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農村少年撿到玉璽,上交後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次找上門

2021-01-08 騰訊網

引言

古代皇帝所使用的物件基本都是上等品,更在規格和價值上也都不菲,遠超其他物件。漢·蔡邕《獨斷》載:「天子璽以玉螭虎紐,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也。」皇帝的印章,最為重要的那一個就是玉璽了。自古玉璽也被認為是國家權力的象徵,要是皇帝上位沒有拿到玉璽的話,眾人都會猜測他是否是出身不正。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玉璽,莫過於秦始皇命李斯用和氏璧所做的那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可惜的是,今人也只能在典籍上看到它的有關記錄了,而關於它的去向則無法判斷。隨著時代的發展,文物的價值一直都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態,而有時候靠著眼力的撿漏,還不如一次運道極好的偶然。13歲農村少年撿到玉璽,上交後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次找上門。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這位13歲的農村少年就是孔忠良,他在1968年的時候,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環顧四周的他發現在不遠處的亂石堆裡有一個小石頭,正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了奇妙的光。好奇的孔忠良上前撿起了這塊石頭,他當時不過13歲,對這塊石頭的來歷也毫不知曉,只是覺得它長得很漂亮,加上石頭上還有許多複雜奇妙的花紋,孔忠良覺得這塊石頭一定是一件稀罕物件,於是就把它帶回了家。

孔忠良把石頭帶回了家中,想要問問大人這到底是什麼東西,不過他的家裡人也都是農民,對於石塊的來歷一問三不知,只是從造型上看出來這應該是一塊印章。而孔忠良在告訴自己的小夥伴自己撿到了一塊印章後,這件事情傳遍了整個村子,大家都知道了孔忠良的好運氣。不過他的父親曾經還上過幾年學,擔任過村子裡的大隊幹部,在看到這個印章後,覺得它確實有些不同尋常,於是就帶著印章來到了陝西博物館,想要請專家幫忙鑑定一下。

專家對這枚印章仔細檢查後發現,它還真的是一件文物,還是一件價值連城的玉器。光從材質上來講,這枚玉質的印章就價值不菲,它選用了品質極佳的羊脂白玉製作而成,即便是千年後,也依舊光彩奪目,沒有一絲的暗淡。印章的整體都有雕刻的花紋和文字,從雕工上就能看出,雕刻它的人一定是一位能工巧匠,才會成就這樣一件稀世珍品。最終專家認為,這應該是一塊來自漢朝時期的玉璽。

不過它到底是何人所擁有的,專家對此卻是一頭霧水。於是就有人猜測,這塊玉璽被孔忠良撿到的地方距離劉邦和呂雉的合葬墓距離很近,大家都覺得估計應該是屬於呂雉的玉璽,而且印章的底部寫著「皇后之璽」。孔忠良一家得知鑑定的結果後,當下就表示要把玉璽捐贈給博物館,同時還不收取任何的報酬,他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這本來就是屬於國家的文物,上交才是他們應該做的。

而博物館的領導在得知他們的決定後,也大受感動,於是在得知他們大老遠奔波一趟也很不容易於是就給了他們20塊錢的路費,來作為獎勵。此後數十年間,這枚玉璽一直都作為陝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被珍藏著。而在45年以後,專家也再次找上門,給孔忠良補發了一張捐贈證書,來表彰他當初作出的感人舉動。孔忠良表示,自己沒有想到過去了45年後,專家還能找上他,其實自己做的就是一件小事。

結語

蘇軾在《留侯論》裡有言:「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孔忠良就是這樣一位豪傑,儘管他認為自己做的不過是本分,但是許多人連本分都無法做到。

