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呼和浩特警方向中國禁毒微信披露一起特大販毒案偵破始末。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公安分局經過一年半的艱苦經營,破獲一起特大販賣假冒戒毒藥的新型毒品公安部目標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8人,繳獲新型毒品膠囊兩萬餘粒,總淨重9000餘克;繳獲各類毒品膠囊1200餘粒,總淨重721克,收繳現金毒資、涉案資金400餘萬元及大量作案工具。
央視相關報導
神秘「膠囊」
2018年3月的一個深夜,玉泉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接到一名女子舉報,稱其丈夫在家中吸毒,禁毒大隊迅速出警,將吸毒前科人員喬某抓獲。喬某稱,他已經很久不吸毒了,只是服用一種「戒毒膠囊」,雖然價格貴一些,但服用後效果和吸食海洛因差不多。細心的民警發現,喬某眼神迷離並伴有明顯的戒斷反應。隨即,民警在其身上發現了一粒「戒毒膠囊」。
同年6月2日,玉泉區公安分局再次查獲一名吸毒人員趙某及少量疑似毒品膠囊,與喬某所持有的膠囊外形高度一致,經過實驗室檢測,兩次查獲的「戒毒膠囊」均含有同類新型毒品。經過禁毒民警日以繼夜的偵查研判,一個以李某為首、盤踞在呼和浩特市販賣新型毒品的團夥很快浮出水面。
「打草驚蛇」
民警偵查發現,李某所販賣的「戒毒膠囊」顏色各異,成分不同,價格懸殊,毒品來源較為複雜。為爭取時間,偵查員果斷採取「打草驚蛇」方式查明李某的「供貨源」。6月21日,一向深居簡出的李某突然駕車駛向包頭。偵查員分析,李某此行很可能與上家聯繫購「貨」,於是果斷出擊,在李某駕車回呼市的必經卡口設伏。
當日23時將李某抓獲,當場在其車內查獲新型毒品膠囊39粒。李某落網後,拒不交代販賣新型毒品膠囊的犯罪事實,對其上下家隻字不提,始終以「零口供」對付偵查人員訊問。偵查人員很快在李某的手機微信中發現一個名為「美好」的包頭籍男子與其有大量資金往來,包頭籍販毒人員張某進入警方視線。
鑑於案情重大,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禁毒總隊迅速啟動「大要案聯動機制」,成立由廳禁毒總隊、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和玉泉區公安分局三級主要領導為指揮,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專案組,抽調精幹警力30餘人,奔赴江蘇、雲南、廣東等5省8地開展工作。同年8月,該案被公安部確立為部目標案件。公安部禁毒局領導兩次聽取案件匯報,並為專案組確立了「打團夥、摧網絡、抓毒梟、搗窩點」的目標。
鎖定販毒網絡
通過偵查研判,一條以郭某紅為首,以買賣「戒毒藥」為掩護,利用網際網路、快遞公司等流通渠道,通過網店經營、微信朋友圈擴散、分銷商加盟等方式,大肆售賣、迅速洗錢的龐大販賣新型毒品膠囊的網絡團夥浮出水面。該網絡涉及全國110個市縣,涉案人員眾多。偵查人員通過大量工作,對郭某紅犯罪團夥的毒品流向、毒資脈絡、網絡構架進行了精準鎖定。
一網打盡
正當一張準備抓捕郭某紅等人的大網悄然鋪開時,該團夥成員突然手機關機、微信停用。專案組採取化妝偵察、情報研判、物流跟蹤等方式對涉案人員開展不間斷偵查,各地工作組迅速調整工作方法,全力收集證據,為案件的訴訟做了大量基礎準備。5個多月後,案件終於迎來轉機。2019年3月2日,郭某紅與其馬仔趙某某駕車前往雲南昆明購買新型毒品,並於3日後返回江蘇自己家中。專案組果斷行動,多路出擊,一舉將郭某紅販毒團夥骨幹成員悉數抓獲。
隨後,專案組成員又先後行程2萬餘公裡,輾轉雲南、山西、廣東等省市,對涉案其他主要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2019年9月6日,涉案最後一名嫌疑人黃某某在雲南昆明落網,標誌著李某特大販賣新型毒品案成功告破。
【供稿:內蒙古禁毒辦】
轉自:中國禁毒
編輯:網警小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