謎

當你翻看漢朝歷史時你會發現,漢朝後期的皇帝幾乎沒有一個是成年人的,全部都是未成年的兒皇帝,這是巧合嗎?顯然不是。

當大臣的權力高於皇權時,為了更好地操縱朝廷,用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孩子當傀儡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明朝自「土木堡事變」之後,不但皇帝的不育率越來越高,「意外死亡」的事情也頻頻發生,皇帝的壽命也越來越短,這一切都是巧合嗎?

作為一個皇帝,在自己國土之上,居然沒有出宮的自由,這對文官來說是骨氣還是霸氣?

而像楊廷和、張居正這樣的大臣還算大臣嗎?像魏忠賢這樣的大奸臣真的就是奸臣嗎?

查查明朝的「紅丸案」、「梃擊案」、「嘉靖遇刺案」那個不是迷霧重重?那個到最後不是不了了之?

而作為一個健身愛好者和一個武藝超群的壯年小夥子,正德就因為落一次水就能渾身烏黑而死嗎?

無獨有偶,下一個改革者天啟也是想藉助太監之手狠鬥文官,也是死於「落水感冒」,請問,這真的就都是巧合嗎?

我們再看崇禎上吊前的那句話「大臣誤我」,是不是對明朝文臣最大的痛訴?

雖然這是崇禎在推卸責任的言辭,但當國庫裡空無一文時,四處借錢借不到時,李自成來了就有錢,滿人來了也有錢。

明朝大臣的家裡堆積成了金山銀山,朝廷卻被活活餓死,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偷稅漏稅的是不是文官?走私結黨的是不是文官?因「頭皮癢」、「水太涼」、「我沒錢」等哭著喊著一個個拜倒在滿人腳下為之效力的又是不是文官?

這樣的唯利是圖,欺上瞞下,驕橫狂野的文臣也算有骨氣嗎?

明朝的文臣確實有骨氣,有到連皇帝都敢一個個的幹掉,連皇帝都要尊他為「乾爹」,連皇帝他媽都要曖昧於他,這當然是有骨氣了!

而正德的死,難道不是一場赤裸裸的陰謀嗎?

話說回來,當年朱元璋和朱棣殘殺文臣的時候,也沒見他們有一點心慈手軟的意思,這是不是傳說中的報業呢?

如果正德的計劃和改革能夠成功,明朝很可能會比後來的英國還牛,比奧斯曼帝國還長壽。

但因為正德皇帝太厲害了,很多狼子野心的明朝文臣怕了,就對這個少年天子早早地動手了。

對於正德的改革和正德的死亡之謎,讀者您又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呢?