參考文獻

漢·蔡邕《獨斷》

蘇軾《留侯論》

相關焦點

  • 小學生撿到玉璽,上交後獲得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又找上門
    小學生撿到玉璽,上交後獲得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又找上門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古代封建社會有無數朝代的更替,隨著戰亂的發生,很多歷史時期珍貴的文物也大量流失,這些都是我國珍貴的文化,如果流失海外將是巨大的損失,很多人在生活中如果偶然撿到文物都會上交給國家,有一位小學生就曾在路邊撿到一塊玉璽
  • 13歲學生撿到玉璽上交,獎勵20元路費,時隔40多年專家再次登門
    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對我們說的話,就是要做一個拾金不昧的孩子,有一首兒歌中也有過這樣的歌詞: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人民警察叔叔手裡邊,大家對這首歌想必也不陌生。而曾經就有一位13歲的小男孩,撿到了一枚玉璽,上交後獎勵了20元路費給他,時隔了40多年,專家再次登門拜訪。
  • 男孩13歲撿到呂雉玉璽,上交後獲20元路費,卻到58歲才被頒獎感謝
    話說每一位小朋友應該都做過撿到寶物一夜暴富的美夢,可惜大多時候這只是夢,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寥寥無幾。然而好巧不巧,就有這麼一位小朋友真的撿到了無價之寶。水渠邊的「白色石頭」1968年9月,13歲的孔忠良漫步在回家的路上。途經水渠,陽光照射下,他看見渠邊有個東西閃閃發光。
  • 17歲女孩挖草撿到一小船,上交後獲68元獎勵,現價值1000萬
    對於文物收藏也是如此,那些天天花了眾多時間和金錢的人在各個古玩市場淘寶貝卻一無所獲,反倒是那些不經意間就撿到個小玩意的卻是價值連城的寶貝。今天要說的就是當年17歲姑娘挖草撿到「小船」,上交後被獎勵68元,現今價值1000萬的故事。
  • 老農地裡挖出「金印」,專家說至少價值2個億,上交後獲獎勵350元
    老農地裡挖出「金印」,專家說至少價值2個億,上交後獲獎勵350元文/收藏大事記 圖/來源網絡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有很多著名的「印璽」,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時期使用的,和氏璧雕刻而成「傳國玉璽」,而擁有這個印璽,也代表著是正統傳承,可惜在之後卻失傳了。
  • 遠安一老人撿到64發子彈 主動上交獲警方獎勵
    遠安一老人撿到64發子彈 主動上交獲警方獎勵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8日 11:20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8日電 (李開明 魏剛)湖北省遠安縣一位六旬老人在河邊捉魚,撿到64發子彈主動上交公安機關,12月17日,老人收到警方的500元現金獎勵。
  • 村民撿到「金印」,專家說是價值超2億的文物,上交後獲獎狀一張
    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一統江山後,命李斯用和氏璧做成了一塊玉璽,這便是寫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8個小篆的「傳國之璽」。其實,傳國之璽並非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印章,在先秦時代,古人就使用了印章。隨著歷史的發展,印章不在局限於玉器、青銅等。到了漢代時期,不少貴族、大臣甚至是諸侯開始用上了「金印」。漢代時期的這些金印因為歷史的緣故,大部分都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只有少部分流傳了下來。
  • 1954年,浙江女孩撿到「小船」,上交後獲68元獎勵,現值多少錢?
    一九六八年,陝西一位名叫孔忠良的十三歲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撿到了西漢皇室的寶璽,他毫不猶豫地把它交還給了父親,並毫不猶豫地把它交還給了國家博物館,四十五年之後,有關部門發現了它,特別邀請他參加「保護文物」的表彰大會,並給他頒發了獎章。
  • 四川村民放牛撿到一噸「廢鐵」,專家:國寶建議上交,獎勵200元
    對毫無文物保護意識的人來說,這些極具研究意義的文物是一堆破銅爛鐵,比如這件曾震驚考古圈的事件:四川一村民撿到了一噸 「廢鐵」,專家對其提出建議,國寶建議農民上交,可以獎勵他200
  • 17歲姑娘挖草撿到一小船,上交後被獎勵68元,現今價值超1000萬
