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樂手到鄉村教師,他組建起大山裡的搖滾樂隊

2021-01-08 真實故事計劃

七月,知名搖滾樂隊痛仰登上微博熱搜。他們來到貴州六盤水的海嘎小學,和孩子們一起演唱了自己的成名作《公路之歌》和《西湖》。

這是一所差點被關停的小學。33歲的年輕人顧亞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在落後的海嘎支教,再也沒有離開。

在這座2400米的大山上,學音樂是奢侈的,但顧亞靠著從朋友圈徵集來的樂器,和學生們奇蹟般地組建了一支樂隊。

這是真實版的《放牛班的春天》。俗套的故事背後,是顧亞穿透貧窮和種種限制,努力播種下音樂與夢想的火種,把更大的世界帶到了學生面前。

在此之前,搖滾樂只存在於livehouse、音樂節與綜藝節目裡。因為顧亞,現在搖滾樂也存在於大山。

2020年7月25日下午三點,老牌搖滾樂隊痛仰來到貴州六盤水山區,海拔2400米處的海嘎小學。

一個月前,粉絲135萬的痛仰樂隊微博號發了一條快手視頻。內容是幾個山區孩子操著電聲樂器,在簡陋的教室裡演唱著《為你唱首歌》。痛仰樂隊在轉發語裡這樣寫:「已找到了這位老師,希望有機會也能為你們唱首歌。」

痛仰的那條微博收到六百多條評論,逾五千次轉發。而其轉發語中提到的老師是顧亞,一名普通的山區教師。

四年前,顧亞第一次來到海嘎的時候,這座瀕臨拆除的小學只有4個老師,10個學生。2020年,海嘎小學已成為一所完小,校園內共有三棟兩層小樓,教師12人,學生108名。而且在這個夏天,因為顧亞拍攝的視頻,它紅了,甚至迎來了一支真正的搖滾樂隊。

圖 | 顧亞和學生一起排練

顧亞一直是痛仰的歌迷,實際上他自己也是一名搖滾主唱兼吉他手,顧亞自己搞過樂隊,搞的是激流金屬——聲場巨大,嘈雜,節奏快而狠,攻擊性極強,主唱五官猙獰,在臺上憤怒地嘶吼。

而此時,33歲的顧亞理著一個平頭,穿著T恤和寬鬆的短褲,正在排練室裡忙活著。他按照live house設計了這件排練室,狹長的房間盡頭擺著音箱,架著話筒,那是舞臺。四牆上黃藍相間的隔音棉是前一天痛仰和老師們一起貼的。

熟悉的前奏響起,高虎穿著牛仔襯衫,扎個馬尾辮,笑容可掬地踱到舞臺中央,攬過話筒說:「我是未知老少年」,然後又一笑,接著說,「我覺得我太老了」。這一年,高虎四十多歲,他的孩子也在上小學。

痛仰唱了《西湖》和《公路之歌》,又把兩支學生樂隊都請上臺合作 。女孩清亮的唱腔拔地而起,高虎跨著馬步壓低身體,唱著和聲,在舞臺上俯身走來走去,不時將話筒遞到正在演奏的孩子們的嘴邊。看他走過來,吉他手咧嘴一笑,露出潔白的小虎牙。

大概,這是成名已久的痛仰樂隊觀眾最少的一場演出。觀眾才幾十人,但非常熱情。孩子們拍著手,扯著童嗓不斷喊「再唱一首」。幾個少年雜在孩子們中間,嚴肅地盯著舞臺,隨著樂聲微微晃動身體,倔強地抿著嘴。

在舞臺的右邊,顧亞老師蹦著跳著,在他的學生中間忘情而熟練地獨自pogo。在這一刻,他從支教老師變回了一名徹頭徹尾的搖滾青年。

圖 | 排練室牆上貼著黃藍相間的隔音棉

顧亞生於1987年,家中還有一姐一妹。小的時候,他的家鄉盤州市名叫盤縣,是位於貴州西部的一個小農村。

顧亞上小學的時候,村裡的電視還是黑白的,更談不上網絡。音樂是什麼,他沒有概念。一個舅舅在外地打工,背了一把吉他回來,在家彈《離家的孩子》和《打工謠》,是那會兒流行的流浪歌手陳星的歌。其實舅舅不會彈,沒有和弦這一說,只撥拉單音。顧亞抱著那把琴,手指珍惜地觸摸,輕勾一下,琴弦顫動,響了。悠長的空弦音迴蕩在半空。他覺得很好聽。

