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每一位小朋友應該都做過撿到寶物一夜暴富的美夢,可惜大多時候這只是夢,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寥寥無幾。然而好巧不巧,就有這麼一位小朋友真的撿到了無價之寶。
水渠邊的「白色石頭」
1968年9月,13歲的孔忠良漫步在回家的路上。途經水渠,陽光照射下,他看見渠邊有個東西閃閃發光。他走過去,發現是一塊白色的石頭,石頭下面呈方形,上面有一個奇怪的小動物,石頭底部還刻著莫名其妙的符號。小朋友總是對漂亮又奇異的東西天然有好感,於是,孔忠良撿起了這塊白色石頭,揣進懷裡帶回了家。
得了一塊這麼漂亮的寶貝,孔忠良高興地向哥哥炫耀,並詢問哥哥這是什麼東西。但哥哥也只是個比他大幾歲的學生,哪懂什麼金石古物。哥哥琢磨了一下,告訴弟弟這是村裡常見的印章。之後,兄弟兩個沒事就想在印章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可能是這塊小石頭太硬,也可能是兄弟倆力氣太小,折騰了好長一段時間,石頭上一點痕跡都沒有。最後,二人決定去向父親求助。
皇后玉璽
父親過兩天就要去省城,孔忠良把石頭拿給父親看,讓父親帶去省城找人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父親也是農民,沒什麼文化,但是當過一段時間的大隊幹部,見識過一些好東西。
從古至今,陝西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西安更是十三朝古都,因此,古墓多不勝數,這古墓中最多的就是陪葬品,鄉村裡也經常流傳著有人無意中發現寶貝發橫財的故事。而孔忠良正是西安人,他發現的這塊小石頭會不會也是什麼寶貝呢?孔忠良的父親看著兒子手裡的白色石頭,心頭漸漸產生了疑惑,這小石頭怎麼越看越像以前老人家說的玉璽呢?
孔忠良的爸爸不敢怠慢,帶著兒子前往了陝西省博物館,想讓博物館的專家幫自己看看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這一看,就看出了一枚皇后玉璽。
傳世之寶皇后玉璽
經專家鑑定,這塊小石頭底部那些古怪的符號竟然是四個古文字,這四個古文字即「皇后之璽」。之後,專家又與孔忠良父子二人進行了詳細的交談。
談話中,專家得知了孔忠良發現石頭的詳細地點。原來,距離孔忠良撿這塊小石頭的水渠處僅僅一公裡,就是劉邦呂雉的合葬陵——長陵。專家朝著這個方向查詢資料,檢閱了《漢代國家公務員行為規範》。在書中,專家發現了這麼一句話:皇后之璽,金螭虎鈕。
原來這是一枚皇后玉璽。
這枚玉璽本身的材質也確實不凡。它由上好的新疆和田脂玉雕刻而成,上面那個奇怪的小動物其實是螭虎,龍生九子,九子之一就是螭虎,螭虎是權利的象徵。玉璽下面的四個大字「皇后之璽」也非常精妙,規整中透漏著生動。
皇后玉璽的主人——呂后
根據玉璽的質地、鈕式以及底部的文字,專家推斷它應該是漢代的物品。聯想到孔忠良發現玉璽的地點,專家做了一個大膽的推測,即該玉璽的主人就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妻子——呂雉。
說起呂雉,人們應該都不陌生。關於她的事跡,流傳得最多的應該是毒殺戚夫人,將其制為「人彘」。但除開這些,她本人其實是一名相當出色的政治家。
劉邦在位期間,呂后助其制約功臣。待到自己的兒子登上帝位,呂后開始獨掌大權。在位期間,呂后推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為文景之治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這枚玉璽之所以流落在外可能與西漢末年的起義軍有關。西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很多起義軍為了錢財到處挖掘古墓。據說,呂后的陵墓就曾被赤眉軍掘盜。
然而專家的論斷也僅僅是個推測。由於這枚玉璽是在野外發現,而不是於長陵內挖掘出,其主人的身份至今還存在爭議。
不過,雖然沒有考古學上的證據說明它跟呂后有關,但毫無疑問,這枚玉璽就是西漢遺物,且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有著巨大的價值。如果非要庸俗地以錢計算,這枚玉璽的價值應該以「千億」為單位。
當時的20元路費與45年後的表彰
得知這塊小石頭是珍貴的古物,雖然有些不舍,但孔忠良和他的父親還是決定將其上交給陝西省博物館。作為獎勵,博物館的一位領導給了孔忠良和其父親20元錢作為他們回家的路費。之後,這枚玉璽就一直作為鎮館之寶陳列在陝西省博物館。而孔忠良也回歸了自己原本的生活軌跡,成為了一名農民。原以為跟這塊玉璽再也不會有交集,誰知,四十五年之後,又有人走進了自己的家門。
為了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發揮民間資金力量,弘揚漢文化,2012年,全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漢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陝西省神州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正式成立。其發起人王京平無意中聽聞此事,立刻趕往了孔忠良的家。
45年過去了,那個13歲的小朋友如今已經58歲了。得知來人的目的,他顯得有些手足無措,有些激動。
沒過多久,陝西省博物館決定將孔忠良評為「為遺址保護做出傑出貢獻」的十大傑出人物之一。做了一輩子的農民,時隔45年的善行才得到應有的表彰,也算是這件善事沒有白做。不過這是孔忠良頭一次受到表彰,他說:「沒想到,今天還有人記得我。雖然我的日子過得不算很好,但我沒有為我無償捐出這樣的無價之寶後悔過,我還會一如既往地為保護國家文物做貢獻。」
這是一位多麼樸實又崇高的人啊!
泱泱五千年華夏,中國出了多少奇珍異寶,這些文物是從另一個時空穿越而來的生命。然而,歷史上不缺乏無恥之徒,這些人為了錢財昧著良心倒賣國家文物。他們應該看看孔忠良,他只是一個農民,但他拾金不昧的精神非常高貴,四十五年後國家對他的表彰他當之無愧。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向他學習,因為保護文物,我們義不容辭。
而這枚價值連城的玉璽,經歷了風風雨雨,終於重現在人世間。正如我們的國家,磨難重重,依然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