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對皇親國戚的計劃生育政策|朱元璋|親王|嘉靖皇帝_網易訂閱

2021-01-09 網易

2021-01-01 09:50:37 來源: 聊聊歷史那點事

舉報

  朱元璋時窮苦人家出身,小時候吃也吃不上所以他當了皇帝以後就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都能夠享福不必再受自己一樣的委屈所以對自己的子孫都有很多優待政策,他們由政府供養。皇帝嫡長子繼皇帝位剩下的皇子都封為親王,親王下面有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親王一品歲祿一萬石,最低等的奉國中尉歲祿也有兩百石。

  

  朱元璋覺得這樣規劃很好,儘管生,生下來有國家養著。明人也說:縱觀歷史,處宗藩之法,莫厚過於本朝者。《明史》總結明朝宗室之法認為「親親之誼篤矣」。不過朱元璋肯定沒學過人口論所以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他的子孫有點能生。

  明朝宗室生活的環境太好了所以導致它們的繁殖速度很快。以朱元璋的第三子晉王來說,晉王朱棡被封在山西,到了嘉靖八年在籍宗室有一千八百五十一位,親王生的還不多郡王卻很能生一般都有一二十個兒子,其中晉系有一個慶成郡王有子女九十四人。對這樣的我也只能豎起大拇指了。

  明朝有沒有百萬宗室?肯定是沒有的,明朝的時候徐光啟曾經對明朝宗室數量做過研究,他統計了萬曆三十二年以前的宗室人口數,萬曆三十二年在籍人口為八萬人,而根據徐光啟統計的數字來看大約是二十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長,從萬曆三十二年到崇禎十七年應當乘以四來計算,而明朝末年朝廷財政已經跟不上了,大多數宗室其實過的也並不好,因為繁衍環境受到影響宗室數量不能再像萬曆以前那樣的增加所以應當不超過三十萬人。

  

  宗室對於明朝有什麼影響

  各個親王佔據了天下最肥沃的土地卻不納稅讓明朝經濟出現了大問題。蜀中沃野千裡,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但是我們也知道其實大部分肥沃的土地都在都江堰附近,因為都江堰的灌溉才有了天府之國。萬曆三十四年五月,四川巡按孔貞一上言:蜀王佔據都江堰附近百分之七十的肥沃土地,但天下又其實蜀王一人?這就讓以田賦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明朝出現了大問題,甚至出現了有的省份所產甚至不能夠供養親王俸祿的地步。

  明初宗室人數比較小開支還無壓力,但是隨著宗室人數的逐漸增多朝廷就承擔不起了。嘉靖初期晉府八十七萬石、周府六十九萬石、山東魯府十四萬、楚王府二十六萬還有其他各府總計八百五十三萬石,萬曆時王府歲祿千萬石,而萬曆初年大約0.8兩銀子一石,後期是一兩銀子那麼每年宗室支出有了一個大概就。萬曆初年太倉庫年收入不足四百萬兩,當然這筆錢倒不是太倉庫出,不過數字對比起來還是有些觸目驚心的。

  明朝也有過限制宗室的措施

  明朝對於日益增長的宗室數量,拙荊見肘的經濟也感到憂心不得不拿出來些章程出來。其實在永樂時就有對於宗室規章的革新,歷朝歷代修修補補但是都沒能徹底的落實下來。朝廷認為必須節制宗室增長的速度不能再讓他們這麼能生了所以也搞起了計劃生育,具體措施就是不能納那麼多的妾,按照等級來分,郡王妾不能超過四個,各將軍不能超過三個,中尉不能超過兩個。

  

  後來規定又嚴格了起來,比如郡王剛開始只能納兩個妾如果到了三十歲沒有孩子才允許納足四個妾。如果你說那我離婚再娶不就行了,娶了過兩年就離婚這樣就可以有很多女人了。朝廷怎麼會想不到你會用這招呢?根本不允許擅自離婚,離婚申請必須有充足的理由並且交由禮部審批才行,若不是跟人家偷情或者三十歲還沒有兒子這樣的理由禮部根本就不批,到時候生了孩子朝廷也不給封賞不算入宗室之內。朝廷向通過這種方式來減緩宗室數量的增長速度。

