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自負多疑敏感的嘉靖皇帝,讓《大明王朝1566》演活了

2021-01-13 昭烈名臣

《大明王朝1566》是歷史劇裡面難得的好劇,他和《走向共和》一起被評為歷史劇裡的兩大神劇,裡面一群老戲骨的各種飆戲滿足了我們對於明朝嘉靖時期歷史事件的所有想像,把一段精彩的歷史重新呈現在我們面前。

其中尤其是陳寶國飾演的嘉靖帝,給人一種神秘易怒又深不可測的感覺,尤其是那種氣定神閒又牢牢把握局勢的感覺,完全讓陳寶國把嘉靖帝這個人給演活了。

歷史上的嘉靖帝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生起伏非常大,少年時代突然從藩王變成了天子,之後經歷了一系列風波,最後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練道修玄深居簡出,卻始終牢牢掌控著整個大明朝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活脫脫一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的境界。

透過陳寶國那傳神的表演,我們似乎真的就看到了歷史上的那個嘉靖皇帝,一個從藩王到皇帝,與群臣鬥了一輩子,自負到極點最後終於無計可施的這麼一個形象,歷史上的嘉靖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

(1)中了超級大獎

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嘉靖皇帝,在他人生的前十五年過的都是非常平淡且完全沒有任何希望的,因為他是一個藩王,而且是一個遠在湖北遠離政治中心的地方。

在明朝如果你是一個藩王,那麼你的身份基本上跟一個囚犯差不多,無非就是一個吃的更好一點,住的房子更大一點的囚犯,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充分的告訴了我們,朱棣的靖難之役是怎麼回事,明朝的藩王動不動就像仿效朱棣造反,所以朱棣以後皇帝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時刻提防這自己的叔叔兄弟侄子們可能的造反。

所以明朝藩王被剝奪了一切權利,除了有一個王府之外,連出個城都要經過當地官員的同意,平時不能干涉當地的任何事務,雖說是貴為皇族實際上的生活也就是大概比一般的地主活的稍微富裕一些,還要承受比較大的心裡壓力,害怕那一天皇帝或者大臣來了興致,想起來了以前某個藩王的造反,再參上一本那就只有吃不了兜著走的份了。

所以在朱厚熜十五歲幼小的心靈裡,能好好活著也就不錯了,畢竟還只是個處在青春期敏感倔強的孩子而已,但隨後的一道聖旨徹底打破了這種寧靜的「囚徒」生活。

聖旨大概是古代最無聊的一種東西,一貫的義正言辭和冠冕堂皇,明朝的聖旨開頭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個開頭是明朝定下來的,元朝時開頭還不是這樣。

不過朱厚熜接的這道聖旨分量格外的重,居然是讓他去北京當皇帝的,其中肯定少不了對他身份的大聲宣讀,以此來證明他的合法性,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之弟,說了這麼長就是在說一個人,朱厚熜這個即將統治明朝四十五年的人,接到聖旨的時候,大概他們全家都激動的要瘋掉了。

朱棣是提著腦袋冒著罵名以藩王的身份把皇位弄到手的,可朱厚熜什麼都沒有做,居然一下子從藩王變成了皇帝,這可要感謝他那著名的荒唐哥哥明武宗朱厚照,一下子中了超級大獎,對於一個十五歲的孩子來說這種變化實在是太大了,一時的不適應讓從沒有接受過儲君訓練的他顯得與所有的舊制格格不入,孩子般的倔強隨即爆發,大明朝和平時期最大的一場暴風雨就要來了。

(2)紫禁城九門裡的學問

明朝的大禮議事件是明朝中期一個非常著名的事件,直接影響了嘉靖朝的政治走向,許多人為這件事從高官到囚徒,也有人因為這件事飛黃騰達一步升天,看上去轟轟烈烈的一件事,說白了起因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弱弱的問了一句,我可以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父親嗎?

