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江縣護城河近5公裡河段遭到福壽螺侵襲,初步測算整個河段成螺數量達數十萬隻,卵塊數量超過100萬個。
福壽螺入夏繁殖成災
記者在護城河上遊看到,河床上密密麻麻布滿福壽螺和淡紅色的螺卵,河岸上的水草、石塊上也粘滿了卵塊。
據該縣植保質檢土肥中心分管檢疫的副主任鄧吉川介紹,福壽螺又名大瓶螺,能嚴重破壞水生農作物的生長。它還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
5月到8月是福壽螺產卵的高峰期。
目前,在護城河小平橋至青山村約5公裡的河段裡,已發現成螺數十萬隻,螺卵平均每平方米15個,其中最多的達每平方米120個,初步估算該河段福壽螺卵塊數量已超過100萬個,而每個卵塊在10到15天之內就可以發育成近300個崽螺。
農民養螺莊稼險絕收
據鄧吉川介紹,若出現漲水的情況,福壽螺必然隨河水漫進附近農田。該螺通過啃食植株幼嫩部分造成少苗缺株;對蔬菜等的危害率也高達30%以上。目前,已經接到桂溪鎮報告稱,該鎮約有50畝靠河農田發現了福壽螺及螺卵。
鄧告訴記者,該縣槓家鄉曾有一村民養殖福壽螺,今年將螺清除後種植水稻,但插秧後短短十餘天所有秧苗便被遺留在田中的螺卵孵化而成的崽螺吃光。
護城河螺災人工捕殺
該縣植保質檢土肥中心已經緊急提出生物防治、人工捕螺、藥物防治等措施。但為了保證護城河的水質不受汙染,受災河段只能採取人工捕殺方式。
福壽螺原產亞馬遜河流域,經初步調查,技術人員認為是市民從外地引進魚種時,魚苗將螺卵帶入該縣。《重慶商報》
記者 楊玥 實習生 廖晶瑩
(責任編輯:李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