種子是這樣播下的。舅舅又出門打工去,吉他也帶走了。顧亞朝思夜想,放不下。從小他就懶,幹農活誰也招呼不動,那會兒開始,爸爸媽媽喊他做什麼,他變得很積極,心裡期待表現好,能去城裡買把吉他。那時候,村裡到縣城要坐四五個小時的車,不是隨便能去的。

媽媽說,什麼吉他?多少錢?家裡人不知道樂器是什麼。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顧亞的願望沒有實現。他六年級,小學快畢業了。

一個夜深人靜的夏夜,村子裡傳來橫笛聲,清越,動聽。顧亞循聲而去,吹笛的是他另一個舅舅。舅舅告訴他,有一個樂器叫葫蘆絲,也好聽。葫蘆絲便宜,二三十塊錢,爸爸託親戚從城裡帶了一個回來。顧亞整天吹,天一黑吃完飯,舅舅到他家對面的山坡上吹口哨,聽到暗號,顧亞就出門,去山坡上學葫蘆絲,吹笛子,聊天。但他心裡掛著的還是吉他。

那一年,家裡有了彩電,用天線接收信號。顧亞在彩電裡看到了beyond——搖滾樂隊!對吉他的渴望再度熾熱起來。那會兒他葫蘆絲吹得不錯,已經成了學校裡的小明星,但他還是想要吉他。顧亞又跟爸爸媽媽提,爸媽什麼也沒回答。

顧亞開始第一次叛逆期。厭學,逃課,不回家睡覺。偶爾回家,飯桌上只要爸爸在,他就拿一個碗,盛點飯夾點菜,轉臉去一邊吃。

多年後,顧亞也當了爸爸,才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當時家裡三個孩子,都要上學,壓力很大。很小很小的時候,家裡還點著煤油燈的時候,顧亞記得爸爸去給單位幫廚,很晚才到家,到家第一件事是從兜裡掏出一個雞腿,分給孩子們。那時候吃上肉是很幸福的。

一次,顧亞回家,發現枕頭下面塞了封信,那是他不在家的時候爸爸寫給他的。信裡說,爸爸不能滿足你的一些願望,感到十分抱歉,爸爸沒有什麼能力,但希望他的兒子是一個堅強的,有智慧的人。顧亞沒有全懂,但他哭了。

那封信至今顧亞還好好保存著。很多地方風化了,他用膠布仔細地粘了一遍。

第一次叛逆期結束了。顧亞上了初中,那年姐姐在城裡最好的學校上高一。姐姐很懂事,很愛弟弟妹妹,每個月都節省生活費買禮物帶回家。一次姐姐回家,給顧亞帶了一把吉他。那把吉他當時賣120塊錢。顧亞後來才知道,其實那是爸爸幫工攢下來的錢買的,那時候爸爸在沙石廠務工,一天工資十多塊。

顧亞苦練了三年吉他。初中畢業時,他熟練掌握了 G、D和Em三個和弦。

圖 | 顧亞

初中畢業,第二次叛逆期來臨。顧亞想去大城市,去更遠更繁華的地方,找到懂吉他,可以教他的人。他又開始逃學,背著吉他,漫山遍野地和幾個朋友到處轉悠,一個星期都不回家。爸媽操碎了心,最後妥協了。說去吧,去考你要上的音樂學校吧。

顧亞去六盤水考師範學院藝術系音樂專業。那個年代流行把頭髮拉得直直的,他買了個夾板,自己拉。拉完,有點殺馬特,自己挺滿意。面試,他唱了首光良的《童話》,試了試節奏感,然後去體檢。體檢完了,和同學把錢湊在一起,在城裡轉,吃了很多好吃的,看高樓大廈,天堂一樣。那會兒他覺得自己成功了,夢想近了。

收到錄取通知書,看到通知書上「音樂」兩個字,顧亞高興得一蹦三尺。前面的「師範」他根本沒看到,他沒想到將來要當老師。

顧亞的二伯是家裡的能人,工作住家都在六盤水市區。二伯開著車,從村裡接上顧亞,帶著行李,一路盤山尋路,來到城市。

師範第一年,顧亞很快樂。寢室裡面好多小夥伴,會打鼓的彈琴的很多,他們一起唱許巍,聽零點樂隊。一年快結束的時候,顧亞發現不對了,課程中有鋼琴,有舞蹈,有美術,怎麼沒有吉他?他去打聽了一下才發現,原來他上的是五年學制,根本不能自選器樂專業。

