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地域特點: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匯處,位於東經108°23′12″-110°38′08″、北緯29°07′10″-31°24′13″。恩施州森林覆蓋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 「華中藥庫」、 「菸草王國」、「世界硒都」之稱號。恩施州境內年均氣溫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處武漢和重慶兩大「火爐」之間,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
文化背景:恩施是山區,高寒的氣候使得恩施人需要多喝酒以禦寒。恩施人愛酒,特別是自家釀造的苞谷酒。有的每頓飯都要「來二兩」,有的喜歡就著自家的下酒菜,再和朋友「搞半斤」。 相傳,公元981年,北宋宰相寇準任巴東縣令時,力勸野三關人棄獵從耕,以糧釀酒。公元989年,寇準因奏事殿中,大膽進諫,深得宋太宗的信任,隨後進入朝廷做官,始終不忘勤勞質樸的野三關人,隨將宮廷內酒坊的釀酒技藝傳給好友柳開,柳開為柳公權五世孫,時為北宋名士,他銘記宰相囑託,跋山涉水,日夜兼程,歷時300多個風霜雪雨,將此釀酒技藝傳至野三關。遂有土家茅臺,千年野三關之美譽。野三關酒人為了紀念柳開先生,隨將此釀酒技藝命名為「柳氏釀酒秘籍」,實為北宋宮廷內酒坊釀酒工藝。
製作工藝:
釀酒工藝比較複雜,而且每個步驟都有諸多講究,這裡就不為大家展開詳細敘述了,大致就是以下的步驟,大家了解了解就好。
起窯生火→煮苞谷→冷卻→拌酒麴→發酵7天→二次蒸煮→頭子酒→二道酒
產品特點:
1、 苞谷酒,顧名思義,是用苞谷為原料,在農村小酒作坊裡自家釀造而成,沒有勾兌過任何東西,絕對的「綠色飲品」。度數比較高,幾乎都在55度以上,自然「喝得死人」。苞谷酒還有種叫法,叫包穀老燒,喝起來「燒」喉嚨「燒」胃,這酒的確不簡單。
2、 恩施苞谷酒憑藉恩施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沿襲北宋釀酒古法,以富含硒元素的苞谷和山泉水為主要原料精釀而成,具有純天然苞谷酒獨特的清香、綿甜之特點.
飲用方法:
1、 直接飲用。沒有喝過烈酒的人建議逐步加量嘗試,恩施的苞谷酒絕對是烈酒,而且「燒人」,如果喝太猛,一是可能老酒鬼也會一杯倒,二是胃受不了,傷害胃。
2、 窖老酒。著名的「女兒紅」酒據稱是農家在其女兒出生時便把新釀的酒珍藏於地下,等到其出嫁之時再取出來招待客人。其實,這一風俗在該地區一些農村也存在,而且,不僅是女兒出生時會埋藏米酒,兒子出生時也會埋存一些,俗稱「狀元紅」酒,等到他金榜題名或結婚時再取出以招待客人。這大概是以「酒愈藏愈香」之故來喻女兒、兒子經過父母的多年含辛茹苦地培養而終至成長、成熟之深意吧!
3、 泡酒。恩施當地人會泡各種藥酒,比如天麻酒、蛇酒等,這可是一般客人到家主人都不會拿出來的酒。
如果您喜歡酒,一定要品嘗一下恩施農家的苞谷酒,您會為恩施苞谷酒點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