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品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二手平臺上處理一些閒置物品或者低價求購想要的東西。
來自杭州的徐先生最近就在閒魚上看到一輛「小龜王」電動車,外觀還看起來還是很新,這輛電動車的車主稱,電動車只用了半年左右。於是徐先生便約了車主在九堡見面,眼看天色漸晚,徐先生便只查看了一下電動車的外觀和車燈是否有異常,並試駕了一番下來,覺得挺滿意,便將這輛電動車買了下來。
徐先生本來想通過閒魚平臺的程序支付,可這位車主謊稱發布電動車信息的帳號,是他朋友的,希望徐先生通過支付寶給他轉帳。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徐先生轉了1300元到對方的支付寶。
可是徐先生騎了不到一天,車子便沒有電了,並且無法充電。徐先生便將電動車送到修車店,修車師傅拆開一看,發現裡面已經是鏽跡斑斑,看上去像是騎了五六年,並且裡面是由好幾個小電瓶合在一起的,使用一兩次後,就沒有用了。
徐先生反應過來,自己受騙了,想再次聯繫上對方,可電話已經關機了,閒魚上對方也已經把他拉黑。
無獨有偶,去年年底,有一名張師傅的遭遇和徐先生也是如出一轍。
張師傅在閒魚上一輛二手「小龜王」電動車,產品信息上寫的是剛買了一個月的新車,由於工作原因,便宜處理,價格是1650元。當時張師傅和閒魚賣家聊天記錄顯示雙方本來是文字溝通的,師傅把價格談到了1500元,然後對方突然改語音,語音的內容是要張師傅微信聯繫。
因為在閒魚的聊天軟體裡,如果提到微信等敏感詞彙,便會跳出警示,提醒買家不要通過第三方平臺交易,可當時張師傅不懂這些。
此後,張師傅和賣家也是約在了九堡見面,買下了這臺電動車。可續航裡程號稱50公裡的車,張師傅才開了20公裡不到,就沒電了。充電也一直充不進去,拆開檢查,裡面全部都是舊的小電瓶。張師傅後來也是被賣家拉黑了,通過閒魚和微信也都聯繫不上對方。
對比張師傅和徐先生購買「小龜王」的遭遇,都是花費了一千多的價格買到了看起來很物超所值的東西,自以為得了便宜,結果車子都有問題,買到的只是一個外觀嶄新的「龜殼」。
此外,閒魚上還有許多類似的帳號,都是同一輛車的外型,發布了十幾二十條,連文案也是一模一樣。都寫了「小龜王60V電動車」,購買價格是2500元,時間是2019年11月17日,並且收據上也沒有蓋章,也沒有廠家名字。
此次事件,也給大家敲了一個警鐘,遇到類似的情況,千萬別再上當。並且在閒魚買賣東西時,不要脫離平臺線下交易,直接給對方轉帳,否則將會失去相關保障,得不償失。
騙子的套路看似花樣百出,但不變的是都利用了喜歡貪小便宜的心理。希望大家能夠擦亮雙眼,千萬不要因為貪小便宜吃大虧,不要離開平臺,去其他平臺交易,更不要隨便點擊對方發的連結和掃對方發的二維碼。