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某布依族村莊,農民室內的玉米。當地農民有秋天玉米收穫後自釀玉米(包穀)酒的傳統。(李定江 攝)
自釀玉米(包穀)酒,要先把完整沒有粉碎玉米泡了,然後放大鍋裡蒸。
當地農民說,玉米煮熟了,煮開花然後放酒藥(就相當於發酵用「曲」吧),兩三個月後就可以釀酒了。
一鍋大約有百十斤玉米,一斤玉米可出1-1.5斤酒。這家釀酒的主人孩子都在外面上班,家中只有老人了。
這樣釀出的酒,度數大約在50左右,等蒸出的酒度數低了就停止。
度娘說:玉米酒,也稱包穀酒,貴州某些地方也叫燒酒。玉米酒的度數有高有低,酒度25到70度不等,酒味醇香,味道甘甜。
在中國酒文化版圖上,玉米酒的主要集中在西南版塊和東北版塊。因為這些地方的主糧就是玉米,玉米酒早已經成為西南地區和東北的主打酒品牌。
玉米酒外觀橙黃色,澄清透明,無雜質異物,酒味醇香,味道甘甜。他說釀酒不為賣,基本上每天都要喝點兒。
布依人家戶戶皆能釀製糯米酒和大米、玉米燒酒。一些地方還製作糯米燒窖酒、菸仁米酒、蔗糖酒等,頗有特色。
有的米酒用野生刺藜果攙和釀造,營養豐富,用以款待貴客。【《高麗半島影像》百家號發布的照片全部是原創作品,盜用必究,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瑞視覺》繼續為您奉獻獨特視角、有溫度的紀實影像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