顧亞崩潰了。然後,他決定不再上課,自己想辦法。

顧亞的同學小濤也是盤縣來的,也喜歡吉他。還有另一個會彈吉他的同學,三個人一起去網吧包夜,不打遊戲,只聽音樂,看演唱會。當時聽信樂團和五月天,聽嗨了,三人決定乾脆自己搞個樂隊。招兵買馬,又湊了兩個人,中文系的二萬,和當時還是高中生的吉他手胡進。都是吉他手怎麼辦? 顧亞肯定是要彈吉他的。他說,家裡面非常支持我,只要搞樂隊,我家一定給我買電吉他。二萬被逼無奈,說好吧,我打鼓吧。小濤去彈貝斯。就這樣,成員搞定了。顧亞又是主唱,又彈吉他,他覺得自己非常帥。

圖 | 樂隊成員一起排練

那是2005年。顧亞在六盤水上學,放假才回一次家,每個月的生活費差不多300元。有了樂隊,他們在一個叫黃土坡的地方租了個地下室,房間很潮很黑,月租200。租好房,牆上貼滿裝雞蛋的紙殼做隔音,又買了串小彩燈掛上做裝飾。就這樣,排練室也有了。

那時候,顧亞交了女朋友。女朋友就在地下室一閃一閃的小彩燈下聽顧亞唱歌。可是,顧亞還沒有樂器。他給爸爸打電話,說我們學校突然通知要求買吉他,是專業需要,沒有吉他就上不了課。爸爸半天沒說話,最後問,什麼時候要,多少錢。顧亞算了一下,說,5000塊。

拿到5000塊,顧亞去買了「飛兒」樂隊同款的匹克電琴,琴頸細細的。那5000塊是爸爸是借的,好幾年後才還上。當然,那時候顧亞不知道。那時候大家省吃儉用,家裡面寄來的生活費合在一起,攢著換器材。每月只留出200塊當大家的夥食費,去市場上買點油買點米,從吉他手家裡拉來洋芋,一大鍋水熬粥,稀飯下洋芋。

稀飯下洋芋吃了一年, 鼓買了,音箱也買了,樂器慢慢換,差不多滿足了排練需求。然後,就演出。

樂隊的第一次演出是在一個職業學校,學校搞活動,他們去唱了一首Beyond《真的愛你》,還有一首《光輝歲月》。自己打車去打車回,賠錢。

那時候不覺得苦,顧亞心想,一切OK,沒問題。為了夢想。

圖 | 顧亞和樂隊成員在一起

2014年8月,二伯開車送顧亞去距離六盤水50公裡外的臘寨小學報到。

像當年從盤縣到六盤水一樣,收拾好行李,一路顛簸,山路左彎,右彎,十八彎,不只十八彎。但這一次,是從城市回到農村。路上二伯跟顧亞說,要務實,不要誤人子弟,好好工作。顧亞隨身帶了一把木吉他。看著面前的山村,他想,這是什麼地方?

成立後很長時間內,顧亞的樂隊任何收入都沒有。最糟糕的時候,樂隊成員去打工維持生活,他們發傳單,在酒吧當服務員,貼小廣告,擺地攤去賣打火機……一晃就快要畢業了。就在這時候,顧亞認識了一個大哥。

大哥三十二三歲,單身,整天在出租屋裡彈琴。顧亞買了一瓶二鍋頭,拎著小超市裡買的一塊五的小零食,去找大哥拜師。

一進門,顧亞被大哥家滿牆的重金屬樂隊海報鎮住了。重金屬是什麼?他問。大哥掏出幾口袋碟——有些打口,有些盜版,說,兄弟,來,你要聽啥,跟哥講!先聽Pantera。太震撼了。顧亞第一次知道,還有這樣的音樂,吉他還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不可思議。從那個時候開始,顧亞有時間就去找大哥,一瓶酒,開始看,聽,學。

從那時候起,什麼beyond、信樂團、五月天,都不彈了。他們開始專心排練Metallica、Megadeath…… 找經典曲目,請大哥教。大哥給他們一本《喬伊重金屬吉他教材》,說,你們練好了彈Pantera是沒問題的。於是苦練。畢業那年,顧亞找了個最大的歌舞廳,「躁了一場」,主題是「想重玩就重玩」——本地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圖 | 顧亞

專場是售票的,沒有賠錢,可是也沒賺錢。那是2011年。

那時顧亞買了一臺電腦,開始自己寫歌。第一首作品叫做《最後的證據》:「我要用最後的結果告訴你!」當時大多數搞音樂的人在搞流行和爵士,重型金屬飽受歧視。顧亞想,我們年輕,總有一天我們會替代你們這些「老鞭子」(本地話,意即老前輩,老炮)。我們向「老鞭子」宣戰!

