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風格吉瑞圖案有回紋和萬字紋,回紋是由橫豎短線折繞組成的或方或圓的迴環狀花紋,由於其形如回字所以稱之為回紋,有著富貴不斷頭的吉祥寓意,並且對稱均衡的構圖也寓意家庭四平八穩、和和美美。這種象形的思維方式,奠定了先輩們在進行紋樣藝術創造時的意象化審美觀念。回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在當時回紋就已是一種十 分流行的裝飾紋樣。商代是回紋開始大規模興盛的時代,到了商末周初,回紋的形式變得豐富多樣,如曲折樣式、三角樣式、鉤連樣式等。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繼續沿用回紋,並發展出了菱形和方形樣式,而且開始使用金銀絲或者金銀片來進行鑲嵌裝飾。
到了漢代,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創新和運用,青銅器慢慢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回紋也伴隨著青銅器的消逝而淡出人們的視野。直到宋代,回紋以其規則有序又富於理性的結構特點,極為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於是回紋又被重新發現並再度流行起來,宋朝時的回紋更傾向於尋求自然清淡的樸拙之美。明清時期繼承了宋代的各類回紋樣式,而且廣泛地運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明清遺留下的家具、瓷器、刺繡和建築裝飾上都可以發現回紋的身影。
回紋以其規則有序、極富理性的橫豎轉折,成為中國傳統紋樣藝術史上精緻莊重的一部分。二方連續的回紋可以呈現出整齊劃-的視覺效果,常被用作間隔或鎖邊圖案,而在織錦紋樣中出現的回紋通常是以四方連續的形式來進行組合的,一般稱之為回回錦。在新中式風格中常常會選擇使用回紋紋樣的實木線條,以使家居空間更具古典文化的韻味,大方穩重,而且不失傳統。
萬字紋即「72」字形紋飾,是中國古代傳統的裝飾紋樣之- -。 「己」 字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是古代-種符咒,用做護身符或宗教標誌。有堅固、永恆、吉祥、萬福和萬壽的美好寓意,唐代女皇武則天採用漢字「萬」作為其讀音。用「2」字四端向外延伸,又可演化成各種錦紋,這種連鎖花紋常用來表達綿長不斷和萬福萬壽不斷頭之意,因此也被稱為萬壽錦。
中國出現萬字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幹多年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隨著東漢時期佛教的傳入,萬字紋在中國的流行和使用便更為普遍了,陶器、銅器、織錦、門窗的裝飾等,都能看到萬字紋的身影。這些器物上使用的「己」形紋大多是取吉祥寓意,失去了濃厚的宗教意味,並逐漸地演變成了民族傳統的裝飾紋樣。此外,「 己」字符在藏族苯教中是代表太陽的符號。太陽神是本教最大的神靈之- -,因此宗教圖案「己」字符在藏族服飾上的運用非常頻繁,是美好、吉祥的象徵。逢年過節,藏民們總要在自家門口,用白石灰畫上「己」字符,以示來年吉祥如意,平平安安,洋溢著濃鬱的民族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