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娛樂圈經紀人楊天真曬出一段視頻,稱自己要去做切胃手術。楊天真透露,朋友聽到她要做切胃手術後都紛紛來勸阻她,希望她能通過控制飲食或者運動來減肥瘦身。
此消息一出,「楊天真切胃」迅速竄上微博熱搜,很多人好奇,她做切胃手術是因為太胖想變瘦變美?
8月11日,楊天真發文表示,自己對外形沒有任何不滿意,手術的目的是為了治病。
肥胖不僅讓患者的社會接納程度降低,還會引發一系列的身體和心理問題,減肥成了每個肥胖患者的第一要務。傳統的減肥方式包括飲食控制、增加運動鍛鍊、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治療等方法,由於這些方法有治療時間長、效果差、減肥後易反彈等缺點,肥胖患者開始把希望寄托在減重手術上。北京世紀壇減重中心主任張能維表示,目前在中國,大約每十個肥胖者中就會有一個人可能需要通過切胃手術來解決肥胖問題。
那麼,飽受熱議的「切胃」手術是個什麼東東?手術之後有哪些副作用,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減重手術=切胃手術?張能維表示,很多患者將減重手術簡單地理解為切胃手術,這種理解是不全面的。目前臨床常用的手術減重方法有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和腹腔鏡胃旁路術。袖狀胃切除術是真正的「切胃」,一般切除90%左右的胃部組織;胃旁路手術則僅需要胃、腸的改造。
袖狀胃手術,其原理是減少胃容量,人們即便是餓了,也不會像過去那樣有強烈的飢餓感。
胃旁路手術的原理有兩種。其一,胃部變小,人不再有很強烈的飢餓感,吃得就少了。其二,胃部接在小腸的中間或下一段,吸收的量也會減少。
哪些人可以做?有哪些副作用?
以上兩種減肥手術與常見的減肥方法相比較的話,效果立竿見影,而且還能治療長期肥胖帶來的疾病,入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但是必須記住,減肥手術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它本身有很多風險和弊端,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再來做利弊權衡。
張能維介紹,如果已經因為過度肥胖引起了糖尿病、呼吸暫停症候群等疾病,或者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得出的值超過了32,就需要進行手術。對於手術方式的選擇,他表示,體重只要不超過300斤以上的,一般就做袖狀胃,把胃裁掉一部分就夠了,都能夠解決問題。如果特別嚴重的,可能需要加做胃和腸(縮短)。張能維指出,考慮到青少年生長發育,做減重手術一般需要年滿14歲,但他表示,如今14歲以下的患者數目越來越多。
有醫生則認為,體重指數(即BMI值)大於37屬於重度肥胖,持續肥胖下去對身體的綜合傷害,比手術的傷害還要大,因此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就應該考慮手術。輕中度肥胖也就是BMI沒有達到37的人,要是已經合併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呼吸睡眠暫停症候群等等問題的,也可以通過多學科會診評估來判斷是否可從手術中獲益。
凡是手術就會有風險,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切胃手術的副作用有瘢痕狹窄、潰瘍、吻合口、術後感染等,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營養不良。因此,患者選擇減重手術需要慎重。
減重手術後,患者飲食該注意什麼?
張能維表示,做完手術以後,醫院會有專門的營養師來設計患者的飲食,還包括多長時間做複查、查哪些問題等,都有完整系統的多學科團隊的合作。
對於患者而言,第一,術後,患者一定要按照醫生的要求慢慢進食,不能再像手術前那樣咕咚咕咚地喝水,或者大口大口地吃肉。第二,在進食過程中一定注意要把水喝夠了。另外,要注意儘量保證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避免營養不良。
另外,張能維介紹,因為腹腔鏡減重手術創傷很小,痛苦也很小。在手術後的三四天,患者去跑步或做些激烈點的運動都沒問題,這樣可以保證手術後下降的只是脂肪而不是肌肉。他提醒公眾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遵照醫囑,科學減重。
文章整理自好大夫漫畫、中國新聞網、網易健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