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如何命名的?

2021-01-10 地理沙龍號

颱風是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是夏秋季節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最重要氣象災害,關於颱風的命名,以前是沒有統一的,也就是各個國家自己命名,這樣會帶來很多的交流等麻煩。因此在第三十一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通過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

颱風命名表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等14個成員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裡的14個名字(每個成員提供1個名字),按每個成員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順序、循環使用。

如果某一個颱風造成了巨大的災害,那麼可能會考慮把這個颱風的名字退役,由命名國另選名字代替,比如「桑美」、「莫拉克」、「龍王」、「菲特」等等,今年第九號颱風「利奇馬」,對我國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將來也有可能退役。2019年第十號颱風是「羅莎」,接下來是白鹿、楊柳、玲玲、劍魚、法茜、琵琶、塔巴、米娜、海貝思、浣熊、博羅依、麥德姆、娜基莉、風神、海鷗、鳳凰、北冕、巴蓬、黃蜂和鸚鵡等等。

相關焦點

  •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還有颱風曾被「除名」?
    當熱帶氣旋中心風力≥12級(32.7m/s)時,就成了我們眼中的「暴躁小孩」——颱風。今年4個颱風在我國沿海地區登陸,較同期偏少截至2020年9月底,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2個颱風生成,較同期平均(18.1個)偏少6.1個。其中,颱風「鸚鵡」、颱風「黑格比」、颱風「米克拉」和颱風「海高斯」等4個颱風在我國沿海地區登陸,較同期平均(5.8個)偏少1.8個。
  • 颱風是怎麼命名的?颱風命名法使用原則(圖解)
    颱風命名法  為了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 颱風命名有什麼講究?
    颱風命名有什麼講究? 發布時間:2016年10月19日17:07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對颱風的正式命名始於20世紀初。
  • 颱風「利奇馬」命名背後:由越南取名,原是一款熱帶水果
    相信不少人都會好奇為什麼這次的颱風叫利奇馬?颱風命名有講究嗎?東方網記者了解到,颱風命名其實都是「有跡可尋」。  「利奇馬」原是一種熱帶水果  據相關資料顯示,用水果為颱風取名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一個類似的颱風,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颱風「山竹」了。
  • 2018年第9號颱風叫什麼名字?怎麼命名的?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呢?  首先,你要知道颱風也是有「國籍」的。颱風通過不同的海域來劃分不同的名稱。我國習慣稱為「颱風」,但在北大西洋地區和東太平洋地區則統稱為「颶風」。在印度洋地區颱風被稱為「風暴」。因此,當颱風登陸時的地點在哪,就會按當地的習慣冠以稱呼。
  • 奇葩颱風的命名叫「雲雀」,卻讓我想起「小麻雀」的《玫瑰人生》
    颱風「雲雀」路徑經過一番搜索,才知道還有個颱風委員會負責這個,英文名字由我過附近的14個成員國命名,中文名字由我過氣象局與香港和澳門協商確定。看完這個以鳥命名的颱風,我竟神遊想起了一位暱稱「小麻雀」的法國著名歌唱家,艾迪特·皮雅芙(dith Piaf,1915年12月19日-1963年10月11日)。
  • 首位退出颱風命名表的中國颱風名,超級颱風「龍王」
    在前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颱風的命名,全世界現有的颱風名稱都是由十四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的,分別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越南、寮國、日本、朝鮮以及密克羅尼西亞。14位地區和國家颱風雖然每次都會造成損傷,但颱風的命名大多都寓意美好,希望在颱風來臨時能減少些損失。
  • 2020最新颱風命名一覽表
    最新消息:新颱風名字出爐!2020年8月17日,由泰國和馬來西亞提交的2個新颱風名字「山陀兒」和「普拉桑」正式對外發布。它們將代替在ESCAP/WMO颱風委員會第51次屆會上宣布除名的颱風「山竹」和「溫比亞」,開啟未知的颱風之行。
  • 未來10天還有23個颱風 此次颱風為什麼叫天鴿?
