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承受多重壓力 海內外心理服務讓僑胞「心安」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承受多重壓力 海內外心理服務讓僑胞「心安」

中新社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冉文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持續肆虐,抗疫「持久戰」不僅為海外僑胞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不便,也讓他們承受了多重心理壓力。

世衛組織的一項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可能在一至兩年內得到緩解,但對人類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持續十年,甚至更久。對海外僑胞來說,居家隔離缺乏社交、疫情導致生意受挫、對未來的迷茫等都可能引發負面情緒,從而導致精神心理危機。美國《僑報》近日就曾報導,一位華人因餐館生意受挫心情低落,給家人留下一封信後離家出走。

而一些國家將疫情政治化,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日益增多,對亞裔群體的身心均造成威脅。例如,由於社交媒體上出現仇視華人言論,法國一些華裔老人一度晚上不敢踏出家門。華裔專欄作家Su-Jit Lin近日在美國《赫芬頓郵報》撰文稱,「每次登陸社交媒體,我都要面對一連串引發焦慮的言論,這會帶來一種突如其來的無力感和無助感。」

疫情之下海外華僑華人的生存境遇趨於複雜,生活工作面臨重重挑戰。要讓僑胞安下心來,平穩度過「至暗」時刻,專業的心理援助必不可少。自疫情在海外暴發以來,中國駐外使領館、各地僑務部門、醫院等專業機構,都通過組織心理講座、開通線上心理熱線、搭建網上服務平臺等方式對海外僑胞進行心理援助,一條條跨洋心理熱線撫慰焦躁,驅散僑胞們的心理陰霾。

僑胞數量眾多的浙江省搭建「浙江海外僑胞健康關愛諮詢平臺」,組織多家省內醫院醫生於18:00至23:00全時在線,為僑胞提供諮詢服務。對已確診和疑似患新冠肺炎的浙籍海外僑胞及留學生,組建「浙江海外新冠肺炎特別關愛微信群」,安排了專業的心理醫師駐群,精準到個人進行針對性心理援助。福建省僑務部門也多次組織開展線上心理疏導公益講座,邀請專業心理諮詢師通過線上直播,提供科學的心理疏導服務。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向記者介紹,今年以來,包括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在內的國內多家醫院均搭建了網絡心理諮詢平臺,方便海外僑胞遠程諮詢問診。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心理應急救援隊也推出了「線上加油站」系列科普音視頻,幫助僑胞們紓解緊張焦慮情緒。

在海外,僑胞們積極組織線上公益講座,並成立各類疫情互助小組。法國華文媒體《歐洲時報》多次組織線上公益講座,邀請心理專家談疫情之下的情緒管理、家庭關係等;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舉行「安心行動」系列網上直播講座;義大利僑胞建立的「網上方艙醫院」,為確診新冠肺炎的僑胞提供寄送中藥、問醫諮詢及心理援助等服務……這些暖心的幫助,緩解了僑胞們的無助感。

「僑胞們要樹立抗疫信心」,陸林說,當前國外疫情形勢嚴峻,有需求的僑胞應主動尋求抗疫心理健康服務,國內的心理醫師可通過網絡提供專業的指導。此外,他建議海外僑胞們建立心理支持小組,互相分享有效的減壓方法,鼓勵彼此保持樂觀情緒,還可以組織線上的健康娛樂活動,即便居家也不感到孤單。(完)