    曾經有一位17歲的小姑娘,她在挖草的途中意外撿到了一艘小船,她將其上交給國家後,得到了68元的獎勵,現今這艘小船的價值已超過1000萬。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年後,何招弟母女倆去參加親戚的婚事,他們看到婚禮上有不少瓷器做的彩禮,就想起了一年前撿到的那隻小船瓷器,與人攀談時無意間提起此事,這讓一位聽到何招弟話的博物館管理員產生了好奇
  • 小孩河邊撿到印章交給有關部門,獲得20元獎勵和一份錦旗
    在古代,印章就是一個人的象徵,特別是一些有權有勢的人,他們都會有自己的印章,這些印章一般都會跟隨他們一起從墓地裡面出土,但也有特例,就像中國最出名的皇后呂雉,她的玉璽就是從河邊裡面找出來的說到呂雉的玉璽就不得不說一段故事,在1968年9月有一位14歲的小孩在河邊發現一個被陽光照射閃閃發光的石頭
  • 17歲女孩撿到小船上交國家後獲得68元,如今價值超千萬,感概不已
    17歲少女撿到「小船」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國在這些年來,對於文物的保護也更加的注重,還專門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護我國的文物,而在國家的帶領之下,我國越來越多的人也都產生了濃烈的保護文物的意識,比如在曾經,就有一位17歲的少女偶然間發現了一件特殊的文物,並且上交給了國家,最終還得到了國家68塊錢的獎勵,而之後她發現這件文物的真實價格居然達到了上千萬元,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件文物呢
  • 農婦河邊撿到「金烏龜」,放火烤後被要求上交,專家:掉價1000萬
    許多珍藏在博物館內的文物就是最好的證明,但這眾多的文物並不全是專家挖掘研究得來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間的百姓發現並上交的。這些文物原本具有極高的價值,但卻因為百姓的無知而導致它掉價。上世紀80年代中期,家住在重慶觀音橋的農婦劉某正在家附近的河裡翻找魚蝦,在河中摸索的時候無意間竟然摸到了一塊正方形的石頭,河裡的石頭大多都是圓形的,正方形的還是比較少見的。
  • 1977年,那位撿到價值10億鑽石無償上交的姑娘,獲得了什麼獎勵?
    1977年12月21日,在山東省臨沭縣華僑鄉,21歲的姑娘魏振芳,和往常一樣,一大早便爬起了,扛著鋤頭到田裡翻撿土地,不知不覺,一天時間過去,正當魏振芳開墾完最後一塊,打算回家的時候
  • 山西老人在垃圾堆淘出3000多件文物,上交國家後,婉拒4000元獎勵!
    但有一個人不受金錢誘惑,堅持在「垃圾堆」裡撿文物,20年裡把撿到的3200個文物無償交給國家。 有一次,雷毓祺在廢銅裡撿到一個小「鏟」,外表上看起來不像是現代人造的東西,第二天他就把小「鏟」交給山西省博物館的專家吳連城看,吳連城看了大為驚喜,直呼「這是個好東西」。
  • 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陝西西安,古城長安,歷史上先後有10多個王朝建都在長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許多網友評價西安是「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陝西地下遍處是寶,有一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 30多年前,撿到將軍金印上交的青年,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晚上收工回家後,劉定權把這個東西用水洗乾淨拿到點燈下仔細端詳,發現是個金光燦燦的烏龜狀印章,印章上的字他一個也不認得。他的妻子見他手裡拿著個銅塊,夫妻二人就開始爭論起來,妻子認為這東西是塊金子,於是用牙齒在「銅塊」上狠狠咬了一口,留下了一個牙齒印。這東西的確是金子,一塊十足的金子!撿到金子後,劉定權拿出來給村民們賞玩,他撿到「金烏龜」的消息立刻傳遍整個村子。
  • 高鐵保潔員撿到1克拉鑽戒,據實上報後,公司:罰款500元
    文丨易蕭 審丨易桉導讀:拾金不昧本是件值得表揚和稱讚的事情,但是家住長沙的甘女士最近卻遇到了一件窩火的事情,甘女士在長沙高鐵站做火車車廂的保潔工作,前幾天,她在清掃途中撿到了一枚1克拉的鑽戒,但是卻因此被罰款500元。
  • 43年前,那個撿到價值10億鑽石主動上交的女孩,得到了什麼獎勵?
    她叫魏振芳 她是一個普通又善良的農村女孩兒,一次意外撿到了一枚價值10億人民幣的頂級鑽石。然而這個「傻姑娘」非但沒有將鑽石窩藏在自己的家裡,而是將其無償上交給了國家。這事還得從上個世紀說起。
  • 保潔員撿到鑽戒上交卻被罰500,拾金不昧有錯麼?
    保潔員撿到鑽戒上交卻被罰500,拾金不昧有錯麼?拾金不昧卻被罰款長沙高鐵保潔員甘女士在打掃車廂時,撿到了一枚價值萬元的一克拉鑽戒,上交之後卻被保潔公司罰款500元。理由是:交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