都說明朝的皇帝高度集權,想幹啥就幹啥,那都是一廂情願的幻想,此時的嘉靖皇帝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坐上皇帝之後想要辦的第一件事居然遇到了如此巨大的反對,但倔強的嘉靖帝卻一直要堅持自己的想法。

嘉靖皇帝的性格從入京做皇帝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了,從湖北到京城為了迎接新皇帝,這一路上各級官員唯恐怠慢,滿朝文武也都是翹首以盼,國不可一日無君是那個時代最大的政治。

行程是禮部早就被安排好的,新皇帝由東華門入紫禁城,在文華殿休息等待繼承大統,但是馬上該入紫禁城的朱厚熜突然不走了,畢竟是皇族對這裡面的門道一看便知,門釘少了一行的東華門在等級上低於午門、神武門,也低於西華門,更為關鍵的是走文華殿是太子繼位的流程,朱厚熜說了一句:

「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意思是說我是來當皇帝的,不是給別人當兒子的,這句話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大禮儀事件的開端,而且朱厚熜這個時候的態度非常堅定,不行我記會湖北老家去,太后和群臣最後做了讓步,沒按照太子繼位的禮儀,這初步的交鋒朱厚熜勝利了,但更大的風雨還在後面等著他。

(3)一場我們難以理解的辯論

朱厚熜終於做了皇帝,那年他十五歲,正是一個人青春期,此時的他突然提出來一個問題,想要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父親,本來以為是已經做了皇帝可以為所欲為的朱厚熜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小小」請求會遭到幾乎大明朝所有官員的反對。

群臣的回答出奇的一致,不行,你現在已經是皇帝,你的生父已經沒有資格做你的父親,你只能認明孝宗朱祐樘為父親,你的生父只能稱呼為叔叔。

這個在現代看起來有點荒唐無聊的問題,不就是想叫自己的父親一聲爹嗎,這個要求很過分嗎?朱厚熜都已經是皇帝了,群臣幹點什麼不好,幹嘛非要在這個問題上揪著不放呀。

孔子這一生大概是鬱郁不得志的,但是最讓他傷心的事情居然是「八佾舞於庭」,也就是魯國的一個大臣在家裡組織舞蹈喝酒助興,這個舞蹈有點不合規矩,居然讓孔子怒不可遏,留下了後世兩千年讀書人的憤怒時的最高標準「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所在乎的禮儀問題也是後世兩千多年儒家最重視的問題,簡單的說禮儀就是把你所有的言行都規範好了,從你穿什麼衣服,怎麼走路,怎麼吃法,到你所有的關係裡面如何稱呼這些都有固定,這就是儒家禮儀,明朝的那些文官們怎麼弄都行,但禮法這一道是天下讀書人的共識。

明朝的大臣們要把朱厚熜的生父變成叔叔,主要出發點是依據皇位的正統性,朱厚熜是來繼承皇位的,既然是繼承那麼他的父親便只能只皇帝,只有父親是皇帝才能說是繼承大統,要不然你父親都不是皇帝,你怎麼能繼承皇位呢?

朱厚熜第一次看到了群臣的獠牙和猙獰,但是他也不是軟柿子,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作為新皇登基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讓全體朝臣討論自己該如何稱呼自己父親的問題,而且他的態度也很明確,我必須稱呼自己的生父為父親。

這場辯論從正德十六年到持續到嘉靖三年,持續了四年之久,朱厚熜也從十五歲的未成年與大臣們戰鬥到了成年,這場戰役最終以嘉靖帝的勝利而告終,當然這裡面出力最大的一個官員新科進士張璁,當年還是新科進士,只有他在滿朝文武都反對的情況下上書支持皇帝,政治投機昭然若揭,此後官運亨通,成為閣老做到了明朝官員能做大的頂峰。

張璁無權無勢,連皇帝都搞不定的事情,他是如何力挽狂瀾的呢,答案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資歷尚淺的他只能從繼位詔書裡找根據,大家明明知道這個詔書不是明武宗寫的,但是所有人還都得揣著明白裝糊塗,必須把最後的遺詔封為繼承大統的根本依據,詔書原文如下:

「朕疾彌留,儲嗣未建,朕皇考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年已長成,賢明仁孝,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廟。

張璁抓住了詔書裡的核心字眼「嗣皇帝位」,也就是說嘉靖帝是來當皇帝的,不是來當太子的,張璁說出了他著名的「繼統不繼嗣」的觀點,即嘉靖帝朱厚熜繼承的是大明朝皇帝的大統,並不是明孝宗的子嗣,次論一出嘉靖皇帝感激涕零說了一句,「此論出,吾父子獲全矣」。