相關焦點

  • 爾肯江·吐拉洪強調用心用情支援海外僑胞抗擊疫情
    3月27日,省委統戰部(省僑辦)舉行援助海外僑胞抗疫物資捐贈儀式,向海外僑胞捐贈112萬個口罩、7萬副中藥製劑。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爾肯江·吐拉洪出席並講話。他指出,疫情發生以來,海外僑胞在我省疫情危急之際慷慨解囊,捐贈緊缺醫用物資,為打贏湖北保衛戰發揮積極作用。
  • 肯亞僑胞:我們對兩會翹首以盼 中國為世界抗疫做出巨大貢獻
    肯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文昌(資料圖)2020年全國兩會即將於本月下旬拉開帷幕,海內外對此翹首以盼並寄予厚望。肯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文昌5月17日在接受中國日報網專訪時表示,在目前的形勢下召開兩會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為世界抗疫做出的貢獻、對海外僑胞給予的支持,我們有目共睹。郭文昌說:「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目前中國正致力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並穩步推動復工復產。今年的全國兩會在這一形勢下召開,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 疫情全球席捲僑胞回國難 百度健康問醫生線上支援,與國人同在!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看見了中國的力量、中國的精神、中國的速度。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說,如果他被感染,他希望能在中國接受治療。對比之下,美國說無需檢測,英國說群體免疫。結果,當中國病例大幅減少、持續多天低新增時,海外新冠肺炎卻猛增到7萬多例。
  • 疫情期間壓力大 紐西蘭亞裔心理健康問題引關注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編譯報導,一個倡議組織呼籲對紐西蘭亞裔社區提出一個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方案。該組織稱,亞裔紐西蘭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在惡化,而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問題更加嚴重。
  • 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心理專家來支招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 8月6日17時,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目前烏魯木齊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進行通報並答記者問。記者:請問對接受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做好心理調整和情緒管理有什麼建議?新疆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向東:接受醫學觀察人員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壓力,是正常的反應。
  • 正確的釋放壓力,不是心理有病才能做心理諮詢!
    好友透露三浦春馬從兩年前便開始酗酒,還有人表示工作壓力過大但三浦對角色要求很高,承受不了過快的角色轉換導致內心無法負荷。一時間,心理精神健康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的熱點。  焦慮、抑鬱成當下社會常見心理疾病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和工作節奏一再加快,人們的壓力也隨之倍增。
  • 壓力大、徹夜失眠?松江開展線上心理支持服務
    壓力大、徹夜失眠?疫情期間,各行各業的人群面臨各類困難,容易產生抑鬱、焦慮的情緒。2、心理諮詢線上:市健康雲APP、心理熱線上海市55369173/12320-5;松江區57846274(24小時)。線下:松江區精神衛生中心門診,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理諮詢點。如有其它需求的,可向專業機構,心理服務機構聯繫。
  • 疫情之下海內外股債匯市及大宗商品走勢分析
    所以,這一判定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將直接體現在貨物及服務貿易。然而,即使WHO的這個界定相對樂觀,市場也不會忽視疫情對於中國經濟的全面影響。回顧此次武漢肺炎的發現和傳播過程,可見此次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最為相似,從病毒體分類上也屬於冠狀病毒。對照始於2002年四季度的SARS疫情,我們不難發現,當時SARS持續了大約8個月,疫情高峰時期出現在03年2季度。
  • 雲貴瓊籍僑胞:「山海雖廣,行遠而夢同」(系列報導之十一)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國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原則,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在短時間內就基本控制住疫情,這離不開廣大海外僑胞的同心協力。同時,中國也時刻牽掛海外僑胞,通過各種途徑幫助海外僑胞解決困難,讓海外華僑為祖國的強大感到驕傲,讓海外華僑感覺與祖國的緊密聯繫。
  • 新冠疫情之下,心理健康至上
