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渙散是因為短視頻

2021-01-09 米恩教育

「案例」

有位諮詢者表示自己最近注意力越來越不能集中,甚至沒有辦法完成一件簡單的事情(比如看工作報告越看越煩躁,寫工作總結越寫越焦慮……)

她說自己工作環境沒變,內容沒變,作息規律,就是近一段時間刷短視頻有點上癮,她想知道到底是不是看短視頻的原因導致了自己的注意力渙散。

——你還能專注的看完一本書嗎?

01注意力渙散

相信大家都聽過相聲段子或者看脫口秀表演,笑點、包袱如果5秒之內沒有,那麼觀眾的注意力就崩塌了,演出就砸了。

對表演者來說很殘酷吧。

在傳統教育領域也有類似的數據:

對於大學生來說,在課堂上每天每多刷一個小時手機,期末考試成績就會下降0.3分。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成年人的學習大多是主動的,但是同樣沒能逃過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比如有人看視頻或者聽音頻課程,總忍不住按快進鍵直接看答案,

這就是我們面對的事實:注意力渙散,已經成了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攔路虎。

我先和你達成一個共識:學會學習本身,比學什麼內容,更重要!

所以在這個「學會」的邏輯裡,過程很重要,而這個過程需要思考,需要分析,還需要歸因和演算......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哪怕是一個很小的知識點,大腦也需要論證結果,最後存儲下來。

目前,全世界的教育專家和學習技術的研究者們都有一個共識:

我們現在存在著一種最好的學習方式。

這種學習方式就叫做任務式學習,也就是用真實的任務、項目、目標來牽引自己的學習。

只有以「交付一個任務」為目標,來展開自己的學習,才能既促進你學習的廣度,也能保證學習的深度,還能讓你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成就感。

但是5-10秒的短視頻他改變了我們接受信息的習慣,導致人們注意力難以集中,做事無法專注。在閱讀稍微長一點的文章時,就會感到煩躁,因為那個每隔5-10秒就會出現的那個刺激點,沒來。

俞敏洪曾在訪談中表示,過度沉浸於刷短視頻和微信,有兩個弊端:

一是不能提高認知,得到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識;

二是令人浮躁,降低專注力降低。

02增加我的焦慮。

大概因為短視頻這種媒介形式,拋出來的東西太直接了。

因為受到時長限制,短視頻要表達的內容必須濃縮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這就註定了短視頻很難表達出更複雜更深層次的東西。

這就弱化了觀眾的思維過程。

相當於,直接把結果給你看,不需要你開動大腦進行邏輯演繹、歸因和總結。結論就一下子拍到你的臉上了,節奏掌握的恰到好處,根本沒有思考和判斷的時間就把結果接住了。

我會感到焦慮,恰恰就是因為短視頻這種過度的「貼心」,我想要找答案,答案自己出現了,我想要找結論,結論就被丟出來了。

大概是因為我正處於一種對知識焦慮的階段。

我認為短視頻剝奪了我思考的權力,而思考力是解決線下所有實際問題的必備能力,如果連這個也「荒廢了」,我跟一臺機器就沒區別了。

在短視頻的思維架構層面上,視頻承載的信息容量非常大,加之平臺對創作時長的限制,使得創作者都心照不宣地奔著短平快的內容節奏前進,呈現出來的視頻以最直接的方式刺激著我的感官,調動我的直接情緒,需要我深度思考的地方當然就被剝奪了。

也許因為工作和生活的節奏太快,一直在推著我走,腳步很快,卻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兒,慢慢就成為人海中模糊到沒有真面目的那一個。

03沒時間思考。

現在的短視頻越來越短,幾秒鐘就暴出一個雷,所以觀眾等待的邊界越來越低,注意力也就變得越來越渙散。

傳統意義上學習知識的路徑應該是:

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輸出結論。

而短視頻的短平快讓我接觸信息的過程中基本來不及做深度思考,我只是看到,然後被動接收,在感官上是愉悅了,但實際上對知識的積攢毫無進步,因為這些瞬間划過的信息,根本沒有在我的腦海裡紮根,更不要我知識體系的延展。

據說一個人每天會接觸10000條信息,大概2000個品牌,只有在場景中被關注的才有機會繼續,否則就被略過了,久而久之,人的思維會變得越來越懶惰

平臺的算法很了解我的喜好,而我也很受用平臺「投我所好」「即時滿足繼而上癮」,在這種不需要思考就能獲得滿足感大量短視頻中迷失自己,最終我將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以為自己看遍了天下奇聞,其實大腦中空空如也,總得來說就是被知識販賣者視為韭菜的一種存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專注力更是有限。

都說現在是個信息爆炸知識泛濫的時代,但是智慧卻沒那麼容易複製。

想要拓寬思維邊界,想要增加靈魂的厚度,來迎接充滿不確定的未來。

關注公眾號:「米恩教育」 第一時間收穫職場乾貨!

