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明朝的皇帝,其中十三位葬在北京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葬在鳳陽,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祁鈺被朱祁鎮剝奪封號,合計一共一十六位,按血脈和時間和性格、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期之間,涇渭賢愚分明。
威武的前期
前期三位,明太祖洪武和明成祖永樂聲名赫赫就不用多說了,他倆之外,建文帝朱允炆雖然被能徵善戰的四叔朱棣奪走了皇位,但並非他有什麼不堪。
其中大部分原因源自他像父親朱標,比較柔軟和仁慈,受儒家思想影響至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重用方孝孺的皇帝大致什麼樣可以想像。如果在他治下,也許明朝完全會走向另一個樣子。
除了土木堡之變,基調昌明的中期
中期六位,基本都挺拿得出手,第四個皇帝仁宗朱高熾和他兒子宣宗朱瞻基的統治時期,被合稱為仁宣之治。兩人能聽得進意見,與大臣關係融洽,致力經濟發展。還是相當清明的。
明孝宗朱佑樘,年號弘治,他更是史上公認氣度恢宏自制力極強的好皇帝,並且是整個中國歷史上唯一奉行一夫一妻的皇帝。
中期向後期的轉折點
朱佑樘的兒子武宗朱厚照雖不羈但個性十足,為許多青年讀史者所喜愛。包括兄弟相殘的朱祁鎮朱祁鈺,一個重用于謙保北京,一個雖有土木堡之敗,但在塞外苦寒地堅韌生存下來,也有亮點。
不過明朝皇帝的問題還是出在朱厚照,關鍵點是第九位皇帝朱佑樘只有一妻一子(次子夭折),而這第十位皇帝朱厚照無後!這下明帝身上一些好的,寬和的基因流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敏感與暴戾之氣。
日漸西山的後期
朱厚照無後,所以世宗嘉靖以藩王之子身份入京,他聰明但自負乖戾,任性又封閉倔犟,為之後的六位皇帝開了個很壞的頭。都說嚴嵩奸臣,其實是奸皇才會用奸臣。明朝在他身上開始了沒落的後期,另方面,嘉靖的極度自私也造成了他接班人穆宗的弱而平庸。
之後神宗萬曆好大喜功,三大徵耗盡了明朝的元氣,所以有明亡於萬曆之說。萬曆在位太長,光宗等了39年,在位30天,然後就是悲催的兩兄弟天啟和崇禎了。
即便亡國之君崇禎雖然沒能力維持明朝,但公允的說,他不能算是個爛皇帝。天啟亦然。之後南明福王不堪,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唐王系隆武帝,勇發英烈,令人扼腕。
總體而言,明朝的帝王賢明的居多,夠資格稱得上明君的,太祖,永樂,仁宗、宣宗,孝宗五位當仁不讓,只是後期欲振無力,沒有誕生中興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