    精神疾病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新冠疫情的暴發給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焦慮、抑鬱等常見精神心理問題備受關注。作為「健康中國2030」行動中規定的15個專項行動之一,「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全社會要提高對抑鬱症、焦慮症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疾病篩查、評估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疾病幹預。我國一項5萬餘名居民參與的線上調查顯示,疫情期間中國人群心理健康問題突出,發病率高達30%。
  • 深圳的疫情防控,為何讓人如此心安?
    但在深圳嚴格的防疫措施之下,加上相關人員積極主動進行檢測與隔離,這位無症狀感染者得以在第一時間被發現,堪稱「奇蹟」。雖然近期境外新冠病毒發生變異,但不得不說,深圳的疫情防控,依然讓人心安。積極配合,遵守防疫規定奇蹟的發生不是偶然。據了解,這背後是王某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規定立了功。
  • 疫情會帶來的哪些心理壓力與應激反應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儘管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其他方面的不良影響依舊不容忽視。由於疫情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會受到影響,這些方面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一是疫情本身帶來的影響,毫無疑問的,面對如此兇猛的病毒,我們會擔心自己是身體健康和安全,產生心理壓力也是正常的。二是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主要包括延遲開學、延遲復工帶來的學業和工作困難,另外還有經濟環境不景氣帶來的失業以及「最難畢業季」,這些問題都會加深、加重我們的心理壓力。
  • 家恩德運|全職爸媽承受的心理壓力巨大,千萬別忽略他們!
    而對全職帶娃的寶爸寶媽們來說,身體的勞累尚且能在短暫的休息中恢復,但內心承受的壓力實在太難排解。家人的不理解、陌生人的嘲諷、身材的走樣、內心的自卑感、獨自面對繁瑣事務的無助.....這些不管是對寶爸還是寶媽,都是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果遇到另一半對帶娃的事袖手旁觀,內心更是崩潰。
  • 「我們將與新冠肺炎至少相伴十年」 隱秘的角落:後疫情時代的心理...
    今年5月上旬,陸林院士就曾帶隊奔赴武漢,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和心理疏導情況,開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調研和救治工作,至今他團隊中仍有人駐紮在武漢,幫助當地社區和定點醫院開展患者康復和心理疏導工作。 疫情之下,社會精神心理服務需求激增。
  • 雲聊天、雲養貓 「雲上的日子」僑胞們還習慣嗎?
    中國僑網9月8日電 題:​「雲上的日子」,僑胞們還習慣嗎?  是什麼時候開始,「雲」這個字被賦予了多重含義?  雲聊天、雲養貓……  隨著網際網路日益發展,這些新奇的生活方式逐漸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當疫情來臨,「無接觸」的生活需求使人們更加依賴網際網路。
  • 海內外南音社團雲端「大會唱」
    中新社廈門10月24日電 (黃詠綢)「南國古韻,音你而美」第四屆「思明杯」南音大會唱24日在廈門舉行,廈門市開元南樂社、石獅群芳南音社、香港福建體育會南音社、新加坡湘靈音樂社、臺北市閩南樂府、馬來西亞雪隆同安會館南音組、澳門南音社等南音社團相聚雲端,海內外弦友共唱鄉音。
  • 援鄂心理醫生:疫情之下,不能簡單對人進行道德評價|疫中人
    於是,作為最早支援武漢的心理治療師之一,陳亮亮將工作室設在了離醫護人員最近的醫院病房裡。他說,在疫情高度緊張的時候,如何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以最有效的辦法進行心理幹預,此前並無經驗可循。能不能行得通,全靠自己摸索。
  • 後疫情時代,加強應急心理管理能力建設至關重要
    此次疫情爆發以來,戰鬥在一線的一些醫務人員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出現了各種心理異常和軀體反應。疫情爆發後,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社會心理服務專業委員會通過微醫網絡平臺向公眾提供心理救援和心理疏導服務。到目前,平臺以各種方式為60018人次提供了心理救援服務,醫務人員和社區排查人員佔到了求助者的六成。
  • 疫情下的全球心理測試:性格外向壓力更大 多笑多助人有好處
    全球性心理實驗:人類究竟能承受多大程度的孤獨?然而在這場疫情之中,人類面對的敵人遠不止這種看不見的微生物。 一項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性心理實驗正在進行中:人類的心理究竟能承受多大程度的孤獨?
  • 「我快要崩潰了,不知怎麼辦」…疫情期間,心理疏導志願者幫你邁過...
    她是崇明區教育局的一名心理專家,從事心理輔導工作已有20年,疫情防控期間成為了一名心理疏導志願者。在崇明,像她這樣的心理疏導志願者還有很多,早在2月初,崇明便已組織專業力量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心理疏導體系。疫情防控,眾志成城,志願服務在四處湧現。除了醫護志願者、社區防控志願者、物資運送志願者等,心理疏導志願者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