    颱風「天鴿」是否會影響到湖南?它的名字為什麼叫「天鴿」?颱風是怎麼命名的?下一個颱風又叫什麼名字?隨著「天鴿」的來臨,引發不少市民的好奇——10天內還有2—3個颱風「天鴿」是今年第13號颱風,目前已加強為強颱風級,短時間內完成了三級跳。
  • 2018年第四號颱風叫什麼名字?2018颱風命名表一覽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呢?  首先,你要知道颱風也是有「國籍」的。颱風通過不同的海域來劃分不同的名稱。我國習慣稱為「颱風」,但在北大西洋地區和東太平洋地區則統稱為「颶風」。在印度洋地區颱風被稱為「風暴」。因此,當颱風登陸時的地點在哪,就會按當地的習慣冠以稱呼。
  • 光有腦洞還不行,給颱風起名字有講究!
    光有腦洞還不行,給颱風起名字有講究!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王爍 肖豔 趙久龍  給軍艦起過名字,給熊貓起過名字,現在輪到給颱風起名字啦。中央氣象臺13日在微博上發起了颱風命名徵集的活動,給被除名的颱風「海馬」換個新名字,還會給最終選定名字的公眾頒發颱風命名證書,得知消息的網友們帶著清奇的腦洞火速抵達現場。
  • 颱風艾雲尼捲土重來?為什麼它戲稱為「國寶型颱風」?
    國寶型颱風艾雲尼,是今年第4號颱風,英文名:Ewiniar,名字來源:密克羅尼西亞,名字意義:傳統的風暴神。搞笑的是,發現艾雲尼的衛星雲圖和國寶紅山玉龍形狀非常形似,被人戲稱為「國寶型颱風」!紅山玉龍在內蒙古翁牛特旗發現的神秘玉器,雕刻的動物,鼻頭上翹,眼睛微凸,顎下有網格狀的紋理,頸背上似鬣毛,有飛騰的動感,造型簡素,玉質溫潤光潔。
  • 2019年颱風命名表一覽 2019颱風名字表有哪些
    第31屆颱風委員會通過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等14個成員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裡的14個名字(每個成員提供1個名字),按每個成員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
  • 颱風「溫比亞」被除名!今年第七號颱風將登陸!
    中央氣象臺18日8時將其命名為今年第七號颱風「海高斯」,逐步趨向廣東中西部海面,將於19日夜間以強熱帶風暴級或颱風級(10級-12級)正面襲擊廣東。廣東多地已發出颱風預警信號。鑑於今年襲擊我國的颱風「黑格比」和「米克拉」均具有近岸爆發的特點,廣東各地需提前做好防颱風準備。
  • 「今年第X號颱風皮皮蝦已生成……」給颱風起名字,你說叫啥好?
    九個名字中的一個將代替被除名的颱風「海馬」,最終被颱風委員會正式承認。可能你已經聽說了,九個備選名稱中,有我們熱愛的——皮皮蝦!圖片來自網絡不少網友十分疑惑,我們以前聽過14號颱風莫蘭蒂、17號颱風鯰魚、18號颱風暹芭,那這些颱風是怎麼被編號?這些千奇百怪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
  • 「最新」雙颱風來了!第10號颱風「海神」剛剛生成
    中央氣象臺剛剛宣布,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生成,20時其中心位於日本九州島東南方向約1950公裡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熱帶風暴級)。預計,「海神」將先以每小時1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然後逐漸向西北方向偏轉,強度逐漸加強,最大強度可達超強颱風級(55-60米/秒),未來將趨向日本九州島。海神,名字來源:中國;英文名:Haishen;意義:神話中的大海之神颱風最新位置圖颱風是如何命名的?
  • 颱風監測:17號颱風拐彎增強,18號颱風或26日出現
    10月下旬已經來了,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擾動發展可以說依然較強,不僅有已經形成的颱風,還有新的颱風胚胎和熱帶擾動發展,我們可以從日本氣象廳的數據圖看到,92W也升級為了TD,位於菲律賓遠海區域又有一個低壓區形成,所以這意味著的新的颱風活躍期可能又要來了。
  • 颱風扒拉著我,說了一些我不知道的秘密
    02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呢? 說起颱風,我們經常會聽到「山竹」、「蓮花」、「海馬」等一系列颱風系列名字, 那麼,你知道颱風是怎樣命名的嗎?
  • 颱風利奇馬來了,科普下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颱風是一種破壞性強,危害性大的天氣現象。在颱風經過的地區,船隻可能被吞沒,建築可能被摧毀,一般還能產生150300毫米降雨,暴雨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嚴重災害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
  • 2020年第2號颱風「鸚鵡」即將襲來,颱風路徑,登陸地點瞄準我國
    2020年第2號颱風「鸚鵡」,預計將會在今天正式生成,颱風路徑,登陸地點都已瞄準我國廣東一帶。 從最新的衛星實況來看,它的雲系凝聚力,今天又有所增強,已經從熱帶擾動增強到熱帶低壓的級別,距離正式獲取颱風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