有了自己的作品,樂隊慢慢也會接到一些商演邀請,但是商演不能幹重型,那就算了,他們說,不能違背初衷。

然後,他們畢業了,家裡不再供給生活費。父母一直勸顧亞找工作。他們說,為了女朋友,你也不能漂著了。上學的時候,女朋友把自己的學費打給他,美芬買不起,顧亞用那筆錢買了一把墨芬(墨西哥產Fender電吉他)。最慘的時候,炒了一碗飯,兩個人分著吃。這些事他忘不了。

撐到2014年,顧亞上網查,看到了特崗教師的招考,報了名。考完,再面試,他也去了。結果公布,他被錄取了。家裡人非常高興,顧亞是悲喜交加。喜不用說;悲,是「這些年想做的事情就完蛋了」。

籤合同那天,別人排隊選學校,顧亞站在一邊,「你們剩下不要的再給我」。最後分配給他的是鐘山區大灣鎮臘寨小學,8月20日報到。合同上註明,必須幹滿三年。

車開到臘寨小學,一片土路,一座磚樓。二伯走了,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出來迎接顧亞,顧亞以為他是門衛,就問,校長在哪兒?男子瘦瘦的,穿一件黑外套,說,我就是校長。

顧亞放下被褥,轉身就回了市區,一個星期沒回學校。他跟校長說,課程先別安排我,因為我還在考慮。當時他在掙扎。他找朋友說,也跟父母說,說來說去,最後還是決定先試一下。他回了臘寨小學上崗。

瘦瘦的校長名叫鄭龍,比顧亞大十幾歲。鄭校長告訴顧亞,以前我看過你的演出,「我年輕的時候也喜歡彈吉他」。他倆很聊得來,後來成了忘年交。可是當時,到了放學,顧亞還是要走。他天天盼放學。臘寨小學是工作,工作完成我要趕緊過我自己的生活,他想。回到市區,他和朋友酒吧喝酒、聊天、彈琴、唱歌,一到周末就是宿醉。

這樣的生活分裂而頹廢,很折磨人。鄭校長跟顧亞說,你不要這樣跑了,如果你一個人怕,我就來陪你。校長的家在附近鎮上,可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顧亞在學校,他都來陪他,一起彈琴,聊天。

慢慢地,這樣過了快半年,以前的生活方式遠了,但顧亞的心還是漂的。他想著,過幾年我還是要離開這個地方,回到城市,和女朋友結婚……直到2014年的冬天。

那是接近12月的某一天,顧亞去上課,當時他帶的是三年級。顧亞說同學們好,老師好!同學們請坐。他拿著粉筆轉過身在黑板上寫字。回頭的時候,他發現坐在第一排的一個女孩是站著的,她站著在打哆嗦。當天下了霜,有點冷。顧亞說,小朋友別調皮,快坐下上課。女孩坐下了,坐的同時跺跺腳。過一會兒,女孩又站了起來。顧亞發現不對勁,仔細看了看,他驚呆了。他看見一雙被凍得發紫的小腳,穿著一雙粉紅色的涼鞋,鞋上敷滿了泥巴。

圖 | 顧亞和學生們

顧亞一直沒有說話,兩隻手杵在講臺上,可能有將近十分鐘,他的腦海一片懵。他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後來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那之後,顧亞再也沒有想過離開。

2016年5月,顧亞偶然發現,鄭龍還兼任著另外一所小學的校長。

鄭龍十幾年教育生涯,一直在貴州的山村中。他告訴顧亞,以前在海嘎小學,他是校長也是老師,教全科。當地冬天冷,路也不通,最糟糕的時候,全校只有8名學生。因為開班不足,很多當地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到鎮上去上學,還要租房陪讀,經濟負擔很重。現在,那個學校準備拆掉了。

鄭龍說,他一直想找一群老師把海嘎小學建起來。顧亞聽罷,馬上說,我要去海嘎。「這是很搖滾的事情。必須幹!」

7月份放了假,他們開始寫申請,向領導匯報,領導很支持。那年有5個老師去了海嘎,加上原有的4個,8月份,9名老師逐戶去動員,跟家長說,我們要把海嘎小學辦成完小,希望你們的孩子可以回來就讀。他們看到了家長欣喜又帶著質疑的臉,真的嗎?你們萬一堅持不下來,孩子們怎麼辦?

