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裡,有一條刷屏朋友圈的「通知」:各位家長,我們把孩子交還到你們手上,這段時間裡,願你們母慈子孝,不要雞飛狗跳。三飯記得燒,作業耐心教。談話要和藹,逆反不能叫,交流總微笑。作為家長的你做到了嗎?
很多家長反映,這段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總免不了生氣,因為孩子總是「學習磨蹭、效率低,總貪玩,不好好吃飯......」
今天請到的兩位嘉賓,就來教一教大家如何與孩子進行「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也叫愛的語言,是由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的神奇而平和的溝通方式,也稱為「長頸鹿語言」。與之相對的是視野狹窄、易發脾氣的「豺狗語言」,即無效的溝通。
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是,當我們共同面對問題時邀請對方和自己站在一起,用愛的方式更高效地合力解決問題。
很多父母會認為合作是孩子要配合家長,其實這樣單向的讓孩子來聽話,是很難達成完美溝通的,這是父母要重新思考的一個問題。
那麼,具體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
如何避免使用「豺狗語言」?
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聯手中國教育報新媒體,為那些對家庭教育有困惑、渴望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朋友,傾情打造「家庭教育每周一課」。本期我們關注為什麼親子溝通中常常聽到「豺狗的語言」?(點擊本段文字,即可進入課程視頻,2月28日晚19:30播出。)
家庭教育每周一課
為什麼親子溝通中常常聽到「豺狗語言」
▲▲▲
本期特約嘉賓
林鐵:非暴力溝通培訓師,南開大學碩士生兼職導師,英國利茲大學傳播學碩士。
李夏 :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認證培訓師候選人,北京無錯區溝通工作室創始人,美國Walden Univeisity早期兒童教育碩士。
主持人——楊媽駕到
楊詠梅: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主編,資深媒體人,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第二屆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畢業於北師大,當過中學老師,養育女兒的過程中,走過不少彎路、流過很多眼淚,希望自己的育兒代價和專業探索為讀者提供幫助。
如何收看直播?
即可收看課程視頻
2月28日晚19:30
準時播出!
本期互動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如何避免使用「豺狗語言」?
歡迎把您的觀點、建議,留言分享給我們!
本文編輯 | 武冰潔
責任編輯 | 武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