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漢墓黃金
自2011年江西南昌發現西漢海昏侯劉賀墓以來,各界對此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劉賀墓未被盜掘過,因而比較完整地保存了大量的隨葬品,尤其出土的眾多金餅、麟趾金、褭[niǎo]磃[ tí ]金等黃金製品,奪目的光芒吸引著世人的目光。那麼何為麟趾金?何為褭磃金?這與漢代歷史又有什麼聯繫?
一、麟趾金、褭磃金的緣起
漢武帝與秦始皇有相同的嗜好,都喜歡外出巡狩。秦始皇登上皇位之後,一共出巡了五次,並且死在第五次巡視的路上。漢武帝在位50餘年,外出巡視、封禪次數達到十五六次,和秦始皇一樣,他的生命最終也定格在不斷奔波的路途之中。
(漢武帝劇照)
麟趾、褭磃分別是指白麟的腳趾和駿馬的馬蹄,為何漢代要將黃金鑄造成白麟腳趾和駿馬馬蹄的形狀呢?其實這與漢武帝的一次出巡有關。
《漢書·武帝紀》記載:「三月,詔曰:『有司議曰 ,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饋宗廟,渥窪水出天馬,泰山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改黃金為麟趾褭蹏以協瑞焉。』因以班賜諸侯王。」這是漢武帝在公元前95年下的一份詔書,講他在巡視途中看到了上帝、白麟、天馬、黃金,漢武帝將這四種東西聯繫起來,認為這是天降祥瑞,所以就將黃金鑄造成白麟腳趾和天馬馬蹄形,並且賜名「麟趾金」和「褭磃金」,賞賜給各路諸侯王。
麟趾金
南昌海昏侯劉賀墓就出土了大量的麟趾金和褭磃金,這強化了劉賀的土豪人設。麟趾金的底面近似橢圓形,而褭磃金底面近似圓形,且中間略帶分瓣。褭,在《漢語大詞典》中的原意是以絲帶系馬,引申為馬名。同時,在《漢書》注釋裡面,褭解釋為駿馬,一天可以行走15000裡。磃與蹄同義,所以褭磃也就是指漢武帝巡狩所見天馬的馬蹄子。白麟作為當時人們信仰中的神獸被捧在很高的位置,我們很容易理解,只是為何這天馬也如此受武帝青睞呢?
褭磃金
在《漢書·禮樂志》中有「天馬徠,龍之媒」的記載,這是說天馬和龍是同類物種,天馬出現了龍也會過來。對龍的崇拜自古以來都很強烈,長沙馬王堆出土的T形帛畫兩側就有蛟龍升天的景象,御龍升天的思想在幾千年以前就在人們的思想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所以作為與龍同類物種的天馬,被視為祥瑞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褭磃金與馬蹄金的關係
漢武帝將黃金鑄造成馬蹄形,我們通常稱之為「馬蹄金」,而很少稱「褭磃金」,這二者有何區別呢?儘管兩者都表現了馬蹄子的形狀,但是其中的含義有很大區別。我們從《漢書·武帝紀》可見,詔書中頒布的名稱是「褭磃金」,麟趾金用來對應「獲白麟」,褭磃金則對應「出天馬」,兩者都是祥瑞的化身,所以如果稱「馬蹄金」,就完全忽視了它們所包含的這一層含義。
傳世文獻當中最早將漢代「褭磃金」稱為「馬蹄金」的是唐初的顏師古,他在給《漢書·武帝紀》作注釋時,就將此稱為「馬蹄金」,從而淡化了它本身所包含的祥瑞深意。唐末康駢在其著作《劇談錄》中記載的一則靈異故事中,稱有人在耕地時獲得一甕馬蹄金,康駢在注釋中還強調這是武帝時期鑄造的。不難看出,當時人稱天馬的褭磃為普通馬的馬蹄,而不管它作為祥瑞的深層含義,這是不對的。今天我們站在後人的視角,深知武帝鑄錢背後蘊藏的含義,宜稱其為「褭磃金」。
正在清理褭磃金
三、漢武帝鑄麟趾金、褭磃金原因何在
史書記載武帝鑄麟趾金、褭磃金是「以協瑞」,兩種黃金不流通,且武帝之後不再鑄造,綜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這或許也包含了武帝瓦解諸侯王勢力恩威並用的一種政治考慮。
諸侯王問題是困擾西漢前期歷代君王的一大難題,而其發端又始於劉邦分封。秦朝短祚而亡,劉邦認為是因為缺少同姓諸侯王拱衛,因此在翦滅異姓王后,劉邦開始大封劉姓子弟為王。隨著他們的勢力慢慢坐大,至景帝時期,出現了吳楚「七國之亂」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雖然這次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但是諸侯王的勢力始終是一個隱患。
劉邦
到武帝時期,他主要採取兩個手段繼續瓦解諸侯勢力,一是實行「推恩令」,就是諸侯王死後,不僅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並繼續管理王國內的土地和人民,還將所屬王國中的一部分土地分封給其他兒子為列侯。而漢制規定,侯國隸屬於郡,地位等同於縣,接受中央管轄,這樣王國就越分越小,所形成的隱患也會越小。酎金奪爵更是武帝對諸侯王勢力的徹底打擊,當時規定諸侯王到長安祭祀高祖廟時要進獻酎酒和黃金,武帝就以諸侯王所獻黃金成色不好為由,撤銷了一半諸侯的爵位,這基本結束了漢初以來困擾人心的諸侯王問題。
武帝深知治國要恩威並用,不能光來硬的,因此為了緩和這種緊張的關係,武帝就借用祥瑞之名,鑄造了麟趾金、褭磃金,用來賞賜那些本分的諸侯王。南昌海昏侯劉賀墓中發現了大量黃金,有人據此認為當時地處江南的豫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但以辛德勇為代表的一些學者認為,很大一部分財富,其實是從昌邑故國帶來的。
劉賀 劇照
那麼這個昌邑故國在哪裡呢?我們先來說說定陶,定陶在戰國時期屬於魏國,因這一帶富庶,魏國甚至將都城東遷至定陶區域內的大梁,而昌邑國就處在天下之中、水路交通要衝的定陶東邊,與之密切相連,所以昌邑國可以享受定陶所具的地理優勢來發展經濟。在劉邦、項羽相爭之際,此地糧食充足,昌邑國的經濟優勢不僅導致項羽退兵,而且對垓下之戰的勝負之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武帝出於對劉賀祖母李夫人的深情,將劉賀之父即劉髆分封在昌邑國之中。在豫章的劉賀墓中就有老昌邑王劉髆的故物,其中就包括麟趾金與褭磃金。
南昌海昏侯劉賀墓的發掘,為世人在傳世文獻之外塑造了一個更為立體的廢帝的形象,墓中出土的大量黃金製品更是吸引著世人的眼光。麟趾金、褭磃金作為祥瑞的化身,不僅與漢代濃鬱的神仙信仰有關,也包含了漢武帝恩威並重的治國之道。我們常稱劉賀墓中發現了馬蹄金而非褭磃金,稱呼的簡單化固然是便於傳播,但也在無形之中淡化了它本身所蘊含的祥瑞之意,並不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
參考文獻
[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77年。
辛德勇:《所謂「馬蹄金」的名稱與戰國秦漢間金幣形制的演變》,《文史》2018年第3輯。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