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萬尾珍貴魚苗,投放鬆花江!

2021-01-10 瀟湘晨報

9月24日,國網新源豐滿重建工程永慶魚道及增殖放流站放流活動,在豐滿魚類增殖站舉行,首次向松花江內投放細鱗鮭、懷頭、黑龍江茴魚、江鱈、烏蘇擬、長春等110萬尾珍貴魚苗,以恢復松花江魚類種群,改善水域生態環境。

鯿

增殖放流現場。

市委副書記、市長賀志亮,副市長陳東出席活動。

出席活動的還有:國網新源公司總工程師兼豐滿建設局局長王永潭,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董事長閆英才。

成袋的魚苗松花江。

待入

作為豐滿重建工程環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豐滿大壩魚道、永慶魚道和增殖放流站以保護松花江流域水生生態環境、恢復工程河段連通性,緩解水電工程建設對魚類的阻隔影響為總體目標,按照「蜿蜒曲折、灘潭相間、主急側緩、有深有淺」的布置原則,起始於左岸壩址下遊側緊鄰左岸壩角,向下遊延伸37.5米後折回上遊,從左岸非溢流混凝土壩段穿孔而過,分別於壩址上遊111.5米和218米處設置兩個出口,魚道總軸線長447.5米。魚類增殖放流站生產區選址在豐滿三期永慶水庫壩頭左岸,共布置4個室外親魚池,北側布置7個室外苗種池,承擔收集魚類親本、繁殖培育和人工繁殖後放流的任務,並在繁殖培育到一定規格後通過仿生態魚道實現洄遊。

工作人員在溫水魚車間裡進行魚類養殖。

自1942年原豐滿大壩蓄水以來,徹底切斷了松花湖內魚類洄遊通道,阻絕了魚類的基因交流,對松花湖內水生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國網新源豐滿建設局高度重視流域生態保護措施,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理念,積極落實各項魚類保護措施,在工程設計之初便提出修建豐滿新壩、永慶魚道及魚類增殖站方案,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制定魚道運行方式、探索相關運行和監控管理模式等,致力於打造人與自然的和諧。

現場陳列此次放流的魚種介紹。

國網新源豐滿建設局按照「徹底解決、不留後患、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原則,用先進理念、創新技術、拼搏精神辛勤鑄造了一座各方面建設水平一流的精品工程,並開啟了在松花江流域建設魚道工程的先河,為科學養護松花湖水生生物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安全做出了貢獻。

國網新源豐滿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他們將為松花江水生生態及其棲息地保護與修復作出更大努力。新的豐滿水電站將為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松花江流域生態環境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作出更大貢獻,為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重要的能源保障。

另訊

9月25日,國網新源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6號機組將進入商業運行。這標誌著世界水電史上首個「百米級壩高、百億級庫容、百萬級裝機」大型水電站重建工程將實現全面投運。重建工程在距原壩址120米處重建新壩,徹底消除老壩安全隱患,是世界首創,為大型水電站病壩治理成功開闢了新路徑,為服務東北振興增添了新的力量。這座從設計到安裝全部國產化的水電站的全面投運,徹底洗刷了民族恥辱,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製造」的實力。