這場風波在皇帝的堅持和個別大臣的支持下,最終以嘉靖皇帝大獲全勝而告終,從此年幼的嘉靖皇帝再也不把群臣放在眼裡,一個從少年時代都能打敗整個官場的人,心中的那一份自信可想而知,而且這次事件也讓嘉靖帝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作為皇帝最高的統治之道,不能讓下面的官員太團結,他們團結了,皇權可就不穩固了。

(4)愛修仙的皇帝

明白了剛繼位就有的這一場風波,你再看《大明王朝1566》裡面的嘉靖皇帝,完全就是一副掌控全局深不可測的樣子,1566是嘉靖三十九年,也就是說嘉靖已經在皇帝這個位置上做了三十九年,此刻的他已經完全掌握了所有的局勢,深居簡出修仙修道,不住皇宮但卻牢牢把握這局勢。

這種架勢從電視劇裡第一次開御前會議就能看出來嘉靖的做派,隔著帘子躲在後面,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實際上最後都要他定奪,因為深諳帝王之道的嘉靖從開御前會議這些人一進來就贏定了。

御前會議本來就沒幾個人,但是卻能分為四派勢力,一派自然就是顯著的嚴嵩父子,因為嚴嵩是首輔,名義上閣員都是以他的意見為主,但是他也不怎麼說話,除非嘉靖問話,御前會議上都是嚴世蕃在匯報工作。

另一派的徐階高拱張居正,雖然他們日後也會上演精彩的爭鬥,但此刻他們至少是一體的,他們共同的敵人就是嚴嵩,為了上一年度的國家收支問題,御前會議上嚴世蕃和張居正他們大吵了一架,那架勢和氣氛絕對是歷史劇中的精彩片段,幾個演員演的都非常棒。

兩邊勢力在鬥,嘉靖樂在其中,還有一方不易察覺的勢力,那就是以呂方為代表的太監一派,他們實際上掌握著蓋章和批紅的權力,看著只是個替皇上辦事的工具,但御前會議上很明顯呂方也是非常重要的砝碼,制衡這其他兩方不要過於激動,御前失儀可就不好了。

最後就是嘉靖帝,穿的素衣一副修仙無所謂的樣子,鐘磬輕輕一敲就表示自己已經知道了,下面的人就接著討論,這種做派陳寶國演的非常傳神。

雖然我們只知道嘉靖帝後期幾十年不住皇宮,在西苑修仙煉丹,但對朝廷又能死死的把控,當時沒有攝像機我們不知道具體情況,但看到這第一次開會演繹的場景,完全滿足了我們對那個時候所有的理解和想像,好劇一開始便已經是好劇,這就是演員功底深厚的魅力,這是一場多方對手戲,演繹的張弛有度精彩紛呈,第一次開會就徹底暴露了大明朝的危機,在處理上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現在很多帝王我們都能和很多演員直接聯繫起來,比如提起康熙我們會想起來陳道明,提起雍正我們會想起來焦晃,提起來嘉靖皇帝滿腦子都是陳寶國那一副高高在上胸有成竹的樣子,這才是對一部成功的電視劇最好的評價。