相關焦點

  • 明朝對皇親國戚的計劃生育政策|朱元璋|親王|嘉靖皇帝_網易訂閱
    50:37 來源: 聊聊歷史那點事 舉報   朱元璋時窮苦人家出身,小時候吃也吃不上所以他當了皇帝以後就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都能夠享福不必再受自己一樣的委屈所以對自己的子孫都有很多優待政策
  • 明朝十大名臣的張居正,為什麼最後會被朝廷清算
    明朝十大名臣的張居正,為什麼最後會被朝廷清算在中國的歷史上,一旦改革畢竟要損害很多人的利益。這些人往往會千方百計的阻撓變法的實施,當一個國家到了需要變革的時候,他的守舊派的實力也是十分的強大的,即使改革成功,但是很多的改革家也不會有好下場。
  • 他爺爺是皇帝,爸爸是皇帝,卻因一文人說了3個字,害他下場悽慘
    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時候即便咱們付出了百分之兩百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夠換來一個好的結果,蠢哥可不想給大家灌什麼雞湯,只是客觀的陳述一個歷史事件,一個悲劇人物而已,本文的主角,他爺爺是皇帝,爸爸也是皇帝,他一生最大的夙願也是成為一位皇帝,並且無論是從他的資歷還是後來的表現來看
  • 明孝宗只娶皇后不納妃,開創了明朝的弘治中興!
    隋文帝和明孝宗是兩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隋文帝是隋朝的開國皇帝,登上皇帝位之後進行了很多的改革,並且消滅了西梁和陳,統一了全國,使得之前三百餘年的分裂割據局面,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盛世景象。而明孝宗則勵精圖治開創了「弘治中興」的盛世局面,可以說隋文帝和明孝宗都是一代明君。
  • 張居正身為明朝大功臣,皇帝卻要將他鞭屍!大明皇室是否虧欠他?
    張居正是明朝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內閣大臣,他輔佐了兩任皇帝,用十年的時間將大明各個方面推向繁榮,說他是明朝最大的功臣也不為過!最後在仕途中勞瘁而死,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為江山嘔心瀝血的大臣,在他去世兩年後,萬曆竟派人查抄了滿門,甚至將他開棺鞭屍,這是為何?
  • 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發財之路!
    有史學家認為,明朝看似亡於崇禎,實則亡於萬曆。對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確實明朝的滅亡不能全把責任推給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只不過是明朝滅亡的一個加速器。  崇禎皇帝  1568年,隆慶二年三月十一日正式被立為皇太子,成為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的的接班人。隆慶六年(1572年),朱翊鈞的老爹明穆宗去世了,年僅10歲的朱翊鈞即位,改年號為萬曆。從此開始了對大明王朝長達四十八年的統治。  王朝的興盛,缺少不了賢明的君主,更缺少不了忠誠的大臣。萬曆皇帝前十年確實是努力奮鬥,還曾創立了萬曆中興,不過這一半的功勞都屬於他的老師,明朝首輔張居正。
  • 明朝宦官那些事兒
    在當今探討歷朝歷代的宦官亂政時,不少朋友會提出這麼一個觀點,那就是明朝宦官亂政極為嚴重。可事實卻是,被公認為宦官亂政最嚴重的東漢、唐朝和明朝中,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爭權,皇帝變成了兩家之間爭奪的傀儡,唐朝末年宦官甚至掌控了皇帝的廢立,而明朝宦官大權在握的現象卻是由皇帝許可的。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權才是最重要的,而也只有明朝的宦官專政沒有威脅到皇權。
  • 明朝大難不死的皇帝們,一個險被豹子咬死,一個差點被宮女勒死
    人這一生,活著不容易,誰也不知道這一生會在哪個點上,遇到個什麼致命的坎兒。而對於集天下權力於一身的皇帝,能完整走完一生更是不容易。今天小貝侃歷史帶你來盤點明朝五位大難不死的皇帝。明朝大難不死的皇帝之朱棣。朱棣四年的靖難之役中,之所以能夠完整的活下來,很大程度上因為朱允炆「休傷吾叔」這句話,這無疑是朱棣靖難之役的保護罩。除了這個保護罩,老天也在兩次關鍵時刻照顧了一下朱棣。
  •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說到朱由校,可能很少人能把他對號入座,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特殊技能--「極度的木匠痴迷愛好者」,可能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啦,今天咱就講講這位大明朝傳奇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傳奇一生。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 明朝第一首輔有多慘?死後家屬盡數被流放,而自身也差點被鞭屍