  除了不讓娶那麼多老婆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辦法就是生多了就罰款,這個罰款倒不是我們以前計劃生育的那種罰款而是減少你的俸祿,減少國家對你的供養。嘉靖三十三年規定各個宗室沒有爵位的不能生超過三個兒子,如果超過三個兒子那麼這三個孩子能夠領的錢就要減半,天啟的時候又有「均祿法」,你不是能生嘛以後不按照人頭給錢了,每個王府固定給多少錢以後不管你生多生少我就不管了,就這麼多錢你們自己去分吧。這項政策確實是一件切實可行的好政策但是有些太晚了,而且對於我上面所說的已經規定的政策也沒能夠很好的執行下去要不然明朝宗室數量也不會增長那麼快了。

  

  為什麼明朝不能夠對宗室一刀切呢?其實這裡面原因很多,規矩在朱元璋的《皇明祖訓》中就都已經定好了,大家都不敢公然說朱元璋是錯的,祖制不可能是不對的,這和那些士大夫們的思想理念相衝的。

  王世貞:有限宮媵者,甚而有限支子者,徒損天子親親之名。

  王世貞的想法就是當時大多數人的想法所以即使是極力主張宗藩改革的人也認為優待皇家貴胄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節約只是一時之計只是為了減少國家的負擔,從根本上人們並沒有認識到他們不該承擔這樣的負重,宗室不事生產混吃等死,因為遊手好閒所以欺壓民眾官府也不管搞得地方怨聲載道。若是官員認為優待宗室是應該的我們還能夠理解,畢竟錢不是從他們的手中出但是即使是被宗室欺壓的百姓也認為雖然這些人可恨但是善待這些人是應該的,國家養活他們也是應該的,因為他們都是朱元璋的後裔,是皇帝的親戚。直到最後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人們又想起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當然我這樣說是按照現在的理念,顯然以現在的理念去要求古人自然是不現實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宗藩的改革基本上是失敗的,宗室的人口的增長速度也沒能夠抑制下來。宗室雖無網上所說百萬之眾但是卻切切實實的把明朝經濟吃垮了,這點朱元璋是要負責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列了5家皇親國戚名單,分別都是誰?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出身最為低賤的皇帝,他從小飽受疾苦,甚至人間冷暖。在當上皇帝之後,朱元璋為了使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社稷萬代相傳,就親自主持編撰了一本《祖訓錄》,用來訓誡後世子孫,規範他們的言行。
  • 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還有拿的出手的皇帝嗎?
    說起明朝的皇帝,其中十三位葬在北京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葬在鳳陽,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祁鈺被朱祁鎮剝奪封號,合計一共一十六位,按血脈和時間和性格、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期之間,涇渭賢愚分明。其中大部分原因源自他像父親朱標,比較柔軟和仁慈,受儒家思想影響至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重用方孝孺的皇帝大致什麼樣可以想像。如果在他治下,也許明朝完全會走向另一個樣子。除了土木堡之變,基調昌明的中期中期六位,基本都挺拿得出手,第四個皇帝仁宗朱高熾和他兒子宣宗朱瞻基的統治時期,被合稱為仁宣之治。兩人能聽得進意見,與大臣關係融洽,致力經濟發展。還是相當清明的。
  • 權力的遊戲——嘉靖皇帝修墳史
    這時剛滿十四歲的朱厚熜剛剛繼承興獻王位兩年,卻被突然告知,他將會成為大明天子,也就是後來我們耳熟能詳的嘉靖皇帝。這個還是半大孩子的年輕人在當時一定沒有想到,處在權力風暴中心的他,竟然會成為一個偉大的陵墓設計師。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外,他是唯一一個同時設計了父母、自己、兒子三代陵墓的明朝君主。而他的這三次設計,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又都堪稱明陵之最,而且其中又全都飽含了權力的隱喻。