【來源:吉林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嘉興投放500萬尾魚苗 當起河道「清道夫」角色
    22日上午9點半,在船文化博物館,500萬尾魚苗被投入河中,別看它們只是小小的魚苗,卻將承擔起河道「清道夫」的角色。這是由嘉興團市委聯合市海洋與漁業局主辦的「以魚潔水——保護母親河志願者行動」活動,共邀請了40餘位市民朋友一起參與魚苗放生活動,保護南湖的生態環境。
  • 加強水源地生物淨水能力 6萬尾青魚魚苗在阿哈湖投放
    放流的魚苗將對水庫的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產生深遠影響。據介紹,人工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投放漁業生物的卵子、幼體或成體,以恢復或增加種群的數量,有效豐富水域生態物種多樣性,改善和優化水域的群落結構,進一步加強水源地生物淨水能力。記者在現場看見,為保證魚苗投放成活率,阿哈湖水庫嚴格執行魚苗合格標準檢疫、消毒護理。
  • 440萬尾魚苗放流臺特瑪湖 含兩萬尾珍稀新疆大頭魚
    投放魚苗。  天山網訊(記者沈祖嘯 通訊員曹玥 吐遜阿依攝影報導)11月1日至10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集中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臺特瑪湖增殖放流440萬尾魚苗,用來改善湖區生態環境和物種多樣性,其中首次放流了2萬尾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  11月1日,在臺特瑪湖,遊弋的水鳥和一望無際的水面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 遂寧再向涪江投放魚苗168萬尾,現場很壯觀→
    7月21日,遂寧市船山區犀牛堤碼頭,停著兩輛載滿魚苗的運輸車,只見一尾尾小魚滑過放流板,躍入水中,迅速向四面八方遊去。這是2020年涪江漁業增殖放流活動現場,168萬尾魚苗被放入涪江流域遂寧城區段。目前,遂寧已累計向涪江投放鱅魚、鰱魚、鯉魚、鯽魚、草魚、中華倒刺䰾等各類魚種1800餘萬尾。本次放流魚苗品種為花鰱和白鰱,魚苗實測規格約為5公分。「涪江漁業增殖放流活動,一方面,有利於漁業資源的恢復,確保水生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將進一步改善水體質量,維護涪江水域生態環境。」遂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 江西省每年往贛江投放上億尾魚苗
    江西省每年往贛江投放上億尾魚苗2014-10-27 08:1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江西網        古時候,贛江的鰣魚等珍貴魚類甚至還被作為納貢之物,馳名中外。  近年來,儘管贛江魚的種類有所減少,但在贛江兩岸釣魚、捕魚、賣魚的人卻越來越多。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的是鍾情於野生魚的鮮味,有的是迷戀江景的秀色兒。為了維護贛江生態平衡,我省每年投放上億尾魚苗。
  • 54萬尾魚苗 「入住」珊溪水庫
    1月7日,珊溪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鰱鱅魚、翹嘴魚、鱖魚等魚苗約54萬尾,以期實現水庫內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活動將持續3天。珊溪水庫是我市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有溫州「大水缸」之稱,保護水源也成了重中之重。
  • 45.5萬尾魚苗遊向大海
    當日,廈門放流黃鰭鯛10萬尾、黑鯛10萬尾,放流1齡中華鱟1萬尾、綠海龜4隻。金門放流遠海梭子蟹10萬隻、黃鰭鯛2.5萬尾、四指馬鮁12萬尾。 這場活動也拉開了2020年廈門市海洋科普系列宣傳暨「6·6」全國放魚日、「6·8」全國海洋宣傳日廣場主題活動的序幕。
  • 福海縣:烏倫古湖投放近百萬尾土著魚苗恢復和改善湖區生態環境
    在活動現場,與會人員首先向湖區投放了河鱸魚、梭鱸魚、高體雅羅魚、貝加爾雅羅魚、鯉魚、江鱈魚等魚種。此次增殖放流活動共向烏倫古湖湖區投放各類魚苗95萬尾。  今年福海縣共繁育2.5億尾土著魚苗,分階段投放到烏倫古湖湖區,為福海縣水產業可持續發展,湖區生態平衡奠定了基礎。
  • 淮河幹流及焦崗湖淮南放流魚苗500餘萬尾 含多種魚類(圖)
    從漁場起獲魚苗用於投放放流魚苗現場9月底,淮南市漁政處密集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在淮河幹流及焦崗湖等天然水域放流淮王魚、江黃顙等特種魚類及鰱、鱅、草、鯿等四大家魚魚苗共計500餘萬尾。
  • 【天山守望】阿爾塔什水利樞紐:首次增殖放流10萬尾新疆珍稀魚苗
    新疆日報訊(記者熱依達 秦金俐報導)近日,中核集團新華發電葉河公司在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舉行首次增殖放流活動,分別在樞紐水庫庫尾和樞紐壩址下遊放流10萬尾魚苗,以持續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此次增殖放流的主要是塔裡木裂腹、斑重唇、寬口裂腹、厚唇裂腹4種新疆本土魚苗,其中塔裡木裂腹和斑重唇為自治區Ⅱ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 六萬尾魚苗放流阿哈水庫