    在明朝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名臣,但是在諸多名臣中,排第一的唯有張居正,之後不論是誰,都要略遜一籌,張居正到底有多優秀?他小時候便是個天才,之後一路順利的考取舉人,踏足官場,之後又得到名臣徐階的提拔,在明穆宗朱載時期,張居正成為大明王朝的首輔,在萬曆皇帝時期,一舉成為大明王朝的首輔。
  • 明朝一奇人,一生不沾酒肉,也不曾成婚,最終活了120歲
    會見證其他人的出生,到牙牙學語的小孩變成活力四射的青少年,再從青少年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壯年,見證了結婚生子,到後來慢慢老去,直到最後死亡。這個人就會覺得時間在他的面前真的是過得慢慢悠悠,更重要的是,這個人還是出現在人的平均年齡不到六十歲的古代。這個人就是明朝一位傳奇的人物,名叫王世寧。他有一段可以說是十分神奇的人生經歷。
  • 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你認為自己能活到多少歲就滿足了?
    《康熙大帝》裡面的主題歌裡面唱的那句:「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想長生不老,這是所有人的願望,可是誰都辦不到,不管富貴貧窮,不管權勢平民,都逃不過生老病死的自然發展循環規律,人們能做到的是,利用各種辦法來延長自己的生命,那麼,我想儘可能使自己在身體健康的狀況下
  • 于謙忠心耿耿,為什麼明朝皇帝一定要除掉他?
    于謙寫下的這首石灰吟膾炙人口,他的最終結局也印證了這首詩,于謙作為明朝的大忠臣,卻在1457年被下令處死。歷史上對于謙的評價一直很高,那明朝皇帝為什麼一定要幹掉于謙呢?  其實,這跟當時明朝的朝廷有很大的關係,跟愛國無關。
  • 明朝也有,明朝洋務運動搞得如何
    而在帝制時代,皇帝最渴望的就是底層都是一群只會幹活的殭屍,最好還都一貧如洗。很多人並不知道,在大明末年,明朝的皇帝和大臣都努力了,甚至有人提出了「洋務運動」,其結果又如何呢?
  • 明朝皇帝奇葩多?清朝皇帝個個聖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怪現象呢
    清朝皇帝的高大全形象當然不乏編修《清史稿》遺老的粉飾和吹捧;但,要說明朝皇帝慘遭醜化,還真不能全怪到清朝統治者的頭上。要說清朝統治者沒有黑明朝皇帝,那不符合史實,清朝剛剛入關那會兒,為了讓明朝遺民死心,迫不及待地宣布明朝已經隨著崇禎皇帝的死去而滅亡。但,崇視雖死,崇禎的堂兄朱由崧又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從法理上說,明朝還存在。
  • 海瑞用了八個字評價他
    1573年即萬曆元年,張居正趁萬曆皇帝年幼之機,又得李太后和馮保支持,於是憑藉內閣首輔之權發起了改革,史稱「張居正改革」。張居正深知明朝當時之病弊已經漸入膏肓,所以給明朝下了一劑「猛藥」。這劑猛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挽回或者說遏制住了明朝的頹勢,但是後來卻也反噬了張居正。
  • 明朝最丟人皇帝,靠藥物寵幸妃子而過勞死,卻被後人贊為明君
    點擊右上角「關注」,獲取更多小冷知識倉的歷史明穆宗朱載坖是一位充滿爭議的皇帝,他並不是一個能力很強的皇帝,他繼位後就沉浸在溫柔鄉中對朝政開始懈怠。但是,也因為他荒於政事使得明朝的朝政大權掌握在了他所信任的大臣徐階、高拱、張居正等名臣手中,憑藉著他們造就了明朝中興的局面。
  • 為什麼明朝高官屁股會長「羊毛」?
    公元1368年,貧苦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朱元璋這個人大概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寒微的皇帝,中國歷史上的開國之君大部分出身都是貴族或是部族頭領,比如元、清兩朝。只有漢朝的劉邦和明朝的朱元璋是布衣出身。而相比之下劉邦在前朝還是個小吏,也算是個基層公務員了吧。
  • 明朝木匠皇帝法國鎖匠國王,都不務正業為何路易十六走上斷頭臺
    變異的明朝,最後最大的毒瘤就是官商和仕紳階級。不過明朝皇帝和西方國王有一個不同就是,他們有代替自己執行意志的背鍋俠那就是宦官,如果反擊太過激烈,可以拿背鍋俠去墊背,而西方的國王則沒有這個優勢,於是革命發生了。風雲激蕩的法國大革命,在歷史上被無數次書寫,大讚特贊之後,作為背景的都是倒黴的路易十六!
  • 明朝也有,只是明朝的洋務運動更慘而已
    而在帝制時代,皇帝最渴望的就是底層都是一群只會幹活的殭屍,最好還都一貧如洗。很多人並不知道,在大明末年,明朝的皇帝和大臣都努力了,甚至有人提出了「洋務運動」,其結果又如何呢?·明朝是如何提出洋務運動的歷史上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越往後,王朝越快滅亡時,改革進行得越厲害。末代皇帝企圖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來延遲帝國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