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有一個頭就令人毛骨悚然了,何況有兩個頭的蛇。自然界確實有這種兩頭蛇,前後各一「頭」的那種,但後面那一「頭」是假的,或者可以稱之用「保護色」裝飾的蛇頭。
漢代才子賈誼在他的《新書》中記載:「今日吾見兩頭蛇,恐去死無日矣。」意思是說,我今天見到了「兩頭蛇」,恐怕活不了幾天了。可見古人對「兩頭蛇」是很忌憚的,後來「兩頭蛇」又被引申為兩邊討好,暗地傷人的行為。
唐代的藥典《本草拾遺》中也有對兩頭蛇的描述:「兩頭蛇大如指,一頭無口目,兩頭俱能行」,這裡也有對兩頭蛇的誤解。其實「兩頭蛇」除了長得兇,跟其他蛇類並無不同之處,其並不能「左右開弓」,更不能「兩頭俱能行」。
從生物學上來講,這種「兩頭蛇」在我國有個品種,即雲南兩頭蛇、尖尾兩頭蛇和鈍尾兩頭蛇,但它們都是無毒的。尾部的蛇頭是用來迷惑人類或其他天敵的,我們常說「打蛇打七寸」,若是連頭部跟尾部都分不清楚,其七寸位置更難確定的,如此一來,這兩頭蛇就多了一線生機。
若是在野外碰到這種「兩頭蛇」,至少可以判斷對方沒有毒了,先冷靜下來,然後遠離。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