他們堅持了下來。孩子們一個個地來了,班級一個個建起來了。

2016年,顧亞把吉他也帶到了海嘎小學。他在辦公室裡彈琴,孩子們趴在窗口,互相擠著,偷偷看他。看到那些眼睛,他心裡一緊。之後,顧亞在朋友圈徵集樂器,朋友們寄來了十幾個手鼓和三四把吉他。他教給孩子們的第一首歌是《送別》。

圖 | 音樂教室裡的吉他

學樂器,開始總是枯燥的,時間長了,孩子們有點疲。顧亞心想,好不容易搞來這麼多琴,別浪費了,要不搞個樂隊?

第一支樂隊是從六年級挑選的,顧亞留了一點私心。從臘寨到海嘎,兩個同學捨不得,跟他一起轉了過來,兩個都是女孩,一個叫小美,另一個叫小夢。顧亞安排就她倆彈吉他,又選了鼓手和貝斯手,開始每天中午排練,第一首歌是《平凡之路》。

《平凡之路》用了四個和弦,顧亞想,她們不至於像我初中時那樣練上三年吧?

一次,學校裡來了個參觀者來看孩子們排練。顧亞很自豪,期待著「小夥子,不錯,加油幹」這樣的回應,沒想到對方說,年輕人,在山區是不容易的,只是你們這個農村(海嘎為彝族人民聚集地),少數民族,如果你們跳跳竹竿舞,唱唱敬酒歌,穿穿彝族的服裝會更好,你搞這些電聲樂器,怎麼和城裡面比?

顧亞真想衝上去給他一嘴巴。

嘴巴當然是沒有扇。但顧亞的滾青心態被激了起來。我們農村娃怎麼了?他下決心,樂隊一定要搞,不但要搞,還要讓城裡的孩子羨慕。他告訴孩子們,一定要嘗試用行動去突破自己,去證明自己。不知道孩子們聽不聽得懂,他又說:「好好練,外面有更大的舞臺,我也很想帶你們出去見識一下」。

圖 | 教室牆面上的塗鴉

從那時候開始,顧亞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學生們身上。排練的時候更嚴格;周末和假日,顧亞帶孩子們去市區,第一次去電影院,第一次去動物園,第一次去遊樂場,第一次吃棉花糖,都是他和他們一起。他想讓她們走出大山。那時候顧亞已經跟當年的女朋友結了婚,家安在六盤水市區,他把這些孩子們帶回家,介紹給他剛出生不久的小女兒。

2018年冬天,顧亞自己的樂隊演專場,孩子們去給老師暖場,唱的是《平凡之路》和《追夢赤子心》。音樂聲一起,顧亞受不了,直接哭了。他的腦海裡像放倒帶一樣,這些年的每一個畫面,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他覺得自己成功了。

7月23日晚上,痛仰來的前一天,已經畢業「遇」樂隊回來海嘎小學。參加完學校裡的茶話會,顧亞又去了小夢家,她已經上初二了。小夢的妹妹現在是「未知少年」樂隊的吉他手。

當初給樂隊起名的時候,顧亞說,「五朵金花!」孩子們大笑,覺得特別土。後來孩子們起了個「遇」。顧亞以為是「鬱」,就說,不能重名啊(國內有知名激流金屬樂隊名「鬱」),孩子們告訴他,是遇見的遇。「很感謝遇到這麼一群老師願意為我們付出,我們非常幸運。」

顧亞很感動。

圖 | 畢業合影

快手這些平臺剛興起的時候,顧亞覺得特別low,特別土,「每天一刷就是各種炸耳的音樂」,後來禁不住好奇,下了一個。他上傳的第一個視頻孩子們跟著Metallica的歌pogo,「我告訴她們這種音樂要嗨起來,身體要舞動起來!」視頻中,顧亞帶著孩子們,在第一個重音炸響的時候,重重地把頭髮甩了下去。他覺得很酷。

因為疫情,今年海嘎小學開學很晚,放假前,顧亞招呼樂隊趕緊來排練,因為她們馬上畢業了。排練曲目是痛仰的《為你唱首歌》,一二年級的小朋友跑過來坐著看,大家跟著音樂搖頭晃腦。顧亞用手機把這個場景拍了下來,發到快手上。這就是那條爆紅視頻的由來。