總結:歷史類題材的影視劇,要想拍得好真的不容易,必須下苦功夫,必須在充分尊重史料理解人物的基礎上,再加上合理的演技,這才是一部好的歷史劇。

嘉靖皇帝少年繼位一開始就在與大臣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明白了這點,你再看《大明王朝1566》的時候,對立面陳寶國飾演的嘉靖的那種神情儀態就會有一層更深層次的認可和贊同。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566》宦官成為贏家,閣老鬥嚴嵩,到後來永遠忠於大明
    現在的國產劇,演的是真的好,這幾天被一部《大明王朝1566》刷新了新的自己對國產劇的偏見,就是這一部精彩的國產劇,竟然被冷藏了10年,十年前大明王朝,這部國產劇,曾經在電視臺,播放過一次,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下架,這一冷藏就是10年,這部國產劇一上映,就在豆瓣的評分,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的一次9.5
  • 為什麼有人說《大明王朝1566》是大陸最好的電視劇?
    日慕鄉關一直認為張黎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才是中國大陸電視劇的神作,當然,《大明王朝1566》也是非常好的一部電視劇。中國歷史中「明史」是一段特殊的存在,不僅僅因為它距離現代社會比較近,還因為他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中原文化為核心的社會制度集大成的一朝,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和研究價值。
  • 大明王朝:呂芳為何能夜訪嚴嵩和徐階議事?嘉靖:他不僅是個宦官
    引言《大明王朝1566》這部歷史劇以嚴嵩父子把持朝政二十餘年,大明國庫空虛,東南頻遭倭寇侵擾為背景,講述了以徐階、高拱和張居正等裕王派「清流」和嚴嵩黨羽鬥爭的故事。觀眾們一定注意到了這部劇中的一位特殊人物——呂芳,呂芳是嘉靖帝的貼身太監,雖然他不在朝為官,但是在嚴嵩父子和裕王派的鬥爭中,卻處處都有他的影子。
  • 電視《大明王朝1566》劇給了我們答案
    其實,還有很多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好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給了我們一個正面的例子。他就是嘉靖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呂方說呂方這個大太監很好,似乎不完全準確,說這個人很和善,也不全面,他為人處世的特點總結如下。1、凡事以皇帝為中心在大事決策和微妙的權利鬥爭中,呂方始終以嘉靖皇帝為中心,隨皇帝的意志而轉移。
  • 大明王朝1566:跟著想嘉靖之所想的趙貞吉,學習如何「討好」領導
    而在《大明王朝1566》中,趙貞吉的做法無疑給大家上了生動的一課,無論是事前的籌劃與準備,還是面對嘉靖時所展現出的超高的匯報「藝術」,以及伴隨全程的謙恭、謹慎態度與說辭,絕對堪稱「教科書」級別,值得我們去好好的復盤與品味。
  • 《大明王朝1566》影評
    一部大明1566 初看不知劇中意 再看亦非劇中人 恍惚中看到了> 沈一石借官糧、賑災民、待芸娘 嚴嵩迎聖意、精用人、改六心 海瑞阻改稻、諫皇上、入昭獄 嘉靖為君父、秉無為、悔半生 起伏動蕩,抄嚴黨大快人心,抓海瑞為之揪心、殺與不殺又奈何,最終你被赦,家人已逝,君父已亡,好一句皇上聖明,說的都對
  • 大明王朝1566:改稻為桑本是利國利民,為何當地百姓不買帳?
    "改稻為桑"是《大明王朝1566》前期的一個重點劇情,嘉靖由於揮霍無度,兼之連年戰亂,導致了國庫虧空。 為了補虧空,嚴嵩提出了在浙江"改稻為桑"的國策,即在浙江把稻田改成桑田,讓江南織造局生產絲綢賣給西洋的商人。
  • 從《大明王朝1566》看呂芳,忠心耿耿40年,十步之內皆芳草
    塵封十年的《大明王朝1566》終於揚眉吐氣,得到了應有的電視地位。再看劇中人物,每個人都是那麼的經典。今天我們來看下第三派系的話事人——呂芳,這個可不是唱朋友別哭的那個香港歌手的呂芳。他是司禮監掌印大太監,伺候嘉靖四十年,統領宮內十萬太監的老祖宗。
  • 大明王朝:嘉靖為何會對徐階說,如果嚴嵩在就不會問這麼細?
    在《大明王朝1566》中,有這樣一個極為經典的場景。嘉靖皇帝準備將戶部尚書趙貞吉提拔進內閣,可他並沒有直接下旨任命,而是用「三光日月星」的「絕對」典故,將自己的想法含沙射影式的表達了出來。作為內閣首輔大臣的徐階當即明白了嘉靖的意思,只不過徐階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向嘉靖進行了確認:「啟奏聖上,臣愚鈍,請問聖上,是不是在內閣添上一個貞字?
  • 豆瓣評分9.0以上的歷史正劇,各有各的精彩,錯過是你的損失!
    01《大明王朝1566》豆瓣評分:9.7分導演:張黎主演: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大明王朝1566》又名《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是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 歷史上最聰明的臣子,給最聰明的皇帝寫下的天下第一疏
