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近日,黑龍江、河北等地護鳥志願者拆除大量捕鳥網保障候鳥遷徙。志願者稱護鳥的關鍵是卡住「捕鳥網」銷售環節。用「防鳥網」作為關鍵詞,多家電商平臺都能輕易搜到捕鳥網在售。
眼下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許多捕鳥者除了捕殺一般禽鳥外,甚至對國家級珍稀鳥類痛下殺手。商家們用「防鳥網」之名銷售捕鳥網,就是將捕鳥工具通過網絡渠道源源不斷地送到非法捕獵者手中。在這當中,網絡平臺無疑為非法捕獵者提供了幫助。
候鳥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此,我國亦採取了嚴厲的打擊政策。對於非法捕獵者輕則治安拘留,重則施以刑罰。頗為知名的案例是河南大學生掏鳥案——儘管該案在量刑上一直有爭議。2014年7月,河南大學生閆嘯天和同鄉朋友王亞軍,在新鄉輝縣市高莊鄉土樓村先後掏了兩窩小鳥共16隻,分別賣給鄭州、洛陽、輝縣市的買鳥人。經鑑定,16隻小鳥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燕隼。閆嘯天因此獲刑10年6個月。
非法捕鳥者通過捕鳥網攔截的方式,動輒導致數百隻野生鳥類身亡,國家級保護鳥類撞上捕鳥網的案例屢見不鮮,且致死率極高。此類違法犯罪行為正是公安部門打擊的重點,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後,野生動物的保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志願者稱,他們會將搜集到的銷售捕鳥網信息向電商平臺舉報,各平臺對此反應不一:有的有效果,有的沒有。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愈趨嚴厲的監管環境,捕鳥網銷售商家從線下轉移至線上,使得「捕鳥產業」變得更加隱秘,而銷售市場卻更加廣闊。
商家打著「防鳥網」的名義兜售捕鳥網,實則是用合法手段掩蓋非法目的,既規避了監管,又達到了繼續銷售的目的。電商平臺雖在一定程度上盡到了注意義務,但仍存在監管缺失的責任,但在客觀上為這些非法捕獵者們提供了違法犯罪工具。
單純依靠志願者們拆除捕鳥網來保護候鳥,只能是杯水車薪。卡住捕鳥網的銷售環節,才是保護候鳥遷徙的關鍵所在。各大電商平臺積極作為,嚴格篩選和甄別所售商品,斬斷以防鳥網之名銷售捕鳥網銷售的利益鏈,讓犯罪分子缺乏便捷有力的作案工具,才能更好的保護候鳥。
上遊評論 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