  • 為什麼朱元璋、朱棣可以一言九鼎,而後期皇帝卻處處受文官制約?
    伴隨著皇帝更替,內閣權力變得越來越大,正德帝去世後,首輔楊廷和負責選擇繼任者,從而確定了嘉靖的皇位,萬曆年間,張居正幾乎可以隨心所欲發布政令,皇帝對其言聽計從。那麼為何朱棣之後的皇帝們經常受到為官集團的制約?
  • 明朝朱元璋手下的錦衣衛權力到底有多大,他們有權逮捕皇親國戚
    為了確保朱家強萬代永續,朱元璋在皇家公衛部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軍事特務機構——錦衣衛,直轄於他。錦衣衛的首領是皇帝信任的人,對皇帝負有直接責任。錦衣衛有很大的權力,尤其是在抓人方面。而且他們有權進行秘密審判。在這種情況下,非法虐待和虐待囚犯是不可避免的。朱元璋注意到這一點後,曾下令燒毀晉邑衛兵,削弱了他們的力量,禁止他們進行秘密審訊。
  • 明朝倭患嚴重,如果不是因為沒有這個,朱元璋早就派兵滅掉日本了
    這個策略簡直完美無比,如果當時朱元璋批准並成功了,日本早就變為同朝鮮越南一樣的藩屬國,哪還有後來的恥辱?但歷史不容假設,朱元璋考慮很久不得已放棄了,因為他不敢打。為什麼呢? 他知道歷史上隋、唐、元都曾對日作戰,勝少負多。加之明朝有一個致命弱點,作為大陸國家,沒有一支海軍,漂洋過海去徵服一個島國,幾乎不可能勝利。
  • 後宮嬪妃人數太多,皇帝怎麼應付,明朝朱元璋是這樣做的
    導語: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是有著許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的,簡單的來說就是要對新朝代進行一個系統的規定,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後世皇帝的典範。在後宮嬪妃制度之中,朱元璋在開國沒有多久就下令讓儒臣制定了詳細的規定,採用東漢時期的《女誡》對後宮妃子進行制度上的規定。
  • 明朝皇帝奇葩多?清朝皇帝個個聖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怪現象呢
    清朝皇帝的高大全形象當然不乏編修《清史稿》遺老的粉飾和吹捧;但,要說明朝皇帝慘遭醜化,還真不能全怪到清朝統治者的頭上。要說清朝統治者沒有黑明朝皇帝,那不符合史實,清朝剛剛入關那會兒,為了讓明朝遺民死心,迫不及待地宣布明朝已經隨著崇禎皇帝的死去而滅亡。但,崇視雖死,崇禎的堂兄朱由崧又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從法理上說,明朝還存在。
  • 明朝皇帝能隨便打大臣屁股嗎?錯 有一套嚴格程序
    二最喜歡打大臣屁股的年代,得是明朝了。1380年,明朝開國將領、永嘉侯朱亮祖作威作福,勾結當地豪強,使朱元璋錯誤殺掉番禺縣令道同。知道真相的朱元璋龍顏大怒,將朱亮祖召回京城,與其長子朱暹一同鞭死。朱亮祖固然罪有應得,但朱元璋卻打開了打屁股的魔瓶。在那以後,明朝朝廷之上板子聲不絕於耳。
  • 明朝朱元璋的兒子全是王爺,為何清朝王爺鐵帽子王只有九位?
    一樣平常來說,皇帝的兒子都是王爺,可是清朝並不是如許。那麼,在清朝統治時代,若是想成為一名鐵帽子王,必要滿足哪些前提呢。其實,清朝鐵帽子王的要求很是嚴格,總計也沒有幾個。在明朝的歷史上,爵位的封爵是鬥勁眾多的。按照朱元璋的端方,皇帝的兒子全數都去親王,親王的嫡子仍是親王,其他兒子被封為郡王。在王朝建立的初期,這並沒有什麼問題。可是跟著皇族不竭的生育,皇族成員瘋狂的擴大。
  • 明朝皇帝朱元璋治官員出怪招:對潔癖畫家施糞桶刑
    朱元璋對官員們管得這麼嚴,但仍是有貪官。關於貪官,朱元璋毫不手軟。最殘暴的要數活剝人皮,錫蛇遊也很可怕,宮刑很早就有了。當然也有無辜者受刑的,其間就有明朝大畫家倪瓚。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
  • 明朝滅亡後,曾經風光無限的錦衣衛,最後都去哪了?
    錦衣衛最開始的名字叫拱衛司,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負責掌管儀仗和侍衛的部門,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經過一些列改造,正式設立了錦衣衛。作為皇帝的侍衛,錦衣衛本質上是一個軍事組織,由皇帝親自掌管。與此同時,錦衣衛還擔任著偵察、逮捕、審問的任務,皇帝授予了錦衣衛很大的權力,在此後歷代君主的經營下,錦衣衛的權力不斷增大,最終在明世宗嘉靖皇帝期間達到了頂峰,他們甚至可以抓捕包括皇親國戚在內的眾臣,然後進行不公開的審訊,一時風光無兩。
  • 李善長,既是開國功臣,又是皇親國戚,卻被朱元璋滿門抄斬