    然後向嘉靖皇帝呈上治安疏,批評嘉靖皇帝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海瑞天下第一疏,把皇上罵得狗血淋頭,嘉靖勃然大怒!世人都知道他那封《治安疏》,其實奏摺寫的並不「一根筋」,在罵嘉靖之前特意大大的誇耀了人家一番,真換了個書呆子會這麼做?
  • 大明王朝的5位太監,他被稱作老祖宗,他裝瘋3年,個個不簡單!
    《大明王朝1566》這部歷史劇,可以說給太監進行了正名。明朝的太監,其實都是具有很高素質、文化涵養和察言觀色的本領,不僅只是生活秘書,也是工作秘書,相對來說是最忠誠的。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都有幾個太監當政或影響朝野的例子。
  • 大明王朝裡嘉靖帝旗下的群臣,有哪些著名人物,你又了解多少?
    明王朝中待機超長的皇帝之一嘉靖帝,是如何在手握權力的這些年裡培養出眾多的能人異士。我們也無從知曉,不過從他那种放浪不羈的性子中我們也想可以略知一二。畢竟能夠二十幾年不上朝,還喜歡研究丹藥的人,總有些奇思妙想的怪點子。
  • 貪官為啥都是聰明人—《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8集)
    作者:大隱者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 《大明王朝1566》第八集大致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著推行改稻為桑,鄭泌昌、何茂才決定鋌而走險,通倭栽贓,高瀚文被美色俘虜的故事。
  • 大明王朝:全劇最精彩一段戲,嘉靖審問瘋太監,楊金水磕頭如搗蒜
    看歷史大劇品百味人生,今天我們來說說大明王朝最精彩的一段戲。嘉靖和楊金水的風言風語,嘉慶在一天之內。收到了三樣大禮,第一樣是胡宗憲的第八次台州大捷。第二樣是海瑞重審的供詞,第三樣是押送到京發瘋的楊金稅。第一樣大禮台州大捷的話問完了。
  • 你們知道歷史上的「禽獸王朝」是哪個朝代嗎?皇帝們個個荒淫無道
    中國上下五千年,出現過很多朝代,朝代的更替促進了歷史的發展。但有些王朝確實很奇葩,可以說簡直就是禽獸,所處的朝代也是「禽獸王朝」,那歷史上「禽獸王朝」是指哪個朝代啊?到底有「多變態」?歷史上「禽獸王朝」是指魏晉南北朝期間的北齊,北齊王朝僅僅持續了28年,北齊的皇帝們荒淫無道,昏庸無能,簡直禽獸不如。北齊的奠定者高歡是東魏權臣,高歡死後,他的長子高澄繼承他的爵位,高澄繼承了他父親的「優良傳統」,好色、殘忍、亂倫,簡直是個禽獸,後來他的家奴蘭京實在看不下去,用亂刀砍死,也算得到因果報應。
  • 《萬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病危通知書
    大明將領戚繼光。皇帝與文官集團的矛盾,皇帝與首輔的矛盾,首輔與官員的矛盾,官員與官員的矛盾,還有最重要的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矛盾。在書中我們隨時能夠看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卻又有自己的局限,在實現自我認同的人生價值的過程中,免不了會與他人的理想相衝突,每一個人都在相互的制衡與衝突中彼此消耗,而每一個人都是國家中的一環,長期的衝突而又短暫的平衡,最終給這個國家帶來深刻而又嚴重的危機,這就像是火山,一觸即發。
  • 歷史上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三大王朝,這一家子真的是太混亂了
    歷史上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三大王朝,這一家子真的是太混亂了。中國歷史上朝代何其多,細數下來,自從秦開始,我們先來說一說幾次大的統一時期,這其中有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除此之外還有超過五十個小的王朝,三國時期的魏蜀吳,還有十六國時期,這其中都包括哪些你們知道嗎?一共有二十二個王朝,他們分別是:東晉、前趙、北涼、夏、後趙,鮮卑: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還有後面的南北朝五代十國,由於數量過多,這裡不做過多贅述。
  • 焦晃在雍正王朝中將康熙演活了,為什麼在乾隆王朝表現一般呢?
    焦晃老爺子在雍正王朝中所飾演的康熙,使很多觀眾認為這就是真正的康熙,簡直是演活了。而在乾隆王朝飾演的乾隆,卻是默默無名,等一下或者說乾隆王朝是默默無名,甚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一部這樣的電視劇。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雍正王朝給焦晃老爺子的片酬多了,所以老爺子演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