視頻發布後的第二天,顧亞的粉絲猛漲到一萬多,他想,糟了,可能要火了。趕緊去翻評論,還好,沒發現什麼負面的。之後,他開始陸續接到要求採訪的電話,而熱點繼續發酵,那條視頻上了環球網等媒體。同事們說顧亞「你火了」,顧亞回答,完蛋了,「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圖 | 顧亞的快手主頁

「那會兒我就預料,接下來會發生很多讓我難以想像的事情」,顧亞說,「我期待都是好的」。

熱點總會過去的,顧亞很清楚。他說,太多讚揚讓他渾身不舒服。「我不覺得火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它真的是一種能量,我是希望火光能夠照亮更多我們看不到的群體。」

其實關於視頻,之前顧亞有過一個很不切實際的想法。「我想跟拍遇樂隊,拍她們上初中,高中,大學,一共十年,看最後她們的人生會有怎樣的變化。」這個計劃無法實現。沒辦法,中學以後,課程很緊張,因為教育幾乎是這些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徑。她們所在的中學裡也有樂器,但沒有時間練。

顧亞後來想通了,「確實沒有必要」,他說,「能夠讓她們有一段經歷,通過音樂感受一種氣氛就好了。音樂沒必要成為她們的夢想。」

顧亞自己的樂隊名叫「目染」,耳濡目染的「目染」。這個名字,是某次演出前,他翻詞典翻出來的——之前的樂隊名過於駭人聽聞,必須修改。目染樂隊在幾個主流的音樂平臺上發布過專輯,粉絲和評論數目都沒過三位數。「目染」樂隊的豆瓣小站上,清晰地列著他們所有的演出記錄,那是值得紀念的昨日。也有幾個死忠粉絲在評論中留下了金屬迷專用的魔鬼角手勢。

顧亞說,這幾年他的精力心思基本上全部投入在學校,「沒法再像年輕時那樣,天天插著耳機聽音樂了」。樂隊的吉他手現在和顧亞一起在海嘎小學工作,是顧亞動員他來的,「要工作,也要把樂隊做起來!」 除了他倆,貝斯手在琴行教課,他們都生活在六盤水市區。最近目染又開始排練了,「因為看之前比我們還次點兒的樂隊,到現在都走得挺好。就感覺自己好像落了一些什麼東西。」

圖源自figure紀錄片團隊|樂隊的孩子們

幾天前目染排練的時候,大家在商量,年輕時那麼憤怒,搞重型,現在再創作,要不要換個風格?畢竟重型的限制太多了。顧亞想了又想,最終,他還是認為,不能違背初衷。

「這個東西是人生作業,不是寫給別人聽的」,顧亞說,「我覺得這是內心所追尋的東西,等到六七十歲,如果我們還活著,老兄老弟坐在一起,放一張之前咱們出的CD,我覺得就無憾。這是唱給自己的歌。」