1月8日最新推文《注意力渙散是因為短視頻》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3類兒童多動症用藥,讓孩子遠離注意力渙散,學習困難,情緒不穩
    孩子靜坐困難、小動作多,經常做齜牙咧嘴、擠眉弄眼的怪異動作,家長一定要注意  ②、不能專注於某件具體事務,做一件事的同時還會想著很多其他事,思緒跳躍注意力渙散   孩子思緒跳躍注意力渙散,極易分心,家長絕對不能忽視  ③、情緒波動非常大,會因為某些事情突然大發脾氣、哭鬧喊叫,經常表現出衝動任性,並且缺乏耐性。
  • 原來孩子發脾氣、注意力渙散都是青春綜合症的表現
    記憶力、思維力、回憶再現力下降,注意力渙散,上課聽不進,思維遲鈍,意識模糊,學習成績下降。2. 白天精神萎靡,上課易瞌睡,打哈欠,大腦昏沉。3. 夜晚大腦興奮,浮想聯翩,難以入眠,亂夢紛紜,醒後大腦特別疲睏,提不起精神。4. 頭昏頭痛,眼窩黯黑,視力疲勞,心悸氣短,腰酸腿困,疲乏無力,無精打採,消化不良,體力下降。5.
  • 比金魚還短的注意力時長,北京天時聯眾廣告可以怎麼玩?
    因為在開放的空間中,即便有很多信息,大都落在了人們邊界的視野裡,很容易被選擇性忽略;而電梯這樣的封閉空間,幹擾較小,更能聚焦注意力。因此通常電梯廣告的關注度會比地鐵裡、商業街的廣告高很多。15.8分鐘,其中網際網路視頻廣告佔到32%。
  • 比金魚還短的注意力與內容媒體的未來
    新聞媒體開始感受到注意力經濟的影響,信息爆炸造成了注意力的缺失,因此有效分配注意力會是新的課題。雖然注意力分配適用於過去十年左右的社交媒體時代,但並不是新概念。1969年,諾獎得主 Herbert A. Simon 寫道: 「……在信息充沛的世界裡,信息的豐富意味著別的東西的稀缺:信息所消耗的東西的稀缺。信息會消耗什麼?相當明顯:它消耗接收人的注意力。
  • 短視頻的食物鏈
    社群運營,如果你們公司沒有社群運營,那只能說明你們公司連生死線都沒有過,因為沒有用戶可以運營嘛。社群運營的火爆,帶來的是立志於在社群運營裡面建功立業的熱血青年。然而,在社群運營這個浪潮面前,有一個百倍於它的短視頻運營市場卻還沒有被廣大運營同學所重視。這樣說吧,社群運營在短視頻運營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 短視頻創業還有機會,但單打獨鬥越來越難了
    秒拍自去年 6 月以來已連續 10 個月發布短視頻榜單,這一榜單可以說是行業風向標,從 2017 年最新的 3 月榜單可以看到,短視頻行業依然還存在著許多機會,然而單打獨鬥已經很難。短視頻大盤還在高速增長最近幾年,4G網絡在中國的覆蓋速度超出所有人預期,正是這一潛在因素導致了短視頻行業的爆發。
  • 內容爆炸式增長,如何在短視頻帶貨中「秒」獲人心?
    充分調動消費者的「蜥蜴腦」,快速滿足感性決策的需求,正是短視頻帶貨的底層邏輯。為此,品牌商家和短視頻創作者常常需要為目標消費者打造「以秒計數」的精確工程。以秒計數的注意力開關無論環境和工具如何變化,營銷的底層矛盾始終存在,那就是爆炸式增長的內容與消費者稀缺的注意力資源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在短視頻大行其道的「蜥蜴腦」時代更加突出。
  • 在線音樂內卷,短視頻破局?
    無論是網紅、素人,還是已經成名的音樂人,面對這樣一個攫取全社會注意力的平臺時,看到的都是一個草莽但充滿機會的生態。攪動海外音樂市場,TikTok掀起宣推革命雖然不屬於音樂播放平臺,TikTok的年終盤點也開始將注意力聚焦在音樂上。前陣子,TikTok發布了首份音樂報告《Year on TikTok: Music 2020》。
  • 短視頻市場的食物鏈
    社群運營,如果你們公司沒有社群運營,那只能說明你們公司連生死線都沒有過,因為沒有用戶可以運營嘛。社群運營的火爆,帶來的是立志於在社群運營裡面建功立業的熱血青年。然而,在社群運營這個浪潮面前,有一個百倍於它的短視頻運營市場卻還沒有被廣大運營同學所重視。這樣說吧,社群運營在短視頻運營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 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知識
    看短視頻到底影響不影響學習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知識來源:中國青年報通過短視頻,孩子能收穫什麼?看短視頻到底影響不影響學習?這可能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的知識。按學習成績分組,中小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即學習成績上等和下等的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均更高。