    本報訊 9月22日,貴陽市水政監察支隊阿哈水庫執法大隊在阿哈水庫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向水庫放流約6萬尾魚苗,將對水庫的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起到積極作用。「此次用於增殖放流的魚苗共計13萬尾,均經過合格檢疫,剩餘的7萬尾魚苗將在紅楓湖和百花湖進行放流。」
  • 資源保護增殖放流,54萬尾魚苗「入住」珊溪水庫
    溫州網訊  1月7日,珊溪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鰱鱅魚、翹嘴魚、鱖魚等魚苗約54萬尾,以期實現水庫內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活動將持續3天。活動現場放生魚苗珊溪水庫是我市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有溫州「大水缸」之稱,保護水源也成了重中之重。增殖放流,以漁保水,既能維護水質,也能豐富生物多樣性,是一種重要的生態手段。
  • 新疆27萬尾珍稀魚種扁吻魚返回故裡
    新華網烏魯木齊9月13日電(崔玉永)13日,由中國水產專家人工繁育的27萬尾新疆扁吻魚幼苗在新疆拜城縣克孜爾水庫被放養,一群群魚苗擺動著小尾巴歡快地投入到塔裡木河流域的懷抱,返回故裡。  新疆扁吻魚是中國特有的僅分布於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的珍稀魚類,在新疆俗稱「大頭魚」或「老虎魚」。
  • 65萬尾魚苗投入清水江
    12月28日,凱裡市人工增殖魚苗放流活動在清水江河段火車頭碼頭舉行。此次人工增殖放流共投入資金18萬元,投入規格10釐米左右鯉魚、鱅魚、草魚等魚苗共計65萬尾,活動現場特安排漁業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放流。活動現場,灣溪街道沿江村民也積極主動加入到放流行動中,由於放流數量多,魚苗會在放流點附近集中一段時間,才會慢慢擴散,灣溪街道辦事處還派專人在放流地點看守,防止電魚、毒魚、炸魚現象的出現,確保此次放流活動確實有效。
  • 廣東珠海人工繁殖馬友魚苗首獲成功 首批10萬尾
    廣東珠海人工繁殖馬友魚苗首獲成功 首批10萬尾2013-06-21 09: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記者從省級鯔科魚類良種場、金灣區龍勝良種魚苗培育基地了解到,我市鮮活水產養殖業取得新成果,人工繁殖和養殖馬友魚首次獲得成功。首批10萬尾人工魚苗全部售出並投放魚塘養殖,預計半年內有收穫。
  • 昨天百萬白鰱魚苗投放內河專吃河裡的綠藻藍藻
    城管市內河處昨天清晨在西塘河和護城河放流了100萬尾魚苗,這些清道夫專吃綠藻藍藻,管著內河的富營養化程度。  這些魚苗主要是白鰱,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主要以水中的浮遊動物及浮遊植物為食。專家說,白鰱直接吃河道裡面的藻類,是內河食物鏈裡比較高端的一環,「生態治河就要善於利用自然規律,讓生態處於自然平衡」。
  • 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
    年磊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13日電(年磊 董志國)6月13日,新疆農業農村廳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舉辦博斯騰湖2020年春季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標記放流活動,4萬尾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順著「滑梯」歡快地遊向博斯騰湖母親的懷抱。
  • 一受傷300斤野生鰉魚獲救後產卵 32萬尾魚苗被放流
    一受傷300斤野生鰉魚獲救後產卵 32萬尾魚苗被放流 2020-08-18 17:29: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 30萬尾胭脂魚、100萬尾長吻鮠待命放流長江
    中國江蘇網訊 7月4日,記者在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祿口基地獲悉,30萬尾胭脂魚、100萬尾長吻鮠正待命放流長江。 今年,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主任李瀟軒領銜的課題組,在基地培育了胭脂魚30萬尾,長江珍稀魚種長吻鮠100萬尾。  李瀟軒介紹,胭脂魚屬長江本土魚類,也作為本土觀賞魚,因其美麗的外形,被譽為「亞洲美人魚「,由於長江大壩隔斷了胭脂魚溯遊通道,不少胭脂魚不一定能遊過預留的魚道,抵達上遊金沙江的產卵地。儘管長江每個江段還能見到胭脂魚,魚已大幅減少,胭脂魚現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