- END -

撰文 | 葉三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霓虹燈閃爍,隨節奏變化,舞臺煙霧噴出,與山霧攪在一起,「你你你你要跳舞嗎」響徹海嘎小學的上空。8月19日晚,海嘎小學的樂隊舉行了首場演唱會,直播平臺上超過142萬人圍觀。有網友留言說,「這是我見過最搖滾的演出」。
  • 《大山裡的搖滾夢》:痛仰樂隊與山區搖滾少年的雲端演唱會
    但對於痛仰樂隊來說,這支小學生樂隊的出現,似乎意味著更多東西。那是一種對音樂單純的熱愛——這種熱愛的力量,可以翻山越海。痛仰樂隊主動聯繫上顧亞老師,了解關於樂隊的更多情況。幾天之後,當Figure發出邀請後,痛仰的主唱高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整個樂隊也決心奔赴這場千裡之約——中國最出名的搖滾樂隊與這支小學生搖滾樂隊一起,燥一場大山裡的音樂會。
  • 從《隱秘的角落》到《樂隊的夏天》,搖滾樂隊這樣「浮出水面」
    上半年的熱播網劇《隱秘的角落》,劇情、剪輯之外,導演辛爽「夾帶私貨」的配樂是加分項,風格詭異、幽暗,彈幕中的「陰樂」一說恰如其分。片尾的樂隊名單,冒出Joyside、木馬、PK14等這些曾經只會出現在小型live的名字。這份歌單也暴露了導演曾經的身份,他曾是Joyside的鼓手和吉他手。
  • 《樂隊的夏天》開播火了,成都搖滾樂隊的夏天你是否經歷過?
    不要看海報上還有畫風詭異的歐陽娜娜,《樂隊的夏天》請來了反光鏡、面孔、痛仰、新褲子、旅行團、旺福等等31支老牌的、年輕的、海峽兩岸的獨立樂隊扎堆唱歌、battle。搖滾樂手、也是奇葩說辯手的飛飛是大王發了條微博:搖滾圈今年要喜提飯圈文化。
  • 中國好樂對搖滾春晚收官 開啟樂隊元年
    近日,由《中國好樂對》和搖滾春晚聯合舉辦的「好樂搖滾春晚-對決季收官戰」圓滿落下帷幕。經過觀眾進行投票決出的華東、華南、華中、華北、 西北、西南、東北各大區票數最高的三支樂隊參加了此次搖滾春晚。
  • 歐美知名搖滾樂隊,你知道嗎?
    皇后樂隊在英國國內地位極高成立於1971年,成員包括主唱弗雷迪·莫庫裡(已故)、吉他手布賴恩·梅、鼓手羅傑·泰勒、貝斯手約翰·迪肯,對世界樂壇留下深遠影響。英國史上專輯銷售前十,包括最高位在內,Queen名留兩位(#1、#7)。生涯專輯於英國專輯銷售榜周數總計達1322周(27年),為史上最長。
  • 好樂聯合第九屆搖滾春晚掀動中國樂隊元年
    離1月20日即將舉行的第九屆搖滾春晚越來越近,本次搖滾春晚由於與「中國好樂對」的合作舉辦,給本屆搖滾春晚注入了大量的新鮮血液,對於喜愛搖滾的人們來說,必定是一定酣暢淋漓的搖滾春晚,因此本屆的搖滾春晚也成為這九年來最受人們期待的一屆春晚
  • 山區孩子玩搖滾: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讓人動容
    資料圖在貴州六盤水大山深處,由11個孩子組成的兩支搖滾樂隊被廣泛關注。他們跟隨音樂老師組建樂隊,不僅改變了學校險被關閉的命運,也通過與音樂的相遇更加自信和樂觀。專家認為,未來鄉村學校也要補齊音樂教育的短板,讓鄉村孩子也能接受有質量的音樂教育(據8月28日《工人日報》)。
  • 中國搖滾樂隊「野」史
    《樂隊的夏天》播出5期才逐漸有了出圈的態勢,而我們的樂隊祖上曾經闊過。高曉松以前在他的脫口秀裡說過,90年代初的校園樂隊以搖滾為主,金屬居多,民謠會被人看不起。他和老狼的樂隊青銅器樂隊雖然也自稱搖滾,但風格曖昧,歌詞委婉,處於鄙視鏈最低端,只得解散,各找各媽。
  • 漲知識 歐美十大搖滾樂隊 總有一種搖滾風格讓你欲罷不能
    山羊皮樂隊第9名:Bon Jovi(邦·喬維樂隊)上榜理由:它成功地把女性帶進了硬搖滾的世界,女性的字典裡從此有了野性經典指數:★★★樂隊介紹:邦喬維(Bon Jovi),是當代美國搖滾樂隊,少年時期即開始接觸搖滾樂。1983年組建同名樂隊,逐漸佔據市場。以主流硬搖滾、金屬搖滾見長。
  • 英倫搖滾入門,從經典搖滾樂隊開始
    英式搖滾,所有的pop的字眼其實是rock的一種,其實是英國樂壇對美國公認潮流的一種回應。由於90年代英倫優秀樂隊層出不窮,風潮延續至今。1.猶如音樂相遇的最初方式,一定是一聽鍾情不容置疑,suede也是我一聽就愛上的樂隊,此後,我對suede的寵愛,以及英式搖滾樂的鐘愛都一發不可收拾。對他們的喜愛延續至今。suede主唱Brett Anderson擁有相當迷人的外形。在一襲黑衣常常在黑暗中閃爍著最明媚的光芒。正如他那華麗高昂的嗓子總能讓人在朗朗的晴空下也能聽出優柔的冷來,於是你在他的聲音下,抬頭仰望藍天白雲,夜晚的璀璨繁星。
