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考失利了,將來的路會不會很難走?
今年的高考因為疫情的原因比往年推遲了一些,但大家對高考的關注絲毫未減,尤其是家中有參與的人。我的外甥剛好今年也參加高考,最近分數下來了,605分,超出了一本分數線90分,很讓他的媽媽喜出望外。
由此不禁想起我當年高考時的情形,當年考完語文後,我就發現自己竟然看錯了作文題所示的一幅漫畫的內容,寫出的作文明顯的偏題了,當時便有些心灰意冷。後來分數線下來的時候,也就離本科分數線差了十幾分。而面對複習再考一年的煎熬,又心生畏懼。心中雖有不甘,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去上已選好的專科。也因此原本對大學的美好憧憬,變得悵然若失和充滿遺憾。而所上院校的專科又碰到正在嘗試改制,那一屆只有兩年制(後一年便改為了三年)。以至於後來每當有人問起我的學歷時,我若說是專科兩年,自己都覺得非常的沒有底氣。因此別人不特意細問時,我只是簡要的說是XX大學的專科,便儘量不再多解釋了。
大學兩年,為了證明自己的選擇並沒有錯,每天和高中一樣努力的去學習,成績也一直保持在班上的前三四名。兩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比起周邊有的同學的瀟灑自如,我慶幸自己沒有荒廢兩年的大學時光。畢業以後,很快走上了軟體研發的職業之路。因為學歷上的弱勢,更加努力的在工作上用心,希望能通過能力的不斷提高來證明自己。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雖然自認為在行業內競爭也不輸於人,仍然感到學歷可能會成為未來職業生涯上升的障礙。每準備換新工作時,只能憑藉過往的工作經歷和項目經驗來說服目標企業,而如果對方以學歷為由拒絕或者壓低我的要求時,我則格外無能為力,只能通過入職後的優異表現再來爭取得到提升。
出於對將來的擔憂,於是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便開始自修準備自考本科,很快也輕鬆考過了兩門。只是後來又考慮到通過自考本科所需要的時間並不短,加上身邊朋友的影響,覺得不如盡全力試一試直接考研,這樣既可以消除未來的擔心,又可以彌補之前的若有所失。下定決心以後,便停止了自考,轉而複習考研要準備的課程,花了差不多兩年時間的準備,參加了2003年的全國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終於這一次得償所願,總算考過了目標院校系統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分數線,半年後如期入學,心中的感受就好像接上了前一次留有些遺憾的大學生涯,補償了高考的發揮失常。
不僅如此,長期學習形成的習慣,逐漸對學曆本身的不再那麼看重,反而願意花更多的精力在感興趣事物的持續鑽研上。學習變成了生活中的常規行為,甚至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樂趣了。而一開始的高考失利也並沒有成為自己後來道路上太大的障礙,反而成了一直鞭笞自己更加努力的動力,督促自己不斷去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
所以,對於剛剛通過高考而又成績不太理想的學子們,未來的路仍然可期,將來能獲得怎樣的變化,最終還是取決於你自己那顆不甘現狀、努力向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