  • 【乾貨分享】facebook上傳長視頻好還是短視頻好呢?
    造成這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以下幾個因素:1 用戶一旦滑鼠滑過視頻,Facebook的視頻就顯示為默認播放。所以這能立馬抓住用戶的注意力,而一個視頻一旦得到更多的關注,就更有可能,或者說時間就能越長的停留在News Feed 上。這也就能導致更多的like,comment,和view reach!
  • 外國人「徵戰」中國短視頻
    外國人進入中國短視頻市場其實由來已久,他們的接連入駐為短視頻領域注入了更多的新鮮血液,而對外國人天然的好奇心也使得他們在這個市場中擁有了走紅的機會。「洋網紅」們的生存現狀究竟如何?用戶對他們的興趣又能留存多久? 被調侃的「財富密碼」如何能夠快速吸引中國粉絲的注意力?
  • 神思渙散坐立不安?當心孩子患上這種病
    多動症的全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起病於學齡前,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活動過度、注意力缺陷、多動、衝動。其中男孩患病率明顯高於女孩,家庭功能不良,即家庭氛圍不好、社會經濟條件較差、有腦發育障礙性疾病的孩子多出現此類病症。近年來,兒童多動症患病率有所提升。
  • 短視頻直播系統,短視頻播放器通用架構
    短視頻直播系統用到的基礎封裝視頻包放棄player,可以實現對於視圖狀態的切換和後期維護的拓展。短視頻直播系統的播放器要適應的不僅僅是行動裝置的系統,還要適應不同版本支持的播放格式。針對短視頻直播系統的視頻播放、視頻直播功能,整個播放器的整體架構分為播放器內核、視頻播放器、邊播邊緩存、高度定製播放器。這樣的架構,使用簡單、代碼的拓展性也更強,能實現和業務的徹底解耦。
  • 百度全民小視頻盯上動漫二次元:帶領「短視頻+AI」進入第三階段
    筆者關注到,日前百度全民小視頻上線了一鍵動漫功能,用戶拍攝時點擊「一鍵動漫」,幾秒鐘內即可生成流暢自然的卡通化視頻。這是國內第一次有短視頻玩家引入了二次元人像效果玩法。而短視頻引入AI動漫玩法,或意味著短視頻行業的競爭進入下一階段——通過AI技術解決用戶審美疲勞,進入新的增長曲線。
  • 短視頻長視頻釋放活力 線上文娛產業正升級
    於是,王晶晶決定在短視頻平臺上直播開課,而在此之前,她幾乎沒怎麼接觸過短視頻。隨著課程內容的不斷豐富,參加者已不局限於工作室的會員,更多的愛好者也被吸引進來。   在這段特殊的時期,短視頻成了不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平臺用戶量快速增長。
  • 卷尾巴:短視頻為什麼這麼受歡迎,製作短視頻的技巧有哪些?
    要說現在受歡迎的休閒娛樂方式,刷短視頻的地位一定不會低,尤其是在工作的閒暇之餘,沒有大把的時間去開一局遊戲,碎片化的時間用來刷短小精悍的短視頻剛剛好,既達到了放鬆的目的,又不怕耽誤正事。 隨著短視頻的快速崛起,我們的媒體行業也發生了不小的改變,很多廣告宣傳營銷都從新媒體轉戰到了短視頻平臺。
  • 卡思數據:外國人「徵戰」中國短視頻
    外國人進入中國短視頻市場其實由來已久,他們的接連入駐為短視頻領域注入了更多的新鮮血液,而對外國人天然的好奇心也使得他們在這個市場中擁有了走紅的機會。 「洋網紅」們的生存現狀究竟如何?用戶對他們的興趣又能留存多久?
  • 卷尾巴:短視頻封面製作技巧,4個方法提高播放量!
    一個優質的短視頻帳號,不光要重視內容的質量,在標題、封面、文案等細節上也要進行嚴格的把控。而精美的短視頻封面就可以快速抓住用戶的眼球,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而提升短視頻作品的點擊率和播放量。那要怎麼才能製作出吸引人的短視頻封面呢?這4個技巧可以試一下。
  • 快手跳舞短視頻怎麼怕 快手跳舞短視頻要如何拍攝的
    快手目前已經成為了當下年輕人最喜愛的互動交流媒體之一,那麼快手跳舞短視頻怎麼怕?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看一看快手跳舞短視頻要如何拍攝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