    李善長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位列六公之首,手握丹書鐵券這足以證明了他不朽的功勳和重要的政治地位,但在皇帝的心目中,這些又都是次要的,統治者自身穩固的政治統治地位,家族利益才是最為關鍵的。而李善長的卓著卻恰恰動了皇帝老兒的奶酪,讓朱元璋感到了威脅,這種威脅感事實上是源於朱元璋出於草根階級的自卑心理,在功勳卓著的李善長面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朱元璋是自卑的,所以一個能讓皇帝自卑的人他的命怎麼會長久呢?其次,李善長是存在性格缺陷的,這也是他招致殺身之禍的原因。李善長被《明史》批評為「外寬和,內多忮刻」「」貴富極,意稍驕,帝始微厭之」。
  • 明朝的皇帝姓朱,那民間管豬叫啥,原來被朱元璋改成了另一個讀音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開國皇帝,從小家境貧寒,每天都吃不飽肚子,後來家鄉又發生了蝗災,導致辛辛苦苦種的莊稼全部被毀,父母相繼餓死,朱元璋為了活命,當過乞丐,做過和尚,最後參加了起義軍,開始了自己的騰飛之路,由於自己的戰功累累,在軍中有了自己的威望,很快被眾將士推為首領。
  • 被明朝「空印案」,朱元璋了1171名縣官員
    就這樣,明朝的官員們痛苦萬分。久而久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官員們在開始京都前到縣衙門蓋公章時,就開始隨身攜帶幾本空白帳本。這本書的公章太多了!這樣,如果在京都中發現錯誤,則不需要返回該域,只需在空白帳簿中協調帳戶即可。。就這樣,他成為明朝的統治不成文。上下級官員都採取默契的態度,但只有朱元璋。直到朱元璋發現了這個「潛規則」。
  • 被評為最醜皇帝,頂著鞋拔子臉,長得像猿猴,朱元璋到底有多醜?
    籠統的分別,大概就是有的畫像中朱元璋面相醜陋有的畫像中朱元璋卻看起來了吧,傳奇皇帝朱元璋也是有名的雙面皇帝。所以朱元璋到底長得是不是真的醜陋?比起上圖的車鞋拔子臉,還有一種版本的朱元璋畫像就顯得好看很多。朱元璋的畫像,就其造型與構圖,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天庭飽滿,俊朗和煦,面頰光潔,四平八穩,目光如炬。
  • 明朝最丟人皇帝,靠藥物寵幸妃子而過勞死,卻被後人贊為明君
    點擊右上角「關注」,獲取更多小冷知識倉的歷史明穆宗朱載坖是一位充滿爭議的皇帝,他並不是一個能力很強的皇帝,他繼位後就沉浸在溫柔鄉中對朝政開始懈怠。但是,也因為他荒於政事使得明朝的朝政大權掌握在了他所信任的大臣徐階、高拱、張居正等名臣手中,憑藉著他們造就了明朝中興的局面。
  • 歷史上自負多疑敏感的嘉靖皇帝,讓《大明王朝1566》演活了
    聖旨大概是古代最無聊的一種東西,一貫的義正言辭和冠冕堂皇,明朝的聖旨開頭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個開頭是明朝定下來的,元朝時開頭還不是這樣。(2)紫禁城九門裡的學問明朝的大禮議事件是明朝中期一個非常著名的事件,直接影響了嘉靖朝的政治走向,許多人為這件事從高官到囚徒,也有人因為這件事飛黃騰達一步升天,看上去轟轟烈烈的一件事,說白了起因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弱弱的問了一句,我可以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父親嗎?
  • 明清實錄對皇帝形象塑造之比較|明實錄|雍正|康熙|朱元璋_網易訂閱
    明、清兩代都是中國的正統王朝,秉承著中華文化的傳統和血脈,因此無論明代還是清朝,都保持著中國傳統的實錄修纂制度,然而,明、清兩朝之間,依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那就是明朝是以漢民族為主建立的王朝,而清朝是以少數民族滿族(前稱女真)為主建立的王朝。
  • 明朝內閣首輔為何不是丞相?他們之間差了一個太監
    明朝立國之初,是設置有丞相職位的。李善長、徐達、汪廣洋、胡惟庸等都做過丞相。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將胡惟庸誅殺。此後,朱元璋就廢除了丞相職位。丞相所擔任的職責,分於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朱元璋親自掌管六部,六部按照朱元璋的意旨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