  • 《縫紉機樂隊》:電影中縫紉機樂隊的名字,來源於是這個?
    這是在集安的搖滾之城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在搖滾盛行的時代,集安4位大夫組成了一支搖滾樂隊破吉他樂隊,風靡一時,帶領著整個集安升華為搖滾之城,市政府也因此為破吉他樂隊建了一個大吉他石雕。破吉他樂隊的搖滾激情帶動了集安每一個人,其中就包括胡亮。
  • 《樂隊的夏天》讓樂隊出場費增長20倍:搖滾的貧窮與夢想​
    20年前,在北京北郊的一個小村莊樹村,東北方向是迷笛音樂學校,西北方向是東北旺音樂村,這裡聚集著上百名樂手,20餘支樂隊,舌頭、木馬、二手玫瑰、痛仰等搖滾樂壇的「中流砥柱」均從這裡走出,房租約200元每月,他們平時排練,周末在小酒吧演出換酒喝,最低時出場費為100元,很多人需要靠親友借濟。這裡是沒有物慾色彩的烏託邦,凝聚著共產主義之夢。
  • 這兩支山區樂隊不簡單…
    1949年的法國,一群淘氣、難以管教的孩子,在新來的教師助理克萊門的幫助下組建了合唱團,從此一個充滿愛與夢想的電影成為經典。而在2020年前後的中國貴州,距離北京2000多公裡的地方,有一座名為海嘎的小學。
  • 《樂隊的夏天》能帶給中國搖滾「春天」嗎?
    也因此,中國搖滾樂隊目下的生存狀態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新手新樂隊靠兼職維持 租排練室也要精打細算根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的調查,大多數樂隊其實還在為生計奔波,通過兼職維持他們的夢想。刺蝟樂隊的主唱子健做樂隊是兼職,他還有個工作是程式設計師,但他換工作的頻率可能比樂隊的演出還要多。
  • 搖滾樂壇的女歌手羅琦、姜昕,斯琴格日樂
    即便如此,仍然有女性闖入這個音樂世界的蠻荒之地,她們中的一些人還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中國搖滾樂壇她們是羅琦、姜昕、斯琴格日勒等。一,羅琦---「中國第一搖滾女歌手」羅琦,1975年6月6日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13歲登臺唱歌,1991年,16歲的羅琦迷上搖滾樂,隻身闖蕩北京與王小京籤約,成為指南針樂隊的主唱。
  • 電子樂先驅走了,他創立的樂隊影響了潮流音樂與男裝
    發電站樂隊由Florian Schneider和 Ralf Hütter於1970年組建,陣容幾經改變,最後這支德國著名的樂隊在歷史上最出名的四人為Ralf Hütter,Florian Schneider-Esleben,Wolfgang Flür和Karl Bartos。
  • 荒山樂隊專訪 • 一個隨性的搖滾樂隊,幾個隨性玩搖滾的年輕人
    ——痛仰樂隊《公路之歌》「搖滾樂或許不會安慰人,但是他會把你的情緒帶到搖滾那個領域裡,在搖滾的領域裡把情緒發洩掉。」搖滾樂由熱血、沸騰和有溫度的靈魂組成,無數的人熱愛著搖滾,在搖滾中燃燒著自己的青春。搖滾樂就是可以給人帶來力量的東西,或許它不會用抒情的方式把情感娓娓道來,但它能讓聽搖滾的人們把情緒徹底釋放,把要表達的東西融進搖滾樂裡。之所以說荒山樂隊是一支隨性的樂隊,因為它在機緣巧合之下建立,與其說是排練與演出,他們更願意稱為「玩兒」——和興趣相同的人做喜歡的事。
  • 歌迷和業內公認的華語樂壇最具代表性的流行搖滾樂隊
    零點樂隊,成立於1989年,中國內地流行搖滾樂隊。1989年零點樂隊在呼和浩特市成立。成員中除主唱周曉歐來自北京外,均是內蒙古專業文藝團體的樂手。1997年,演唱歌曲《愛不愛我》,開始受到關注。1998年推出第三張專輯《每一夜每一天》。
  • 大鵬《縫紉機樂隊》致敬搖滾經典 喬杉變裸泳寶寶
    近日,影片發布了七張致敬經典版海報,樂隊經紀人大鵬攜五位樂隊成員,或以經典搖滾樂隊代表專輯的封面形式出現,或以經典搖滾人物的造型露面,將喜劇元素和搖滾精神結合起來,別出心裁地「嚴肅」致敬過去幾十年中,為搖滾樂壇做出偉大貢獻的音樂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