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裕
在版納生活十年,見過無數次神奇的雨林動物,唯獨沒見過著名的「兩頭蛇」版納魚螈。
版納魚螈是一種兩棲類動物,卻沒有腳,屬於蚓螈目魚螈科。一直以來都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動物,很少見其蹤影,即便是科研人員也不容易發現它。
原因有二:一是它晝伏夜出,不容易被發現;二是數量少,分布狹窄,常常生活在溪流邊或水田邊,營穴居生活,所以更難得一見。
我只見過標本,並未見過活物。前不久,一位導遊姑娘在微信群中拍了一小段視頻,告訴我她家裡經常見到,沒啥奇怪的。
前些天勐侖大雨,河水暴漲淹了曼俄部分房子。姑娘發信說,她家裡又發現了一條版納魚螈。我立馬衝過去拍到了照片和小視頻。
這條版納魚螈躲在水管下的泥土中,顯然已經被水淹過,精力明顯不足。據姑娘說,它平常速度非常快,一會兒就跑遠了。不過此次可能被水淹過,一動不動地趴在木板下,正好方便我們拍攝。
只見它全身如大號蚯蚓一般,兩側有兩條黃色斑紋,異常靚麗多姿。
版納魚螈首尾兩端極為相似,沒經驗之人壓根分辨不出頭尾,因此也被稱為「兩頭蛇」。推測,這應該是一種擬態現象,以減少天敵對其頭部致命的攻擊。
版納魚螈以蚯蚓、昆蟲若蟲等為食,外形像蛇或蚯蚓,普通人可能覺得沒啥奇怪的。
蚓螈真正奇特之處在於,它並不是爬行類動物,它屬於兩棲動物。完全沒有四肢,眼睛和尾巴也退化了,皮膚上有褶皺,酷似蚯蚓。此次在曼俄傣族姑娘家發現的這種版納魚螈,正是中國現存唯一完全沒有四肢的兩棲動物。
歷史上,1922年外國科學家曾經採集並將其命名為「雙帶魚螈」,後來在1974年,中國的動物學家在勐臘重新採集到一條雌性,但標本保存得非常差。直到1983年,才將其正式命名為「版納魚螈」。
有意思的是,傣族人認為,版納魚螈是非常邪惡的一種動物,對它也是見而殺之。
傣族姑娘說他們「把版納魚螈叫作『Mu ben』,意為一種蛇。傣族人認為,這種動物一旦咬到人就會咬著不放,必須等到打雷它才會鬆口放開」。因此,傣族人一看到版納魚螈就會將其打死。
姑娘和她媽媽都說:「你們要不要?要就拿走,不拿走我們就要把它打死了!」
鑑於此,我們將其從泥土下拿了出來,準備轉移到別處,重新放生。
有趣的是,傣族姑娘看了我們與版納魚螈的互動之後,似乎也不怕了,改變了她的想法。
在傳統文化中,有一些觀念就是以訛傳訛,經久不衰地傳遞下來,其本質都是對大自然不理解。而科學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大自然,了解熱帶雨林。
「版納魚螈」是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最奇特的動物之一。如果你能看到這種動物,千萬別打它,恰恰說明你的運氣足夠好!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中國科學報》 (2018-09-07 第2版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