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往往聽到人們形容一個人過於聰明、表裡不一,甚至是為人奸詐等總會經常用到一個詞,那就是「老狐狸」!常常會有人說,那個「老狐狸」太難對付了!說一個人老奸巨猾為什麼用「老狐狸」來比喻和形容呢?
其實,這是一個綜合因素決定的人們都狐狸這種野生動物的表象認識。一個是來自於文化上的因素,在我國的一些偏遠農村還是存在著個別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的鬼怪傳說。這些傳說,圍繞狐狸的就有很多種。
關於狐狸的這一些若干傳說中,民間比較典型的帶有明顯迷信色彩的傳說就是狐狸經過多年的潛心修煉能修煉「成仙」。經過多年的修煉成仙的狐狸就不是傳統的「狐狸精」的概念了,被人稱為「狐仙」的得道狐狸仙往往是善良的化身,會給人帶來幫助,消災解難。所以,在過去的東北的一些偏遠農村地區,一些年齡大的人會供奉「狐仙」,以保佑自己平安!可見,狐狸在人們眼裡並不都是壞的形象。這種傳說的本身也表達了人們對善良美好的一種追求和寄託。
把一個人比喻成「老狐狸」,還是多指聰明和有靈性而言,當然在特定語言環境下也有說此人「奸詐狡猾」、「不好對付」、「心機重」等等的意思。
狐狸這種野生動物還真的特別有靈性,還真是「不好對付」!一般情況下它都能夠和附近的人們「和諧相處」,無特殊情況是不會輕易下山去附近的農家捉小雞吃的。說狐狸偷雞,偶爾有之,大多還是小說描寫的多一些。
狐狸偶爾捉小雞,一是出於生存的本能,在實在沒有能滿足自己食物的前提下,為了活命,可能會偶爾「飢不擇食」地下山捉雞以活命!其實,事出無奈!再可能就是農村散養雞隨處可見,有的人家的雞可能幾天不回家,甚至於不經意誤入狐狸的「領地」,給狐狸造成被威脅的感覺,送上門來的雞就可能被狐狸吃掉。
說狐狸「奸滑」,還一個原因就是狐狸自身的長相特點,東北人形容人或者動物耳朵、眼睛靈敏也往往用「尖(奸)」來形容。說一個人或動物耳朵靈敏,就會說,這個人耳朵真「尖」,說一個人或者動物眼睛靈敏,就會說這個人眼睛真「尖」。
狐狸具備了這些「尖(奸)」的特點。耳朵「尖」—聽力好。鼻子「尖」,嗅覺靈敏,眼「尖」,視覺好。再就是面部整體長相上的嘴「尖」。還有反應特別靈敏,善於奔跑和快速逃離危險境地等等。所有這些特徵都決定了人們對狐狸這種野生動物「尖(奸)」的認識,並且逐漸形成一種關於狐狸的文化基礎。所以,也就有了「老狐狸」是不能捕獵的傳說。因為你是無法捕獵到它的,反而會遭到報復或報應!
其實,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們的一種樸素的環保意識和理念。人們出於對狐狸這種漂亮而且特別有靈性的野生動物的喜歡和愛護,也出於眾生平等,萬物皆有靈性的基本認識,為了保護狐狸而不得已採取的一種口口相傳的傳說,用來制止那些個別濫殺濫捕行為,對那些不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的一種震懾!這非常可能是關於「老狐狸」這種形容和「狐仙」傳說的最初來源。
至少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這些關於狐狸和「狐仙」的傳說在某種程度上對於尚且處在比較落後蒙昧狀態下的人們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一種警示和教育。
由此看來,形容一個人老奸巨猾,說他「老狐狸」也不都是貶義,至少屬於中性詞吧!不過,還是真誠為好!老實常在!再怎麼說,也沒有幾個人心甘情願地被人稱作「老狐狸」!畢竟還是純樸厚道讓人在日常交往中更舒服。除非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間開玩笑!
這「老狐狸」還真不能隨便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